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向住房金融方向发展

2022-11-05 04:24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公积金住房方向

赵 颖

(内蒙古自治区住房资金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20 世纪末,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我国大力推行,在几十年的努力下得到科学的完善,从而开辟出极具特色的前行道路,使职工原有的住房条件得到极大程度的改善。在2018 年,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已达到14.59 万亿元,其中缴存余额约为5.8 万亿元,同时与住房公积金相关的贷款为3 334.83 万笔,总额为8.6亿元。由于住房公积金极具保障性与强制性,隶属带有互助性的长期形式的住房储金,构建了科学的住房融资体系。在新时期下,住房公积金的发展不仅要对其原有的保障性做到切实有效的加强,还必须对其金融性的功能做到极大程度的开发,使之向住房金融方向发展,从而跟上时代发展的新趋势。

一、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应用价值

住房公积金,即国家相关部门、私营与国有企业站在职工角度,在法律的支持下要求职工进行长期缴存的资金,由国家来进行统一和集中式的管理。目前,个体工商户、农民工和一些自由职业者也开始进行住房公积金的缴存,足见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已大幅提高,从而为各时期的房地产行业带来极大程度的促进,在刺激市场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下,住房公积金管理已彰显出金融职能,给中低收入人群的购房、租房等带来切实有效的保障。除此之外,住房公积金制度给大部分已缴存公积金的职工带来了观念上的改变,使之消费能力有效提升,挖掘出潜在的消费市场,有力地促进了金融行业的持续发展。特别是,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各时期的工作机制开始得到相应的完善,建立起系统的管理体系,为住房资源的收集与利用打好基础。可见,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应用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住房公积金向住房金融方向的不断发展正是时代的要求,而对其发展进行设想与探讨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住房公积金向住房金融方向发展的特点

基于住房公积金所具有的法律归属性,相关部门从其运行的方式入手,认识到住房公积金在新时期下已凸显出一些金融特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职工必须进行存储的。那么,管理机制需要随之优化,在互助合作的方式下为住房金融的发展带来有力的支撑,所以又具有互助性与极强的保障性。至于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例如委托放贷、成本核算、利息计算与收支等,各环节的操作必须规范,遵守相关的法律与法规,同时又与金融性做到巧妙结合,形成金融属性。

三、住房公积金向住房金融方向发展的现状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一站式服务

我国住房公积金的发展必须与各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时代前行趋势做到极大程度的结合,站在多角度完成制度的改革与不断完善,同时在创新中将住房公积金的整体使用率做到极大程度的提升,从而为人民带来优质的服务,让人民享受到更多的福利。在新时期下,住房公积金的提取门槛开始降低,也为贷款给予大力支持,信息技术随之融入管理工作,职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相关的操作便能完成业务的办理及所需信息的获取。例如,销户提取、按期偿还等一些常用业务均能在微信、门户网站或手机软件中进行操作,从而让职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使用,无须往返奔波,即实现了“一次办好”。除此之外,信息化的建设已走入实质性的前行阶段,不仅保证了一站式服务的升级,同时将积金在各阶段的运行情况做到透明化,从而让职工看到实效并有效激发缴存的积极性。可见,住房公积金的发展和管理开始与金融机构相似,例如,窗口的办理量减少,而网上办理总量呈现增长的趋势。

(二)以保障性为前提,实现风险规避

政策性是住房公积金具有的特点,同时金融性在新时期开始与政策性结合,让住房保障可以与住房金融形成优势互补。换言之,即政策性将决定管理的模式,那么住房保障是带有极强的政策性的,必须实现价值的科学保障,而住房金融本身带有的是市场性,以收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但却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风险。在住房公积金的发展中,住房金融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可以将保障性与所需的利益性巧妙结合,那么将给职工的储蓄养老和未来的住房消费等带来极大程度的促进,也彰显出保障性。由于住房公积金的缴存隶属公共行为,若想朝着金融方向发展,必须以保障性为改革与持续前行的基础,从而实现各时期不同风险的有效规避,给职工缴存的资金带来最大限度的保障。

四、住房公积金向金融方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落实范围有待拓展

在2018 年底,我国就业人数总量为7.8 亿,但完成住房公积金缴存的职工却仅有1.45 亿,只占当年全国就业总人数的18.58%。可见,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实力度不足,制度的实施面也较为有限,不利于市场消费能力的激活。

(二)住房公积金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正常来讲,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由管委全进行并对相关的政策进行实施,而在实际工作中管委全的真实效用未能有效发挥。例如,会议的召开不够及时,在对部分决策进行履行时不够全面,多是形式化,同时工作的连续性不足,整体的专业管理水平也停滞不前。特别是在风险承担上存在一些缺陷,不利于住房公积金走向金融化。

(三)住房公积金资源的使用率不高

我国住房公积金资源在2018 年12 月的使用率是86.05%,个人贷款的需求呈现出不均衡性。由于地域经济的前行存在不平衡的特点,导致房地产行业所遇的风险不同,同时住房公积金的整体使用率也将受到直接影响,部分资金在银行沉睡,整体的流动性待提高。除此之外,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也暴露出不平衡性,部分城市是采用单独管理的方式,一些业务的处理流程未实现统一,凸显出信息化水平不均衡的问题,极易使资源浪费。

(四)住房公积金的行政管理与金融属性的关系待协调

由于住房公积金隶属政策性的资金,其使用倾向于满足职工各时期的住房需求,运营本质归属金融范围,管理实为金融性的行为。那么,对于住房公积金的管理需要进行多方考虑,但实际管理多是由地方行政部门来完成,形成行政化,不利于金融管理观念的融入和运营体制的改革。

五、住房公积金向住房金融方向发展的策略

(一)明确金融机构的优化方向

在新时期下,管理部门凭借前瞻性的思维巧妙地引导住房公积金向住房金融的方向前行,使之在整改中将管理与后续的运营做到科学分享,从而成为具有国家性的新型金融机构。那么,基于政府的管控,金融机构可以发挥出其在资金筹集方向的优势,对其所具有的资金运作能力进行充分利用,有力地促进住房公积金向金融方向的发展。在实际的工作中,管理部门秉承先进理念,对住房公积金做到科学改革,力求将政策性与金融性深度融合,这也正是时代发展的新需求。具体而言,一是对管理职能进行优化,使之与住房公积金的运营有效分离,选用金融管理的新理念,结合现阶段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来完成住房公积金的高效、安全运营,从而给参与缴存的职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将住房金融的整体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同时彰显出一定的专业性与保障性。二是对行政管理职能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对执法力度做到有效加大,对住房公积金的立法逐步完善,同时将制度所应具有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旨在实现应缴尽缴。三是对金融人才进行科学吸纳,为专业化体系的构建夯实基础,力求将资金的整体使用率做到切实有效的提高,在相应程度上为资金的收益性带来稳妥的保障,也让住房公积金向住房金融化发展中所遇的风险实现可控性。

(二)优化风险转化的相关机制

住房公积金立法的完善是实现住房公积金获得长足发展的基础,相关部门必须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落实做到细致化,同时将执法的实际能力不断提高,对于不依法缴纳住房公积金的相关企业进行处分,做到公平与公正,在相应程度上将中小企业潜在的建缴率做到科学提高。为此,政府管理部门应对执法的强化进行创新,通过风险转化机制的建立与优化为各时期可能遇到的风险做到科学的应对,各部门在全力配合下将各类风险做到针对性的转化。若是遇到无法规避的风险,管理部门应从多角度考虑,巧用有偿转让的方式对已发生的风险进行转换,助力住房公积金向住房金融方向的发展。而要想实现风险有偿转让,必须建立起相应的体系,例如,发达国家已成立了专门的担保机构,在盈利的基础上完成有偿的转让。我国采用的是人身保险信用与住房贷款相结合来完成风险的有效转化。在新时代,风险的转化可以从商业银行入手,让部分大型的保险公司能够获得相应的授权,同时在外资保险公司的配合下推出相应的保险品种,从而为购房贷款提供有偿性质的担保。

(三)加快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为满足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全面落实,将实施的范围扩大化,需要对信息服务体系做到科学的优化,借助先进的技术和网络优势来完成服务系统的升级,从而让住房公积金向住房金融的发展更具规范性,同时让管理极具统一性,使服务体系得以不断完善。在原有的运营系统上,管理部门要将地区的管理体系取消,让各地区引入全国统一的信息服务体系,让资金的使用率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使资源使用效果不断提高。除此之外,管理部门需要以政策为基础来优化住房金融机构,让监管体系随之完善。一是对内控机制做到快速健全,凭借先进的金融管理理念将信息风险进行针对性的化解,同时减少操作风险,使得内控建设满足住房公积金向住房金融方向发展的实际需求;二是对外部监管做到不断强化,对住房公积金的资源管理做到科学化,让融资、信贷等业务均由国家所建立的金融监管部门进行监管,从而充分发挥财政和住建等职能同时加大审计部门的监管力度,实现住房公积金监管模式的科学重构,这也是落实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四)科学提高金融积极性

住房公积金正在向住房金融的方向发展,通过债券发行、自愿缴存的方式对资金的来源进行拓展,从而增加整体的储蓄量,做到专款专用,实现人民的居住梦想。由于住房金融在新时期下彰显出自身的特点,不能仅依靠市场来完成发展,暴露出前行的困难性,也不应只依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例如,发达国家在对住房金融进行大力扶持时,是借助商业银行的利率来完成存储能力的挖掘与存储行为的吸引,通过减免税的优惠措施来激活市场,大部分工作人员的收入是可以列入坏账准备的。在新时期下,我国出台相关政策将借款人负担做到科学减轻,将优惠政策不断落实,将住房机构不断优化,满足住房公积金向住房金融方向发展的实际需求,例如,通过利息补贴的方法激发商业银行的金融积极性,将成本有效降低,在相应程度上减轻借款人员原有的负担。由于我国住房公积金的整体使用率不高,部分地区采用收紧政策,导致贷款的门槛提高,大部分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甚至处于沉睡的状态。为此,政府应增强资金流动性,盘活资金,通过有偿使用的科学机制将住房公积金的保障功能充分发挥。除此之外,制度的完善可以让住房公积金具有的功能更加多元化,让资金的储蓄呈现出长期性,将保障性与金融性结合,从而将融资渠道有效拓展,发挥住房公积金的金融属性。在实际工作中,中低收入居民家庭是住房公积金向住房金融方向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必须借助财政补贴的方式来扩大保障范围。

结语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走入稳步前行的阶段,同时城乡建设的现代化脚步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而住房消费成为人们持续关注的问题。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完善可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让住房消费的能力得以不断提升,是活跃市场的关键举措。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住房公积金制度应用下的便捷性与其重要价值,相关部门对住房公积金向住房金融发展的方向进行深入探讨,对制度进行极大程度的创新,一方面可以将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做到逐一解决,另一方面可以给人民的利益带来切实有效的保障,让管理越发专业化,使住房公积金向住房金融方向更好地发展,化解各类风险,让职工获利并为社会的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公积金住房方向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住房保障实践探索
改变颜色和方向
位置与方向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