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患者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2022-11-10 06:31陈海明逯晓辉杨园园王前明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21期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病原体

陈海明,逯晓辉,杨园园,刘 伦,王前明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厦门市基因检测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 361001

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生殖支原体(MG)、解脲脲原体(UU)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通常可引起尿道炎、附睾炎、前列腺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泌尿生殖道感染,甚至与不孕不育和不良妊娠结局有关,部分患者感染后常因症状隐匿而忽略就医,易导致病原体上行感染和致使性伴侣感染概率增加,从而严重影响人类生殖健康[1-3]。相关研究显示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流行特征存在地区的差异[4-6]。为了解厦门地区男性泌尿生殖道CT、NG、MG、UU 4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对2019年在本院门诊就诊的2 735例男性患者的4种病原体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SAT-RNA)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12 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男科、生殖医学科、泌尿男科和泌尿外科等门诊就诊的2 735例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剔除重复送检和资料不全的病例,患者年龄7~94岁,平均(34.32±9.68)岁,对其CT、NG、MG、UU 4种病原体核酸恒温扩增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2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美国ABI-7500荧光定量PCR分析仪。试剂为上海仁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AT-RNA检测试剂盒。

1.3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集尿液标本,指导患者自行留取首段尿液,送检后当天立即吸取标本2 mL加入2 mL尿液保存液,置于冷藏冰箱,3 d内检测完毕。采用SAT-RNA进行检测。PCR具体扩增条件设为 42 ℃ 1 min,40个循环,荧光通道为 FAM,内参通道为VIC;每批次检测均设立阴、阳性对照及质控。反应体系为 40 μL。结果分析根据扩增曲线和循环数判读结果,dt≤35为阳性。整个实验过程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及实验室操作规程进行。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均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8版和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率表示,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组间两两比较运用Bonferroni校正研究。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019年在本院门诊就诊的男性患者4种病原体感染总体情况 2 735例男性患者CT、NG、MG、UU 4种病原体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UU(27.7%)、CT(6.1%),NG(3.2%)、MG(3.2%),其中UU阳性率最高,与其他3种病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19年在本院门诊就诊的男性患者CT、NG、MG、UU阳性率比较

2.2不同感染类型阳性率及构成比分布情况 2 735例男性患者中有754例患者结果呈阳性,标本检测结果总阳性例数(按检测项目计算)为834例,检测阳性结果数大于阳性患者人数,说明部分患者存在混合感染。754例阳性病例中共检出11种不同感染类型,其中以单独 UU阳性率最高,与其他3种单独感染类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前两位分别为CT+UU 混合感染和MG+UU 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7%和1.1%,与其他混合感染类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4种病原体不同感染类型阳性率及构成比分布情况

2.3不同年龄段男性患者各病原体的阳性结果 按不同年龄段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男性患者在各病原体阳性率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个不同年龄段男性患者中,就诊人群主要集中在20~<30岁和30~<40岁,且这两个年龄段感染人数最多,说明20~<30岁和30~<40岁男性可能为本院门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高危人群;NG、MG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20岁,但这个年龄段就诊人数最少;UU在各年龄段都有较高的阳性率。见表3。

2.4不同诊断类别男性患者4种病原体阳性结果分布 在临床诊断明确的男性就诊者中:CT阳性率最高的为附睾炎(28.6%);NG和MG阳性率则以泌尿道感染最高,分别为23.3% 和9.0%;UU 阳性率较高的前3位分别为精液异常、男性不育症和性功能障碍,阳性率分别为34.8%、34.4%、33.9%。见表4。

表3 不同年龄段男性患者4种病原体的阳性结果分布情况

表4 不同诊断类别男性患者4种病原体阳性结果分布情况

3 讨 论

CT、NG、MG、UU是导致泌尿生殖道感染的4 种常见病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近年来,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7],相关研究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性病流行病学特点由以NG感染为主逐渐转变成以 CT、MG 和 UU 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为主[8]。CT 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疾病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其可通过感染生殖道上皮细胞致使组织损伤,是绝大部分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致病原因,CT感染后男性有 50%~70%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女性则达 70%~80%[9]。从2008年开始,我国在 105 个性病监测点将泌尿生殖系统CT 感染列为单独的一种性病进行监测,2008—2019年监测数据显示中国生殖道CT感染报告病例呈增长趋势,且发病率较高,高发地区为东南沿海省份,在年轻人群呈快速增长,高发年龄也有年轻化倾向[10-11]。淋病是由NG感染所致的一种乙类传染病,NG 还可引起其他有症状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如不及时治疗,NG 不仅可侵犯眼睛、咽部、皮肤等部位,严重者可经血行播散到全身其他部位。MG能够引起男性有症状或无症状尿道炎,相关研究表明其对于HIV 感染的传播及获得具有重要作用[12]。相关研究资料显示 MG在健康人群中阳性率为1.0%~3.3%,在不育男性中阳性率为2.0%~5.0%,在性病高危人群中阳性率为 2.0%~33.0%,在NGU患者中阳性率为 13.0%~42.0%[13]。UU 是人类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普通人群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携带者而没有相应症状和体征,相关研究显示其在特定条件下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临床诊疗需综合评估、审慎对待[14]。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患者CT、NG、MG、UU总阳性率分别为6.1%、3.2%、3.2%、27.7%,UU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病原体(P<0.05)。其中UU、MG阳性率与石华等[15]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UU、NG阳性率高于肖秀梅[16]等研究结果,CT阳性率却低于肖秀梅[16]等研究结果。可见不同地区和就诊人群这4种病原体阳性率不尽相同,阳性率不一致的原因之一可能与选取的研究对象差异有关。本研究不同感染类型分析结果显示:本院男性门诊患者这4种泌尿生殖道病原体阳性类型以单独感染类型为主,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单独 UU 感染、单独 CT 感染、单独NG、单独MG感染;同时存在一定的混合感染类型,以CT+UU混合感染和MG+UU混合感染为主,混合感染阳性率整体都比其他单独感染类型低。因为本次研究对象只是部分人群进行了4种病原体联合检测,不排除部分患者存在漏检可能。国外学者相关研究显示,20~45岁的人群是性传播疾病的高发人群[17]。本研究的年龄段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本地区男性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20~<30岁和30~<40岁,与国内相关报道结果相似[16]。本研究发现NG、MG 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20岁,但该年龄段就诊人数最少,可能与年轻患者性健康意识较为薄弱有关,应加强该人群的生殖健康知识普及。在临床诊断明确的男性就诊者中,CT阳性率最高的为附睾炎,说明男性CT感染应及时、彻底治疗,避免病原体上行感染加重病情。CT、NG 和MG感染的大部分患者通常表现为有症状的泌尿道感染,本研究发现泌尿道感染的患者这3种病原体阳性率均较高。QING等[18]研究发现UU感染可能通过促进精子DNA损伤来削弱男性的生育潜力。本研究发现精液异常、男性不育症和性功能障碍患者的UU阳性率在临床诊断明确的男性患者中高于其他患者,说明UU感染可能与男性不育症有关,建议临床应重视男性不育症患者UU的筛查和治疗。

综上所述,本院男性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体以UU阳性率最高,其次分别为CT、NG和MG,且存在一定的混合感染现象。在泌尿生殖道感染疾病防治工作中,20~<40岁年龄段人群是重点防治对象,<20岁青少年应当加强性传播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临床诊疗过程中应注意4种病原体的联合检测,以防漏检。

猜你喜欢
泌尿生殖道病原体
不同教学模式在中医泌尿男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和思考
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和生殖道感染特征分析
泌尿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脂肪有时可助免疫
多媒体技术与PBL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生殖道感染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
玻璃艺术中的病毒
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46例泌尿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