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肿瘤的化学武器

2022-11-04 01:57周云芝
家庭医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癌细胞耐药性毒性

周云芝

对大多数癌症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化疗。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是利用化学药物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直至最终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式。它是一种全身性的治疗手段,和手术、放疗并称为癌症的三大治疗手段。化疗作为一种肿瘤的全身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肿瘤的复发与转移,但是因为化疗药物不能很好地区分肿瘤细胞和体内生长快速的细胞,导致了一些不良反应,如脱发、恶心及呕吐、免疫力下降等。因此,在临床上要合理、精确地使用化疗,以争取最大的疗效和最小的副作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更高效的化疗药物不断被人们生产出来,化疗的实施方案也更适合各种不同的临床需要。即如方兴未艾的靶向治疗,从本质上也属于化疗。本文主要和大家谈谈普通的化疗。

化疗的分类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临床上根据化疗时机的不同,主要有以下5种化疗方式。

1.根治性化疗。有些肿瘤经积极化疗后可望治愈,如急性白血病(特别是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睾丸癌等。一旦确诊,应尽早给予正规化疗,保证足剂量、足疗程的标准化疗。治疗不正规或半途而废,将会使患者失去宝贵的治愈机会。

2.姑息性化疗。当恶性肿瘤已经全身广泛转移,当前的医学水平不能很好地控制肿瘤细胞的扩散,这时候化疗的目的主要是减缓肿瘤细胞转移的脚步,建议采取姑息性化疗。可使部分患者的肿瘤体积缩小,症状减轻。尽管不能治愈肿瘤,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3.新辅助化疗。又叫术前化疗。有些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肿瘤生长过大或者侵犯了重要的血管,立即手术不能达到满意效果,可以通过新辅助化疗使肿瘤病灶缩小,然后再进行手术,以减少切除范围;还可以软化肿瘤,让无法切除的肿瘤变得易于切除;同时还可以杀灭可能存在的转移灶,减少肿瘤细胞术后转移的可能。

4.术后辅助化疗。虽然手术切除了肿瘤,但是可能存在影像学还不能检测到的微小转移灶,或者手术切口周围可能残存的癌细胞,都需要通过术后辅助化疗来杀灭,预防肿瘤的复发及转移。

5.腔内化疗。通过体腔内(胸腔、心包腔、腹腔等)注射化疗药物,使局部维持较高的化疗药物浓度,达到增加局部疗效的目的。

化疗药物的分类

1.新型化疗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ADC)

ADC是一类通过连接头将细胞毒性药物连接到单克隆抗体上的靶向生物药,以单抗作为载体,将小分子的化疗药靶向、高效地运输到目标肿瘤细胞中,达到更精准的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2.化疗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化疗药物多种多样,作用机制也各不相同。但都是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DNA、mRNA及蛋白质的合成,或干扰细胞的有丝分裂来发挥作用的。

烷化剂是问世最早、抗瘤谱广的化疗药物,主要干扰肿瘤细胞的DNA复制,半衰期短,毒性大,常用于大剂量短程疗法或间歇用药。包括氮芥类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亚硝脲类如卡莫司汀,乙烯亚胺类如噻替派等。

抗代谢类药物通过抑制合成DNA、RNA的酶,达到干扰肿瘤增殖的作用。包括叶酸类似物如培美曲塞,嘌呤类似物如硫唑嘌呤,以及嘧啶类似物如卡培他滨等。

植物碱类药物是来源于植物的抗肿瘤药,如长春新碱、紫杉类药物、喜树碱类药物等。

抗肿瘤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物质,是在抗生素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放线菌素D、蒽环类抗生素(如表柔比星)、博来霉素等都属于此类。

铂类抗肿瘤药物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呈剂量依赖性,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如顺铂、卡铂、奥沙利铂、洛铂等。

其他如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泼尼松)可促进淋巴细胞的破坏和溶解,主要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

3.耐药机制

很多种癌症,化疗目前仍然是主要治疗方法。如三阴性乳腺癌,早期应用化疗药物对其有明显治疗效果。但随着化疗药物的应用,患者可逐渐出现耐药。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是指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耐药分为天然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也叫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而多药耐药性指的是癌细胞接触一种抗癌药物后,继而对多种结构不同、作用机制各异的其他抗癌药物也产生了耐药性。关于化疗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很多,目前的观点认为主要涉及细胞药效学和药物动力学,如癌细胞DNA复制增加、代谢替代途径建立、细胞凋亡受阻、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摄取减少、药物活化酶的量或活性减低、药物去活酶的量或活性增加等,所以医生会通过多药联合使用、序贯使用、改变用药剂量或更换化疗方案,来克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4.不良反应

由于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缺少根本性的代谢差异,因此,化疗药物会不同程度的损伤正常细胞,尤其是身体中快速生长的细胞,从而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这些毒副反应可分为近期毒性(指给药后4周内发生的不良反应)和远期毒性。近期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是多数细胞毒化疗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主要包括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数量的减少;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毒副作用,如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脱发,是因为化疗药物损伤了产生头发的增殖期毛囊细胞,一般为暂时性,化疗结束后又有新的毛发长出。另外,化疗的近期不良反应还有肝肾功能损伤、间质性肺炎、末梢神经感觉异常等,远期不良反应包括生殖毒性如致畸和不育、第二腫瘤等。

结语

化疗是一种全身性的治疗手段,对一些化疗敏感的肿瘤,目前仍然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及其疾病的特征,选择最佳的治疗时机,与其他的治疗手段互相配合,合理应用;化学药物治疗肿瘤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应积极对症支持,合理防治,大部分患者都能安全度过化疗期。

猜你喜欢
癌细胞耐药性毒性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癌细胞最怕LOVE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假如吃下癌细胞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正常细胞为何会“叛变”? 一管血可测出早期癌细胞
RGD肽段连接的近红外量子点对小鼠的毒性作用
PM2.5中煤烟聚集物最具毒性
吸入麻醉药的作用和毒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