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经验与启示

2022-11-05 02:32郭宏权
武术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争霸赛赛制中国武术

段 越 郭宏权 李 臣

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1 前言

自古以来,武术多以武术表演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直到二十世纪末,武术赛事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开始踏上发展商业性武术赛事之路。2000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隆重开赛吸引了海内外武术爱好者的目光,至此商业性武术赛事开启了新的征程,其最终目标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成功的职业比赛之一,以职业联赛为基础,促进中国武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专注于商业运作,将娱乐融入武术竞赛中。但随着国家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审批以及“简政放权”政策的实施,效仿散打王的赛事层出不穷,却一直没有形成一个持久性的高质量武术赛事品牌,并且在“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当下,中国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载体,被给予深厚的众望,亟待取得诸多富有成效的传播成绩。本文对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经验和启示进行阐述,以期引发对现代武术散打比赛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思考,并为今后散打赛事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2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经验寻绎

2.1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发展历程

2.1.1 初创期(2000年—2004年)

在2000年,首届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正式开启,标志着武术商业化进程进入全面探索阶段,全新的赛事运营模式使它成为中国首个散打民族赛事品牌,吸引力海内外散打运动员和爱好者的眼球,湖南卫视以独家代理的形式买断了散打王的全年现场直播的播映权,开创了中国武术散打的新纪元;在2001年,全国60家电视台对赛事进行直播使得散打王的发展更盛,并且日本欢乐中国频道也购买了赛事转播权,开创了中国本土体育赛事在转播权被境外媒体购买的先河;2002年,散打王争霸赛对赛事的赛制、竞赛形式和赛事宣传进行了改革。其一是运动员参赛资格发生了改变,参加2002年散打王争霸赛的选手都是各国最顶尖的散打运动员;其二是竞赛方式,散打王以全国巡回比赛方式;其三是赛事宣传、选手包装进一步改进优化,官方媒体和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与散打王展开合作,转播比赛实况。2003年,整个比赛可分为四个阶段,年度超级散打王挑战赛成为本赛季的亮点,并且散打王在原有基础上首次增加女子表演赛。

2.1.2 停办期(2004年—2016年)

第四届散打王总决赛在2004年1月结束后,赛事的投资商新疆德隆集团资金链断裂,宣布破产,赛事无法继续举办,成为众多散打爱好者心中的遗憾。拜读了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到资金链断裂不是散打王赛事衰败的唯一原因,其与2003年赛事计划的调整有很大关联,赛事定位转变,忽略第一消费者,此外与中央电视台的合作也存在严重的问题,责权界限模糊,赛事理念传达不准,赛事包装武术文化内涵淡化,导致观众流失,赛事人气下降,最终散打王没落市场。

2.1.3 重启期

2017年3月25日,中国武术协会和国武传媒宣布散打王以“世界超级散打王争霸赛”的身份重新启航,并于同年10月28日在国家奥林匹克运动中心隆重开赛。赛事邀请世界顶尖散打选手参加比赛,采用中外对抗的形式争夺“世界超级散打王”最高荣誉称号。散打王的重启对提升民族自信、激发爱国情怀、传承武术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赛事成就

2.2.1 建立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打赛事品牌

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髓,作为独特的民族体育项目,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中华民族的血脉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散打王开创以来,就受到了各界媒体和散打爱好者以及各国散打选手的广泛关注。散打王是第一次拥有正式的商家冠名,第一次以赛事全程直播的方式在各台播出等,赛事运营首次将打造运动明星为内容,协调好各个单位的运营活动,使得政府、广告赞助商、运动员、媒体从中获利,并以其独特的赛事运作手段和营销策略吸引了一批忠实的观众,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散打明星,影响力传至世界,譬如“柳腿劈挂”柳海龙、“白眉大侠”苑玉宝、“草原雄鹰”格日乐图、“草原娇子”宝力高、“玉面小达摩”郑裕嵩、“燕都神影”薛凤强、“百变雷神”乔小军、“射月金弓”李杰等,精湛的技术、灵活的战术、勇于拼搏的尚武精神,激起广大观众内心深处的武术情结和爱国情怀。采用“赛事+电视转播”的模式,与电视台建立合作,扩大赛事影响力,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展示中国功夫,提升了民族自信。

2.2.2 开启了中国散打赛事国际化运作模式

散打王比赛主要是以“散打王争霸赛”为主,其中穿插“中外搏击对抗赛”。如:2000年中国散打对决美国拳击、2001年12月中国散打对决法国自由搏击、2002年5月中国散打对决泰拳、2003年8月中国散打对决泰拳以及2017年中外对抗挑战赛等,这些精彩绝伦的中外对决,激起散打爱好者的爱国情怀,使国内外的散打选手能更清晰的定位中国散打,同时促进中国散打技术与世界搏击术进一步的融合,开拓了散打王的国际视野,弘扬了中国武术文化。同时散打王赛事首次引用国际化赛事包装理念,不仅在国内散打市场的发展历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散打走向国际舞台,促进了中国武术海外传播。

为了有效的加强施工人员工作水平,应该成立专门的安全培训部门,针对不同的施工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培养专业的师资力量,不断的灌输相关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核工作,在让施工人员进去到施工现场施工。相关施工人员在进行安全培训后,为了有效的增加受训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使相关施工人员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为了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设置醒目的安全事故标识,保障相关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

2.2.3 推动了中国武术赛事商业化进程

散打王争霸赛在武术散打商业赛事的发展历程中占据关键性地位,它开创了武术散打商业赛事的多项先河。此次比赛不仅是武术散打向着职业化、产业化推进的巨大突破,而且也是对武术散打赛事商业化运营、包装的简单尝试,并为继续开展散打赛事的商业化运营积累了丰富经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武术向商业化发展。竞技散打与市场经济的首次结合为武术的商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氛围,随后效仿散打王的比赛在全国各地开展,而且随着国家简政放权和取消商业性、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权政策的施行,促进了商业性武术赛事的发展。这一系列赛事和武术栏目的举办和开展使得散打赛事作为竞技赛事面向世界和公众,并走向市场收获利益,推动了中国武术的商业化进程。

2.2.4 弘传了中国武术承载的“真、善、美”价值理念

散打王主要致力于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打造自主品牌,不但完美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智、德、勇、仁,还让我国武术的腿、拳、摔演变成世界性的竞技格斗赛事。从擂鼓壮势、旗幡开道到赛事主持人经典开场白“纵横四海英雄梦,一剑封喉散打王”,从赛前的抱拳礼再到赛后的和谐拥抱都是“以和为贵”武德精神的象征,一个个响当当的绰号早已是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代名词,获得首届“散打王”称号的柳海龙,在习武之路上最先接触的就是武术套路,这让他有了扎实的基本功,继而才出现了惊艳武林的招牌动作“柳腿劈挂”,柳海龙最初的绰号是“冲天炮”,在柳海龙参加散打王的第一场比赛中,他用一个非常经典的下劈腿,将对手的肩膀劈脱臼了,以绝对优势获得比赛的胜利,从此“劈挂腿”成为柳海龙的成名绝技,以柳海龙姓氏命名的“柳腿劈挂”走进人们的心中。连续斩获两届散打王65公斤级冠军的格日乐图,长得一表人才,脸上总是洋溢着迷人的微笑,在首届散打王争霸赛总决赛中,格日乐图被柳海龙打得满脸伤痕,回到休息室后,不但没有沮丧,还安慰别人说:“打得不难看吧,起码赢了一局”,格日乐图无论面对怎样的对手,都不曾畏惧,被观众亲切的称为“草原雄鹰”。相传长相十分英俊的苑玉宝被大家称为散打界的“白眉大侠”,是因为他每次比赛的时候额头前的两缕白发就会随风飘飘,像极了两簇白眉,他极爱看武侠小说,腿功相当了得,他除了白眉大侠的外号之外,还被称为“神腿王”。这些散打选手不仅向观众展现了精湛的技术,顽强拼搏、不畏强敌的精神品质还体现了中国武术承载的“真、善、美”价值理念。

3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启示

3.1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存在的问题

3.1.1 商业运作:高额成本和资金链断裂的双重桎梏

充足的资金是所有赛事得以运转的有力支撑,而红极一时的散打王最终陨落的主要原因便是资金供应不足。门票收入、出售转播权、股东投资和银行融资是国武公司主要的资金来源。而在2003年,散打王的赛事收益不如人意,并且股东对赛事市场下滑及多年的低回报状况失去信心,不愿再对散打王投资,公司向银行融资200万元计划落空,湖南卫视400万元债转股失败,以致散打王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撑继续办赛,中途没落市场,成为散打爱好者心中的遗憾。另外,赛事运作所需要的高额成本同样也不容忽视,如果赛事最终收益无法满足成本需求,企业无利可收,赛事自然无法继续举办。散打王的成本主要包括比赛成本费用(包括单场运动员奖金)、公司运营成本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办公、交通、固定资产折旧、总决赛奖金)、场馆租金(包括水电)等。散打王前三年的赛事收入数字可观,但也仅仅处于收支平衡状态,在第四年国武公司为实现尽快盈利的目标引入新的商业运营模式,致使赛事陷入低谷,赛事高额成本问题并没有解决,赛事收入不足加上资金链断裂,以至于2004年散打王未能及时开赛。尽管前三届散打王比赛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最终基于高额的成本与资金缺乏的双重限制,散打王最终无法如期开赛。

3.1.2 策划运营:产权界限模糊背后的品牌定位失衡

国武公司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后,产权界限模糊影响了赛事的良性发展。2000年到2003年国武公司一直拥有制作权,赛事的赞助商和广告商都可直接与广告部门沟通联系,赛事制作部担任制作赛事电视版面,再将转播权出售给其它电视台,产权界限明晰。从电视转播收视率上看,散打王运营状况良好,在国内的体育项目中,其收视率仅次于足球。第一年湖南电视台独家买断了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现场直播权,在播出期间收视率一直保持在前三的位置。2001年散打王进一步加强了与新闻媒体的合作,转变为由全国各地有线台、电视台以及和国外电视台联合直播的新模式,散打王的比赛实况覆盖了全国一百多家电视台,一度传到东南亚和日本。2002年,中央电视台5频道和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加入,使散打王比赛节目收视率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升了散打王在社会的品牌影响力,为国武公司带来了可观的商业收益。然而在2003年散打王与央视合作后,国武公司原有的赛事制作部被撤销,由中央电视台策划制作散打王赛事电视版面,但央视的制作部和广告部是两个独立的部门,赛事广告商仍与国武公司发生直接关系,国武公司并不负责赛事制作,赛事广告投放得不到保障,权益受损,广告商与国武公司发生经济纠纷。而且产权界限模糊致使品牌定位失衡,从观众转向广告商、赞助商,影响了节目效果,最终赛事陷入低谷,以至于2004年散打王未能如期开赛。基于此,赛事运营必须处理好产权界限模糊不清的问题,明确赛事品牌定位,才能保证散打赛事健康发展。

散打王打破了紧紧依靠政府主办、企业赞助的传统模式,尝试对赛事商业化运营和包装进行尝试,扩大赛事影响力吸引投资。国武公司选择自己制作和包装节目,在节目创意、运作、灯光、音响、舞美、服装等方面引进国际化理念,结合现代舞台效果,并加入中国传统元素,“擂鼓造势、旗幡开道、战袍壮胆”,除了给观众带来劲爆的打斗场面,还有独具个人风格的套路秀向观众展示散打运动员的风采,主持人一声“各位看官”瞬间将观众带入两军交战的场景之中,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现代战场的仪式场景。前三年,观众对赛事包装非常满意,收获了一大批忠实观众。但2003年过多的强调“英雄与美女”,致使赛事所蕴含的文化理念发生变化,导致传统意义上的武术精神渲染减弱,观众满意度直线下降。同时擂台式样变动,从经典标准的四边形改为六边形,擂台面积增大,虽然极具民族风格,但台高从0.9米升至1.2米,选手活动空间增大,身体接触就相对减少,无效进攻增多,影响运动员技战术的发挥,无法保证赛事的激烈性。擂台的突然改动除了给选手带来不适以外,也给裁判员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影响观众的观感,赛事影响力下降,广告宣传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投资商撤资,最终散打王退出历史舞台。一言以蔽之,现代散打赛事的发展不只要满足观众暴力美学的审美需求,还需要加强散打赛事武术文化底蕴的包装。

3.1.4 竞赛规程:动态赛制设置和赛事时间冲突的难以调和

散打王的赛制主要以市场为导向,引用“古为今用”理念的无级别王者争霸赛及穿插在赛制过程中的国际、国内挑战赛的多重赛制。但在其在其发展过程中,尚未形成自身相对完善且适合散打王运营的赛制体系。2000年散打王将男子分成六个级别,即为65KG、70KG、75KG、80KG、85KG 及 85KG以上,分成了淘汰赛、积分循环赛、半决赛、总决赛四个阶段;在2001年,运动员在不同的时段和级别上场比赛,比赛采用了循环赛、单败淘汰赛、挑战赛和对抗赛;2002年散打王以挑战赛为主,各级别依据排名进行挑战,最后本年度的散打王挑战上届的散打王,决出“超级散打王”;而2003年赛制又分为年度开幕战,排名挑战赛,半决赛、冠军争夺战,散打王争霸赛四个阶段。2017年世界超级“散打王”争霸赛设7个级别,从最小的65公斤级到90公斤以上级,启动常规赛,选出中国区冠军,与世界其他国家同台竞技。而且散打王在比赛时间上容易与世界锦标赛、全国锦标赛以及全运会等国际级、国家级比赛重合,散打王的赛事水平无法保证,降低比赛激烈性。所以,在保证合理避开国家级、国际级大赛的时间基础上,探寻相对稳定并能发挥散打王赛事的独特之处的赛制,是发展散打王赛事必须解决的问题。

综上,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运营过程中,资金缺乏是影响赛事发展的主要矛盾,策划运营、赛事包装以及赛制缺陷等问题是次要矛盾,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在武术赛事的发展过程中,确保资金充足,明晰产权界限,把握品牌定位,立足武术文化理念,弥补赛制缺陷,保证经营者、赞助商、运动员以及观众的共同利益,才有利于赛事长期稳定的发展,提升赛事影响力。

3.2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高质量发展策略

3.2.1 大力开发赛事产品,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散打王的赛事收入主要依靠门票与赞助以及电视转播权等,对赛事产品的开发很少,服装、音像等赛事产品没有投入到市场之中,仅以零售的形式出售,至于其它赛事产品基本上处于未开发阶段,也没有充分利用赛事所产生的无形资产。散打王可借鉴昆仑决搏击赛事体系建立“产业链”模式,扩大商业版图,合理定价门票,注重版权交易,拓展海外市场,大力开发赛事产品,积极研发散打王端游手游,制作散打王衍生动漫,打造联名商品,加强与电商合作增加产品售卖渠道,直播售卖散打王衍生产品、服装、装备、赛事纪念品、限量商品以及散打明星运动员同款,建立线下散打王搏击俱乐部,刺激付费欲望,扩大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3.2.2 把握新媒体时代,增强中国散打国际影响力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新媒体时代,时势造英雄,互联网营销已然成为赛事宣传与传播的主流方式。“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鼓励商贸流通业态与模式创新,推进数字化智能改造和跨界融合,线上线下全渠道满足消费需求”。昆仑决赛事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思想,整合搏击的线上线下资源,推出昆仑决APP,使国内外拳迷在观看比赛过程中,还能与其他网友实时互动交流,分享比赛心得等,构建了一个共享平台,有利于中国武术散打国际化传播。散打王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应仅仅依靠传统的“电视转播”模式,应该在此基础上把握新媒体时代,向数字化转型,结合互联网思维,积极研发移动应用APP,满足散打应用APP的基础需求,提供专业的散打技能需求,丰富拳迷的个性化体验,引导大众以“当事人”身份参与赛事互动。在各大沟通交流、短视频软件中建立官方账户,譬如抖音、微博、快手以及YouTube等,实时发布精彩绝伦的短视频,建立散打明星与拳迷之间的联系。简言之,散打赛事时应借助“新媒体”这股东风,与互联网技术紧紧联系在一起,与世界其他搏击术发生碰撞,提升中国散打赛事的科技含量和国际影响力。

3.2.3 立足武术文化理念,塑造知名散打品牌赛事

中国武术散打赛事要想建立一个持久性的散打品牌赛事,并有别于世界其他搏击术,在赛事包装方面必须立足于武术文化理念。有不少人认为散打就是一个“暴力”运动,散打选手比赛时无休止的打斗在生活中罕见,观众特别是男性观众喜爱追求刺激,对这种暴力有很大的兴趣,如果散打比赛缺乏“文化”的包装,只剩一些野蛮的打斗场面,很难引起观众精神上的共鸣。散打王与央视的合作,由于央视内部体制的原因,双方合作后在产权的分配上不明晰,再加上其他原因导致赛事停办。所以要立足武术文化理念对散打王赛事进行文化包装,拒绝过度营造“英雄和美女”这种烂俗话题,建立专业散打王经纪团队,帮助散打明星运动员树立个性鲜明的正能量人设,培养散打选手的尚武精神和“点到为止”武德精神,展现赛事的文质彬彬,积极响应散打王“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打造自主品牌”的办赛理念,增强人们对武术文化的认同感,明确散打赛事主体,在与官方平台合作时,需加强沟通,积极了解观众和拳迷关注的赛事热点,明确赛事定位,以体育振兴民族精神和斗志,立足武术文化理念包装散打赛事,打造深入人心的知名散打品牌赛事,提升赛事国际影响力。

3.2.4 尽快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P赛事平台,提升赛事影响力

散打王争霸赛在发展过程中,赛制年年变化,这也是散打王中途停办的原因之一,而由中国原创搏击品牌“昆仑决”,形成了符合自身赛事发展的独特赛制,使赛事充满悬念。比如2015年的“诸神之战”吸引世界最顶尖的搏击运动员参赛,进入最终总决赛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第一是通过12组四人淘汰赛,第二是通过2组中国区八人冠军赛,第三是观众通过投票选出人气选手,第四是主办方通过综合因素考量指定一名选手。这样的赛制保证了每组淘汰赛的激烈性和赛事的高水平,同时观众参与投票,能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个人体验感。散打王应弥补赛制缺陷,尽快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P赛事平台,以此来提升赛事影响力,赛制在发展过程中可做动态调整,保证赛事的激烈性和高水平,同时还可开展更多级别的淘汰赛,比如60公斤级别等。立足国内外高水平的散打赛事,合理避开全国锦标赛、世界锦标赛以及全运会散打比赛等大赛的时间,形成相对完善且稳定的赛制体系,发挥赛事自身的独特之处,吸引世界顶尖选手参加比赛,跻身世界顶尖水平。

4 结语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自2000年开赛以来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创造了“群雄并起、王者争锋”的散打时代,虽因资金和管理等问题宣布停赛,但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是开启武术商业竞赛的里程碑,是中国武术散打职业赛事的开端,催生了中国武术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向世界传播了中国武术文化,彰显了中国力量。在新媒体时代,无论是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或是其他武术赛事都应该结合互联网思想,立足武术文化理念,大力开发散打赛事产品,利用线上线下推广模式,打造散打产业的商业闭环,将中国武术散打推向世界,推进中国散打国际化传播,有利于推动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以此为提速中华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争霸赛赛制中国武术
饭圈乱象:历年竞技类综艺节目的赛制分析与思考
最强王者争霸赛(第四季)
“跳一跳”争霸赛
天下第一争霸赛
游戏争霸赛
赢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