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区融媒体中心转型探讨

2022-11-05 04:24沃叶红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吴江中心融合

沃叶红

(常州大学,江苏 常州 213100)

“媒体融合”一词最早由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在我国“媒体融合”成为热词则是从2014 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后开始的。2018 年8 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2018 年11月召开的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中宣部部署开展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试点,并要求2020 年底在全国基本实现全覆盖。

媒体融合是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打通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的势在必行之举,我们要应势而动,顺势而为。2016 年,吴江电视台与吴江广播融合,组建成吴江区广播电视台,2019 年,吴江区广播电视台与吴江日报社合并,挂牌成立苏州市吴江区融媒体中心和吴江传媒集团,融媒体中心将实现企业化管理。本文以吴江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例,探讨县级融媒体转型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融合背景与现状

2019 年1 月15 日中宣部与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发布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简称《规范》),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做出的定义是:“整合县级广播电视、报刊、新媒体等资源,开展媒体服务、党建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增值服务等业务的融合媒体平台。”目前县级融媒体已经进入深化细化、做好落实的阶段,从政策环境上来说,不论是顶层设计还是细化政策,都为县级融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可遵循的方案。网络化趋势的影响,新旧媒介使用的变化,移动端和社交媒介的渗透,让县级融媒体建设已经处于加速道上。

吴江区结合自身特点与本土特色,在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推进的背景下,2019 年7 月吴江广播电视台与吴江报社合并,成立苏州市吴江区融媒体中心和吴江传媒集团,树立“一报一台一盘棋”意识。吴江区融媒体中心不光是新旧媒体的融合,而且是原有的报纸电视广播、两微一端、网站以及第三方平台账号等媒体资源融合在一起,参照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一次策划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模式,同时也会借助互联网公司与高校的技术和支持,在融媒体中心成立仪式上,吴江区融媒体中心与苏州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两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将与高校建立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关系。还将在全区设置多个融媒体站点,以区融媒体中心为圆心,织就一张全区的融媒体大网,从成立过渡、内容生产、技术平台等多方进行全面的融合。

二、融合过程与问题

(一)机构各自为政,难以统筹调度

随着县级媒体发展的四次变革,吴江广电走过了27 年的发展变革。自1983 年全国确立了县级广播电视台三个“四级”办台的建设方案,到2003 年县级新闻网站的建设,县级媒体从面临挑战到占据大众传媒的主导地位。2012 年,“两微一端”的推广为县级媒体多平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8 年推行的县级融媒体的建设,是进一步提升“四力”,破解县级媒体发展瓶颈,夯实基层媒体舆论阵地的又一有力举措。

吴江区融媒体中心虽然已经整合了机构,但是笔者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融媒体中心内部还是存在着各条线各自为政的这种情况。吴江区融媒体中心由吴江日报社和吴江广播电视台两家传统媒体为主要融合对象,两家都有原来的一套班子成员,并且工作流程也互不相通,融媒体中心需要对工作内容、机构岗位、人员绩效等重新梳理协调,否则很容易变成“形融实未融”,各自为政,使融合难以落到实处。吴江广播电视台原来的层级化管理变成融媒体中心的扁平化管理,必然会精简机构,而扁平化管理对决策者的要求更高,同时部分传统从业人员的危机意识不强,对媒体融合的时效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这样可能会错失最佳发展窗口期。

(二)内容生产单一,原创能力不高

原先的吴江广播电视台建设了网站,开设了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抖音号,还开发了刚刚新闻客户端,吴江日报社也有网站和今吴江客户端等内容,可以说在传统播发平台之外已经极大拓展了互联网传播渠道,但有些还只是停留在解决了有无问题,缺少优质产品,也缺乏吸引力,尤其是缺少互联网元素和新媒体特征,缺乏一些脑洞大开的创新产品。创新做优内容的同时还要关注受众的需求,用户连接是否成功是融媒体能否成功的关键,县级融媒体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内容不够精、难以满足群众的现实需求。

中央厨房的形式很容易建起来,但是实实在在的流程改造才能检验它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能否改进产能、提高效率。纵观全国“中央厨房”模式的发展,《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是最早成功的模板,但也仅仅是重大活动才派上用场,其他一些媒体的“中央厨房”可以说是用之甚少,效用不佳。对于吴江融媒体中心而言,建造的可能是类似“中央厨房”的形式,但如果盲目照搬,恐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技术更新落后,缺少统一平台

广电因其行业特殊性,相关技术更新迭代相较于计算机智能发展的速度而言,存在一定滞后性,融媒体发展离不开计算科学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主动利用新技术的能力强弱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融媒体中心的发展速度,尤其在几大机构融合到一起后,技术的不均衡问题也显露出来,“木桶效应”显现,利用好新技术,加快融媒体中心技术的更新需求日益明显。在吴江区融媒体中心成立后,与报社的一整套传播渠道平台如何融合,例如粉丝的迁移和内容的分布等。如何与江苏省的荔枝云平台相融合,既要考虑需求和成本,也要考虑长远发展和移动优先。就目前而言,荔枝云平台广播电视整个流程具有完整性,而报社部分的功能暂未完善,并且缺乏定制性。另外,各个生产工具如何基于标准接口访问,且根据业务流程组成工作群,从而提供更强大的生产制播能力,这些都要在不断摸索中实现。

三、融合探索与尝试

(一)消除壁垒,加速机构融合

管理团队转换思想,打造有担当能干事的领导层,选择有文广、报社、宣传等多方工作经验的为一把手领导,并由吴江广播电视台和吴江日报社原先领导共同组成融合小组,让管理层尽可能确保能够给出科学高效的决策,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吴江融媒体中心各项工作。成立初期,吴江区融媒体中心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分对外公关和对内推进两部分,对外攻坚主要争取各类资源和各种政策支持,以及考核体系建立等工作。对内工作主要是人员摸排、办公场所整合、技术平台对接、中心Logo 口号征集、生产融合、业务拓展等,确保各项工作按照序时进度推进。业务按照融媒体中心的生产流程再造,人员的隶属与安排也按照新的流程来安排。并且特别注重加强与周边其他地区融媒体中心的沟通交流,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充分借鉴成熟经验。

(二)用户至上,形成良性循环

吴江区融媒体中心成立总指挥调度平台,将原先的电视报纸整合流程,根据吴江区实际情况筛选素材、选题上报、记者调度、分级审核跟进、确定最终播发平台等。充分发挥区域互联网科技资源优势,成立多家融媒体工作站点,联合合作的互联网企业、高校成立媒体融合发展联盟,使传播渠道更宽,增加网络流量,将吴江的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吴江融媒体的传播优势。除了“中央厨房”形式上的重塑流程,更重实际内容,结合中心的使用实际及本地域特色与辐射范围,做适合融媒体中心的改造,实现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吴江融媒体中心的用户是区党政机关、人民群众以及商业客户,提供客户需要的咨询是生产内容的指挥棒,做泛媒体化经营,发挥出主流媒体的优势,做好舆情研究与服务,做好“新闻+政务+服务”的文章。

融媒体中心采用项目制管理,小到一个采访,大到一场直播活动,活动负责人就相当于一个项目经理,统筹需要的人力和物力,一个项目结束则所有人员恢复到原来的岗位与状态。可能有人会质疑没有固定的搭配,如何保证工作时的默契顺畅,但事实上合作好的成员下次会优先考虑合作,这样能使吴江融媒体中心团队更加精英化,无形中也让合作意识和工作能力较差的一部分人有被淘汰的危机感,进而能更好提高团队整体效能。

2019 年人民日报联合腾讯新闻与全国70 家广播电台推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的《我家住在解放路》融媒体报道,展现了媒体开放式合作的优势。在这方面,吴江广播电视台也有过探索,吴江广播电视台与以上海东方卫视为主的沪苏浙皖三省一市8 家电视台共同呈现的端午江南文化长三角联合大直播,取得了极高的社会关注。未来吴江融媒体中心可以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与苏州、上海、浙江等媒体形成合作,共享新媒体资源,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三)技术更新,加强平台建设

县级融媒体的特点之一是体量较小,但也因此船小好掉头,在技术融合上,吴江把传统的广播电视平台转换成基于互联网的融合新平台,与江苏省省级“荔枝云”技术平台对接,参照《规范》中的系统配置情况分类,最大化利用好省平台资源模式,例如党建、政务、民生、文化、教育等综合服务,互动、用户、舆情传播等数据分析,线索汇聚、通联合作等策划指挥。

《规范》中提到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利用移动传播技术,形成移动传播矩阵。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吴江融媒体中心将打造好移动传播矩阵,为内容生产与传播赋能,将信息传播接入到移动用户,特别是服务接入,移动优先不仅是信息优先,各类资源也会优先倾斜。

2019 年7 月的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马化腾提出,腾讯将为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生态提供全方位和立体化的助力。可见,互联网公司未来对于融媒体的技术支持会越来越强大,县级融媒体也要最大化利用最新媒体技术成果,在技术的连接、平台的对接和内容的创新上,紧跟技术潮流。像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用户画像等技术已经很成熟,怎么用好用准,未来可借力主流互联网公司提供的最新技术和方案,完善和加快吴江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建设。

结语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媒体融合既是职责所在,也是生存所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县级媒体融合任务复杂又紧迫,对媒体融合的深度广度以及效率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将传统媒体的主流舆论和新媒体的头条热点相融合,将议程把关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整合区域资源,深化协同宣传,把握发展机遇,找准定位。融媒体工作人员需要尽快转变观念,开拓视野,提升技能,发挥出“1+1>2”的作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还处于起步磨合阶段,全国尚无特别完善成功的案例,因此不断促进县级融媒体的发展仍然需要所有媒体人与相关研究人员共同努力。也许今天被奉为成功经验的内容很快就会被历史所淘汰,所以这就更加需要在县级融媒体的建设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跟随新技术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吴江中心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赞家乡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