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问题与对策
——以山东省为例

2022-11-05 04:24宋晨星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老龄化山东省养老

宋晨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引言

自2000 年以后,我国的老年人口呈现增长速度快、基数大的特征,2019 年末中国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数达到2.54 亿,60 岁以上老年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8.1%,65 岁及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数量高达1.76 亿,占总人口的12.6%。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22 年左右,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届时65 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山东省是我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60 岁老人高达2 240 万,并以每年 100 万的速度快速增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2.4%,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 个百分点。山东省也是进入老龄社会比较早、老龄化程度较深和老龄化问题较突出的省份。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老年人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的民生问题。因此为了能够减缓目前农村养老的压力,山东省政府也响应国家的政策开始实施互助养老,由于我国传统观念里大多是家庭养老或者社区养老,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能够完全接受互助养老或者并不能够完全地理解什么是互助养老。尤其是农村地区文化教育水平低,可能在思想转变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文以山东省在实施互助养老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例,来研究互助养老实施中遇到的普遍的阻力和困难是哪些,为相关部门在积极老龄化的视角下如何能够更好地解决互助养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策略和路径分析。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在互助养老的模式下,积极探索如何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从而有效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为山东省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互助养老的实施提供参考。

一、农村互助养老的概念及其模式

互助养老,即老年人之间开展相互帮扶与慰藉,以低龄助高龄、体强帮体弱,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帮助失能和半失能老人。

(一)幸福院式互助养老

“以劳促养”型。以山东省日照为例,农村老龄人口中失能半失能人口比较多,对于这类人口而言,日常的吃饭是最基本也是最困难的问题。而农村里有很多中年妇女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但由于要照顾老人孩子而无法参加工作,但她们是具有极强就业意愿的。对于这一部分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人,政府可以采取一举两得的方式,既可以给这些妇女提供一些岗位,让她们挣钱贴补家用;还可以解决失能老人吃饭日常生活的问题,改变部分失能老人“饭菜凉了酸了没人管”的生活现状。

(二)“时间银行”式互助养老

“时间银行”式互助养老是指志愿者为高龄、独居或者特别需要人群提供志愿服务,将提供志愿服务的时间进行储蓄,待自己年老需要帮助的时候,从“时间银行”支取时间兑换服务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以山东省青岛为例,首次推行时间银行,为腿脚不方便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提供便利。能够让他们低成本地养老,并且为自己未来养老积累时间。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积累的时间捐赠给“公共时间池”,为了确保时间银行实施的真实性,会采用专门的后台记录或者自愿者拍照等方式。

(三)同居式抱团互助养老

同居式养老是指有些老年人直接与失能或者半失能老人住在一起,山东省邹城市就采用了同居式抱团养老的模式,在村内建立幸福屋,老年人可自愿申请入住,在幸福屋内老年人可以互相帮助。在抱团养老的过程中,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会有很大的提高,心态也会变好,感觉自己不再是子女的累赘,能够与其他老人互相照顾,也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互助养老就是好,儿女忙碌少烦恼,互帮互助心情爽,幸福相处乐陶陶”这种抱团式互助养老形成了一种无拘无束、别具一格的老人新天地。

二、积极老龄化视角下互助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作为礼仪之邦,难以转变家庭养老的观念,思想较为固执

山东省作为礼仪之邦、孔孟之乡,是中国文化的发扬者。在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之下,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家庭养老的方式,尤其是农村地区,思想更为保守。所以在此背景下实施互助养老就会遇到很多阻力,这种情况就会使得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视角下实施互助养老的政策难以落实,会使得互助养老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二)层次性不够明确,“一刀切”,没有具体划分老人种类

山东作为老龄人口较为严重的城市,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占据的比例更多。在积极配合政府互助养老的政策时,有很多村庄只是简单地模仿或者按部就班地去建立一些幸福院,并没有真实地去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是什么,没有对老年人进行一个分类,没有对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或者失独老人等做具体的划分,有些地方村干部的知识储备不够,没有专业化的指导,而是选择“一刀切”,这样就会使得很多老人并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互助养老带给他的便利和福利,会改变让老人们幸福养老这一本意。

(三)财政补助不足,缺乏固定的资金来源,未实行差异化补助

农村建立互助养老,最开始依靠的是政府资金补助,通过政府拨款层层下达最后到村官手里,在此过程中难以确保资金的额度是否正确。并且很多村干部在专业知识匮乏的情况下,只注重表面工作,不探究实际问题。对于不同的老年人,应该根据他们身体情况的不同实施差异化补助,而不是按照同一个标准进行补助,这样可能会使得最需要帮扶的老人没有收到应得的帮助,而那些依然具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却在政府的补助下形成了一种依赖性。在互助养老的长期实践过程中不可能一直依靠政府的财政补助,若不能够及时地找到资金的投入,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资金断裂现象。

(四)缺少专业人才,村干部缺乏一定的执行能力

一个政策的实施要有专业的队伍、专业的策略,不是简单地照搬理论,也不是简单的按部就班和效仿,应该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以及老人们的实际需求,尽量满足每一位老人的需求。另外,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地区还有些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医疗设施,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设施较为匮乏,没有城市社区老人的资源多,部分干部缺乏一定的执行力,使得部分老年人没有感受到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应得的幸福感,降低了互助养老全方位开展的效率。

(五)医疗设施短缺,许多老年人就医意识差

在山东省很多农村地区医疗设施设备不足,甚至有许多地方十里八庄才有一个小型的诊所,并且也只是能简单地配药并没有相关的医疗设备。并且许多老年人的就医意识很差,一是怕自己看病花钱,怕给子女添麻烦成为子女的累赘;二是部分老人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他们没有亲人,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让自己生存下去,身体不舒服时他们没有意识要去看病,也没有人能够帮助他们;三是很多老年人觉得一般的病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安全意识和对疾病的认知不够,觉得拖一拖病就会自己好了。

三、积极老龄化视角下互助养老的策略研究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从心理上改变老年人的思想

山东作为礼仪之邦,老年人的传统观念可能会更加根深蒂固一些,很难真正从心理上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老年人的一些行为难以改变多数与他们的心理有关,而心里的感受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思想,决定他们的行为。所以,政府应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并且能够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了解他们的需求,以及难以参与互助养老的真实原因,从而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村委会也应不断地宣传积极老龄化。

(二)实行分层化管理,因类扶贫

对于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口,应按照实际的情况对其进行一个明确的划分。例如,有的老人是完全没有自理能力的,日常的生活都很困难,这样的老人应安排固定的床位并且设有专业的护理人员。有的老人是半失能的,有的老人还是完全具有劳动能力的,所以对于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来说,要实行一个分层化管理,对老人的状态进行一个具体的研究划分,并且对于划分出的不同的老年人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帮助。不是简单的“一刀切”的扶贫,要做因类扶贫,实行分层化管理。

(三)建立多元多面的筹资机制

资金是任何一个项目与政策实施的保障,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实施互助养老模式,那么多元化的资金筹资机制就是互助养老模式实施的保障与基础。资金的多少是直接影响互助养老的质量,所以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养老金的及时性和畅通性。另外,政府可以通过筹集的方式设立互助养老专项基金,通过各方面的资金捐赠或者企业捐赠等来确保专项基金的额度充足。对于捐赠资金的企业,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免他们的税费,从而鼓励更多的企业为互助养老捐赠专有基金。

(四)加强专业干部培养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山东这个特殊的内部体制性比较强的省,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对干部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公务员考试中笔试是一部分,在面试环节可以改变其原本的模式,适当增加实践内容。转变基层干部人员的观念,让他们有最基本的互助养老的观念,有最基本的执行能力。对于村干部,要及时、定时地给他们开展培训会议,让他们能够清晰地了解积极老龄化是大势之趋,应该紧跟国家的脚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并将其与本村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前进,在理论中不断完善。政府也应该加快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让他们能够更加快速地投入到农村互助养老的建设当中去。

(五)开办健康意识讲堂,加强农村地区医疗设施建设

针对老年人健康意识薄弱的问题,可以定期地让一些医生下乡去给老年人讲解一些健康常识,同时给老年人做一些最基本的体检。加强对农村卫生室的建设和重视,在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候加强医疗人员的培养,完善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尤其是硬件设备,国家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帮助完善农村卫生室的建设,能够使农村老年人不出门就能在家看病。另外应使得医保卡能够在农村使用,能够让老年人舍得看病看得起病,解决农村老年人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能够让政府更好地去开展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互助养老建设,减轻国家养老压力。

结语

要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实际问题,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对于老年人的需求要做到有需有给。在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当今社会,养老是国家极其重视的一块,要让老人幸福养老,增强老人的幸福感,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国家方面应给予设施建设大力的资金支持,出台针对性的政策,健全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社会方面,各地的村干部应加强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工作效率,基层组织的领导者要起到引导作用和服务作用。个人方面,要转变自己的老思想,加强自身的健康意识,相信社会,相信国家。在多方共同的努力下,早日实现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农村地区互助养老的全覆盖。

猜你喜欢
老龄化山东省养老
养老生活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再见,雪姑娘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健康月历
养老更无忧了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