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技工院校体育社团发展路径研究
——以南京工业技术学校为例

2022-11-04 07:29陈丹利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6期
关键词:技工社团院校

陈丹利

(南京工业技术学校,江苏 南京 21000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体育强国的内涵包含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体育产业4个方面。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应在青少年体育的发展理念、模式、体系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学校体育是体育强国发展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开展的成效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成果上,还体现在学校体育第二课堂的社团活动中。

学校体育社团不仅代表了学校体育第二课堂的开展成效,体育社团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更能代表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成果,从而进一步营造阳光、和谐、有序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技工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技工院校在注重教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大有所为。本文以南京工业技术学校为例,对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技工院校体育社团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以期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1 技工院校体育社团开设现状

1.1 体育社团管理制度可行性差

社团是学校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制度是决定某项计划和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有效且可行的制度对开展社团活动是必要的。目前,各技工院校开设了多种类的体育社团,项目看似丰富多彩,但仔细查验,开展情况却存在诸多问题。据调查,南京工业技术学校体育社团的开展现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社团管理制度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未能真正践行,且部分管理制度难以实现;第二,社团管理制度未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如社团教学组织情况、社团学生违纪情况处理、社团器材管理等,针对制度所涉及之处,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反馈;第三,学校不够重视体育社团管理,体育社团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较差,未给予社团管理部门充分的权力去运行制度。可见,现阶段的体育社团管理制度可行性较差,有效性较弱。

1.2 社团开展模式单一及学生主动性差

众所周知,在全国各大中职类学校乃至高等院校,大多数学校社团开展模式均为选修性质,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一个喜欢的社团进行学习。反之,可自行安排课余活动时间。针对选修体育社团,技工院校若不能组织安排简单有趣的体育运动项目,则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这样的体育社团活动将难以开展。

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数由初中毕业升学而来,对于选修体育社团,他们从生理、心理和情感上有不同程度的顾虑。第一,多数学生性格内敛、害羞,不愿意表现自己;第二,文化成绩不突出、不爱钻研,存在部分厌学情绪;第三,学生不喜欢运动,爱玩电子产品,不愿意在操场上吃苦受累、贪图安逸。因此,技工院校开设大量的体育社团,大多数学生是望而却步的,且学校没有强制要求和督促学生一定要报选一个体育社团,导致与其他社团相比,体育社团的报名率相对较低。可见,技工院校开展体育社团模式单一,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较差。

1.3 社团经费不足,活动器材短缺

现阶段各技工院校会向体育社团报名学生收取少额的入团费,充当本社团开展的活动资金。各技工院校对体育社团的专项资金投入较少,而体育类社团需要的道具、器材较多,且部分价格较贵。例如,健身类社团所需的哑铃、杠铃数量较大,费用较多;拉丁类社团,个人舞蹈用品较贵;跆拳道、拳击等社团,需要地垫和拳套等器材;球类社团,至少保证人手一球。可见,仅靠收取的少量入团费开展体育社团活动,很难保障体育社团活动有效的开展。同时,因技工院校运动场地有限,体育类社团能占用的活动场地较少,人均能使用的场地更少,如篮球场地不足,一般是四五十人共用三四片场地,无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训练场地;乒乓球台数量也不够容纳一个班四五十人的教学;舞蹈房内人均使用面积较小,因此学生无法在课外时间做更多练习。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技工院校体育社团活动不能顺利开展。

1.4 缺乏有效的监督指导及评价机制

目前技工院校体育社团,因学校体育教师大多身兼数职,无法完全投入社团教学,导致部分体育社团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技工院校的学生个人自觉性较差,若社团指导教师和班主任不给予严格的监督,学生常会不按时参加社团活动。当周围有一名学生不想参加社团而没被管控时,此社团将产生蝴蝶效应,会出现大面积的缺勤现象。社团管理部门若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去约束社团学生,没有及时和学生沟通,没有及时将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学生、班主任和社团指导教师三者缺少相互配合和监督,这个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将很难成功。

从技工院校体育社团的开展现状来看,目前大多数体育社团没有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社团管理部门没有组织定期的阶段考核,没有教学成果展演,没有设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去评价各社团活动的完成情况,只是简单地组织学生参与体育社团各项活动。可见,目前技工院校体育类社团缺乏有效的监督指导及评价机制。

2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技工院校体育社团发展路径

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今天,国家不仅注重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各项专业技能,更注重加快提高全民良好身体素质的步伐。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建设体育强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工院校的教育理念中,除了具备高超精湛的技能水平外,学生更要有强健的体魄。除了学习第一课堂的专业技能外,也要丰富第二课堂的学习内容。技工院校通过开设多种类的体育社团活动,增加各运动项目的趣味性,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余生活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因此,技工院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可从以下6个方面突破,进一步完善技工院校体育社团的发展路径。

2.1 完善体育社团管理制度,制订可行性方案

未来解决技工院校决体育社团管理制度可行性差问题,技工院校可从以下4点着手:第一,明确社团管理责任人,督促体育社团管理制度的执行,建立分级管理机制,提升技工院校体育社团的管理水平。第二,社团教学组织方面,社团管理部门应每天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巡查,及时解决社团出现的各项问题,要按时间节点对体育社团违纪行为进行汇总和处理,从心理去引导、沟通,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社团器材管理情况,要有严格的管理方式,做好借还记录,减少不必要的器材丢失。第三,每周应安排2~3次的社团活动时间,结合《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教师需督促学生“动起来”。第四,技工院校要加大对第二课堂体育社团的重视程度,给予社团管理部门监督各社团活动的权力;校领导也要做好带头作用,督促全校师生积极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充分挖掘师生的运动潜能。

2.2 改变现有体育社团开展模式,提升学生积极性

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要达到全民健身、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要求,需落实好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结合现阶段技工院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应调整体育社团的开展模式,对技工院校学生开展“社团必修课”,入校第一学年需选择参加一个体育社团,为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选择一门感兴趣的体育课程,最终通过社团考核并获得社团结业证书,才算合格,使技工院校的学生养成经常运动、锻炼的好习惯。

为提高技工院校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积极性,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引导:第一,开设体育社团前,要调查学生对体育社团的喜爱度,开设大多数学生想参加的体育社团;第二,各体育社团要固定名额,让学生积极报名想要参加的社团,名额报满截止;第三,技工院校通过开设讲座等形式,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参加体育社团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自觉参与锻炼;第四,对积极参与运动、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体育赛事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优先参与学校的评优评先,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2.3 申请社团专项资金,合理分配活动场地及器材

结合技工院校体育社团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社团管理部门应向学校申请专项资金。技工院校根据每学年开展的体育社团,计算不同体育项目社团需要的器材及数量,做好预算和采购工作,保证体育社团开课前体育器材准时到位,且体育社团管理部门还应设定专员负责管理体育社团器材的借还情况,避免资源利用不合理。由于部分体育社团器材私有化,因此需要学生自行准备,如乒乓球拍、羽毛球拍、拉丁舞鞋等。此外,社团管理部门应根据各体育社团现有人数,合理规划学校运动场地,使各片运动场地和器材能被高效利用。例如,1张乒乓球桌一个时间段最多安排4名学生使用;健身器械2人1组,互相协助训练;拳击、跆拳道、散打等项目的器材人均1套;等等。因此,社团管理部门应合理分配场地和器材,合理安排社团指导教师、上课人数和上课区域,确保整个校园体育社团有组织、有纪律地进行,进而营造出和谐、有序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2.4 建立有效的社团监督及评价机制

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身心特点,为了更好地完成体育社团课程,需安排人员对学生进行监督。学校社团管理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分级管理制度,安排管理社团学生的专任教师,每个社团可设立社团指导教师、助理教师、小组长等职位。每个社团设立1名助理教师,助理教师由高年级学生担任,主要负责协助社团指导教师完成社团教学任务。每个班按总人数进行分配,原则上以10人为1组设立小组长,小组长主要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定期训练。

社团指导教师负责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社团管理部门定期组织社团阶段考核,考察各阶段体育社团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以优、良、合格和不合格评定考核结果,对于体育社团阶段考核结果为优的学生,给予表彰。对于不合格的学生,要及时沟通和交流,避免再次垫底。只有建立有效的体育社团监督和评价机制,才能确保技工院校体育社团的正常开展。

2.5 体育社团与学校体质测试有效结合

现阶段,多数技工院校没有组织在校学生完成体质测试,学校对学生身体素质是否提升缺乏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学校层面应要求每年至少对学生进行1~2次的体质测试,要求除体育课以外,学生必须进行课余体育锻炼。在体育社团方面,除了教授各项目的专业技术知识外,在教授基础技能时,指导教师可结合体质测试需要考核的项目内容,每次课给学生安排时间加以练习,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运动技能也可以提高身体素质。体育社团里衔接体质测试的基础内容是可行的,如中职阶段必测项目有50m跑、800m跑、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等,这些测试项目不受器材限制,日常均可开展。将技工院校体育社团的教学内容和国家学生体质测试中职阶段的考核内容有效结合,可加快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步伐。

2.6 带领体育社团优秀学生“走出去”

技工院校在开展体育社团活动的过程中,社团指导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可发掘体育水平较强且具有较大运动潜力的学生,社团管理部门可向学校申请组建校队,选拔出高质量的学生运动队,经过集中学习和训练,代表学校出去参赛。每年各省市均举办各种各样的体育类比赛,如南京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节举办的篮球比赛、啦啦操比赛、排球比赛等,这些都为南京技工院校的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

体育社团也为技工院校组建校队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便利,不仅可以让优秀的学生有更大更宽广的舞台展示自己,也能为学校争得更多的荣誉。可通过各种宣传平台,如横幅、橱窗、公众号、班会等形式,让更多的学生明白,参加学校体育社团,在锻炼强健体魄的同时,还可收获个人荣誉并为学校争光,最终真正实现让体育社团优秀学生“走出去”。

3 结 语

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重要时期,也是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重要时期,技工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同等重要,技工院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成效也尤其重要,因此应鼓励技工院校的学生积极参加技工院校体育社团,主动锻炼身体,完成“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运动目标,为提高个人身体素质而努力。学生参加体育社团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自身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凝聚力等。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为保证技工院校体育社团能顺利开展,其社团管理者要厘清当前技工院校体育社团开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进一步营造阳光、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努力学好技术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进而为其职业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技工社团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从技工到英雄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技工与专家
社团少年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