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雾为魂

2022-11-11 18:31卢一萍
广州文艺 2022年7期
关键词:光雾红叶

卢一萍

仙山渺远

我曾置身于无数的风景,但最让我沉迷的,还是光雾山。这并不因为它是故乡的一处大风景,会有一种偏爱在里面,而是我真实的感受。它不像我去的乔戈里峰、慕士塔格峰、博格达峰、梅里雪山那样气势逼人,高不可攀;也不像衡山、九华山、青城山、峨眉山那样精美,负载太多人文。光雾山还带着一股原始的野性,带着一种开天辟地时才有的旷野气息——但它的无数细节又是经得起细细打量、慢慢琢磨,是值得观赏,让人流连的。

光雾山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雾。其晨雾似乎一直都有,或浓或淡,或如玉带缠绕山腰,或一丝一缕聚合于苍苍林莽,或给巅峰装饰上白色薄纱,其缥缈于河谷深涧之间,高崖峭壁之侧,山峦峰岭之巅,这是妙曼之雾。随着朝阳的升起,日光照耀到的地方,雾会很快消散,露出风景的本来面目。

雾有时会把整个世界淹没,三五日不散,它把整个光雾山藏了起来,或者说,光雾山躲进了雾里,跟这个世界捉起了迷藏。待太阳出来,从最先接受光照的峰巅开始,雾一点儿一点儿地被光融化,先是露出一棵孤松,再是半座峰峦,一面山崖,一片森林……然后,这些又组合在一起,成为一幅不断变幻的立体山水画。

有一段时间,我有些失眠,承同乡战友、作家惠芝涌邀请,到光雾山一游。那晚却睡得格外踏实,身体轻快,头脑清醒,一声鸟鸣就把我唤醒了。自然醒来,翻身爬起,看着窗外初露的天光,内心十分愉悦,似乎获得了新生,并诞生在了极乐世界里——你会觉得这一天是多么美好,自己有这么美好的一天又是多么幸运。

所住宾馆位于焦家河边,可以看到一河偶尔会泛起白色浪花的清流,翠鸟原本栖息在河边的麻柳枝上,突然如箭一般射入碧潭,又箭一般从水中射到对岸的一根树枝上。流水的声音是舒缓的,能安慰心灵。仔细聆听,清风吹动林莽的声音隐隐可闻,再有各种鸟鸣声的伴奏,确如天籁。

我轻快地走出宾馆,似乎是一个从来没有被失眠折磨过的,每晚都能酣然入睡并伴有美梦的人。

镇上空无一人,一只白狗带着另一只花狗不紧不慢地在街上踱步,比我还早地享受这个新的清晨。鸡鸣声从河对岸的一户人家传出来,回音缭绕。刚醒不久的各种鸟儿一边用最美妙的歌喉歌唱新的一天,一边从这棵树的枝头愉快地飞到另一棵树的枝头。

即使夏日,光雾山镇的清晨也有微微寒意。

天空开始是清明的。虽然是太阳即将升起的时间,但月亮还挂在天际。群山的剪影被光明一点儿一点儿地勾勒出来。

我一边信步而行,一边等待朝晖映上群山之巅。

我以虔诚之心恭候着光明的驾临。但在镇子西头的山崖上,却生起了一缕烟岚,像是凭空而生的。光明因此迟迟不到。那缕烟岚如水墨在宣纸上洇染开来一般,成为一团,待我四处去看其他地方是否有雾生成的时候,那面山崖已面目朦胧,被遮去了一半。

雾弥漫开来,那面山崖所在的山峰、其下的山谷、相邻的峰峦和沟谷很快就被白雾罩住了;雾把万物笼罩其中,雾气飘落在我的脸上,无声地滋润着我。

我惊奇地发现,鸟鸣已止,刚起来的蝉鸣也低了下去,鸡不叫了,两声犬吠带着梦呓的味道,使整个世界更为静谧。

我来到焦家河边,看到一块灰白色的石头上,有一层薄薄的、毛茸茸的雾水。我坐在上面,只能看到方圆十来米的地方。河水从我脚下流过。世界变得如此之小,好像只容得下我一个人。这条宽不过五米的河流现在显得如此宽阔——是的,它占了我眼目所能见的小世界差不多一半的版图。

我无法去探索它源自哪里,终于何处——因为在当时的情景里,被雾笼罩的世界虽然更为无垠,但它已属于另一个宇宙,另一个时空。

我望着雾蒙蒙的世界的边际,觉得自己的这个小世界就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絮佩里1942年创作的《小王子》里小王子居住的外星球;觉得这个世界如果真的只余下我一个人,那块地方也已经足够大,甚至有些辽阔。是啊,有河水可供我饮、供我鱼,可以洗涤我的身体和心灵;有这些溜光的卵石可供我坐卧;我看了一眼河岸,还可以开垦出几小块土地,供我食;一共有九棵高矮不一的树,高的三棵有一半在雾里,只看得见树干,还有几丛芭茅在雾气里招摇。我说,我一定要把它们和这些树一起保护好,那是我这个小世界的风景;岸上还有几丛荆棘,好多种杂草,河边长着菖蒲,泥土里自然还有昆虫;还有那只翠鸟,它即使偶尔飞离,也会回来,因为我发现它的家就安在河岸边的石缝里。说不定它还会从另一个时空里带回另一只翠鸟,来做它的伴侣呢,到时可能就会有一群翠鸟往复于我这个世界和另外的时空了。

我这里可比小王子的外星球要丰富得多。我心满意足地想着,感受着雾无声却充满激情地运行。我清楚这个小世界存在不了多久,它会淡化、消失,成为庞大世界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所以,我是很不情愿地在等待那个时刻——阳光铺在雾的表面,然后将其剥蚀、融化,让世界的面目再次显露出来的时刻。

有一次,巴中到汉中的高速公路还没通,到汉中须翻越南江到南郑的“二南路”,其中最险要难行的路段是陈家山,车爬到海拔1200多米的地方后,不少人都会在那里停车休息。我们也在那里停下来。一开始仅仅是天有些阴而已,但几乎是不经意间,一团雾从南面的一条山谷里生起。然后很快就把所有的沟谷填平了,整个世界成了白色海洋。雾的表面就像我们乘机时在天空看到的云海,并不是平整的。雾在升腾、涌动,像大海,只是无声,无息。但雾的厚度似乎是不变化的,雾面就在距陈家山顶一两百米的地方,周围平凡的山岭都沉在雾海里,只有十来座奇峰飘浮在雾面上。这样的仙境无疑是大自然额外的馈赠,人们都很激动,个个喜形于色。而太阳还悬挂在天上,阳光照耀着雾海,使浮动的云雾表面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金色的光辉。

春秋时节,光雾山的雾更多,而香炉山是观雾的绝佳去处。很多人为了不错过上香炉山看雾海日出的最佳时间,会住在大坝。他们凌晨出发,爬到山顶去守着黎明的到来。最初的一缕晨光初露东方,拉启了天地的大幕。而雾海的边际就在那里——天空和雾海交汇的天际露出了一线玫瑰色,然后濡染开来,如一朵含苞之花的第一枚花瓣缓慢地舒展开来,然后是第二瓣、第三瓣……最后整朵花盛开——日头如金黄色的花蕊,光芒越来越夺目,霞光遍洒,使整个茫茫雾海被染成了玫瑰色。

香炉山像一座美丽的孤岛,在朝晖中变得格外柔和,晨光把原本乳白色的天空洗涤出来,一片蔚蓝,几朵云彩被镶上了金边,点缀得雾海更为深广。雾在晨光中幻化,流光溢彩,然后像某个地方决了堤,慢慢流泻,几座峰巅,数条山脊,无不以最完美的形式渐次呈现出来。

我发现,登顶来看雾海的人都异常安静,少有说话的,更没有欢呼雀跃者。显然,是美让他们缄默了。

著名诗人舒婷曾来光雾山一游,这里的雾让她最为刻骨铭心:“这就是光雾山最迷人的气象景色。即使在雾气最浓稠的时刻(像山歌里唱的,抓一把山歌都能甩出水来),光雾山,仍然不光是雾。云雾是她的宠儿她的舞台,她的华章与小品;又是她的情绪她的感觉,她的诱惑与拒绝。她让我们渴望进入,又害怕因她的深邃而迷途忘返;她让我们心存感动而又迷惘于她的若即若离。”按照诗人的感觉,光雾山的风景是“寄有形于无形之中,寓真实于虚幻之境”。雾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光是光雾山的魂,雾则是她身着的轻纱,她最迷人的装饰:

雾浓得化不开,好像轻轻抹一把,就会有白花花的雪末儿沾手,闻一闻,还散发着桂花的香气。树影摇动雨雾,泼洒一片片阴凉,碎石阶上落叶铺毡,青苔染屐。

是的,在雾这件飘然的衣衫里,光雾山更像是一座渺远仙山,蓬莱之境,那里的万物似乎更具灵性,仙气十足。

天然画廊

在光雾山的大、小兰沟和黑熊沟,巴山水青冈已在那里生长了千万年,寂寂无名,真正是“长在深山无人识”。它其实就是有名的山毛榉,由其制作的商品即为风靡世界的榉木及榉木制品。因其弹性小,硬度大,耐磨性强,有韧性,承载力强,能很好地浸渍,容易进行表面处理,从而可以得到各种希望的色调,常用来做乐器、仪器箱盒、高级家具等。它还是做高级枪械枪托的用材,据说世界最著名的德国军工制造商为了得到南江的巴山水青冈,曾在1988年想用德国奔驰车来调换。

山毛榉还和白桦一样,常被文学作品所书写。其中就有德国著名女作家安内特·冯·德罗斯特-许尔斯霍夫的代表作《犹太人的山毛榉》——一部命运悲剧之书,也是一部“在法律秩序混乱和充满偏见的社会中对人类道德迷茫的一种演示”。我国著名诗人艾青一九四〇年春也写过一首叫《山毛榉》的诗:

春日的雷雨,

粗暴地摇撼着山毛桦;

春日的雷雨,

摇撼着我的心啊!

山毛榉,昂然举起了头,

在山野上飘起褐色的发,

感染了大地的爱与忧郁,

把根须攀缠住岩石与泥土;

欢喜沉默的

阳光与雾的朋友,

偶尔借风的语言

向山野披示痛苦;

历尽了冰霜与淫雨,

山毛榉慨然等待着霹雳的打击,

和那残酷的斧斤所带来的

伐木丁丁的声音……

水青冈属植物起源古老,是独有的冰川时期的“活化石”,在全世界约有11种,中国有台湾水青冈、长柄水青冈、亮叶水青冈、米心水青冈、巴山水青冈、平武水青冈6种,零星间断分布于四川盆周山地、陕南、鄂西、黔东北、滇东北及湖南石门等地,一个林区只分布一到两种。在南江焦家河林区,却集中成片分布着中国大陆水青冈属的4种,即台湾水青冈、亮叶水青冈、巴山水青冈、米心水青冈。其中尤为珍贵的是台湾水青冈,主要分布在该自然保护区鼓城山山坡上。台湾水青冈主要分布于台湾省,在大陆发现大面积分布的台湾水青冈还是首次。其属水青冈属植物原始林,种类分布集中,世界罕见,为研究该植物的起源、我国大陆植物区系与台湾省植物区系的关系提供了实物资料。

巴山水青冈最初是由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研究员杨钦周1978年在南江沙河河坝发现并命名的一个新种。其在植物界,同大熊猫一样稀有。

光雾山目前是国内最大的红叶分布群,水青冈是这种色彩的主要描绘者。很多游客都知道,大坝景区贾郭山的天然画廊的秋色最令人震撼。彩林如画,满眼青黄、金黄、金红、暗红、赤红,色彩像“上天打翻了调色盘”,其搭配妙趣天然。巴山水青冈长满整条山脊,每一棵树都散发出原始古朴的气质,负责装点高处,呼应天空和云彩;即使在深秋,树林岩石之间、坡岭崖畔之上也遍是山花野卉,它们和各色灌丛一起,负责装点地表和枝叶之间的空间,呼应其上由彩叶组成的云彩;地表上的苔藓草蕨也焕发出新的光彩,负责装点地表,呼应整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天然画廊彩林的色彩即使在一日之内,也是变化万端的。其在清晨、上午、正午、午后、傍晚、黄昏都会随着光的明暗而变化,秋雨里、薄雾中,雨雾缥缈,彩林如罩在梦幻之中。贾郭山下这片水青冈美得太动人,以至林场的一代代伐木工人下不了手,为大地保留下了绝美的天然画廊。

在我看来,人类任何色彩大师、油画大家,都画不出天然画廊。即使能够绘出,也只是一瞬所见,它是静态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某个瞬间。而天然画廊的彩林是生长的,丰富多彩的。这其实就是光雾山的一个局部由彩叶泼洒出的浓墨重彩的秋意——一处世所罕见的伟大风景,美得令人惊心,让人动魄,一见就永远无法忘怀。

一个人只要向往大自然之心未泯,就总会期望行走在大地之上,投身到山野中。如果说人世有污浊和罪恶,但大自然永远是干净的、天真的。在一片新春的萌芽里,我们可以找到天堂;面对一朵新开的花,我们可以得到慰藉自己伤痕累累的灵魂的力量——何况是天然画廊这如此盛大、瑰丽、动人的风景呢?我想,如果允许,我愿意在这里结庐而居,与这里的风景朝夕相处;最后埋葬于某棵树下,化为一抔泥土,永生相守。

彩林薄雾,最宜徜徉其间。没有秋之悲意,只感觉到了生命的宏大,感觉到了心灵与森林合奏的天籁在同一旋律里律动,俗嚣物欲顿被洗涤干净,有了潇洒出尘之感。沿铺满彩叶的木头栈道而行,秋叶熟透的香味和在秋风里,迎面拂来。我注意到,除了一些年轻的男女因为欣喜而大声尖叫着,蹦跳着,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绝大多数游人都沉浸其间,除了啧啧赞叹,少有大声言语者,像是怕惊了这至美秋色。

水青冈被誉为“植物活化石”,本就稀有,但光雾山的巴山水青冈却有三万余亩,成了一片林海,从而造就了旖旎的风景。它呈现出如此华美的景象,无疑是奢华的。站在彩林飘香的中央,如同身处至美的中心,给人以轻微的眩晕感,这应该就是陶醉吧。

无数棵树的枝叶交织、联结在一起,然后组成了森林,如同无数的人生活在一起,构成了人世一样。树在哪里生长,和人一样,也就决定了树的命运。生长在光雾山的树,应该说是生得其所。每一棵树都有其姿态,有其个性,有其风度,都是一树风景,一年四季,值得细观。春天,满山新绿,各种山花竞相开放,到处都是勃发的生命力,这里无疑是观花天堂;夏天,漫山苍翠,绿色深沉、亮丽,酝酿出一个清凉世界。成都、重庆、西安三大都市构成了一个三角地带,光雾山位于其中心点,一到夏季,这三座大城的人们争相涌来避暑,使这里迅速成为国内新的避暑休闲胜地;春夏之绿沉淀的秋天,显现出最美的形态,这个季节也是收获美的季节,漫山遍野七彩纷呈,由大自然这位调色大师,调配出了无比丰富的色彩,斑斓、绚丽。人行其间,头上是枝干撑起的、由彩叶演化而来的七彩祥云,脚下是由落下的彩叶织就的七彩锦绣。无风的时候,彩叶无声地脱离枝头,以优美之姿缓缓飘下,如落花流水;有风的时候,落叶如瀑,姹紫嫣红,在天地之间幻化如虹。

光雾山的彩叶地域广,故显辽阔,是为大美;变化得恣肆,故显张扬,显得狂放野性。但光雾山秋天河溪里的流水特别清澈,可以看清河底一粒沙子的形状,甚至游动的洋鱼都呈半透明状,可见其骨骼。这时的溪河在颇长的时间里,都会漂浮着七彩落叶,净水、彩叶、游鱼,构成的画面令人迷醉。加之每一片叶子飘落、漂流之姿的美,彼此彰显,故成天地间最为华美的风景。

其实,对我来说,如此浩瀚之美显得过于奢侈了,我想,我如能拥有一树之美足矣,如果能与一棵树相处一生,甚至只与一片叶子相守一季,此生也值。因为《佛典》有云:“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华严经》更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之说。聂鲁达也在一首叫《统一》的诗里写过:

一粒沙里藏着一个世界,

一滴水里拥有一片海洋,

所有的树叶并没有不同,

整个大地是一朵花。

光雾为魂

“光”在我老家南江的方言中,是强调、修饰某一名物的,其意是“尽是、全部是”。“光雾山”之意就是“全部是雾的山”了,雾在这个意思里,自然是光雾山的主体。它也可能是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由“光”与“雾”结合而成的山,光雾彼此装饰,相互辉映。

有了光,世界才变得明亮;有了光,也才有了世间万物。光让这座山明亮,用自身的光芒照亮其他的群山;而雾则让其显得朦胧,难见真容,其有显,有隐,有高光时节,有隐匿之季。光与晦,明与暗,看似矛盾,实则是事物的统一、完美与和谐。

光雾相互辉映、作用,激情澎湃,媾育美景,也养育万物。其中,春天的花和漫山新绿,夏日的浓绿和清爽,秋日的阳光和广阔的红叶海洋,冬天的飞雪和玉树琼枝,都无不是其令人震撼的作品。它给人的感觉是,这座山有仙山的缥缈和神秘,那无疑是殊异的,正如广告所说:“光雾仙山,云中漫步。”

当然,光也是指这座山所富有的美的光芒。

只要到过光雾山的人,见过其四季之美的人,特别是赏过光雾山彩叶的人,都不难理解此意。

对光雾山的认识一直有个误区,那就是过于强调了其秋色中满山红叶的美。那的确是震撼人心的,有人世难得一见的绚烂与辉煌,但其实那只是光雾山之美的一个局部,这个局部就像一个美人的红唇——可能她的红唇是最美的,但构成这个美人之美的还有秀发、额头、蛾眉、双眸、耳朵、脸庞、下巴,可能还有脸庞上的一颗痣,鼻翼上的两三点雀斑,何况还有她的脖颈、双肩、手臂、玉指、酥胸、小蛮腰、小腹、臀部、双腿,甚至双脚以及脚上的脚趾。虽然有些名山胜景只有某个时节值得一游,或某个部分值得一看,但光雾山不是。光雾山的美是一个整体。我在不同的季节,数次去过,在任何一个时节、任何一个点位,都能收获到美。所以,以后大家可以在任何时候前往——“春赏山花,夏戏山水,秋品红叶,冬览冰挂”,而不是都选择在人车拥挤的“红叶时节”。

我喜欢大地被森林覆盖,我喜欢森林成为鸟儿的栖息地,成为走兽的养育所。四川多树,这也是她成为天府之国的保障,也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天府没有树,那叫荒漠;天堂没有树,那叫地狱。

南江多树,森林覆盖率超过百分之七十,绿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有原始森林六十多万亩。2002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了米仓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其被中外林学和生态环保专家赞誉为四川盆周山区的“聚宝盆”“森林百宝箱”“生物万花筒”和“珍稀物种种质基因库”。

光雾山更是一个蓄满了绿的海洋,被森林完全覆盖,所以这里也算是树的天堂了——只有万物共生的世界才叫天堂,也只有当万物视其为天堂时,那才叫天堂,不可能存在只有人类的天堂。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曾失去人类最基本的理智,以为“人定胜天”,可以征服大自然,其结果是带给人类的一场场悲剧。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的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就在他引起广泛关注的遗著《人类与大地母亲》中说过:“人,大地母亲的孩子,不会在谋害母亲的罪行中幸免于难。”

米仓山隆起于古生代志留纪晚期约14亿年前的加里东运动,比四川盆地形成期早,这给古生植物的生长繁衍和演替奠定了基础。后虽经第四纪冰川侵袭和新的造山运动及气候剧烈变化,但由于有秦岭和大巴山脉的双重屏障,米仓山南麓成了众多植物的避难所,从而使其得以幸存。据林业专家不完全统计,光雾山有物种达2300余种,经初步调查,仅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的乔木树种就有91科233属近600种,其中属国家级保护植物的有红豆杉、鹅掌楸、连香树等6种,属省级重点保护植物的有巴山水青冈、南江枫杨、灰叶稠李等14种。

行走在光雾山中,如鱼在大海里。树把每一面山坡、每一道沟壑都填满了。让每一滴雨露、每一沟溪水、每一条河流,甚至经过上空的风、云、雨、雾都变成了绿色。光雾山也因此变得更为秀美,山体因树而增高了,山体被树所装饰,因树而丰腴。树层层叠叠,看不透,树下是荆棘、杂草、繁花织就的另一番锦绣。野兽在其间奔突,百鸟在里面飞翔,昆虫跳跃歌唱,落花、落叶、落下的果实,都化成了泥,让土地变得肥沃、丰厚,再供养万物。千百万亿棵树以及在它们庇护下的万物共同组建了这个森林世界,循环轮回,自成生态。

我观察过每一棵树,无论成材与否,无论挺拔也好,扭曲也罢,它们都有各自的形态,各自的美。你看着一片树林,无风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它的静穆和庄重;微风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它的柔情和风雅;大风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它战士般的坚韧和诗人般的激情。

自然生长的树都保留了一种随意、散漫、自由的形态,却不乏自然之美、秩序之美。真可谓景随山变,林随景化,风景随人之所思所想而不同——这就是自然之美给人的感受。

在焦家河清澈得像圣水一样的流水的映照下,相峙的峡谷两岸,多悬崖峭壁,但树还是以顽强的生命力,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将根扎进坚硬的岩层,扣牢山崖,然后,根须将岩石一点点化为土,也接纳停留在那里的落叶作为养分,伸展枝叶,倒悬枝干,缓慢生长——当其他与它同龄的树已长成参天之木时,它可能还高不过一米。它知道自己的宿命——它不是要成为参天大树,而是让自己作为一粒随意落在这里的种子,萌芽,生根,活着,给这面供养了自己的悬崖一点儿生命的绿意,从而奉还给天地诗情画意般的美感。

香炉山顶有崖柏,生于山峰最高处,浴霜沐雪,风吹雨打,时间将它们的木质锻打得跟钢铁一样坚硬,你甚至可以感觉,连柏叶也有铁的质地。我曾在成都的市场上看到有些崖柏的枝干并不粗壮,盘根错节,根系格外庞大,做崖柏加工的人说,这树长着长着,可以把岩石撑裂,可以开山劈石,的确可谓植物界的英雄,万木之中的烈士。

在光雾山,彩叶绚烂的时间前后大概月余,最为灿烂的时候不过半月左右。所以,感受更多的还是它的绿。可能因为光雾山位于南北地理分界线南侧,其绿因此格外不同,有着异样的光芒。

峰岭沟壑之间,茂密天然的原始林,列阵待发的人工林,错落杂陈的次生林,其绿随山就势,氤氲润染,大气天成。按照作家阳云的观察,“光雾山的绿,绿得素朴。可穿越,可俯瞰,可遥望。有幽深,有旷远,有铺展,有内敛。它表现的是山,成就的是山,以连绵逶迤之状,释放散淡闲适;以挺拔昂然之气,凸显威武雄猛;以轻盈优柔之姿,如水波一样荡漾,展示缥缈曼妙”。阳云身处当地,常年浸泡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之间,这种体悟,既准确,也深刻。

绿叶意味着勃勃的生命力,是生命之色,人因此喜春夏;而红叶、黄叶则意味着枯干、衰亡,人因此而悲秋。悲秋实则悲己、悲人。但在光雾山,却感觉不到秋日之悲,它呈现出的是秋的灿烂和辉煌,使人感觉到的是生命的激情与壮烈。

在这里,你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自然与季节变迁中所蕴含的神奇力量。

每年十月前后,是川东北的深秋。在米仓山的边缘,秋色染就的景色开始是一树、一团、一簇、一坡、一岭地呈现出来,那是枫、橡、梨、乌桕、槭、黄连木、榉树、白栎等树木的杰作。因为多松柏类常绿树木作为底色,那种秋色少有成片的,对秋天的广阔大地来说,还真是点缀而已。但随着离光雾山越来越近,气象大变。

随着第一场秋霜的降临,光雾山开始变幻色彩,成为国画、油画大师笔下的经典风景画。那色彩的海洋能勾起游人无限的遐想,起初是零星的红叶在层林中点缀,伴着秋日的脚步,一团团金黄、橙红、橘红、深红渐渐在绿海中蔓延开来,绿托着黄,黄托着红,彼此偎依,相互映衬、渲染。秋意渐浓,那火红渐渐掩盖了所有的绿,一时一变,一日一色,一步一景。沿着旅游公路进山,开始向山岭攀升、深入,你就会很快进入彩叶之海,崇山峻岭、重峦叠嶂都在如花怒放,起伏跌宕,铺天盖地,的确不负“天下红叶第一山”的美名,那种宏大之美,动人心魄。

光雾山景区面积830平方公里,其中有580平方公里的红叶景观,的确可谓红叶满山,气势壮观。其次是其他红叶景区以红色为主,品类单一,但光雾山的红叶来自不同树种,颜色呈梯次变化,以蓝、绿、黄、橙、红为主,色彩丰富。这是其他红叶观赏区无法相比的。三是周期长,景色分明,其观赏时间长达月余。先看叶呈五彩,一片斑斓;次看层林尽染,红透峰峦;再看余红缀点,溪河飘丹。四是品类众多,彩叶丰富。光雾山红叶有水青冈、枫树、椴树、蔷薇等四十多个品种,叶形或如掌、或如羽,或船形、或针状,计有二十多种,颜色则有火红、品红、酒红、褚红、玫瑰红、紫红、金红等十多类。五是品位高,誉满植物界。曾先后有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和美国的植物学家来光雾山考察后,把这个红叶景区称为“金区”,把光雾山红叶称为“金叶”。

我有一位摄影家朋友,每年秋天都会到光雾山拍红叶。带着睡袋、帐篷,有时九月下旬就会等在那里,他说他是看到每年第一片树叶变红,又目送最后一片红叶落下的人。我问他,每年的红叶难道还有不同?他说,没有一年的红叶是一样的,没有一片红叶是相同的。即使是这个瞬间与下一个瞬间,此红叶也非彼红叶了。他每年会守在不同的点,但他从来也没能把一个点的红叶拍透。

他说,面对那种辽阔之美,人的表达是最为无力的。

是啊,他有那样的感受,我又何尝不是呢?

巴山听雨

更多的时候,光雾山是寂静、肃穆的,雄伟的山峰高耸于天地之间,随季节变幻的无边的色彩年复一年地铺展绵延。风雨声、落雪声、鸟鸣、野兽的叫声有时会被淹没其间,有时又会被凸显出来,像扩音器一样。其中的流水声给我的印象最深,水的流淌之声、潺潺之声、咚咚之声组合成交响曲,悦耳、怡神。而十八月潭合奏的,无疑是天籁,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如此打动人心的流水声。人间几十年的浊音,因一次旅行,便被洗涤得一干二净。

盛夏时节,光雾山就成了清凉世界、避暑胜地,来自重庆、西安这两座“火炉”的人尤其多。这也是水声最充沛的季节,处处可见,处处可闻。

巴山多雨,且多夜雨,所以“巴山夜雨”才会成为一个自唐以来就被人熟知的诗意之境和诗歌意象。雨后初晴的天空像婴儿的眼睛一样明净,像少女的眼眸一样纯洁、多情。那应该就是神域的样子吧。所有古老的民族都曾梦想能拥有一个“黄金时代”,一个人神共居的乐园,我想,雨后初晴的天空其实就是。那样的天空如果一直存在,我愿意一直看着。当洁白的云朵无声地、缓慢地从蓝色的、一尘不染的天空飘过,我会感觉到,世界那么年轻,“年轻的世界在永恒的春日里繁荣”。天空如镜,它映照的大地亦如镜,天地都有彼此的镜像,洗涤彼此的内心,升华彼此的灵魂,从而让整个世界有了刚刚诞生时的、原初的样貌。

光雾山的雨夜最动人心魄。

春雨从天空滴落在辽阔的、新萌发的树叶上,次第开放的花朵上,每一滴雨都略带寒意,落在仰望天空的脸上,感觉更为清凉,那种清凉可以直达内心。那种在其他地方已经温暖的雨滴,因为这里海拔高上千米,而有些微寒,而这微寒,就是要让内心感受到一种珍贵的清凉。每一滴雨从苍穹落下的轨迹,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也可分明看见,它是铅灰色的,亿万丝缕,将春夜密密缝制。

夏天的雨是震撼人心的,每一滴雨都像人一样有各自的归宿,都充满激情地投身大地;每一滴雨都饱含生机;每一滴雨都像利箭一样,带着力量,从九万米的高空射向大地,那么锋利,似可穿透一切。这是对大地的洗涤,不留污垢,干干净净;却又那么柔情,除了枯枝败叶,似乎没有一片该待在枝头的树叶被损毁。雨脚密得透不进一线多余的光,透不进一丝风。惊雷从山巅滚过,闪电击打着枯树,天火燃起,但迅疾被浇灭。雨啊,滂沱,酣畅,恣肆,山溪泛滥,河水暴涨,大海水位升高。雨停了,大地干净,每一片草叶都焕发着光彩,反映着阳光,使这片广阔、跌宕起伏的森林闪闪发光。雨后夏夜的森林虫鸣迭起,萤火虫在森林间飞舞。昆虫的合唱以远处溪流和江河的流水声为背景音乐,使这永不停歇的交响曲显得格外恢宏。但这交响并没有让夜显得喧哗,反而更为静谧。

秋天的雨是因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在晚唐就定下了深情、忧郁的调子。这种气氛一直存在于人类的感觉和想象里。有人说,这首诗写于光雾山间大坝的牟阳古城。据说刘邦、诸葛亮都曾在此地储粮练兵,养精蓄锐。黄巢起义,兵叩长安时,唐僖宗在宦官田令孜挟持下,从大散关逃到兴元(今汉中)后,沿米仓古道入蜀,可能也听过巴山夜雨。

巴山的秋雨有时会绵延数日、十数日,甚至更长时间,那是阴雨,也是瘴雨了,所以,晚唐诗人郑谷有“故楚春田废,穷巴瘴雨多”的诗句。其实,除去这些愁绪,秋雨之后的巴山是最美的,光雾山尤其醉人。每一片秋叶都在雨中变化,一旦放晴,便浓墨重彩,异彩纷呈。天空很高,气候凉爽,秋夜独坐,群山轮廓柔和。江河水势没有明显减弱,但河流变得明澈起来,可以感觉水波在河床上翻滚的样子,可以看见河底的卵石被无形的水流缓缓推动,可以看见游鱼如箭一样追逐水面的落叶。水的声响似乎不一样了,有一种缠绵之美。

秋天的月夜最让人流连,明月变大,清晰,可见每一道暗影。月光明亮,河面笼罩着一层薄明,泛着微微的凄清。月色映照着秋水,河面波光粼粼,一泻而去,那样的波光却怎么也泻不完。

冬天的河水是最纯净的。群山萧瑟,山枯水瘦。水声不再充盈于河谷,暴雨的激情已成记忆。屋顶、树叶、河面上的啪啪声、哗哗声作为已写出的诗行,珍藏在大自然的图书馆里。水落石出,河水把石头洗得那么干净,每一块石头都被洗涤得圆润了许多。有些时候,部分河流会被封冻,冰是蓝色的。透过冰看到流水有些朦胧,流水声更为轻柔。溪流冰冻得最为彻底,几乎凝固了。岩上的滴水处,则形成了冰挂,有时,甚至整个瀑布都会被封冻起来。由父母带着来看冰雪的孩子们特别高兴,他们把冰采下来,或像冰棍一样含在嘴里,或拿在手上,去反射日光。冬天耍冰,是很多人儿时的游戏。我似乎又回到了童年,我采下一根冰凌,含在嘴里,我品尝到了儿时的天真与孤独。冰在嘴里形成的冰凉,使我觉得天地那么安静,我可以听到冰在嘴里融化的声音。在光雾山,更多的水在冬天是以冰雪、雾凇的形态呈现的。那其实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水——有形状的水、白色的水,可以在草叶表面、在枝丫停留的水。

巴蜀多雨,光雾山因多林木而形成的地理、气候小环境,使这里的雨水又格外多些。光雾山四季的水各不相同,但它们无疑都来自天空——即使从地下涌出的泉水亦然。

没有比从天上落下来的雨水更美的了。但只有在光雾山这样的安宁之地,我们才有心去体会流水最美的形态是什么样子。

雨水的美其实是令人无语的,即使是最有才华的诗人,也难以用文字来描述。但没关系,我们只需要知道“雨水产生河流,河水流过大地,养育万物”就足够了。

猜你喜欢
光雾红叶
叶拽:一片“红叶”带富一方百姓
花俏光雾山
光雾山·秋
光雾小镇
几张飘落的红叶
醉美巫山赏红叶
秋日赏红叶
四川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光雾山园区旅游环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措施
唐允明作品
巨浪中漂浮的红叶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