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21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两药与三药联合在患者中的价值分析

2022-11-12 09:02李馥郁田春艳李淘淘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贝伐珠单抗标志物

李馥郁 田春艳 李淘淘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居于我国恶性肿瘤的首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近年来,EGFR TKI 一线药物联合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1(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1,EGFR21)外显子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得到临床广泛应用,并证实其有效性[1]。目前,国内外关于EGFR21 外显子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多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联合化疗与EGFR TKI 联合抗血管生成的两药模式,缺乏三药联合的相关报道。贝伐珠单抗是一种抗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靶向药物,其可与VEGF 受体结合,拮抗VEGF,从而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抗肿瘤活性的作用。另有有研究证实,贝伐珠单抗与培美曲赛联合治疗晚期NSCLC 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预后[2]。本研究初次尝试分析三药联合对EGFR21 外显子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响,以期延长患者生存期,为肺癌的治疗提供更多机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秦皇岛市第四医院符合选例标准的120 例EGFR21 外显子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 患者,男64 例,女56 例;年龄平均(62.58±10.12)岁。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法,将受试对象按就诊先后序号所对应随机号,按1∶1∶1将其随机分为3 组,每组40 例。三组性别、年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n(%),(±s)]Table 1 Three groups of general data comparison[n(%),(±s)]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n(%),(±s)]Table 1 Three groups of general data comparison[n(%),(±s)]

项目性别(男/女)年龄(岁病理分型鳞癌腺癌临床分期Ⅲb 期Ⅳ期医疗支付方式医保自费观察组(n=40)20/20 61.25±6.52对照A 组(n=40)23/17 59.89±7.10对照B 组(n=40)21/19 62.00±6.87 F/χ2值0.469 0.680 0.470 P 值0.791 0.379 0.791 23(57.50)17(42.50)20(50.00)20(50.00)22(55.00)18(45.00)1.2680.530 22(55.00)18(45.00)19(47.50)21(52.50)17(42.50)23(57.50)1.1320.568 35(84.50)5(12.50)37(92.50)3(7.50)34(85.00)6(15.00)

1.2 选例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经组织学确诊为NSCLC,Ⅲb/Ⅳ期;②伴发EGFR21 突变阳性;③以往未接受过抗肿瘤治疗;④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EGFR 野生型者;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③重要脏器(肝、肾、心、肺)及血液系统功能障碍者;④异体器官移植史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静脉滴注顺铂,75 mg/m2,d1-d2/d1-d3,在此基础上给予以下治疗方案:①对照A组:EGFR TKI+培美曲塞二钠,静脉滴注培美曲塞二钠(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30,规格0.5 g),500 mg/m2,d1,期间每日口服250 mg 吉非替尼(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215,规格0.25 g)。②对照B 组:EGFR TKI+贝伐株单抗,静脉滴注贝伐株单抗(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90040,规格100 mg:4 mL),7.5 mg/kg,d1,期间每日口服250 mg 吉非替尼。③观察组:EGFR TKI+贝伐株单抗+培美曲塞二钠,静脉滴注培美曲塞,500 mg/m2,d1;静脉滴注贝伐株单抗,7.5 mg/kg,d1,每日口服250 mg吉非替尼。

上述3 组均采取3 周治疗方案,即每21 d 给药1 次,共3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评估

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4]进行本次研究的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病灶完全消失,无新发病灶,肿瘤标志物均小于上限,保持这种状态最短4 周;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肿瘤最大径和最少降低30%,维持时间最短4 周;疾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发现新病灶,或肿瘤病灶最大径和、观测期间最小值相比至少增加20%;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病灶变化介于PR、PD 间。疾病缓解率即CR、PR 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4.2 血清肿瘤标志物

治疗前、治疗1、3 个疗程后采集3 组患者空腹肘静脉血,常规离心处理(离心时间10 min,离心半径10 cm,离心速率3 500 r/min),运用放射免疫检测法测定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含量;运用电化学测定法测定细胞角蛋白19 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变化,上述所有检测所用试剂盒均由上海酶联生物有限公司提供,试验操作均按试剂盒说明书严格规范执行。

1.4.3 远期疗效

随访3年,观察患者远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指从治疗到患者全身任何部位肿瘤新转移或进展的首次记录时间;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指从治疗开始到任何原因死亡之间的时间。

1.4.4 安全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标准[5]相关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分级对本研究中3 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进行分级,内容包括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等,可分为0~Ⅳ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包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 分析,U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各组疾病缓解率比较:观察组>对照组A 组>对照组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 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among the three groups[n(%)]

2.2 三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三组治疗前血清CEA、CYFRA21-1、CA125 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个疗程、3 个疗程后3 组血清CEA、CYFRA21-1、CA125水平<治疗前,且观察组<对照A 组、对照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个疗程、3 个疗程后对照A 组、对照B 组血清CEA、CYFRA21-1、CA125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tumor marker levels among the three groups(±s)

表3 三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tumor marker levels among the three groups(±s)

注:与观察组比较,aP<0.05;与对照A 组治疗后相比,bP<0.05。

时间治疗前n 组别观察组对照A 组对照B 组F 值P 值观察组对照A 组对照B 组F 值P 值观察组对照A 组对照B 组F 值P 值40 40 40治疗1 个疗程后40 40 40治疗3 个疗程后40 40 40 CEA(mg/mL)65.69±10.32 68.10±9.12a 66.95±9.87b 0.607 0.547 43.65±7.63 52.98±6.74a 50.32±8.12b 16.348<0.001 14.32±3.10 25.65±4.32a 27.00±4.19b 126.984<0.001 CYFRA21-1(ng/L)7.32±1.48 6.98±1.65a 7.10±1.32b 0.812 0.476 5.00±1.01 5.87±1.32a 5.63±1.11b 6.065<0.001 3.00±0.38 4.85±0.59a 4.72±0.46b 181.730<0.001 CA12 5(U/mL)28.32±4.97 26.47±5.22a 27.11±5.10b 1.359 0.261 21.10±2.89 24.31±3.00a 23.89±3.24b 13.117<0.001 14.25±3.00 21.32±4.32a 20.14±3.56b 42.676<0.001

2.3 各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与照A 组、对照B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三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toxic and side effects among the three groups[n(%)]

2.4 3 组PFS 和OS 生存分析

随访3年,观察组中位PFS 为9.5 个月,对照A组7 个月,对照B 组8 个月;观察组中位OS 为27个月,对照A 组24 个月,对照B 组24 个月。

3 讨论

EGFR-TKIs 是一种酪氨酸酶抑制剂,可抑制EGFR 磷酸化,阻滞其下游信号通路传导,发挥抗肿瘤作用[6]。目前,临床应用的EGFR-TKIs 类药物有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及二代阿法替尼,其中吉非替尼应用较为普遍,可有效抑制血管生成,阻碍肿瘤生长和转移,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7]。尽管,EGFR-TKI 对于晚期NSCLC 患者疗效显著,但EGFR-TKI 用药后易出现耐药,增加治疗难度。

培美曲塞二钠是一种叶酸拮抗剂,可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胸腺酸合成酶活性而阻滞胸腺嘧啶核苷酸、嘌呤核苷酸的生成,抑制肿瘤细胞基因转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达到抗肿瘤的目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NSCLC[8]。Zhou C 等[9]学者将培美曲塞二钠应用于晚期NSCLC 患者,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尽管目前培美曲塞二钠使晚期肺癌患者预后得到改善,但5年生存率仍较低。有研究认为,肿瘤局部浸润、远处转移与生存率密切相关,而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参与了疾病进展的整个过程[10]。VEGF 是一种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通过动员骨髓衍生内皮前体,进一步支持肿瘤血管生成,造成肿瘤浸润和转移[11]。贝伐珠单抗是一种抗VEGF 的靶向药物,能靶向性地识别VEGF,抑制VEGF 与其受体结合及相互作用,降低VEGF 促血管生成活性,并可作用于已生成血管,促进其退化,发挥肿瘤生长抑制效果。赵秋红等[12]在EGFR-TKIs、铂类化疗药物基础上增加贝伐珠单抗发现,EGFR 突变晚期肺癌患者微血管密度降低,相比常规治疗,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上述分析均已证实两药联合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为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期,为肺癌的治疗提供更多机会,本研究采取一线EGFR-TKI+培美曲塞二钠+贝伐珠单抗三药联合方案,结果显示,观察组疾病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A、B 组,且中位PFS、OS 长于对照A、B 组,由此可见三药联合远近期疗效明显优于两药联合方案。贝伐珠单抗作为首个用于临床的抗血管靶向治疗药品,可促使血管趋向正常,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提升瘤体血管功能,增强放化疗功效;同时结合培美曲塞二钠的促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和EGFRTKI 的靶向抑制EGFR 激酶活性作用,可有效提高抗肿瘤效果,阻滞肿瘤浸润和转移,延长生存期。

此外,本研究从肿瘤标志物方面进一步探究三药联合方案抗肿瘤效果,CEA、CYFRA21-1、CA125 是临床常用肿瘤标志物,梅馨方等[13]报道,在肺癌患者中CA125 水平明显升高,诊断肺癌灵敏度高达91.3%。CYFRA21-1 是临床应用较多的标志物,主要表达于肺部组织,其浓度在NSCLC患者中明显增加。CEA 是最早用于临床的非器官特异性肿瘤抗原,研究报道,肺癌细胞可合成并释放CEA,且其水平与肿瘤复发和转移相关[14]。本研究显示,治疗1 个、3 个疗程后观察组血清CEA、CYFRA21-1、CA125 水平均低于对照A 组、对照B组,可见一线EGFR-TKI+培美曲塞二钠+贝伐珠单抗三药联合可有效降低EGFR21 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 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控制疾病进展。从安全性方面分析,本研究显示,三组毒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由此表明相比两药联合,三药联合治疗不会明显增加毒副反应,可确保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一线EGFR-TKI+培美曲塞二钠+贝伐珠单抗三药联合治疗EGFR21 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 患者,与两药联合相比,能获取更好的临床效果,延长患者的PFS、OS,控制肿瘤进展,且未出现严重毒副反应,患者可坚持治疗,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贝伐珠单抗标志物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治疗EGFR19del/T790M/顺式C797S突变肺腺癌1例
贝伐珠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进展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使用抗CD41单抗制备ITP小鼠的研究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