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布啡联合罗哌卡因对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影响

2022-11-10 06:31赵运龙张世奎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21期
关键词:罗哌消耗量卡因

赵运龙,张世奎

安康市汉滨区第一医院,陕西安康 725000

产痛是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导致子宫血管受到挤压,组织缺血、缺氧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性疼痛[1]。近年来,随着舒适化医疗的发展及分娩镇痛理念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初产妇开始接受分娩镇痛[2],由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具有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健康影响小而被广泛应用于分娩镇痛中。舒芬太尼属于μ阿片受体激动剂,是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常用佐剂,但是个体差异较大,患者躁动发生率较高,也有呼吸抑制的潜在风险,进而影响产程[3]。有报道指出,κ受体激动剂在内脏镇痛方面效果更优,而分娩潜伏期时产生的疼痛主要源于子宫收缩引起,纳布啡属于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对κ受体具有激动作用,用于分娩镇痛可能有明显优势[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纳布啡联合罗哌卡因对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本院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纳入标准:(1)所有产妇诊断均按照文献[5]中标准执行;(2)单胎妊娠;(3)心理状态健康;(4) 初产妇。排除标准:(1)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2)心、肾等脏器功能异常;(3)对罗哌卡因过敏;(4)硬膜外有禁忌。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29.16±4.38)岁;孕周37~41周,平均(38.15±0.91)周;观察组年龄22~37岁,平均(29.10±4.49)岁;孕周38~41周,平均(38.53±0.84)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待产妇宫口开至3 cm时,建立上肢静脉通路,静脉输注复方乳酸钠注射液(济民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003207,规格:500 mL)。监测心率(H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胎心率(FHR)。研究对象采取左侧卧位,在L2~3或L3~4间隙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4 cm。注射试验剂量0.1%罗哌卡因(补充厂家,批号:H20052716,规格:100 mg/10 mL)5 mL,观察5 min,无脊麻征及其他异常体征后,观察组硬膜外给予0.1%罗哌卡因10 mL(含纳布啡0.3 mg/mL,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H20130127,规格:2 mL∶20 mg)。对照组硬膜外给予0.1%罗哌卡因10 mL(含舒芬太尼0.3 μg/mL,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H20130127,规格:1 mL∶50 μg)。30 min后两组产妇连接自控镇痛泵,速度2 mL/h,患者自控镇痛(PCA)每次0.5 mL,锁定15 min。观察组配方:0.1%罗哌卡因100 mL,含纳布啡5 mg;对照组配方:0.1%罗哌卡因100 mL,含舒芬太尼5 μg。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时,两组产妇进行自控按压,宫口全开时停止用药,胎儿娩出后恢复用药。两组均于分娩后观察2 d。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镇痛起效时间、首次应用PCA时间、PCA按压次数、罗哌卡因消耗量。记录两组产妇在镇痛前(T0)、镇痛30 min(T1)、60 min(T2)、宫口开全(T3)、分娩(T4)和产后2 h(T5)VAS、Ramsay镇静评分,VAS总分10分,分数越高提示疼痛越剧烈[6-7];Ramsay镇静评分总分6分,分数越低提示躁动越严重。记录两组产妇在T0~T5时BP、HR、SpO2。记录两组产妇首次泌乳时间、出血量、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镇痛起效时间、首次应用PCA时间、PCA按压次数、罗哌卡因消耗量的比较 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首次应用PCA时间短于对照组,PCA按压次数、罗哌卡因消耗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VAS、Ramsay镇静评分比较 T3时观察组VA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镇痛起效时间、首次应用PCA时间、PCA按压次数、罗哌卡因消耗量的比较

表2 两组VAS、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分)

续表2 两组VAS、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分)

2.3两组BP、HR、SpO2水平比较 与T0~T4时比较,T5时两组SpO2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首次泌乳时间、出血量、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首次泌乳时间、出血量、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BP、HR、SpO2水平比较

组别nHR(次/分)T0T1T2T3T4T5对照组4089.45±10.9787.64±10.3585.08±11.3590.75±14.08103.48±25.9488.15±14.64观察组4089.74±10.4587.38±10.6885.74±11.0590.66±14.15103.55±24.8387.52±14.03t0.1210.1110.2640.0290.0121.132P>0.05>0.05>0.05>0.05>0.05>0.05

组别nSpO2(%)T0T1T2T3T4T5对照组4091.95±5.2791.64±4.8591.55±4.3591.51±3.8591.18±4.3597.22±4.25观察组4091.94±5.8591.68±4.7491.61±4.2391.44±3.4891.11±4.8197.23±4.36t0.0880.0370.0630.0850.0680.010P>0.05>0.05>0.05>0.05>0.05>0.05

表4 对比两组首次泌乳时间、出血量、不良反应

3 讨 论

分娩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生理过程,会引起剧烈疼痛,在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作用下,产妇对疼痛的感受和氧化应激加剧,进而可能出现血压、心率异常等现象,影响分娩进程[8]。PCEA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通过硬膜外腔注入一定剂量的局部麻醉药物,使神经根阻滞传导,是临床中常用的无痛分娩麻醉方法[9]。舒芬太尼对μ受体具有选择性激动作用,镇痛效果好,且具有高脂溶性,可促进吸收,缩短镇痛起效时间,但可能产生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导致麻醉风险增加。

纳布啡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物,在临床多用于中、重度疼痛的缓解,可与μ、κ及δ受体结合而发挥强效镇痛作用[10]。纳布啡可完全激动κ受体进而发挥其镇痛、镇静的作用,可用于分娩过程中的产科镇痛,且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久、生物利用率较高的特点[11-12]。另一方面,纳布啡阵痛时间较长,通过注射于相应的神经节段减轻伤害性刺激,进而达到镇痛效果,减少产妇出现呼吸抑制等症状的风险[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首次应用PCA时间短于对照组,提示产妇应用纳布啡可缩短有效镇痛时间及应用PCA时间。但是κ受体激动剂发挥镇痛作用时,其效果存在封顶现象。此外,μ受体的激活在内脏痛中也具有一定作用[14]。随着产程推进,躯体痛的成分增加,疼痛程度加剧,κ受体激动剂作用减弱,产妇对镇痛药需求及有效PCA按压次数增加[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CA按压次数、罗哌卡因消耗量多于对照组,且T3时VAS高于对照组,提示纳布啡应用于分娩硬膜外镇痛时,在缓解躯体痛中效果不理想。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两组Ramsay镇静评分、BP、HR、SpO2水平、首次泌乳时间、出血量、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纳布啡应用于分娩硬膜外镇痛中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纳布啡在分娩硬膜外镇痛中见效时间快,可延长PCA时间,安全可靠,但宫口全开时疼痛剧烈,麻醉药物消耗量大。在临床应用中,需综合考虑产妇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猜你喜欢
罗哌消耗量卡因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产妇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路基石方爆破降低炸药消耗量研究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有机化学反应中试剂最大消耗量问题探析
《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
迈腾1.8TSI车燃油消耗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