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凯:“北燕南飞”不忘过往筹谋当下 志向未来

2022-11-05 05:21吴佳男
中国医院院长 2022年19期
关键词:龙岗深圳学科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从北方到南方,一位医院领导者的职业角色变化,须应和新时代医改指向和要求,也要有所担当,砥砺创新。

2021年12月18日,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在全国设立的首个“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示范应用基地”落地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龙岗三院”)。该基地建设由龙岗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牵头,龙岗三院将同步建设区域医学影像中心,借助高速宽带互联网技术,在大型集成PACS平台上,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和智慧管理软件,实现全区医疗机构放射影像分学组精准诊疗、智能质控、智慧管理和大数据教学科研的开展,从而推动区域放射影像互通、互联、互用、互认、互助,同质化、标准化,提高基层医院医学影像诊疗水平。

“这一中心建设,将成为全国区域影像中心建设的标杆。”龙岗三院党委书记孙凯教授告诉本刊记者,旨在打造影像中心“深圳龙岗样板”,该基地建设将激励医院更多学科实现大的突破。

2021年,医院先后启动了DSA导管室、挂牌5G超声空中诊室,与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合作共建“联合科研实验室”。

“补齐短板,夯实根基,学科图强,科研升级。”孙凯表示,旨在满足深圳市和龙岗区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求和区域百姓诊疗需求,龙岗三院在“十三五”期间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发展基础,“十四五”期间,医院正紧扣“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对标“病有良医”民生幸福标杆的目标,加快建设“健康龙岗”步伐,围绕“建医院、引团队、强社康、治未病”这一主线,推动龙岗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欣慰于医院过去两年来多项喜人变化的同时,当下,孙凯也感慨来到深圳两年后,其本人多个抱负正从理想变为现实。

深圳之邀

“医院的可喜变化,首先与历任管理团队和医院全员一如既往的奋力拼搏密切相关;而跨越式发展,则缘于‘天时地利人和’。”孙凯解释,“天时”,是为新医改大势;“地利”,指代深圳的医改决心和政策赋能;“人和”,则为深圳人刻于骨子里40余年的改革意图和引才用才方略。

新医改征程上,深圳这座城市成为广东省当之无愧的排头兵。至今近13年时间内,拥有了广东省,甚至全国瞩目的“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

致力于创新机制体制,建成与深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市民健康需求相契合,甚至超前筹谋的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2014年,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核心,以吸纳并下沉优质医疗资源为目标的深圳医改,逐渐在全国崭露头角。

2017年1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和财政部组织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专项评审,遴选出40家典型城市,深圳摘得广东唯一殊荣。

时至“十三五”末,深圳市通过规划布局补短板,通过“三名工程”快速提升医、教、研水平,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打造“广深医疗高地”战略工程已步入新一轮攻坚期。

在外界看来,深圳以打造“名医、名院、名诊所”为核心目标的“三名工程”,在概念上应该加上一条:“名院长”。

自2014年至2019年,深圳亦从未停止过引进管理型人才的步伐。例如2016年,医改的“罗湖模式”在全国声名鹊起,站在前台的,正是自大连引入的大连市中心医院原院长孙喜琢。

孙凯,也非深圳,甚至广东本土的医疗人才,而是来自内蒙古的“空降兵”。

从普通医师到包头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带头人,自2012年至2017年,历时5年,孙凯带领团队将医学影像学打造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学科,与王雪梅教授参研的项目“核素分子诊断技术在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中的自主创新及应用”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奖项,其个人也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321人才’一层人选”“2017年度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同步提升的是其医院管理视野和学科发展思维。

“事实上,之前一直想的是立足包头,将所学所得运用于中心医院的学科建设和运营管理之上。”2013年之前,他有两次“南飞”的机会,一是读硕士期间,其身在苏州的爱人希望孙凯前去长三角地区发展;第二次机会,于2013年攻读博士学位之时,医学影像领域著名专家李坤成教授告诉他,北京某公立医院正需要影像科带头人,在那里,其事业将迎来新机遇。

“包头市中心医院的影像学科当时正处于上升期,有责任,也有义务留在包头。”2016年至2019年,为进一步提升自己,孙凯先后前往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地先后取得医学博士学位,进入博士后工作站。

2019年8月,深圳一家医院发出的一份邀请函,令孙凯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巨大的转变。

“北燕南飞”

“每个医院管理者的角色变化,总是充满着偶然和必然。”

孙凯回忆,最终接受邀约,基于当时个人职业诉求与深圳市委、市政府推进“健康深圳”发展的目标高度契合。

2019年10月,借一次会议之机,孙凯前往深圳,得以全面感知这座城市。

“内心原有一团火被点燃了。”面对第三次机遇,孙凯心动了:医院影像学科水平已居于区域前列,学科团队日臻完善,自己可以去实现多年来的梦想了。

离开包头之前,孙凯已是省级突出贡献专家、内蒙古自治区“321人才”一层人选、“草原英才”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带头人。

但彼时的孙凯,内心中的那团火,已在熊熊燃烧。

“永远感激包头市那一片热土的滋养,感谢市中心医院的培养。”尽管带有太多不舍,孙凯还是选择了离开。因为在他看来,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在医院学科建设和运营管理上,未来有着更为宽广的天地。

作为“地方级领军人才”被引进,孙凯进驻深圳的第一站,落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成为该医院放射医学科带头人。

在“阜外深圳医院”工作将近一年后的2021年,孙凯参加了龙岗区面向全国公开选聘区属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竞聘,来自全国100多位院长报名,经过面试、笔试几轮PK,最终以突出的医院管理和专业能力,成功竞聘为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同时被评为“深龙卫生计生英才高端人才”。

龙岗三院始建于1958年,现为深圳市龙岗中部区域唯一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1996年获评“二级甲等”医院,2013年更名为“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于2019年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基层版)和国家级卒中中心评审,直至于2020年获批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近年来,医院已建成深圳市首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建设单位、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东省全科医师临床实践和社区培训基地、广东省规范化性病实验室,以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疗技术协作医院、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深圳市急性脑卒中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和深圳市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定点医院。

相对于众多深圳同级区属医院,龙岗三院优势几何,成长预期几何?

战略布局

2021年底的全院工作报告会上,孙凯总结了医院过往一年的发展着力点,描述了运营新蓝图。

一是开新篇,谋新局,战略规划布局医院发展;二是强管理,抓内涵,不断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水平;三是强专科,补短板,错位发展加强学科建设;四是注创新,重特色,精细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五是战疫情,筑防线,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六是搭平台,寻合作,协同发展建设科教高地;七是引英才,育菁才,集才赋能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八是夯基层,强社康,医防融合全面提升社康服务能力;九是优服务,解难题,多措并举实施惠民举措;十是抓指标,强公卫,提升市民公共卫生服务获得感;十一是优环境,筑新基,推进基础建设布局医院新发展;十二是引科技,强驱动,医院智慧化支撑稳步推进;十三是优流程,提效能,医院综合管理能力持续改进;十四是树品牌,铸精品,矩阵运营加强健教宣传;十五是抓党建,筑堡垒,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2021年,孙凯担当龙岗三院领导一年。

“简单说来就是强专科、抓重点、补短板、夯基础。”孙凯强调,化压力为动力,借势发展,是医院“十四五”之初的运营主基调,重要目标之一是“创三甲”。

来到龙岗三院后,孙凯用了3个月时间摸底,同时与管理团队制定了全新的“十四五”规划。在他看来,相对于深圳多数区级医院,规模为520张床,员工1300余人的龙岗三院,虽然于2020年获评三级医院,但基础仍然较差,科研与教学也存在较大短板。

因为年轻,孙凯与医院本土管理团队成员之间,几乎没有理念和思维方式上的“磨合期”。其曾主管医疗与学科建设,在床位数和员工数均高于龙岗三院3倍的大型医院任职副院长的履历,也令孙凯迅速赢得医院全员的信任,成为其在2021年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重要前提。

多年来,孙凯坚信的一点,是只要确定的目标是正确的,就要心无旁骛,全院一心,加油干。在包头市中心医院时是这样,在龙岗三院亦如此。

医院的“十四五”期间战略规划,是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开启“三甲”创建新目标,通过实施“一体两翼三线八工程”的发展模式,即以医疗为主体,以科研、教学为两翼,打造微创介入学科、肾病泌尿学科、心血管内科、肛肠科、皮肤科、妇科、呼吸内科、骨科八大重点学科和龙岗区医学影像中心,打造以“五大中心”为主体的龙岗中部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体系,建立“医防融合”服务体系,形成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网络;着力推进综合管理水平改进工程、医疗服务提升工程、“8532”学科建设工程、科教双提升工程、人才队伍塑造工程、医院社康协同发展工程、基建与信息化建设工程、党建引领文化工程等八大重点工程建设。

“全面提升医院的医教研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辖区居民搭建切实有效的急救防线,重点打造特色社康中心,通过优质资源下沉拓展服务空间,形成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网络。”孙凯强调,针对以上多个重要目标,医院当下重中之重的工作,是按照“外科微创化、内科外科化、诊疗中心化”的方向,完成“8532”学科建设工程。

未来愿景

除了建设八大重点学科和基于五大中心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体系,龙岗三院的“8532”学科建设工程中还包括建设医学影像与超声中心、临床技能中心、转化医学中心(中心实验室)这三大中心,以及慢病智慧管理与中医治未病两大延伸子工程,以此为辖区居民提供全周期、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他强调,基于“错位发展”学科发展策略和学科攀登工程,以学科群和疾病诊疗链建设为重点,以亚专科建设、前沿技术、特色专病为切入点,持续优化学科结构,以分层建设为思路推进学科建设,优势学科带动相对薄弱的学科发展,拓展新兴交叉学科,提升学科科研影响力,也将为医院带来区域的整体竞争优势。

1 学科精进和赋能社区是龙岗三院“十四五”期间的两大重要目标。

2 孙凯与青年医生探讨患者诊疗方案。

2021年5月31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同意成立心血管影像人工智能实践创新基地;深圳市龙岗区“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中心,为医学影像的发展夯实基础。

2021年10月,龙岗三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达成心血管疾病诊疗医防融合合作,旨在提高龙岗地区心血管病诊疗水平;同年11月,龙岗三院与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合作共建“华南医院-龙岗三院联合科研实验室”,旨在携手打造区域性医学科研联合体。

“搭平台、寻合作、引英才。”过去一年多时间内,孙凯个人的主要精力,主要在这三个方面。

他介绍,过往一年多时间内,医院多个学科实现了超常发展。以肾内科和心内科发展为例,在引进新的学科带头人之后,前来医院的透析患者数量呈倍增趋势,此前未开展的心内介入手术,在2021年就做了400余例。

“当下,医院着力推进的还包括皮肤和肛肠,以及呼吸、骨科、妇科等区域诊疗需求大的学科发展。”

“沉淀自身,积蓄力量,总有让自己闪光的平台,实现自身应有的价值。”自2021年以来,孙凯先后荣获两次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和深圳市龙岗区深龙英才。

至今,孙凯和两地的两家医院科研团队共同承担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共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作为子项目负责人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主要研究内容分别为基于冠状动脉CT造影、融合临床及反应斑块易损性的生化标志物,最终建立识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模型及建立优化的急性冠状动脉事件预测模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课题1项,主要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识别和风险预警的影像学评价体系进行研究。

两年以来,孙凯以自身来到深圳后的“所见、所思、所行”及“所得”,深感当下医院全员须明确的一点是“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深圳医改的新目标,正倾向于城市医疗资源的“再分配”,须攻坚于区级医院整体诊疗能力提升和智慧化医疗平台建设。就医院自身发展而言,要过好“紧日子”,将精细化运营触角延伸到医院每个角落,最终实现医院发展的“质效双升”,再造区域诊疗新格局。

两年前,龙岗三院的医技内科楼开始建设,预期于2024年投用,规划病床数为1030张。预期这一工程建设完成后,医院整体诊疗能力将达到三甲医院水平,实现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技术、一流专科建设目标,将医院建成集研究型、智慧型、集医教研防管为一体,龙岗中部地区的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

“近两年间,虽然多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医院发展目标保持不变。”孙凯强调,当下,医院全员正凝心聚力,不断开拓,以问题为导向,扎实攻克每一道前行路上的难题。

“无论是本土人才,还是引进人才,要和大环境相适应,让个人的内心诉求和所在单位发展的目标相融、相依和成果共享。”孙凯表示。

猜你喜欢
龙岗深圳学科
深圳南头古城有熊酒店
无基准的孔组位置度三坐标测量模型
吴·现代潮菜深圳店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圳金生国际幼儿园
皖东革命历史文化研究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俯仰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