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茧下茧的分类、形成原因、预防措施

2022-11-13 11:16潘继友马纪爱汪希姣国琳琳
中国纤检 2022年1期
关键词:结茧茧层蚕儿

文/潘继友 马纪爱 汪希姣 国琳琳

在桑蚕茧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一部分有严重疵点、不能缫丝或很难缫正品生丝的茧,统称下茧。下茧的分类主要有双宫茧、口茧、烂茧、薄皮茧、印头茧和黄斑茧、柴印茧、油茧、印头茧、薄头(腰)茧、异色茧、瘪茧、畸形茧、绵茧、霉茧等。下茧所占比例的大小,直接影响蚕茧生产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从下茧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对应的预防措施,提高桑蚕茧的上车茧率,提高蚕茧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1 双宫茧

由两头或两头以上的蚕共同结成的茧。

成因:上蔟过密、上蔟过迟、上蔟温度过高、蔟具不合理(使用折蔟、蜈蚣蔟、破损严重的方格蔟)等。

预防措施:熟蚕适熟上蔟,先熟先上,捡两头、蔟大批,饲养量大的可分批饲养分批上蔟,防止过量上蔟;蔟室温度适宜,尽量避免温度过高,避免使用折蔟、蜈蚣蔟和破损方格蔟,最好使用周正完好的方格蔟,上蔟熟蚕适量,入孔率不超80%。

2 口茧

指茧层有孔口的茧,包括蛾口、鼠口、削口、蛆口、虫口等。

蛾口茧成因:气温高、上簇时间长、收购时间偏晚及个别产生的三眠茧没能及时杀蛹烘烤,蚕蛹化蛾钻出茧层。

预防:根据季节气温高低判定收购时间,先上蔟先收购先烘烤,根据烘力计划收购量,收购鲜茧筐篓装运,留好通风道,根据收购先后12小时内完成烘烤。

鼠口茧成因:蔟室或者茧库门窗不严、墙壁地面有老鼠挖洞的质地,蚕茧被老鼠啃咬。

预防措施:蔟室或者茧库内外用鼠药、粘鼠板,墙壁地面硬化、门窗严密使老鼠无法钻洞进入。

蛆口茧成因:蚕期五龄至上蔟期间蚕蝇产卵于蚕体上孵化侵入蚕体,生长发育至蚕吐丝结茧后蛆虫钻出茧层形成蛆口茧。(大部分蛆口茧内伴随着出现病蚕、病蛹)

预防措施:蚕、蔟室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蝇虫飞入,五龄蚕添食灭蚕蝇药物,杀灭蚕体内蛆虫以及熟蚕期间用灭蚕蝇水剂喷体杀灭蝇卵。

虫口茧成因:桑蚕干茧储存环境存在蜱虫、皮蠹科虫、红蜘蛛等虫蛀钻入茧层形成虫口茧。

预防措施:桑蚕干茧储存环境在存放前用药物喷药或用药物熏蒸密闭24小时通风干燥无味再存放。

削口茧成因:一般是在鲜茧收购过程中,为检测茧层率、好蛹率、霉蛹率等茧质指标而人为削开的茧。

3 烂茧

烂茧分两组情况,一是营茧之后蚕体或蛹体腐烂,污物严重污染并浸出茧层;二是本身比较好的茧被污物严重污染。

形成原因:蚕后期发病(细菌病、病毒病等)或中毒,营茧后蚕体或蛹体死亡溃烂污染茧层渗达外层且面积较大。

预防措施:加强桑园管理提高蚕体质,加强蚕期消毒防病,防止蚕儿发病;预防蚕儿农药等有害物质中毒。

4 薄皮茧

茧层薄、无弹性、茧层质量小于同批蚕茧平均茧层质量1/2的茧。

形成原因:有3种情况,一是蚕食桑不足、缺叶饿蚕;二是蚕体虚弱发病或蚕儿受微量农药等有毒物质中毒、蝇蛆侵害等原因导致蚕吐丝量少或者在营茧前期死亡;三是采摘茧过早,蚕未完全吐丝营茧就被采摘烘干(一般薄皮茧内大部分是病蚕或毛脚茧)。

预防措施:合理订种、量叶养蚕,五龄蚕充分饱食,提高蚕体质;及时了解桑园及蚕室周围环境,防止桑叶遭污染、上簇环境受微量有毒气体熏染,预防蚕儿微量农药中毒;加强蚕期消毒防病。

5 黄斑茧成因

蔟具不合理(用折蔟、蜈蚣蔟、破损方格蔟等)、上蔟中蚕头过密,上蔟熟蚕老嫩不齐,蔟具搁挂偏密,上下方格蔟对不齐,蚕儿微量农药中毒或者体质弱造成熟蚕排尿困难,蚕儿吐丝结茧期间排尿,茧层表面被蚕儿排出的粪尿或病蚕蛹污染呈黄(褐)色斑渍;采茧到售茧阶段未将印烂茧选出而污染好茧所致等。根据黄斑污染状况不同分尿黄、夹黄、靠黄、老黄、硬块黄。

尿黄茧形成原因:正常熟蚕在营茧前排粪尿较多,一般是排泄完毕后再上蔟营茧,但是也有一部分蚕上蔟后再排泄粪尿,造成蔟具、茧层污染,茧层发黄、发软浮松。

夹黄茧形成原因:蚕营茧过程中,蚕尿、污物等被夹入茧层之中。

靠黄茧形成原因:蚕茧接触蚕的粪尿或烂茧,茧层被污染。

老黄茧形成原因:主要是在高温多湿、气流不畅通的环境中,蚕的吐丝机能受到影响,丝胶不易适时干燥,造成蚕茧的颜色深黄、缩皱异常。老黄茧多见于南方草笼蔟具、折蔟等营茧方式生产的蚕茧。

硬块黄茧形成原因:蚕营茧过程中受到蚕尿严重污染,蚕尿处的茧丝丝胶结在一起,烘干后呈现黄褐色硬块。

预防措施:减少破损方格蔟使用,不用折蔟、蜈蚣蔟;适熟上蔟,适量上蔟,方格蔟稀挂、间距不低于10厘米,方格蔟上下搁挂要垂直对齐;防止桑叶污染及微量有毒气体熏染,避免微量农药中毒;采茧时先将印烂茧摘出另放,售茧及烘烤前及时将印烂茧选出;控制好营茧蚕房的温湿度及空气流通环境。

6 柴印茧

茧层表面有严重蔟具(蔟枝)印痕的茧。可分为单条柴印、多条柴印、钉点柴印、平板柴印等。

柴印茧形成原因:由于蔟具的构造不良、蔟枝间隙小、上蔟过密、熟蚕营茧时直接接触硬枝,使结茧空间遇硬物阻隔造成。

单条柴印茧形成原因:蚕儿老熟吐丝结茧空间有硬物阻隔,成茧后受阻位置有条形印痕,且只有一条。

多条柴印茧形成原因:蚕儿老熟吐丝结茧空间有硬物阻隔,成茧后受阻位置有条形印痕,且有两条及以上。

钉点柴印茧形成原因:蚕儿老熟吐丝结茧空间有硬物阻隔,成茧后受阻位置有钉头状印痕。

平板柴印茧形成原因:蚕儿老熟吐丝结茧空间有硬物阻隔,成茧后受阻位置有平板状印痕。

预防措施:蚕儿上蔟环境达到吐丝结茧空间,最好用正常方格蔟作为蔟具上蔟,及时淘汰破损蔟具。

7 油茧

蛹油渗出茧层而为黄色或淡黄色油斑污染的茧。

油茧形成原因:一是鲜茧化蛹程度低,蛹体嫩或少量发病,微量氟化物、灭幼脲等中毒,烘烤茧时蛹体迸裂或烘烤温度偏高而致蛹体迸裂污染茧层呈油状。二是干茧搬运过程中蛹体破损致使蛹油浸出茧层。

预防措施:化蛹程度黄褐色时收购,加强养蚕管理,减少发病,杜绝微量中毒,运输时轻拿轻放。

8 印头茧(内印茧)

内茧层遭污染并渗达外层,污渍印出明显可见的茧为印头茧;污汁未渗达外层、在内层沾有污染物和色斑且面积较大的茧为内印茧。

印头茧(内印茧)形成原因:一是蚕儿壮蚕期及熟蚕期感染发病、微量积累中毒及生物农药中毒,营茧后蚕或者蛹溃烂污染内茧层甚至渗透到茧层外部。二是鲜茧化蛹程度低,采茧早,鲜茧采、选、运、贮、售、烘烤前的处理过程中操作粗放造成蛹体受伤出血污染内茧层而形成内印茧。

预防措施:加强桑园与养蚕管理,调整好养蚕环境,防止蚕发病和中毒。

9 薄头、薄腰茧

茧层头(腰)部薄,光线反射暗淡。一头薄、另一头厚或两头都薄、中间较厚;或中间较薄两头较厚。

薄头、薄腰茧形成原因:蚕品种遗传、蚕儿体质弱、微量中毒或轻发病、蔟具不良、竖营茧、营茧环境光线明暗不匀、蚕受刺激改变吐丝规律等因素造成。

预防措施:选择优良蚕品种,加强养蚕管理,提高蚕体质,杜绝蚕儿微量中毒或发病,创造光线均匀偏暗,稳定无刺激的营茧环境。

10 异色茧

与同批茧茧层颜色有明显差异的茧。

异色茧形成原因:蔟室过于潮湿,通风不良,易生成米黄色茧。患有灵菌败血病的蚕及蛹体破裂时,流出污液污染茧层,或患赤僵病蚕及蛹尸体污染茧层,茧层有红斑;或带有灵菌的蔟具,在潮湿的环境中,灵菌繁殖、污染茧层,生成红斑茧。

预防措施:蔟室及时通风排湿;蚕期加强消毒防病,控制灵菌败血病和赤僵病的发生。

11 瘪茧

茧层两侧压瘪或茧层一侧压瘪并沾有污物、蛹油的茧。

瘪茧形成原因:外力挤压、碾踩。

预防措施:收烘管理严格要求,操作规范,防止人为产生。

12 畸形茧

茧形异常的茧,如多棱角茧、尖头茧、扁平茧等。

畸形茧成因:茧形发生变异、形状特殊而不正常,茧形呈特畸、多角,或严重尖头等。主要形成原因是蚕品种遗传、蚕期微量中毒、发病、过熟上蔟、蔟具不良、营茧空间不够大或竖营茧、上蔟过密等致茧形变异。

预防措施:选育营茧均匀的蚕品种,防止微量中毒、发病,选用横营茧的单格空间够大的方格蔟蔟具,适熟上蔟,适量上蔟。

13 绵茧

茧层松浮、缩皱不清晰,手触软绵的茧为软绵茧;如稍有弹性和缩皱比较模糊为硬绵茧。

硬绵茧形成原因:一般是在蚕房(上蔟环境)高温干燥气流过大的情况下,由于茧丝中水分散失过快,茧丝之间胶着面积减小、胶着力降低,茧层缩皱浅而造成。

软绵茧形成原因:熟蚕吐丝结茧过程中空气特别干燥,丝与丝之间粘着度很小,茧层基本无缩皱;但是也有个别的蚕体因为生病、中毒等原因,丝胶少,营茧速度比较慢,形成软绵茧。

预防措施:熟蚕吐丝期间空气保持相对湿润,干湿差3℃~4℃;预防蚕儿中毒或发病。

14 霉茧

指茧层表面霉变,面积较大,或表面发现内部引起的霉变。

霉茧形成原因:蚕儿吐丝结茧后环境高温多湿或低温多湿,通风不良闷热,鲜茧茧层发霉;茧烘烤后散热不彻底、烘烤成数偏嫩,翻晾不匀,半干茧或干茧茧层发霉。

预防措施:蚕儿吐丝结束后注意通风排湿,遇高温闷热多湿、低温闷热多湿天气需强制通风。蚕茧烘烤后晾凉再卸车,茧堆不要过高,翻晾后装包;烘茧成数适干均匀,杜绝烘茧过嫩。

通过分析桑蚕茧各类下茧的形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不管是蚕茧的生产加工者还是使用者,都能科学管理,提高蚕茧的上车茧率,提高蚕茧的经济价值。

猜你喜欢
结茧茧层蚕儿
难题
蚕宝宝的魔法
柞蚕秋茧茧层厚度抽样测量
难题
趣味问答
高原蚕区家蚕茧层率遗传分析
781A和781B原原种繁育成绩比较分析
重庆市纤检局开展2016年春茧收购执法检查
日记一则
向学生赔“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