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校对工作

2022-11-09 09:59李正秀
记者观察 2022年20期
关键词:差错标点符号出版物

文 李正秀

《说文解字》曰:“校,木囚也。”其用作“校勘”“考订”之义,最早记载于《国语·鲁语下》。到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提出校对的功能:一校异同,二校是非。如今,新闻宣传进入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不再采用单一的报纸、电视、广播,而是有了更多的信息传播方式,逐渐形成网站、电视、报纸、公众号、客户端、抖音、快手等不同媒介形态融合传播,主流媒体进入媒体融合阶段。

随着传媒集团电脑采编系统的深度运用,记者、编辑告别了纸和笔,进入真正的无纸化办公,校对也从单一的看报纸版样纠错,进入盯着电脑屏幕或者看视频、听声音纠错,从而传统的以原稿为依据的“校异同”演变为如今的“校是非”。

校对工作的重要性

校对是出版编辑过程里的一个必要工序,主要工作是审查订正排印或改写的错误。校对是印刷前的质量把关环节,校对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出版物的内在质量。

校对工作是媒体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将各种差错消灭在媒体与读者见面之前是质量保障的最后防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校对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对校对人员的文化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融媒体时代,校对工作已由校异同转化为校是非,校对方式也由专一校对向校对编辑方面发展。因此,校对人员便成为提高报纸质量的制胜法宝。

做好校对工作,必须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

无论是记者、编辑,还是校对人员,政治意识都应该是知识储备中的首要任务,对于政治性差错,更是我们坚决不能犯的首要差错。这里所说的政治性差错,不是指属于《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中“内容质量”范围的政治立场、思想倾向等违背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而是指由于疏忽造成的涉及政治性的内容差错。

特别是涉及外交、历史、疆域、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问题要慎重,注意所涉及的内容是否合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要求,平时多了解相关文件中的政策性规定,严格遵守送审规定和审稿程序,必要时可对稿件作一些处理。

例如:“本次比赛的14支参赛团队分别来自中国、(中国)台北、(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和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 (括号内为正确表述,下同)

上面语句,在编辑技术处理上体现“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原则。凡在涉及“国家”的语境中,不得将“台湾”与任何国家并列,不单称“台湾”,而须称“中国台湾”“我国台湾”。

对台湾所参加的民间性国际经贸、体育组织中的团组机构,不能以“台湾”或者“台北”称呼,而应当称其为“中国台湾”“中国台北”。类似的称谓还有香港,在表述中不能使用“中港交流”“中港合资”“中港两地”,对涉及各地与香港合资的企业名称、牌匾等,也按照这一要求予以规范。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在任何文字中都不要将其称作或标示为“国家”,尤其是多个国家和地区名称一起用时,千万不要漏写“国家和地区”字样,如“包括德国、法国、中国香港在内的国家和地区参加了此次会议”。

做好校对工作,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

校对一篇文稿,首先要看稿件的语言表达是否符合逻辑、语句是否通顺,然后再看此句字词有没有错误、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生动、形象,直接影响文稿的感染力。校对工作中,经常碰到稿件的语言表达失范,像表述不准、逻辑混乱等,以及字词语法差错,不同程度上损害了文稿的表达效果。

要想准确表达,应注意两点:首先是对错,其次是优劣。语言文字的运用,有正误之分,有优劣之分。作为一位校对人员,应尽量追求准确无误、尽善尽美。

判别语言文字的正误,以国家语言文字各项规定为依据;字词正误的判别,要以《现代汉语词典》为范本;标点符号的正误,以《标点符号用法》为依据;数字用法对错的判别,以《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依据;知识性问题则以新版《辞海》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等权威的工具书为依据。

例如:1.他把从世界各地学到的知识融汇(会)贯通。

“融汇贯通”应为“融会贯通”。“汇”和“会”读音完全一样,也都有“聚合”的意思,但“汇”指水的汇合(百川所汇),而“会”有“理解”“懂得”的意思(“融会贯通”的“会”即是这个意思)。“融会贯通”,汉语成语,出自宋·朱熹《朱子全书》,指参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

目前,有不少词(辞)书均收录有“融汇贯通”,但《报纸编校质量评比差错认定细则》第12条规定:字词正误的判别,以《现代汉语词典》为首选工作范本。《现代汉语词典》只收录有“融会贯通”。在《现代汉语词典》未做出改动之前,尽量使用“融会贯通”而非“融汇贯通”。

2.从众多人脸信息中,以十几毫秒的速度精准分析人物身份信息。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15835-2011)》(2011年7月29日 发 布、2011年11月1日实施)明确规定了出版物上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用法。在“选用汉字数字”一节中有如下规定:“数字连用表示的概数、含‘几’的概数,应采用汉字数字。”本例中“10几毫秒”正是“含‘几’的概数”,“10”应当使用汉字数字“十”。

3.报刊、电视、报纸、杂志及电视等媒体,更有责任作出表率。

逻辑错误、知识性错误并存。首先,出版物是指以传播为目的贮存知识信息并具有一定物质形态的出版产品。狭义的出版物只包括图书和杂志;传统的出版物包括报纸、杂志和图书,都是印刷品,19世纪末,唱片也成为出版物的一种。电视不具备贮存知识信息的功能,不能算作出版物。其次,报纸、杂志本身就是出版物,和“一切出版物”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只能说“报纸、杂志等出版物”,而不能说“报纸、杂志和一切出版物”。第三,“报刊”包括“报纸和杂志”,“报刊”后再加“杂志”显然重复。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无论是字、词、句错误,还是标点用法或者常识性错误,都需要有一定量的知识储备才能发现。也只有发现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

做好校对工作,必须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

要想干好校对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这个耐心主要体现在责任心方面。实际校对工作中,常见于固定格式或比较明显(司空见惯)的字、词差错,对于这类差错,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只要细心便可。犯了这样的差错,往往被人们称为“低级差错”。

固定格式差错。像报纸的报头及报眉、网站的主网页、公众号模板等出现的差错,就属于固定格式差错,也是模板差错。实际工作中,为了减少经常使用的报头、报眉出现差错的几率,也为了提高效率,每个版面基本上都有模板,使用时直接调出来,一些固定的内容都是事先设计好存放于各个版面上。但是有些内容是需要我们每次都要更改的,如日期(如果是1版,还涉及公历日期、农历日期和星期)、期号、报眉内容等。有时候因为时间紧张或者遗忘等,经常忘记修改报头和报眉,从而出现日期、期数、报眉内容与版面内容不符等错误。平时工作中我发现不少这类错误,有时把报眉的时间写错,有时把报纸的期数写错,等等。

对于这种差错,建议从新建版面开始就修改此处内容,而且必须核对所输入的内容是否与实际内容相符。

惯用字词错误。校对工作做久了,便会对一些经常出错的字、词格外“敏感”。比如“截止”和“截至”,这两个词的用法,很多记者、编辑都是一头雾水。其实单从“止”和“至”这两个字上就可区分清楚。“止”是停止,“至”是到达。只要是活动在这个时间停止了,就用“截止”。如:报名时间截止(到)3月20日。也就是说,3月20日以后,该活动就停止了,你这个名是报不上了。如果到了这个时间,活动还在继续,只不过是到这个时间点上所能达到或者取得的效果,就应该用“截至”。如:“截至13日,……共在网上答复群众咨询300余人次。”也就是说,到13日,这个咨询活动并没有停止,还在进行。只不过到13日,已答复300余人次。说白了,“截止”是表静态的,因为活动停止了;“截至”是表动态的,因为活动还在继续,所以我们说“截至目前”而不是“截止目前”。

容易混淆字词错误。比如“帐”“账”。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2002年3月31日试行)注释中对“账”“帐”二字分工如下:“账”用于货币和货物出入的记载、债务等,如“账本、报账、借账、还账”等;“帐”专表用布、纱、绸子等制成的遮蔽物,如“蚊帐、帐篷”等。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也对“帐”“账”进行了明确,基本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相同。这类词还有仲(中)秋佳节、城乡结(接)合部、高粱细杆(秆)、道路交汇(会)、度(渡)过难关、卯(铆)足干劲、备受、倍感、一蹶(蹴)而就、疫情防控狙(阻)击战、登陆(录)网站、签定(订)、戴上紧箍、念好紧箍咒等等。

作为一名校对人员,看到这些词就应提高警惕,在它们身上多盯几秒、辨明“是非”。

标点符号错误。冒号“:”与比号“∶”的混淆由来已久,由于两个标点符号的相似度极高,稍不注意就会弄混而出现差错。例如:“工程产值与其他业务板块 产 值 从9:1(9 ∶1)调 整 到6:4(6∶4),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冒号是句内点号,表示语段中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停顿,形式是“:”,位置居于左下角;比号是数学符号,用以表示比的关系,形式是“∶”,在横排文章中居于两个数字的上下左右正中。另外,冒号还用于表示时间的时分秒之间的分隔。2011年1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 15835-2011)》规定,时、分、秒分隔符为冒号 “:”。

经常出错的还有顿号。2011年12月30日发布、2012年6月1日实施的《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标准中规定: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如:“日”“月”构成“明”字,“日”“月”之间不用顿号,就符合该项规定。如果相邻或相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的,通常也不用顿号。如:“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八九公里”和“一二十公里”这样的表述正确,中间不再需要顿号。

常识性错误。年初时,要特别注意“今年以来”“去年以来”的问题。每年的1月上旬,稿件中经常出现“今年以来”“去年以来”的说法,这就需要编辑、记者区分哪些正确哪些不正确。如果不能确定,要及时和稿件作者或负责人联系核实。

综上所述,要降低差错率、避免出现差错,需要建立完备的采、编、校、审制度,严格把好内容审核关,通过制度的严把严控,将差错消灭在与读者见面之前。

记者在采访环节要把好第一关,核对每条信息,确保内容的真实准确,不能为了追时效而忽视了质量。

在编辑环节,编辑还要大胆地持怀疑眼光,核对该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灭疑问,有出处”。

在校对环节,更要对每个标点符号、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要认真思考。遇到疑问和不解,要跟编辑商量、核对,排除差错隐患。

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更要有过硬的文字功底、较高的政治素养,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能迅速适应并熟练运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和平台,才能使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屹立不倒。单位可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内部培训、传帮带等方式,加强培训,提升其防范差错的能力。

猜你喜欢
差错标点符号出版物
丁是丁,卯是卯
标点符号的争吵
基于组织行为学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必要性分析
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策划研究
连一连
标点符号们的争吵
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目录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首届向全国老年人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公布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