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要义与践行向度研究分析

2022-11-07 12:41焦扬洛阳广播电视大学
灌篮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理立德体育教师

焦扬 洛阳广播电视大学

“立德树人”这一概念是在2018年度人选的十大流行语之一,立德指的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教育以引导、激励、感化的方式营造正面的形象;树人指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立德树人”理念,学校是主要阵地,因此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团队是发展前提。学校承担着我国教育发展的责任,如何才能顺应教育的发展需求,是学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也要加强学生的内在涵养,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使学生更加具有使命感与责任感,为我国打造高精尖人才奠定基础。

一、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原则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原则

为了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就需要明确实践的意义,选择合适的方法为国家培养高精尖人才,明确了根本问题,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融入这一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就要绝对坚持党提出的政策及方针,将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在一起,使教育不再是单纯教书育人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担当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大任的有效方式。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从头到尾融入思政建设的理念,为社会及国家培养品德高尚的接班人。

(二)教师教育主导原则

培养人才离不开教师,要想在根本上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就需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保证教师拥有良好的三观、教学能力、专业技能,以此为前提,为我国培养人才。教师首先要明确德行的重要性,以身作则,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带动学生的思想文化建设,引领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发挥出教师的引领作用。因此,在打造师资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招聘的教师提出一定的要求,保证其政治能力及专业能力,对在校任职的教师以培训及鼓励教师自学的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活力,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原则

在教育过程中,“立德树人”离不开文化建设、思想道德与社会实践,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传授“立德树人”理念的主要课程是思政课程,其他学科在教授过程中要注重配合思政教育,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体育教师要有善于发现体育课程中隐藏的思政教育资源,顺应教育发展变革趋势,考虑未来的变化规律,让学生明确社会及世界的发展形势,明确了解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为学生制定理想目标,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为我国民族振兴打下基础。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运动规则,反映出体育精神,打造一个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分享奥运会中运动员的拼搏精神的方式,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立德树人”是要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立德树人”的学理要义具有丰富性与多样性,在体育课程中建设思政教育,就需要明确立德的具体方向与主要任务,为了保证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中,融入“立德树人”的思想,就需要建设并完善相应的制度与体系。以“立德树人”理念为前提,落实体育课思政教育建设,一方面对形式谋划、逻辑层次提出了设计要求,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理论诉求。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我国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理论前提是“教育性教学”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观念是教育的过程,首先来源于兴趣,随后是依靠行为落实教育,最后形成意志品质。这一理论同样符合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特点,因此以教育性教学为理论性指导,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思考并探索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要义,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理论问题。

(一)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学理起点为强健体魄与铸造灵魂

育体与铸魂二者相辅相成,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也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战略方向与战略目标,体育课程教会了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与此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打造一种勇于探索不畏困难的体育精神,使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充分融入“立德树人”的理念。在学校教学课程中,越来越重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体育课程作为学习的载体,可以在学生塑造强健体魄及树立正确的三观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育体与铸魂了解学理起点,离不开将课程内容与性质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明确体育教学可以促进身心健康,但是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及社会服务。

(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学理框架是兼顾修体与修德

思政教育的灵魂是德育,以学习的方式丰富学生的知识,但是缺少相应的德行相匹配,非但不利于国家的发展,还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我国重视到了这一点, 将体育品德列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体育教学中磨炼学生的意志、完善学生的人格。“立德树人”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为培养人才制定了战略目标。立德与树人是一个整体,立德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也是制定计划的核心依据,树人是以立德为前提,通过具体的举措实施体育教学活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隐藏的优质资源,包括了学习并掌握体育知识、练习与提升体育技能,锤炼意志品质,塑造高尚人格、培育社会能力等内容,这些内容构成了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学理框架。体育教学与品德教学互不干扰又彼此渗透,形成了独特的学理框架,让学生在丰富体育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明确了体育精神,学生在体育课程中通过自修的方式,参加俱乐部及社团丰富自己的体育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突破自我、磨炼意志、约束举止、互帮互助。

(三)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学理要义整合是融合明德与精技

要立德首先要明德,学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体育课程作为重要载体,是学校培养学生明德的重要环节之一。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以明德精技作为学理主线,主要内容是以学习体育技能的方法,让学生在无形间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为学生打造不畏艰险的精神。让学生在自身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交往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三观,以永不言败的精神及高尚的道德品质面对出现的问题。将明德与精技相融合,提高学生的自治力,在交往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

(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优化学理支撑离不开致学与践德互通

想要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就离不开将其落实到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学校以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方式,推动学生正确认识道德理念与道德行为,做到言行一致。体育课程作为室外课程,实践比理论内容更多,具有学段长内容丰富的明显特点,这就为学生将道德知识转换为道德行为,提供了优质的实践环境,也间接反映出了体育课程独特的教育模式,学习体育课程将学生的道德认知直观反映在体育学习的行为中,这不仅可以有效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学理支撑。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践行向度

体育课程离不开教学实践,贯彻落实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以构建践行向度为前提,学校是培育主体,体育教师是落实主体,这二者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与氛围构建离不开体育教师的专业教育能力和责任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反映出了学校的管理水平。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做到授业,要以传道为主要任务,而传道正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体育教师在落实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以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一)构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落实制度并优化方式

完善并落实制度就需要学校从中协调,在教学过程中,让体育课程教学与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共同发展,双管齐下让体育教师明确自身的教学任务与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明确“立德树人”与自身教学的关系,由学校管理层教研组监督、教师个人的自觉全方位管控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制度是否落实,并优化思政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表达方式。在落实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选择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与人工智能手段,使学校、体育教师、学生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完美结合。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体育教学与思政建设的完美融合,而不是在体育教学中生硬的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碎片化的引导方式非但无法起到促进作用,还会带来反面影响,为了保证落实思政建设的质量,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例如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取体育规则与技能,互帮互助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氛围,这种方式可以解决体育教师思政教育能力匮乏的问题。学校落实体育教学制度需要以课程方案为前提,其中包括了标准目标、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具体过程,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充分融合思政教育元素,充分为思政教育提供实践与学理支持。

(二)构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协调配合制度,实现资源共享

体育课程是学校的课程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丰富,属于系统工程,离不开与学校内部其他课程相互配合,所有课程在传授课程中,需要统一思政教育的内容。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接受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需要主动与思政教师沟通配合,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与沟通交流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落实质量。

(三)构建体育课程与思政建设交流的制度与体系,拓展协同路径

落实体育课程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一方面要实现育人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要使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共同配合,构建完善的制度。二者的完美融合,需要以实践为前提,建立常态化的交流机制,通过这种方式,体育教师可以直观明确的掌握学生的思想与专业技能,根据评估结果加以引导,在更加准确及适合的时机,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因素,以此来实现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的互补。

(四)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入三全育人的教学理念,构建体育课程与思政资源的整合体系

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建设的内容,要以改革体育课程为前提,以体育课程中包含的体育教育资源为主要内容。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学校落实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按照国家的政策及方针执行的。在具体落实计划、方案及标准的过程中,要保证功能可以有效整合,收获良好的整体效果,需要明确“立德树人”的要求与价值,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中心工作,保证思政教育贯穿全过程,实现全方位、全员、全程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使其落实到各个环节体育教学中。

四、结语

由此可见,我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立德树人”,一方面是在体育课程中融入学理要义,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与强健体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遇到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从容不迫的解决与应对,打造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践行向度,需要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方式,充分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使体育课与其他学科的思政教育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双管齐下以多元化的方式,推动体育课的建设,从而满足教育在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中融入“立德树人”理念的变革需求。

猜你喜欢
学理立德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偷猪”引发的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