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滇中尹尚廉诗歌创作考述

2022-11-07 06:40朱红华李庭辉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山房诗歌

朱红华 ,李庭辉

(1.玉溪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云南 玉溪 653100;2.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云南局 四七四处,云南 昆明 652100)

一、尹尚廉生平

尹尚廉(1776-1822),字高安,号退谷,清乾嘉道昆明府人,与同时期昆明府谢琼、王长卿、杨文源、王毓麟等人齐名,是典型的布衣文人。

尹尚廉祖上是耕读之家,史料记载尹尚廉往上追溯四代,均有家人在县学入学,尹氏家族中连续四代均出秀才,且四代读书人均以诗文见长,有读书治学的家族传统。尹尚廉《玉案山房诗草·卷下》写景诗《太华山》分别有2句自注:“十世伯祖讳先知,为前明岁贡生,革命后祀发罗汉寺”[1]“九世祖讳宗尧,滇……”[2]由此自注信息可推知,尹氏家族有从政渴求和为官欲望,对尹尚廉影响颇深。戴炯孙《孝廉退谷尹君传》记载:“祖宣义,父辅,皆县学生,君之补县学生年已二十余……君生乾隆四十一年丙申,卒于道光二年壬午,四十有七,娶段氏,子二慈,惠慈县学生。”[3]

多年寒窗终于迎来收获,嘉庆癸酉年(1813年),三十八岁的尹尚廉终于考中举人,这就意味着可以有机会向进士竞逐,由此苦尽甘来,为家族增誉,实现自我的理想抱负。可惜接着尹尚廉于甲戌、丁丑两次进京参加礼部考试,却都没中。蹉跎十年,四十七岁的尹尚廉第三次北上参加礼部会试,却于途中不幸遇难。据戴炯孙《孝廉退谷尹君传》称:“既道光二年壬午(1822年),偕前安平牧周君炳,铜运北行,以明年将复试礼闱,故行次新滩,值大风雨,舟覆而君竟以溺死。”[7]云南昆阳进士李文耕为《玉案山房诗草》所作题识中也提到:“后忽于友人信中闻退谷已挟其诗稿,来游历下,将与子商榷付梓,予其远不弃予,且以予为可与言诗之人也。为欣幸者。久之,乃日夕延望,足音杳然,旋且得亡耗,则退谷已殂于道,其诗稿亦俱亡矣,子闻之惨伤无以为怀。”[8]表明尹尚廉在第三次进京赶考前曾想将自己的诗稿与李文耕点定刊印,却不幸在赶考途中覆舟,诗稿下落不明。1830年,即尹尚廉溺亡后8年,李文耕告老归乡回到省衙,尹尚廉之子前来拜见,李文耕才得知其手稿完好存留,便立刻取谢石瞿博选本来进行雕版,同时对此本未完备的又进行了补充。同年李文耕、谢琼选刻本刊印于世,成为云南省图书馆藏道光刻本,后收入《云南丛书》初编。

二、诗歌创作内容述评

《玉案山房诗草》是尹尚廉诗友刊刻,在编排体例上以诗体分卷上和卷下,上卷刊载古体诗,有五言73首,七言33首,共106首古风;下卷共刊载五言律诗75首,七言律诗118首,五言绝句24首,六言绝句4首,七言绝句44首,下卷共260首格律诗。从数量上看,尹尚廉更偏爱格律诗;从内容上看,可以综述为几类:

(一)咏史怀古之诗

吟咏古人、兴叹前朝人事是文人间接抒发个人志向的常用技法,《玉案山房诗草》共收录尹氏咏史、怀古之诗40余首,谢琼评价尹尚廉咏史怀古之诗“雄深雅健,悲壮淋漓,大有得于盛唐诸公遗风。”[9]尹尚廉熟读史书,从古代典籍中汲取精神力量,在铺陈史实间夹杂议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勤读古籍,涵泳立志。尹尚廉主张“养之性情心术以立其基”[10],即读书人应借古代贤能鞭策自己修身立行。《玉案山房诗草》共收录此类诗歌20余首。远古前贤,近朝精英,都是尹尚廉稔熟于心的榜样。《读六子作》列举对老子、列子、庄子、孙卿、扬雄、范仲淹作品的阅读感悟,可见其阅读精深,视角独到。《读项羽本纪》中写道:“三载留侯壁垒斜,一为六国洗尘沙。咸阳不火怀王在,争使山河属汉家”[11]。对项羽未建霸业表示惋惜,抒发自己宁如项羽做悲剧英雄也不愿苟活于世的情感。五言古风《述怀》其六“莫耶昔铸剑,身殉功乃成。卞和怀良玉,足刖心乃明。”[12]

尹尚廉的咏史怀古中借追慕古贤、诗人、士人、英雄、幕僚的行径,品议古事,涵泳立志,抒发自己的爱憎喜好,是年轻进取的号角。尹尚廉谈诗作诗论诗都有自己的角度和独辟蹊径的结论,滔滔不绝:“论诗则披郤导窾,滔滔不穷,知其学原本浸淫于古者深矣。”[13]因为他对古代历史非常熟悉,并且不是死读书,而是有自己的见解和品议,这类诗歌如《玉案山房诗草》中收录的《读韩信贾谊传》《昭君出塞图》《吴下》《汎宫吟》《汉宫》等得到进一步验证。其中《昭君出塞图》:“昭君辞掖庭,汉国衣裳改。积愁如水塞黄河,万里不得归沧海。绝代红颜未足夸,丹青能使瑜为瑕。玉案珠勒雁门道,天风吹落芙蓉花。”[14]昭君出塞的典故被历代诗人屡次引用,昭君辞别皇宫,改变了最具代表性的汉族服饰,鲜明的展现了昭君内心的悲苦,而后更是让愁情升级成为河水堵塞黄河、狂风将芙蓉花吹落,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了这一误会的愁苦之情,巧妙将内心情感寄寓这一历史事件,暗示世道的不公和自身身世的自惭。还有《吴下》一诗:“生子犹闲羡仲谋,西风此日不胜愁。长江铁锁虚天堑,落日孤城见石头。鲁肃尚知存汉统,周瑜自要帝吴侯。金陵终守和亲策,万里中原次第收。”[15]从内容上看,作者将三国时期吴国金陵和亲、铁锁沉江等故事铺陈开来,并穿插孙权、周瑜和鲁肃三个吴国重要人物的故事,表达了吴国有孙权在时,无论是事情还是人际关系都能处理得十分妥当,赞美孙权运筹帷幄的英雄气概,借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典故来寄托自己空有才华却不能如孙权一样施展的壮志难酬之感。这些咏史述怀诗,抒发了尹尚廉对历史的独到感悟,巧妙将个人情感寄寓历史故事,做到了钱允济为《玉案山房诗草》题词中所称赞“才到左思堪咏史”[16]。

2.登临古迹,述怀己志。早年的求学经历和多次赴京赶考,使尹尚廉不仅能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登临古迹,感发于诗,抒发情志。其《荆州谒汉关夫子庙》:“安危昔共主君忧,庙貌今同忆上游。青史万年炎汉统,白云千里大江流。闲阙去国曹公羡,风雨行师葛相愁。鼎足不须悲往事,吴宫魏阙总荒丘。”[17]荆州关羽庙,关公忠义两全的高尚品格和为主分忧的英雄气概,抒发了尹尚廉坚守忠义的操守。《太华寺瞻前明沐公遗像》:“梁王初去桂王来,一代雄图冷却灰。独有丹青留世泽,山僧指点妙香台。”[18]明初沐英再修太华寺,后“沐氏更将历代‘沐国公’的画像陈列于其中,山寺几成沐氏祠堂。”[19]沐公是云南士子的榜样,文武皆通,曾令云南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希望自己能够像沐公一样建立功业、造福一方。在《玉案山房诗草》中收录的还有《重过太史祠》《昭明台》《君山览古》《桓侯庙》《寄徐有功》等诗歌也是尹尚廉凭吊古迹古人后抒发志向之作。

古迹瞻仰所引发的多是对逝去时光和事件的追思和慨叹,江山亘古,英雄如白驹过隙,一人何其匆匆,勤学苦读盼立业,这是尹尚廉怀古的宗旨。

(二)写景咏物之诗

谢琼在《玉案山房诗草》所作的序中称退谷之诗为“奇奡可喜”[20],这是尹尚廉写景咏物之诗的特征。据考证,《玉案山房诗草》共收录写景咏物之诗109首,诗歌题材广泛,滇地的风雨云雾、山川河岳、花鸟虫鱼等尽揽诗中。出滇所见景点,更是每见奇异就抒写记录。可从两个方面具体分析《玉案山房诗草》中收录的写景咏物之诗。

1.览胜写景,异闻博录。尹尚廉是生活的有心人,滇地的祠堂庙宇、亭台楼阁常入其诗题,自然山川如太华山、碧鸡山、五华山、大观楼、盘龙寺等昆明府景点都被书写。其中吟咏太华山的数目最多,《游太华山同徐勉斋华古余》:“矗矗太华峰,西卧昆池久。浑沦与峭折,正奇俱莫朽。”[21]《登虫山绝顶同徐勉斋简澍苍》:“太华如螺髻,昆池一杯收。白日耀孤光,浮云生远愁。”[22]《西山纪游(仿朱子北山纪行之作)》:“我家滇池上,门对太华山。白云不可亲,碧涧空潺湲……行临华亭寺,问途樵迳边。梵宫现远影,丛树断复连。”[23]《同徐有功华古余登太华绝顶》:“春泛昆池水,高临太华巅。泰沧分体势,天地识方圆。”[24]《望太华》:“汉帝楼船时几更,昆明池冷瘴云平。惟余太华山无恙,一壁青苍万古情。”[25]诗歌写出了太华山巍峨耸立、雄浑壮阔之貌,表达了文人对故土胜景的赞美之情。其他的还有《登碧鸡山望滇池歌》《盘龙寺》《五华极目》《大观楼》《西华洞》《板桥驿》等。

出滇后,其行径随公车北上之路而变,《玉案山房诗草》中收录其嘉庆癸酉年公车北上出滇进京途经十六郡感怀诗共十六首,所经过的安顺、贵阳、沅州、辰州、武陵、荆州、襄阳、南阳、顺德、真定、保定等都有诗歌书写。如《出省》一诗:“酌酒烹雌集友亲,苴兰束望见风尘。几年白社听寒雨,今日青山别故人。愧乏文章能报国,敢希富贵为谋生。临行更对妻儿说,努力糟糠莫厌贫。”[26]这是云南人内心最真实的记录,祖祖辈辈本土云南人都害怕离家,所以临行前自我鼓劲,劝勉妻儿,至今读来仍觉得愁怀感人。《都中》一诗:“碧楼飘渺彩云中,带海襟山极望崇。闾阖九霄皇极建,车书万里帝图雄。回天涕洒成汤诏,饮至诗歌吉甫功。来日临轩知有问,儒生何以答宸衷。”[27]写景中蕴含理想遥远、仕途渺茫的惆怅。

总之,尹尚廉在滇行迹如一个同心圆,以昆明为中心游历四周,出滇后饱经沧桑,所有写景诗中都蕴含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2.写景言志,托物寄情。

《玉案山房诗草》收有尹尚廉吟咏梅、兰、竹、菊、牡丹、杜鹃、芍药、芙蓉、古松等植物的诗歌共计30余首,这些吟咏植物的诗歌,是诗人仰慕高洁品性,清正不随俗流的性格体现。《还家过滇南胜境感而有作》“我昔从兹去,关云郁不开。思家一驻马,眺远独登台。帝有蚩尤警,时需贾谊才。那堪迂陋质,还剪北山莱。[28]滇南胜境是进出云南的必经关隘,科考不利,又要蹉跎多年,令人唏嘘。又如《兰》一诗:“空谷幽兰别有神,孤芳自葆国香真。紉佩菉葹盈众草,鼓琴风雨老微身。崇枝茂叶功非易,九畹宁教逐秽尘。”[29]滇域兰花品种众多,兰花生长于幽暗的环境,却能孤芳自葆,与俗世保持距离,寄寓自己甘愿退居山谷,独葆清幽之情。其咏《松》:“不改青苍经四序,剧怜孤直到千寻。”[30]表达哪怕孤清独处,也不改初心。在众多吟咏植物的诗歌中,尹尚廉咏梅花的最多,这也是清代滇中诗人的共性。《龙泉观唐梅诗》有语云:“清香劝君莫停杯,苔藓孕元气,人生不如梅。”[31]意在以梅花自比,欣赏其独天下而春之高洁谦虚的姿态,发出自己竟然比不上一株腊梅的感慨。他对梅花的这番感慨,也在其他以梅花比德的诗歌中得以印证,《梅》(其一)中有语称:“韵绝清香谁有此,谩将标格赏凭栏。”[32]赞赏梅花的品格值得凭栏赏思。还有《早梅》:“万树都无色,南枝忽有神。弄珠三两点,一点一分春。”[33]写出了纵使万物淡然失色,梅花也凭借着一枝一朵点缀出春色,将情志寄寓梅花,表达了哪怕这世界无光,自己也要像梅花一样凌寒独放、奋发图强、坚韧耐寒、卓尔不群。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人们常用感时伤怀这类题材的诗歌展现对世界的认知。最典型的莫过于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尹尚廉《玉案山房诗草》中收录的感时伤怀的诗歌真切体现出尹尚廉家庭穷苦、科举蹭蹬的一生。尹尚廉22岁所作《山居即事(嘉庆三年作)》中:“开林屡踟蹰,临流频徒倚。愿得方舟来,晤言剥复理。”[34]此诗展现了内心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却踟蹰不前,滨临河流又不敢涉水,总是想找些依靠却又无从依靠的忧虑,又以方舟这一物象表达了希冀得到赏识来化解困顿之境,表现出久处阴暗的愁苦和渴望得到赏识的苦情。

(三)摹写名人与酬赠交友之诗

《玉案山房诗草》中摹写某人的诗作不少,这是区别于同时代诗人的一大特点。典型的如《祢衡》:“裸衣千载渺豪襟,方寸犹然五岳森。造物借君聊吐气,一时名士已甘心。愁披鹦鹉新州赋,愤想渔阳旧鼓音。可惜小儿杨德祖,明珠湮向浊流深”[35],祢衡的狂傲和不畏权势,是士人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柱,历代不得志文人均爱抒写祢衡,一方面仰慕其才气,另一方面钦佩祢衡不畏权势不被羁绊。《北风》诗云:“屋破衾寒笑杜陵,漫思不庇天下士。”[36]时运不济,何来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心,暗讽社会的不公,居于穷苦之地的边地士人,空有杜甫之音,难酬杜甫之志。

科场仕途不顺,尹尚廉有充裕的时间读书、交友、应和,与其交往的也大多是布衣诗人或小官,《玉案山房诗草》中共收录尹尚廉酬、赠、奉、寄、谢、挽、和的诗歌32首,从收录的诗歌和序言看,其与谢琼、钱允济、李文耕、徐勉斋、华古余等人的交往较为频繁,互相赠答。《铁峰庵登高赠徐勉斋》“携琴访知己,绝壁眺秋城。云去雁边远,风来松下清。蔬同摩诘茹,茶倩惠能烹。甘载常游地,空深老大情。”[37]铁峰庵在昆明坝子西北长虫山上,是为纪念沐天波母陈太夫人和正妻焦氏而建,彰显忠义和正气之寺。尹尚廉在《奉赠李复斋先生》中又写到:“春风气象月光明,坐对真教肺腑倾。万里帝京逢叔度,十年师训重延平。”[38]回忆起在京师与李文耕汇聚时对坐交谈倾尽肺腑之言,可见两人以诗会友,互相珍惜。其《北上留别钱芷汀先生》一诗:“辞公万里赴公车,自愧疏狂病未除。一去敢知天下事,十年愿读古人书。马周作客愁无限,陶令归田乐有余。闻道兵慌尚河北,断蓬孤剑欲何如。”[39]知己相聚,袒露隐秘,经此一别,前途渺茫,命运未卜,今日一别,不知未来何时见面。

三、诗歌风格——效唐崇技,慕晋自持

(一)诗风效法唐大历才子

谢琼为《玉案山房诗草》所作序中称道尹尚廉诗作“其怀古感事之作雄深雅健,悲壮淋漓,大有得于盛唐诸公,风格不在大历以下。”[40]这虽有美誉,却也可以证明尹尚廉诗风效法唐大历诗人。

这种效法除诗人个性偏好之外,还有更深层原因,盛唐气象之后,大历诗人“气骨顿衰”,清代嘉庆皇帝时代也如唐大历年间——盛世绚烂之后的平淡期,诗歌风格也由豪迈雄浑转向宁静淡远,不时显现凄清孤寂之感。

尹尚廉出生于乾隆四十一年,卒于道光二年,历经清代三帝变更,此时清庭也正由盛世逐渐走向平庸和衰落,故其对唐大历诗风的学习借鉴非常切合社会现实与个人心境。尹尚廉擅长将自身处境和内心情绪模仿唐大历诗人用冷色枯寂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生不逢时,科场惆怅的心态。如《寄滇》:“京国繁华处处深,云亭重步少知音。九衢春色看花市,万里乡书听雁吟。海畔青山孤客梦,天涯明月故人心。请恩未否龙颜解,日暮新丰酒自斟。”[41]诗中运用雁吟、青山、孤客、日暮等色彩暗淡、情感凄凉的意象,隐喻自己远游的孤独惆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在情感方面,尹尚廉创作常常透露出远离俗世、钦慕隐逸的心思,表达内心淡泊宁静的追求,这与唐大历诗人平淡的情致极为相似。如其《山中》一诗:“富贵可欲求可得,丈夫何事过劳力。秦宫汉苑统沉沦,禹夏颜乐无穷极。山中有幸仙人庐,江上归来日憩息。小儿卧稳妻啼倦,自拨镜花检褚墨”[42]。首句直抒胸臆,发出人生为何要为了荣华富贵而奔波操劳、损伤精力的感叹,接着以秦宫汉苑终究逃不过湮没的命运,而夏禹的美德却千古流芳,至今仍被传颂,感叹时光流逝,权钱如过眼烟云,只有日常的山水与陋室的墨迹与自己常年相伴,表现归隐山林的闲适之情,尾联更是流露出一种夜晚妻儿困倦时自己得以摆脱一天的劳累,对镜自省,将情感寄托于纸笔的清淡自然之美。

(二)慕晋自操

尹尚廉青春扬名,布衣离世。其诗歌中更多的是精雕细琢的语言修炼,追求一种精致的诗律格调,缺乏大气圆润,纵横江河的男子气概。诗歌创作时多效拟古诗,力求复古。尹尚廉擅长效仿古人写诗技法,最直接的体现便是他复古的创作观念,因而其拟古诗歌显得格外亮眼。收入《玉案山房诗草》中的就有《拟谢灵运斋中读书》《拟王右丞山居秋暝》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拟谢灵运斋中读书》一诗:“东风动环宇,生意回园林。高轩红药迳,精舍绿杨阴。诗魂助池草,物感变栖禽。远游既已厌,复此故山吟。当窗理残卷,挂壁移朱琴。累忘得真境,理惬清素心。韵华惜荏苒,冥讨更幽寻。低回余至味,永日绝尘襟”[43]。此诗脱胎于谢灵运《斋中读书》,气韵贯通,结构呼应。谢诗依时间维度展开叙写,开篇回忆自己虽在京做官心里却怀念山水,因此感到十分空虚。中间写到闲暇时读书写作、谈古论今的情形,抒发仕途维艰,躬耕也苦的“万事难并欢”的感慨,最后表达自己只好学习庄子达观养生的生活情趣。尹诗摹仿了谢灵运诗的韵调,从视觉角度展开叙写,前半部分以春回大地、生意盎然之景入手,描写了一副远游时所见的春日美景,诗意生发,感慨如池草般催长。转而说到远游未实现目标令人厌倦,还不如近家吟咏熟悉的风景,暗含多次科考无望的落寞。后半部分描写了对窗整理诗稿、移动挂壁古琴、打理书箱等在斋中读书生活的悠闲情趣,居家生活虽在忙碌劳累中能将苦恼暂时抛之脑后,却也觉得不是久策。抒发了远游也烦、读书亦闷的内心困顿,这是多年寒窗的苦楚,最后劝勉自己时光荏苒而韶华易逝,还是得珍惜时间,不与世俗同流,应保持自我的操守,执着于理想。还有《拟王右丞山居秋暝》:“茅茨空山夕,新秋雨后天。疏松透凉月,曲涧泻幽泉。棲鸟惊初定,骚人步未旋。短歌无兴和,独立夜苍然。”[44]效仿王维《山居秋暝》描写秋山雨后之景,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未得赏识故疏远世俗的情怀。

《玉案山房诗草》中还收录了一些尹尚廉与友人唱和的诗歌。从《得席芳谷先生诗奉和原韵却寄》《下第还里杜浣花以诗赠别即依原韵奉命和》等原韵和诗中可以感知,尹尚廉应和多用原韵,体现了高超的语言技巧,这是清代雅士的标配。其中《得席芳谷先生诗奉和原韵却寄》一诗:“笑歌一隔动经年,恨别何须路万千。流水曲来金马月,停云思落板桥烟。春迟歧路怜幽草,老滞空山怨杜鹃。莫怪临风重搔首,无多知己世情边。”[45]押韵整饬,还有《下第还里杜浣花以诗赠别即依原韵奉命和》:“杜陵家学世谁如,况列曦曹捧帝居。但使生名天子眷,不妨风雨故人疏。心关皓首纡怀檄,计切苍生早上书。此去西山聊暂别,清时谁肯老樵渔。”[46]也是押韵工整。奉命和韵以应和酬答也是一种有趣的形式。

结 论

清代嘉庆之后,云南如尹尚廉一样虽中举人,但没能进士及第,也未能被荐官的底层士子很多,他们终生未获得功名官位,生活惨淡经营,以布衣终老或离世。但一生未放弃追寻,在边地以自己微弱的声音在进行文学书写,尹尚廉因有作品留存,今凭其辞丰意雄的作品,超凡脱俗的诗才,安贫乐道、守正不阿、不同流俗的品行,受到众多有识之士的称赞,可以说是当时布衣文人群体中的典型代表。《玉案山房诗草》所收其咏史怀古、咏物述怀、交友赠答诸作,真实的反映出他尽管科举失利,依旧经年保持本心不变;即使窘困潦倒,却坚持咏怀以济世的人生态度,正如钱允济所说:“处贫独信天难问,学古宁知俗可谐。莫叹风云悭遇谷,千秋事业在茅斋。”[47]虽然尹尚廉的生命不幸随覆舟而陨落,但其抒发真情实感的艺术作品和守真图志、持节自励的坚毅品格成为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山房诗歌
诗歌不除外
山房连花径(钢笔画)
余荫山房满洲窗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探析
后素山房
蔽月山房
重庆拾山房民宿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山房春事(其二)
诗歌岛·八面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