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通逐瘀汤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疗效及对血清IL-8、TGF-β1和MCP-1的影响

2022-11-10 06:31丁晶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21期
关键词:全血灌肠盆腔炎

丁晶文,李 晶,毛 婷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产科,上海 200011

慢性盆腔炎临床发病率可达30%以上,其表现症状为小腹坠痛、白带增多和发热等,该病特点为病程较长、发病率较高且病情易反复。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妇科慢性感染性疾病,盆腔内静脉丛较为丰富,患者容易出现淤血,以及血液易呈高凝状态,并且受细菌毒素的刺激,导致机体炎症介质的大量释放,对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1]。慢性盆腔炎一旦急性发作,常常出现腹痛、体温升高和白带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西医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主要以抗菌为主,改善其症状,但长期使用能够导致机体对抗菌药物耐药,从而影响患者总体的治疗效果[2]。而中医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具有辨证论治和治病求本等优势和特点,温通逐瘀汤灌肠具有抗炎、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妇科治疗[3]。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疗效,且中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采用温通逐瘀汤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观察其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和炎症介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年龄为23~48岁,平均(36.48±9.18)岁,病程1~7年,平均(4.28±1.17)年,病因:腹膜炎25例,盆腔结缔组织炎23例和内生殖器炎17例;对照组年龄为24~49岁,平均(37.13±8.15)岁,病程1~7年,平均(4.12±1.08)年,病因:腹膜炎26例,盆腔结缔组织炎19例和内生殖器炎2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4]中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的诊断标准;(2)研究对象根据文献[5]诊断为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3)均已婚已育或有性生活史;(4)无精神病史。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2)对研究的中药和西药过敏;(3)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囊肿疾病;(4)急腹症;(5)消化道出血和血液性疾病;(6)肿瘤性和免疫性疾病;(7)临床资料不完整。两组年龄、病程和病因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温通逐瘀汤灌肠联合西药治疗,且西药治疗方式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清淡饮食,忌辛辣,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两组治疗期间禁止房事、盆浴、劳累和饮酒。所有患者入院后予以阴道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药物。两组一般经验用药先予以头孢曲松1 g静脉滴注,每天两次,甲硝唑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天两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两个疗程。观察组使用的温通逐瘀汤灌肠的组方为鸡血藤20 g、川芎和红花各15 g、桂枝、牛膝、吴茱萸、干姜和小茴香各12 g、败酱草、虎杖、延胡索和五灵脂各10 g。用水煎浓缩至150 mL,每日一剂,患者每日睡前排空大小便,并用温清水冲洗,抬高臀部,将导尿管插至直肠14 cm以上,用注射器将灌肠中药缓慢注射到直肠,温度保持在38~41 ℃,中药在直肠保留20~30 min,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两个疗程。经期停用药物,待月经干净后3 d继续使用。

1.2.2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 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中医证候积分: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有月经不调、腰骶酸痛、白带异常、疲软无力和行经腹痛加重等指标,每个指标按照轻、中、重3个等级分别予以赋分1、2、3分,总分为6~18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根据疗效评价标准[6]评价疗效,临床控制:症状和体征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且<70%。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30%。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2.3卵巢动脉血流测定 采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测定两组患者卵巢动脉的血液流动情况,观察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血流最大速度(Vmax)。

1.2.4血清标本保存和指标检测 两组患者入院后抽取肘静脉血约5 mL,在室温下静置约20 min,然后采用速率为3 000 r/min的离心机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15 cm,去上清液约3 mL,放置-80 ℃的冰箱中待测。红细胞沉降率(ESR)使用抗凝全血检测;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MVIS-2035型)对ESR、纤维蛋白原(FIB)、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进行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8、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所有试剂盒采用R&D公司产品,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和临床指标水平,以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I、RI、PSV、Vmax、ESR、FIB、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IL-8、TGF-β1和MCP-1水平变化。

2 结 果

2.1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从表1可知,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3,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对照组6例嗜睡、4例恶心呕吐、3例乏力、2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观察组1例恶心呕吐、2例食欲下降和1例轻度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4,P<0.05)。

2.2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水平比较 从表2可知,观察组腹痛消失、白带增多降至正常、小腹坠胀消失、大便干结缓解、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和盆腔肿块平均直径明显短于或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PI、RI、PSV和Vmax水平比较 从表3可知,两组治疗前血清PI、RI、PSV和Vma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I和R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PSV和Vma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4两组治疗前后ESR、FIB、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ESR、FIB、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R、FIB、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8、TGF-β1和MCP-1水平变化 从表5可知,两组治疗前血清IL-8、TGF-β1和MC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8和MCP-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而血清TGF-β1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I、RI、PSV和Vmax水平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ESR、FIB、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水平比较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8、TGF-β1和MCP-1水平比较

3 讨 论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生殖道的常见感染性疾病。常因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患者免疫功能紊乱、体质较弱等导致患者生殖器官、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慢性炎症出现病变迁延不愈。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导致患者出现各种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抗感染为主,对急性盆腔炎的疗效较好,对于慢性盆腔炎由于机体出现组织黏连,具有循环出现障碍,抗菌药物难以渗透到局部发挥作用,对缓解症状和体征的作用有限。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会引起菌群紊乱和耐药的发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因此,慢性盆腔炎如何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十分关心的问题。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是由于经期或者产后调摄不当,正气不足和邪热乘虚而入,导致气血瘀滞,经络不畅,引起下腹坠痛、腰骶胀痛和带下量多等症候群[7]。本病的病机是湿热瘀结,淤血是病因,也是病理产物,并且随着病情的迁移,形成病理恶性因果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4,P<0.05),提示采用温通逐瘀汤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温通逐瘀汤灌肠联合西药治疗能够明显缩短患者腹痛消失、白带增多至正常、小腹坠胀、大便干结缓解、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减小盆腔肿块直径,说明温通逐瘀汤灌肠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的症状。本研究还显示,两组治疗后PI和R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PSV和Vma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8]报道结果一致。本研究显示温通逐瘀汤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液黏度,从而改善患者微循环,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温通逐瘀汤灌肠能够提高治疗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的疗效,并且能够改善机体的微循环,改善血液黏度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可能与温通逐瘀汤的组方具有一定的联系[9-12]。温通逐瘀汤灌肠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活血行气、清热解毒和祛瘀止痛等功效,有抗炎、抑菌、镇痛、抗凝血、抗血栓、抗氧化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IL-8是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是调节炎症的重要介质,具有趋化作用,增强炎症细胞浸润,加重炎性反应,是炎症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并且血清IL-8水平在诊断慢性盆腔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13]。TGF-β1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炎症因子,可以通过下调过度的炎性反应,减少机体炎症介质的表达,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凋亡,对机体的炎性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4]。现已知MCP-1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是炎症导致内皮损伤的重要标记物[15],通过趋化和激活T细胞,以及激活B细胞和巨噬细胞,与组织MCP-1结合后能够促进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促进炎症因子在病变部位的聚集,导致炎症级联反应的发生[16]。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血清IL-8和MCP-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而血清TGF-β1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通逐瘀汤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具有降低机体血清IL-8和MCP-1水平及提高血清TGF-β1水平的作用,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降低或者提高水平更为明显,说明温通逐瘀汤灌肠通过降低血清IL-8 和MCP-1水平,提高血清TGF-β1水平,从而达到改善慢性盆腔炎的目的。

总之,温通逐瘀汤灌肠能够提高西药对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疗效,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动力学,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

猜你喜欢
全血灌肠盆腔炎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妇科千金片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
慢性盆腔炎患者该如何保养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