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公益” 聚众力行大爱

2022-11-10 07:17吴叶柳孟伟
党课参考 2022年16期
关键词:助力志愿协会

〉〉〉〉〉吴叶柳 孟伟

2000多名注册志愿者,人均志愿服务236小时;先后发起30多个项目,其中2个项目获国家级表彰、10余个项目获省级表彰……十几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助力微梦公益协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公益答卷。

协会发起于2008年,2012年6月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并成立党支部,2018年成为率先将党建写入协会章程的公益性社会组织。自协会党支部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党建+公益”模式,持续激发党建工作活力,引导志愿者争做公益先行者和倡导者,吸引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走上志愿服务之路,用爱心催开了一朵朵梦想之花。

增强组织力量 争做“公益先锋”

“出门请戴好口罩”“请保持一米线距离”……一句句温暖善意的提醒,回荡在响水县的大街小巷,来回穿梭的“黄背心”,成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伍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协会党支部号召下,协会已经组织了近2000人次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中。

闻令而动,带头冲锋,协会中的党员志愿者始终冲在疫情防控一线。“敲门行动”信息登记、居民信息电话核实、核酸检测现场支援、给滞留在高速卡口的货车司机送上爱心礼包……从早到晚,一刻不停,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群众,志愿者们还要耐心做好思想工作。“虽然忙得连午饭也顾不上吃,还可能受一些委屈,但从没有人抱怨或放弃。”协会常务副会长、党支部副书记肖运兵说。

建强协会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这家公益协会充满凝聚力和正能量的“密码”。协会创始人兼第一书记吉旺在本职工作之余,他几乎把全部时间都花在了公益事业上,带着协会一步步从小到大。肖运兵是一名退役军人,经营着一家小公司,疫情期间为捐赠防疫物资,他一次次拿出自己的“私房钱”。结对帮扶处于困境中的儿童,党员志愿者全员参与,从2013年开始坚持至今……

“哪里有需要,党员志愿者一定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他们不计报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也要来参加志愿活动,一言一行让我深深感动。”加入协会不到半年时间,志愿者林媛就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党员带头争做“公益先锋”,其他志愿者紧随其后,也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参与进来。“这个组织真棒!”3年前,建筑工程师陈军经朋友介绍,参加了协会组织的公益活动,在感受到党员的身先士卒后,他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协会。在他的影响下,两个女儿和身边亲友也纷纷加入了协会。看中协会党支部强大的凝聚力和为民服务的公益理念,从海外归国的企业家罗睿轶也加入进来,还担任了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积极为协会出钱出力。

机关干部、公司职员、企业老板……在党建引领下,协会的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如今,协会已拥有包括7名党员在内的专职工作人员11人,兼职工作人员21人,注册志愿者超过2000人,其中65%都是党员。

聚焦群众需求 打造特色品牌

公益活动必须紧贴群众需求,实实在在为他们解难题办实事,这是协会党支部确定的发展方向。

在小尖镇张集中心社区,周末和节假日免费开放的“助力成长屋”是留守儿童的乐园。这里有大量图书可以借阅,还有志愿者辅导学习,陪留守儿童一起做游戏。“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来这里的每一天都很开心,以后我也要当志愿者。”一名留守儿童说。

响水县是人口流出大县,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多,协会党支部组织志愿者开展调研,摸清群众需求,寻找志愿服务的落脚点。小黑板、小饭桌、亮晶晶、乐悠悠、康宝宝……一系列活动接连推出,给众多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送去了温暖和关爱。

如何让更多群众更方便地获取志愿服务?在协会党支部的带领下,协会积极创新联系服务群众的载体,开通400电话服务热线。群众有需求,打个电话即可,能不能得到服务、何时提供服务甚至谁来服务,在电话中都可以得到确切的答复。乘着新媒体的东风,协会陆续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打开了一扇扇公益理念的传播窗口。

随着项目和活动越做越大,协会党支部又开始探索提升志愿服务后劲,让公益理念落地生根。

智能机器人能歌善舞,免费阅读点提供多种报纸杂志,市民还可以把家中闲置的书籍拿来交换,环卫工人能够免费歇脚喝茶……响水县城中心最热闹的商业区,一座小小的“水滴驿站”时常吸引路人驻足,驿站虽小,却处处散发出公益气息。

这是协会党支部设立的有形志愿服务站点之一。为了让公益活动效果更持久,自2014年起,为周边群众提供便民服务的“助力加油站”、针对志愿者服务培训和体验的“助力公益发展中心”等一批有形志愿服务平台陆续建立。2018年,协会党支部又将“助力加油站”升级成“水滴驿站”,引入第三方机构,植入自我造血功能。“入驻机构每卖出一杯奶茶,就向协会捐出1元钱用作公益经费。”协会秘书长施佳乐自豪地介绍。

有了实体的“家”,能够自我造血,公益项目、活动不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协会联系服务群众进入常态化,特色品牌越擦越亮。

链接各方资源 放大辐射效应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社会各界捐赠的衣物越来越多,协会亟需一个可以囤积衣物的空间。经过四处寻找,响水县的一家物流园进入了协会的视线,党员志愿者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联系了相关负责人,对方爽快答应,很快就帮着解决了一处用房。

“很多企业、单位不缺资源,也想为公益出一份力,只是缺少对接的平台。何不发挥协会的专业优势,把这些资源链接起来,放大公益的辐射效应,为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志愿服务呢?”一番讨论后,协会党支部统一了思想。

2013年起,协会党支部积极对接高校,广泛发动暑期返乡大学生参与本地公益服务,打造了“青春微梦夏令行”项目。大学生志愿者到“助力成长屋”为留守儿童开展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带着孩子们四处参观游学,领略大自然的美景、体验科技的奇妙、了解伟人的丰功伟绩……项目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奉献力量、提升自我的平台,受到大学生的热捧。

“不仅能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还锻炼了自己组织活动的能力,让我在学校时能脱颖而出。”参加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许伟琪由衷地说。

9年来,协会已与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等省内外8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先后聘请50余名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企业家、高校专家学者和公益名人担任活动导师,吸引了5千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为近500名特困学生捐资捐物,帮助了近千名群众实现微心愿、微梦想。

党建引领,暖流汇聚,爱心升级。截至目前,已有遍布国内外的126家企业、公益机构与协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100多家企业、商家通过协会捐献物资累计价值超过200万元。在协会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下,响水县公益服务力量不断壮大,“义工协会”“红烛公益协会”等10多个公益性社会组织陆续组建,公益理念在更多人心里深深扎根,为这座小县城增添了一抹鲜亮的公益底色。

猜你喜欢
助力志愿协会
助力成功七件事
以志愿,致青春
助力乡村儿童阅读推广
科技助力等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被志愿”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广厦奖”优秀评选机构名单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