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背景下江西旅游高素质农民培养模式 研究与实践

2022-11-04 02:53
旅游纵览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素质农民院校

罗 晨 王 丹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南昌 330000)

引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基数庞大,近些年尽管农民人口有所下降,但从最新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截至2021 年我国还有大约5.57 亿农民。在我国,农民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农民只有初中学历,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这已成为制约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瓶颈。基于此,以高职百万扩招为背景,积极开展农民教育教学,是当前我国有效提高农民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必然举措。2005 年,农民教育问题首次被中央提上日程,提出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技能型人才,至此“职业农民”的概念应运而生。2012—2018 年,中央多次在纲领性文件中针对农民教育工作开展计划和部署,使中国特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得以确立下来。2019 年高职百万扩招政策正式提出,全国众多高职院校成为落实该项工作的领军人,而2020 年不仅是《“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的重要节点,更是新的教育历史起点,这一年标志着我国农民教育已在新型职业农民基础上发展到高素质农民阶段。

高职扩招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是江西省深入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改革,推动江西地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与实现培养高素质农民工作并轨转型的一大重要举措,致力于培养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精神、高科技文化素养以及自主发展能力,精通技术、善于经营、懂得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为江西省构建一支踏实稳定、强大精干的乡村振兴领头队伍。2019年,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江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2019 年全省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工作实施方案》,江西省多个高职院校成为首批高素质农民培育学校,而江西X 学院旅游学院也位列其中,并于当年分别设立了旅游管理及酒店管理两大专业,完成了近百名农民的招生任务。然而,鉴于农民群体基础知识薄弱、技能水平较低且存在工学矛盾等问题,同时院校原有的教学模式主要面向普通招生人群,难以满足农民这一特殊教育群体的学习需求。因此,本文主要探究高职院校高素质农民的培养模式,旨在重点培养具备旅游产业意识、促进农村旅游业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高素质农民领头人,为江西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依托,以农民教育加快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促使高职院校成为社会高素质农民培养高地,更好地推动江西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旅游现代化。

一、乡村旅游高素质农民的内涵与特征

(一)乡村旅游高素质农民的定义

乡村旅游高素质农民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一个类别,是以旅游生产为职业基础,具备足够旅游专业技能及行业经济收入的现代化农业工作者。这一群体具体表现为,从事现代化的乡村旅游业务,并将自身开展旅游经营生产获取的收入作为个人及家庭主收入的一类群体,他们当中有些具有一定的资金基础,其旅游产业经营规模较大,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此外,根据农业业务类型划分,乡村旅游产业高素质农民应集经营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于一体。

(二)乡村旅游高素质农民的主要特征

乡村旅游高素质农民应是一群复合型人才,他们需要有相应的旅游专业文化水平,要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基于此,乡村旅游高素质农民应统一具备先进化、专业化的领军性特征。

首先,乡村旅游高素质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应高于普通农民。我国普通农民群体以初中学历者居多,而高素质农民应高于这一学历水平,要具备高职高专及以上文化水平;其次,乡村旅游高素质农民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高于普通农民,高素质农民的年龄层次要偏低一些,以35 岁左右人群为主,他们可对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动态、行业先进思想、旅游指导政策具备更强的学习和汲取能力,善于接受全新旅游概念、专业信息技术,能够紧随时代的发展步伐。

其次,乡村旅游高素质农民应具备较强的行业专业性,他们主要由一批专门从事旅游经营与开发、提供旅游技术服务的乡村旅游领头人组成。他们以乡村旅游产业作为终生事业,具备本领域内高于他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一方面,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及丰富的旅游实践经验,不仅可帮助他们顺利化解在乡村旅游实际经营中的各种问题,还能促进他们更好地处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沟通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善于将先进的旅游文化、经营运作方式以及现代化旅游管理理念、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引入乡村旅游经营发展的第一线,致力于全面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效能。

最后,乡村旅游高素质农民应具备行业领军性。当前,乡村旅游经营发展中主要以新型农业经营者、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群体居多,而乡村旅游高素质农民应有着强大的行业信心、具备浓厚的行业热情,能够从促进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具备敢于创新、开拓进取的职业精神与宝贵特质,甘于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开展信息咨询、开发旅游项目等,可带领地方农民共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领他们一起发家致富,成为我国乡村旅游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升级转型的原生动力。

二、高职扩招背景下江西旅游高素质农民的培养实践模式

在高职扩招背景下,经过地方政府、高职院校、社会行业的协同努力,江西X 学院旅游学院为期三年的高素质农民培养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在院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普遍客观性问题,如农民招生生源不足、教学供求矛盾突出、缺乏管理服务与政策指导等问题。因此,为切实提高江西X 学院旅游学院高素质农民的培养数量和质量,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优化教育培养模式。

(一)构建精准的农民学员识别机制,扩大潜在培养对象

针对培养对象开展精准识别,将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养教育工作。江西X 学院旅游学院应主动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合作,构建科学合理、定位精准的受教育对象识别机制,进一步优化农民学员的前期遴选工作,促使更多有旅游文化基础、具备旅游专业学习意愿、旅游经营实际需求的农民参与高素质农民培养。

首先,院校应立足于江西省各大乡镇,尤其旅游产业资源丰富及待开发乡村旅游地区等,全面推进教育招生宣传工作,通过传统广播电台、宣传栏、拉横幅、流动宣传车等形式开展招生工作,还可以现代网络新媒体为依托,如大众广泛使用的微信、抖音等,宣传高素质农民培养的需求、政策以及成果等,在农村社会营造良好的高素质农民再教育氛围。

其次,院校要不断进行创新,提高农民生源遴选工作的精细化水平。院校要强化与地方基层政府的合作,激发农村干部的积极能动性,不间断摸排调查农村潜在的旅游行业培养对象。在充分遵循农民自身意愿的前提下,合理创新旅游专业农民学员的遴选机制,适当放宽对学员在年龄、学历、收入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尽可能从乡村旅游行业中挖掘更多适龄人群、返乡农民工、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高素质农民培养对象,为院校旅游专业开展农民学员教育工作提供生源。

(二)优化创新农民学员培养模式,构建社会协同培养机制

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职业教育要在办学中求发展,必须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主动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作为人才培养的引导目标,遴选高职院校师资力量,配齐配强专业教师队伍,全面做好职业教育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构建由政府、社会及院校三方合力的高素质农民培养机制。具体而言,院校应围绕以下三方面优化农民学员的培养模式。

首先,院校应立足于本土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构建符合旅游区域、行业及市场所需的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培养体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打造旅游教育品牌。在旅游高素质农民实际培养过程中,院校应基于地方乡村旅游产业特色发展模式,设置相应的旅游专业教学内容,并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实践对于农民学员深化理解旅游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降低他们由于自身文化基础不足所造成的学习困扰。

其次,要充分发挥旅游院校的专业优势,并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的构建。院校应遵循专兼并轨、内培外引、协调管理的原则,构建集教学、科研、服务于一体的高标准、多结构师资队伍。结合乡村旅游生产开发、经营管理、技能服务等多方需求,以及省市县不同旅游产业规模层次,形成分阶段的高素质农民培养机制。比如,在旅游高素质农民培养的第一阶段,以短期实用型技术培养为主,院校需要结合乡村旅游季节性的实际需求,组织农民学员开展突击培训及问题答疑,以此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机动性。第二阶段,院校则可开办中短期旅游高素质农民培养班,旨在进一步提高农民学员的专业知识及经营管理水平,如农家乐、民宿的经营管理能力等,可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乡村旅游经营场地等开展全面系统的实践培训活动,以此培养旅游高素质农民能手。第三阶段,院校应着眼于乡村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需求,面向农民学员开展全日制的学历函授教育,建立高素质农民培养的职业教育渠道,全面培养一支能够扎根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致力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通过分阶段培养旅游高素质农民,可有效缓解一些农民学员的工学矛盾,增强职业教育的灵活变通性,农民可在旅游淡季参与专业学习。

最后,院校应持续走资源整合的办学道路。要大力争取地方农业、旅游、财政、教育以及人资社保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增强与其他院校、教学科研机构的深入交流合作,拓展与乡村旅游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吸纳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农民教育工作,构建以地方政府带头、多方教育资源合力参与的社会协同高素质农民培养机制,最终强化院校的农民学员培养实力。

(三)增强管理及制度保障,促进培养工作的精细化发展

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培养高素质农民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因此院校还需建立精细化的服务发展理念,增强教育管理及制度保障。具体来讲,首先院校应适当引入有资质的第三方审核评价机构,针对现有的设施设备、师资力量、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培养效果、学员管理以及教学服务水平等予以全面细致的测评,继而强化院校旅游高素质农民培养工作实施的科学合理、严谨规范性,切实促进院校旅游人才培养能力的提高。其次,要加强对农民学员的动态化跟进服务,进一步完备原有的激励化、合作型扶持政策。比如,通过先进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开发适用于农民学员的旅游专业学习软件,构建信息化旅游学习平台等,加强师生在线互动反馈,针对农民学员形成长期可持续的指导服务。此外,院校还应形成基础信息完整的高素质农民档案库,及时更新农民学员的基本信息、再教育学习情况、创新创业变动趋势等,以此协同地方农业、旅游业、人力资源部门等完善职业认定考核、就业创业指导、招商融资等有关政策,给予有潜力的旅游高素质农民相应的激励举措,进一步推动院校高素质农民培养工作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

三、结语

高职百万扩招于职业教育院校而言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江西X 学院旅游学院作为本省高素质农民培养的首批职业院校,应主动响应当前地方职业教育发展指导方向及趋势,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对于农民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不断提高本校旅游专业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对旅游农民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

猜你喜欢
高素质农民院校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