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内涵、原则与实践

2022-11-07 10:17刘伊清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研学课程设计旅行

李 娌,张 微,刘伊清

(1.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长春 130052;2.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吉林 长春 130000;3.吉林外国语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2016年,国家教育部等11部门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等相关政策,使研学旅行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红色研学旅行因其以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为载体,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引领青少年感受祖国山河之壮美、感受革命光荣历史,让同学们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了学校德育工作与社会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综合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

一、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内涵

红色研学作为新形势下一种新的教育形态,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是实现价值引领的核心,通过课程研发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深远。当前,各中小学校应积极倡导把学习与红色研学实践相结合,突出“知行合一”,使同学们在沉浸式和体验式的教育中实现身体和身心共同成长。

红色研学课程设计是指以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观为指导,制定红色研学旅行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红色研学教育内容、设计红色研学方式的活动,课程设计应遵循研学旅行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红色研学旅行课程目标,对红色研学旅行教学内容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完成红色研学旅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原则,是指在对红色研学旅行所包含的事实、原理、情感、经验以及学习环境中非预期性的知识、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设计时所坚持的准则。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需有完整的课程体系支撑才能可持续发展,将红色研学活动课程化、课程体系化,形成教学资源库更有利于实现研学教育的目标与价值。

(一)思想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传承的生动课堂”。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要坚持思想引领,既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同时也要让同学们通过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的洗礼,将爱国主义思想扎根于青少年的内心之中,对中小学生“全人”培养奠定思想根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体验性原则

红色研学旅行具有实践性和体验性的特点。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积极倡导学生的体验性和参与度。活动设计结合红色研学基地的实际环境,通常采用讲解、实操、反思、激励等形式。例如,红色研学指导师为同学们讲述东北抗联战士们是如何在冰天雪地里生存的时候,会讲到战士们通常在深山老林中搭建“密营地”,为了使同学们的体验更深刻,研学基地会提前准备好材料包,研学指导师组织大家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共同搭建微缩版的“密营地”。边组装、边讲解抗联战士们在密营地里发生的故事,密营的主要结构原理及其在极寒天气里的重要性等知识内容在通力协作的过程里内化为信息传递给了同学们。最后,各个小组的“密营地”作品搭建完成后,经过“风力检测”,研学指导师和同学们择优选出最佳工程质量奖的小组分享经验,在体验和欢乐的氛围下完成了教学活动目标。

(三)整体性原则

红色研学旅行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指在红色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将课程的相关知识要素和红色资源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在动态管理中实现最终的课程目标。通常来看,红色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可以由教学目标、教学关联、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等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附和相互制约,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三、不同类型的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一)以学科为主的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应始终突出“学科”知识体系与红色主题活动的有机衔接。老师在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之前,下发“抗日战争的胜利”研学学案(见表1、表2)。布置资料和文献查找环节的设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们带着历史学科中“课标要求”进行实践探知。例如,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中,有一组蜡像所表现的是杨靖宇将军由于叛徒告密被日军围攻的情境,只见杨司令“手持双枪、背靠大树、怒目而视、视死如归”。此情此景下,研学指导老师可以带领同学们重温学科知识要点中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并结合杨靖宇、赵尚志等抗日战争中的代表人物的英雄事迹,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十四年”抗日战争为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警示。最后,在指导老师引导下,同学们饱含对革命英雄的敬佩之情,郑重地将一支支白色的菊花敬献给抗日英雄群雕塑像。随后,同学们将以“沉浸式”体验式学习的方式观看红色爱国主义题材电影《杨靖宇》,影片会将同学们带回那个战火纷飞、冰天雪地的极寒环境,抗日英雄们的大无畏精神将通过电影镜头直抵人心,使同学们产生共情。

表1 红色研学旅行课程体系构建

表2 “抗日战争的胜利”研学学案

(二)突出地域特色的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红色研学不仅应在实践教学中突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还要注重与当地的红色文化深度融合,将地域具有代表性的红色资源与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有机联系在一起。例如,东北抗日联军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抗日武装,在抗日战争时期长期战斗在吉林省长白山和通化一带,在天气极其恶劣、斗争极其残酷、时间极其之长的特殊情况下所进行的抗日游击战争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是少有的。抗联战士爬冰卧雪、露宿山林、吃草根树皮等史实都是红色研学教育中最好的课程资源。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人员应充分宣传利用好有史可鉴、有据可依的红色故事及现存遗迹,依托相关的理论研究结果,做好地域红色旅游文化的宣传工作。

(三)依托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珍贵的革命遗址遗迹,加强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我国自2016年开始,先后公布了多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这些极具代表性的红色经典景区为红色旅行研学活动提供了体验和实践的场所。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东北沦陷史陈列馆是首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同时也是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该馆所设计的红色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曾荣获“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十佳’教学案例”。

作为全国较早开展红色研学旅行的国家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这里推出的“四个一”特色红色研学主题课程兼具知识性、教育性和体验性,值得在全国推广和借鉴。所谓的“四个一”即指“听一场红色讲述、忆一段红色历史、当一天红色志愿者、看一场红色演出”。让同学们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当一天红色志愿者”,同学们身穿红色志愿者马夹,认真聆听着红色研学指导老师对志愿者“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精神的解读,一段段感人的红色故事经过反复练习后,小志愿者们个个信心十足、声情并茂、娓娓道来。这种体验式的教学实践设计,不仅让同学们体验了“讲解员”职业,更让同学们在红色故事讲述中铭记历史,每当小志愿者在讲解后得到现场观众的掌声和鼓励时,同学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体验,也将是影响其一生的回忆。

四、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红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力度不足

当前,各学校开展红色研学旅行实践的形式不一。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依托于研学企业进行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另一类则由学校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性研学课程设计。依托研学企业开发的红色研学课程常常忽略了红色研学的“教育”属性,往往突出了“旅行”。当然,有条件参与设计和开发红色研学课程设计的学校是极少数,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一定的红色资源,更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研究学科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差异。

(二)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和开发的内容种类不全

目前,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和开发的内容还过于单一,多数红色研学基地或博物馆、纪念馆等地通常以红色历史文物陈列为主,如何创新授课形式,在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等传统方式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创新,借助现有红色研学环境和布展形式,利用新科技、新技术,辅以虚拟仿真设备设施,丰富和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内涵。课程的设计人员应始终坚持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核心价值理念,即学生们通过研学活动能够有所思、有所想、感知家国情怀。

(三)红色研学旅行指导师业务能力水平有待提升

红色研学旅行指导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更是生动课堂的“演绎者”。一名合格的红色研学指导师通常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较强的沟通能力、较高的实践技能和深厚的红色知识理论等。然而,目前我国的红色研学旅行指导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化能力水平还远不能达到相关要求,主要表现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受限;个别人员未经过专业和系统的培训,对研学工作要素掌握不全面;在活动组织、协调沟通、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能力不足等等。

综上所述,红色研学旅行的开展是新时代、新大纲、新标准对中小学实践教育的要求。应对红色研学旅行课程在内容设计、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相关单位和部门应迅速反应和行动起来。主动开展校企合作和对接,通过校企共建开发研学课程、共育共培优秀研学储备人才,抓住“双减”和“疫情”影响下原有教育培训机构师资和旅游从业者转型的有利机会,通过“培训—实践—培训—实践”等多种形式,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教育、知旅行、会设计、能应变”的红色研学指导师。

猜你喜欢
研学课程设计旅行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基于手机的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
研学之旅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