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中BDNF/TrkB/PI3K信号通路的影响*

2022-11-08 01:37王琮民闫纪琳李海涛牛丽辉王敏苗玲
中医药导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脑组织批号电针

王琮民,闫纪琳,李海涛,牛丽辉,王敏,苗玲

(1.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0;2.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0;3.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0)

急性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为偏瘫,是一类致死率、致残率、复发率极高的心脑血管疾病[1]。该病发病原因主要为脑部供血不足,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最终导致神经功能受损[2]。目前治疗脑梗死的方法主要是服用药物,如他汀类、阿司匹林等,但是治疗效果不佳[3]。而随着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中老年人对生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也更为重视,因此迫切需要简单、有效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针灸作为传统康复治疗手段,操作简单,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已经得到了认可,但大部分文献报道仅仅局限于观察临床疗效方面,对具体的作用机制鲜有报道[4]。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TrkB)/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信号通路作为一种常见的信号通路,在治疗脑梗死方面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因此,本研究通过改良线栓法建立脑梗死大鼠模型,从BDNF/TrkB/PI3K信号通路方面探索电针对脑梗死大鼠的治疗效果,以期为电针治疗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6~7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85只,体质量210~230 g,购自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京)2021-0005。所有大鼠均饲养于温度22 ℃、湿度55%的标准环境中,自由进食进水。使用实验动物遵循国家《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并经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药物与试剂 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ELISA试剂盒(批号:ml037351)、肿瘤坏死因子-ɑ(tumour necrosis factor-ɑ,TNF-ɑ)ELISA试剂盒(批号:ml002859)、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ELISA试剂盒(批号:ml064292)均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液(批号:DK0005)购自北京雷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兔抗BDNF抗体(批号:ab108319)、兔抗TrkB抗体(批号:ab187041)、p-PI3K抗体(批号:ab278545)、PI3K抗体(批号:ab32089)、蛋白激酶B抗体(protein kinase B,AKT)(批号:ab81283)、p-AKT抗体(批号:ab8805)均购自abcam公司;BDNF/TrkB通路抑制剂-K252a(批号:HY-N6732)购自美国MCE公司。

1.3 主要仪器 ZFM-800光学显微镜(上海正晞仪器设备有限公司);Bio-Rad iMark酶标仪(上海京工实业有限公司);XS-998B06低频脉冲电针治疗仪(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1.4 造模与分组 参照张芳等[5]建立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的方法造模,操作过程如下:随机选取70只实验大鼠术前1天禁水、禁食,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30 mg/kg)麻醉大鼠,仰卧位固定于操作台上,对颈部皮肤消毒,切开大鼠颈部,分离皮下组织,依次分离颈部总动脉,颈内、外动脉,近心端结扎颈外动脉,尼龙线(3 mm)结扎右侧颈总动脉,阻断血流,于颈内动脉根部位固定线栓,观察无出血现象即可缝合伤口并进行伤口清洁消毒。大鼠苏醒后,观察大鼠状况,如出现右眼睑下垂,瞳孔变小等霍纳综合征;运动时向左侧转圈;提尾时左侧前肢内收屈曲等症状,说明大鼠模型构建成功[6]。共有60只大鼠符合上述造模标准,4只大鼠死亡,6只大鼠造模失败,造模成功率为86%。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电针+抑制剂组,每组15只。剩余15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外,其余操作与造模大鼠相同。

1.5 干预方法 抑制剂组、电针+抑制剂组大鼠经右侧脑室注射K252a,10 μg/kg[7];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干预7 d。电针组、电针+抑制剂组对大鼠百会、风府、心俞、内关进行电针干预,电针干预方法参照大鼠解剖结构及《实验针灸学》[8]确认大鼠百会、风府、心俞、内关的定位。百会与风府为一组,患侧内关与心俞为一组,其中百会、内关接负极,风府、心俞接正极;将各组大鼠均置于操作台上并用皮筋固定在鼠板上,其中电针组、电针+抑制剂组大鼠进行电针干预,电针治疗仪连接0.3 mm×25 mm毫针,直刺4~6 mm,参数选择:频率为10 Hz的疏密波,留针时间为30 min。1次/d,连续治疗7 d。

1.6 观察指标

1.6.1 神经功能缺损评估 参照Longa[9]的评分标准,对治疗后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无神经功能损伤症状计0分;不能完全伸展左侧前爪或后爪计1分;行走时向左侧转圈计2分;行走时向左侧倾倒计3分;无法自发行走,丧失意识计4分。

1.6.2 样本采集及处理 神经功能缺损评估完成后,每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采用戊巴比妥钠(30 mg/kg)麻醉大鼠,眼球取血,离心取上清液,用于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处死大鼠,取出脑组织,置于-80 ℃冰箱中保存,用于后续Western blotting检测;将剩下各组5只大鼠处死,取出脑组织置于-20 ℃冰箱中保存,用于TTC染色。

1.6.3 大鼠脑梗死面积 取上述“1.6.2”中置于-20 ℃冰箱中的脑组织,从额极开始,每间隔2 mm进行一次冠状面切片,之后放入培养皿中培养,避光条件下进行TTC染色,37 ℃孵育25 min,10%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拍照并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脑梗死面积比=(缺血部分面积/切片面积)×100%。

1.6.4 血清IL-8、TNF-ɑ、IL-2水平 取上述“1.6.2”中血清样本,检测大鼠血清IL-8、TNF-ɑ、IL-2水平,严格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6.5 大鼠脑组织中BDNF/TrkB/PI3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取上述“1.6.2”中适量脑组织,加入细胞裂解液,4 ℃、12 000 r/min离心10 min提取总蛋白,BAC蛋白定量试剂盒定量分析、SDS-聚丙烯酰胺(PAGE)凝胶电泳、转膜、封闭,加入稀释后的BDNF、TrkB、p-PI3K、p-AKT、AKT、PI3K一抗(1∶1 000)、β-actin(1∶2 000),4 ℃恒温箱过夜;TBST洗涤、加入二抗室温孵育1 h,ECL试剂盒显色、凝胶成像仪拍照,分析灰度值,计算各组大鼠BDNF、TrkB、p-PI3K、p-AKT、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抑制剂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05);电针+抑制剂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抑制剂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电针组,而明显低于抑制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表1 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aP<0.05;与模型组比较,bP<0.05;与电针组比较,cP<0.05;与抑制剂组比较,dP<0.05

2.2 各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比较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明显增大(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5),抑制剂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明显增大(P<0.05);电针+抑制剂组大鼠脑梗死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抑制剂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明显大于电针组,而明显小于抑制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表2)

表2 各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比比较(,%)

表2 各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比比较(,%)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aP<0.05;与模型组比较,bP<0.05;与电针组比较,cP<0.05;与抑制剂组比较,dP<0.05

2.3 各组大鼠血清IL-8、TNF-ɑ、IL-2水平比较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8、TNF-ɑ、IL-2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血清IL-8、TNF-ɑ、IL-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抑制剂组大鼠血清IL-8、TNF-ɑ、IL-2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电针+抑制剂组大鼠血清IL-8、TNF-ɑ、IL-2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抑制剂组大鼠血清IL-8、TNF-ɑ、IL-2含量明显高于电针组,而明显低于抑制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各组大鼠血清IL-8、TNF-ɑ、IL-2 水平比较(,ng/mL)

表3 各组大鼠血清IL-8、TNF-ɑ、IL-2 水平比较(,ng/mL)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aP<0.05;与模型组比较,bP<0.05;与电针组比较,cP<0.05;与抑制剂组比较,dP<0.05

2.4 各组大鼠脑组织中BDNF、TrkB、p-PI3K、p-AKT、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BDNF、TrkB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PI3K/PI3K、p-AKT/AKT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脑组织中BDNF、TrkB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PI3K/PI3K、p-AKT/AKT均明显升高(P<0.05),抑制剂组大鼠脑组织中BDNF、TrkB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PI3K/PI3K、p-AKT/AKT均明显降低(P<0.05);电针+抑制剂组大鼠脑组织中BDNF、TrkB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PI3K/PI3K、p-AKT/AKT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抑制剂组大鼠脑组织中BDNF、TrkB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PI3K/PI3K、p-AKT/AKT明显低于电针组,而明显高于抑制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表4)

表4 各组大鼠脑组织中BDNF、TrkB、p-PI3K、p-AKT、PI3K、AKT 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

表4 各组大鼠脑组织中BDNF、TrkB、p-PI3K、p-AKT、PI3K、AKT 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aP<0.05;与模型组比较,bP<0.05;与电针组比较,cP<0.05;与抑制剂组比较,dP<0.05

3 讨 论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流通受阻,致使大脑缺血、缺氧、脑细胞坏死,与吸烟、年龄、高尿酸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10]。该病发病快,发病率、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患者会出现认知、语言、运动等方面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理、心理和日常生活。脑梗死须进行长期康复治疗[11-12],其中溶栓、抗凝、护脑等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但治疗周期较长,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及经济负担,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开发新的脑梗死治疗手段已成为心脑血管领域的研究重点。本研究通过改良线栓法建立脑梗死大鼠模型,发现模型大鼠出现右眼霍纳综合征、向左侧转圈、左侧前肢内收屈曲等症状,这表明造模成功,可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中医学又称脑梗死为“中风”,造成该疾病的原因主要与气血运行受阻,清窍失养有关[13]。针灸作为非药物治疗手段,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达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目的,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14-15]。百会穴可通关开窍、补神益智、启闭醒神;心俞为调理“心”脏要穴;风府可调动五脏六腑之精气;内关使血、心、脉及神相互联系,可起到宁心安神之效。百会配风府,辅以心俞、内关,可醒神开窍、调督通络。姚文超等[16]研究表明电针百会、风府、心俞、内关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大鼠血管新生,恢复神经功能;王珊等[17]研究表明电针可以缓解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损伤,提高大鼠运动能力。本研究选择对缺血性疾病具有较好疗效的百会、风府、内关、心俞进行电针干预,结果发现,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均明显降低。这表明电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脑梗死造成的不良症状,但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BNDF作为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在脑梗死发生后,有助于缩小脑组织梗死面积及减轻脑损伤,其生物学功能主要通过受体TrkB发挥作用。BNDF与TrkB结合形成二聚体的同时会诱导TrkB磷酸化,激活下游通路,保护脑组织,促进神经元可塑性[18]。PI3K是一种可与营养因子结合的生长因子,AKT是一种特异性蛋白激酶,一旦受到生长因子、胰岛素等影响,便会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生长、增殖、营养代谢等过程。PI3K/AKT信号通路作为BNDF/TrkB下游通路之一,在保护脑组织和抗细胞缺血缺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9]。本研究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BDNF、TrkB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PI3K/PI3K、p-AKT/AKT均明显降低,表明抑制BDNF/TrkB/PI3K通路可能是造成大鼠脑损伤的原因。电针组大鼠脑组织中BDNF、TrkB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PI3K/PI3K、p-AKT/AKT均明显升高,表明电针改善脑梗死造成的不良症状,可能与激活BDNF/TrkB/PI3K通路有关。

BDNF/TrkB/PI3K信号通路在一定程度上与炎症因子释放有密切关系。线粒体损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激活凋亡因子等过程均可导致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其中炎症反应在脑梗死中起着关键作用。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炎症因子是炎症免疫中的基本介质,其中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相互拮抗,在疾病治疗中共同发挥抑制炎症作用[20]。本实验进一步使用BDNF/TrkB/PI3K通路抑制剂K252a干预大鼠,结果发现,与电针组比较,电针+抑制剂组大鼠血清IL-8、IL-2、TNF-ɑ含量均显著升高,大鼠脑组织中BDNF、TrkB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PI3K/PI3K、p-AKT/AKT均明显降低,提示BDNF/TrkB/PI3K通路抑制剂可逆转电针对大鼠脑梗死的缓解作用。这进一步揭示了电针可改善脑梗死造成的不良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与激活BDNF/TrkB/PI3K信号通路。

综上所述,电针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脑梗死大鼠脑损伤,减轻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激活BDNF/TrkB/PI3K信号通路有关。电针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可能还受其他信号通路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脑组织批号电针
一种JTIDS 信号批号的离线合批方法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排石汤结合电针穴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电针联合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Vimentin、α-SMA、TGF-β1及p-smad2表达的影响
尿激酶对脑组织影响的研究进展
不同宫内缺氧时程对胎鼠脑组织STAT3表达的影响
高原习服黄牛脑组织不同部位SLC25A6 mRNA绝对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法测定速效心痛滴丸主要成分的研究
中枢β受体介导电针“曲池”“听宫”穴的降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