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男性献血者白细胞与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影响研究*

2022-11-03 09:42宋英伟卞成蓉潘雪张晓娟冯丽梅张宏飞宋丽娟汪德清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年5期
关键词:参考值中位数献血者

宋英伟 卞成蓉 潘雪 张晓娟 冯丽梅 张宏飞 宋丽娟 汪德清

血小板输注在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相关疾病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医学诊疗水平不断提高,临床上对血小板的需求逐年攀升。我国于2019年9月1日起施行的《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中关于单采血小板的献血时间间隔规定为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2周/次,不大于24次/年。我国捐献单采血小板的人群以长期定期献血者为主,国内外多数采供血机构也通过增加献血者的采血频次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2]。近年来,国内对高献血次数、高献血频度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健康状况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也发现了若干问题,如较多献血次数及高频次的捐献单采血小板会导致献血者出现不同程度血清铁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减低[3-4],尽管目前有众多关于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常规方面的研究,但多数存在研究对象少,研究对象献血总次数少,研究内容不够深入等不足,我们选取了本中心成功捐献单采血小板且献血总次数分别为初次、十的整数倍次及百次以上的448名男性自愿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十次以上的献血者年献血次数≥8次,获取其末次单采前外周血血常规指标,分析其变化规律,以期为评估多次数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是否有远期影响提供依据,同时为采供血机构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工作提供新的思考。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2020年4月23日~2021年4月23日在本中心成功捐献单采血小板的448名男性自愿无偿献血者。献血者资料来源于本中心血液管理信息系统,满足纳入标准者均已纳入研究。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献血者均为适龄献血者且自愿无偿捐献单采血小板;②所有献血者均符合国家规定的献血者健康体格检查标准且成功完成血小板捐献;③献血者献血总次数为初次、10、20、30、40、50、60、70、80、90、≥100次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④献血总次数≥10次的献血者需同时满足末次献血前其年献血次数≥8次。排除标准:①女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②各项资料与结果不全者;③献血总次数与年献血次数未满足要求者;④研究区间内有全血捐献记录者。根据总献血次数,将男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分为7组:对照组157人(初次组)、1组37人(10次组)、2组69人(20次、30次组)、3组55人(40次、50次组)、4组37人(60次、70次组)、5组35人(80次、90次组)、6组58人(百次以上组)。研究对象均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相关规定,选择年龄在18周岁~60周岁的健康男性,无不满足无偿献血要求的各类疾病史者,人口学特征较为一致。

2献血前检测 献血者献血前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 18467-2011)标准。献血者血常规检测样本,均严格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相关规定,使用EDTA-K2抗凝的真空管于肘部静脉采集。献血者血常规检测采用XS-9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3单采设备与耗材 血液成分分离机Amicus及配套管路(费森尤斯卡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血液成分分离机Trima Accel及配套管路{泰尔茂比司特医疗产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血液成分分离机XCF-3000及配套管路(四川南格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4观察指标 所有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记录以下指标:(1)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参考范围:(3.5~10)×109/L;(2)血小板(platelet,PLT),参考范围:(100~300)×109/L;(3)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参考范围:9.6~15.2 fL;(4)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参考范围:6.8~12.8 fL;(5)大型血小板比率(platelet -larger cell ratio,P-LCR%),参考范围:19.7%~42.4%;(6)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PCT),参考范围:0.19%~0.39%;(7)中性粒细胞数(neutrophils,NEUT#),参考范围:(1.8~8.89)×109/L;(8)淋巴细胞数(lymphocyte,LYMPH#),参考范围:(1.26~3.35)×109/L;(9)单核细胞数(monocyte,MONO#),参考范围:(0.25~0.95)×109/L;(10)嗜酸性粒细胞数(eosinophilia,EO#),参考范围:(0.01~0.59)×109/L;(11)嗜碱性粒细胞数(basophil,BASO#),参考范围:(0.01~0.07)×109/L[5]。

5统计学分析 应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使用Graphpad Prism 8.0进行绘图,使用统计软件Stata16进行统计学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第三四分位数~第一四分位数)表示,两偏态独立样本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结果以优势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初次和百次以上男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常规部分参数水平比较 两组献血者的WBC、PLT、PCT、NEUT#和LYMP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WBC、PCT、NEUT#虽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献血者三项指标中位数仍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PLT则在可捐献单采血小板血液检查要求(≥150×109/L且<450×109/L)范围内(表1)。初次献血者中LYMPH#低于正常参考值者占比6.37%,指标正常者占比93.63%,百次以上献血者中LYMPH#低于正常参考值者占比高达86.21%,指标正常者占比13.79%,OR值为91.875,献血百次以上是献血者发生淋巴细胞低于正常参考值的高危因素(P<0.001)(表2)。

表1 初次与百次以上男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血小板及白细胞相关参数对比

表2 初次与百次以上男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情况

2不同献血总次数男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常规部分参数水平比较 捐献次数越多的组,其NEUT#、PLT、PCT中位数水平越高,但对照组与其他六组献血者NEUT#、PCT中位数仍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PLT则在可捐献单采血小板血液检查要求(≥150×109/L且<450×109/L)范围内;捐献次数越多的组,其WBC、LYMPH#中位数水平越低,其中所有献血者WBC仍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而LYMPH#低于正常参考值者随着捐献次数的增多而增多(表3,图1)。六组献血者中LYMPH#低于参考值下限者分别占比21.62%、46.38%、69.09%、78.38%、85.71%、86.2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OR值分别为4.055、12.714、32.859、53.287、88.200、91.875,随着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捐献次数的增多,献血者发生淋巴细胞低于正常参考值的风险逐步增高(P<0.01)。(表4)。

表3 不同献血总次数男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常规部分参数水平

表4 不同献血总次数男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情况

图1 不同献血总次数男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情况分布图

讨论

血常规是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主要检测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数(RBC)、WBC、血红蛋白(Hb)、PLT、NEUT#、LYMPH#等指标水平,血常规结果有助于医务工作者对受检者进行健康状况评估或对其所患疾病进行初步判定。淋巴细胞是构成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群体,尤其在防御与清除病毒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体内淋巴细胞严重低于正常参考值可能会导致机体发生免疫功能抑制[6]。

本研究通过选取本中心相似献血频度(年献血次数≥8次),不同献血次数且成功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男性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尽可能缩小被研究者之间的差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百次以上男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与初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WBC、PLT、PCT、NEUT#和LYMPH#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WBC、PLT、PCT、NEUT #虽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献血者WBC、PCT、NEUT#中位数仍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百次以上献血者PLT中位数虽高于正常参考值,但仍在可捐献单采血小板血液检查要求(≥150×109/L且<450×109/L)范围内,百次以上献血者的PLT中位数为 309.5×109/L,显著高于初次献血者的PLT中位数254×109/L。献血者在捐献血小板后,机体会因PLT减少而产生更多的血小板生成素(TPO),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向巨核细胞系祖细胞分化,从而导致献血者血小板继发性增高,另有研究显示,多次数高频率捐献单采血小板易导致献血者出现铁缺乏症,铁对巨核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铁缺乏症可能会间接导致献血者血小板增高[7-8],本研究中也观察到百次以上单采血小板献血者LYMPH#中位数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且低于正常参考值者占比86.21%,百次以上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LYMPH#中位数为0.84×109/L,显著低于初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LYMPH#中位数2.1×109/L。进一步研究发现,献血总次数越多的献血者,其WBC、LYMPH#中位数水平越低,因捐献单采血小板前对献血者WBC有计数要求,所以所有献血者WBC仍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波动,而各组淋巴细胞中位数则随着捐献次数的增多逐步降低,献血次数越多的组,淋巴细胞低于正常参考值者占比也越高,且各组淋巴细胞低于参考值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图1可见随着捐献次数的增多,献血者的淋巴细胞计数整体水平逐步下行,趋势明显,此结果与国外多个研究结果一致。RICHA[9]发现多次单采献血者血小板计数升高,而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淋巴细胞降低与单采次数和血小板量有关。GANSNER等[10]在频繁采用Trima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中发现,随着单采频次的升高,CD4+和CD8+T淋巴细胞显著降低,部分献血者甚至低于正常值。RAHMANI[11]报道在献血者停止单采1年后仍然呈现CD4+T淋巴细胞减少。初步推测,本中心多次数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出现淋巴细胞降低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使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小板采集时,血细胞分离机内置的物理性去白细胞系统会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去除大部分的白细胞,血液采集完毕后会有部分白细胞滞留于整个采集管路内而无法完全回输给献血者所致。此外,目前医疗市场上采集单采血小板所使用的一次性管路耗材主要以环氧乙烷灭菌为主,因为捐献单采血小板的整个采集过程,既有血液通过一次性管路耗材输出的过程,同时也有血液回输过程,所以耗材中未解析完全的环氧乙烷随回输血液进入无偿献血者体内,也是导致献血者发生淋巴细胞降低的风险因素之一[12]。本研究虽然观察到多次数捐献单采血小板会导致献血者发生淋巴细胞降低,但要确定降低的淋巴细胞种类,需做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也发现献血总次数越多的献血者,其NEUT#、PLT、PCT中位数水平越高,但各组对应项目中位数仍保持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差异可能是由于捐献血液后机体发生代偿所导致。

在无偿献血工作中,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多次数、高频率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对于出现淋巴细胞低于正常参考值的献血者,采供血机构应暂缓献血者献血,待其淋巴细胞水平升至正常再行归队。淋巴细胞在预防病毒感染与疾病的转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3-14],淋巴细胞水平与人的病毒抵御能力息息相关,同时淋巴细胞在人体内亦发挥着抗肿瘤细胞的作用[15],所以多次数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淋巴细胞降低后,其健康状况应该得到采供血机构更多关注。评估淋巴细胞降低是否会对多次数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需对献血者进行较为长期的跟踪与随访,此内容将有可能成为我们接下来的研究选题方向。尽管采供血机构通过增加定期献血者的采血频次可有效提升所采集血液的安全性,但是应该以保障无偿献血者健康为前提,未来采供血机构的招募工作也应该在巩固和维护好现有的定期献血者队伍之余,进一步扩大和加强非定期献血者的招募力度。笔者也建议相关部门从关爱献血者的角度积极出台应对政策,建立更科学的献血体格检查标准,例如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置入淋巴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等血液筛查要求;采供血机构也可以在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内,根据献血者的个人体格检查情况、血液检测结果等制定出更个性化的献血方案,通过实际行动真正做到关心、关爱献血者,保证献血者身体健康不会因献血受到不良影响。

本文是对已有数据的回顾性研究,为扩大研究样本量同时避免重复纳入研究对象,本文针对百次以下的多次献血者仅纳入10的整数倍献血次数者;本文中献血者的献血次数仅为献血者在本机构的献血次数,有多地献血记录的献血者,其真实献血次数可能会多于文中所统计次数;本研究也未能获取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历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采集量及所使用的血细胞分离机机型,但不同的血液采集量及使用不同的血细胞分离机捐献单采血小板均可能会对研究结论造成重大影响;文章中个别分组的研究对象样本量较少,也可能导致研究结论产生偏倚。未来,我们希冀以本课题方向为指引做更深入的前瞻性研究,以期获得更科学的研究结论。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参考值中位数献血者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中国健康成年人甘油三酯参考值的空间变异特征
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血清指标参考值的建立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位数计算公式及数学性质的新认识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亚高原地区大、小鼠血液指标正常参考值实验研究
上海地区胃蛋白酶原参考值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7666名互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及献血心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