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疆塔城地区4年来棉花质量监测工作

2022-11-13 15:23谭湘丽
中国纤检 2022年2期
关键词:塔城地区机采棉花

文/谭湘丽

1 新疆棉花质量监测工作开展总体情况

为更好地服务新疆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棉花产业质量提升,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自2018年起,连续4年开展新疆棉花质量监测专项工作,

旨在通过开展新疆棉花质量提升行动,统计分析试点区域棉花种植品种及质量状况,积极引导棉花生产者种植生产效益更高、品质更优的棉花品种,改进棉花生产种植管理水平,促进棉花加工者提高棉花加工工艺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新疆棉花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要点,下发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对每个监测环节、每项工作都提出了具体要求,配套开发了棉花质量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手机APP,以确保新疆棉花质量提升工作顺利、高效实施。

2 塔城地区棉花质量监测工作情况

全疆共有8个试点监测区域,监测方式不尽相同,主要有全过程监测、收购加工过程监测和同品种监测。其中,塔城地区为全过程监测试点,也就是棉花从选种、种植、打顶、滴水、采摘到籽棉加工、皮棉检验、数据分析等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测。

塔城地区试点机构为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试点企业为新疆天鹰鑫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确保监测效果达到质量提升的目的,每年监测对象即试点品种、试点面积会略有变化,如2019年度监测对象为3个品种4块地3838亩,2020年度为3个品种4块地5450亩,2021年度为2个品种5块地6600亩。虽然监测棉花品种名称不是完全一样,但都属于同一个系别。种植地块和种植户一直在原基础上有所增加,2020年监测棉花的种植面积同比2019年增加42%,2021年监测棉花的种植面积同比2020年增加21%。

2018年以来,塔城地区纤检所根据监测专项行动工作要求,通过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对种植户及试点企业(新疆天鹰鑫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棉花质量监测进行现场指导,并开展样品检验、数据统计汇总等工作。

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棉花监测组由专人负责,制定了《塔城地区棉花质量提升工作实施办法》,每年都会根据上级工作要求及实际情况适时更新、完善。主要工作内容有:对棉花品种、种植管理模式、收购模式、轧花工艺等进行实时监测;督促种植户做好棉花种植环节管理模式数据监测信息录入、试点地块棉花样品跟踪;指导企业做好轧花车间的轧花工艺监测信息录入、棉花样品的抽取及籽棉试轧等工作;完成对棉花收购加工大垛、籽清后轧花前、轧花后皮清前、气流皮清后锯齿皮清前4个环节取样,进行样品HVI全项检测、数据统计分析。

主要工作环节有:种植、加工环节主要由种植合作社、沙湾天鹰企业完成,取样由地区纤检所派专人、专车完成。样品交接进入中国棉花公证检验乌苏实验室后,严格按照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流程和样品管理有关规定,将抽取棉花样品分成3份分别进行了HVI全项目指标测试,并将HVI检测数据直接导出txt文本,将检验结果导入棉花质量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每个环节都由指定人员负责,留有详细的记录,监测小组成员也会通过拍照、录视频的方式留存记录并与中国纤监中心、企业、种植户适时交流、共享。

3 2020年度棉花质量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3.1 棉花质量形势和风险分析发现的问题

3.1.1 2020年塔城地区98%以上的棉花都是机采棉,加之2020年采摘期和收购期缩短,企业为了争夺资源,只要水分不超过15%,基本上都是通货收购,抢收、歉收严重,对棉花品质非常不利。

3.1.2 2020年塔城地区棉花加工企业共163条生产线,其中新增了23条生产线。塔城地区及周边生产线的不断增加,造成产能过剩,收购加工企业为了抢夺资源,导致籽棉收购价格一路走高,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大,不利于棉花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3.2 棉花质量监测工作存在的有关问题

3.2.1 棉花质量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种植户数据更新不及时。例如播种信息、滴水信息未能在第一时间更新数据,部分数据是后期补充,容易造成数据录入错误。

3.2.2 加工及检验周期相对较为分散。正常情况下,5450亩的棉田采摘籽棉2400余吨,从收购、加工到HVI检验完成,连续运行只需7天左右时间。但事实上,监测对象的4块地的棉农采摘时间前后相隔15天,加之当时正值棉花收购加工高峰期,从试点企业到公检实验室几乎都是24小时满负荷运转,监测对象的棉花量相对较小,又要求单独加工、单独操作,致使4批监测对象的棉花交售、加工、取样、检验的周期都相对分散,这就造成棉花监测工作整体战线长、检验滞后的现状,监测数据就没办法切实发挥及时指导企业改善加工工艺的作用。

3.2.3 监测信息系统有待升级。种植户使用的手机APP小程序,无法更改录入错误的数据信息,操控不便。单样生成条码比较繁琐。监测功能,进行汇总统计监测信息系统需要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及时改造升级。

4 棉花质量监测取得的成效

4.1 优选出了优质高产机采棉品种

我们把符合纺织企业需求(纤维长度在30mm以上,断裂比强度值在30cN/tex以上,马克隆值在3.7~4.2之间等)、适宜本地气候、产量较高(符合农民或合作社对产量的预期)作为筛选的要素,对棉花品种进行了广泛筛查比选,确定了适合新疆塔城地区的棉花品种,从源头上为提升皮棉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也极大地调动了有实力、有意愿致力于种子事业发展的制种企业的积极性,把注意力和发展重点放到了优质棉花种子的生产研发上。

4.2 农民土地股份制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

单品优质棉花种植基地面积不断扩大,农民收入稳步提升。按照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规范化的要求,实现了“统一品种、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采收、统一交售”的六统一标准化管理,棉花的品质和产量得到较大提升,社员收入得以稳定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对降低成本(精量播种每亩地播种量由2公斤减少到1.5公斤,每亩可节约成本13元左右;通过农机作业全程招投标可节省机械费63元/亩;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可节肥20%左右,每亩节约成本54元;病虫害统防统治、统一购置农药等可降低成本20元;总体每亩可节约生产成本150元左右)、提高品质、对接市场需求的作用得到极大发挥。

4.3 棉花机采质量明显提升

监测试点中,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有实力、有技术、有信誉的农机合作社来完成机采工作,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开展作业。试点企业上游的新疆聚力社企联盟组织社员众筹购买CP690第六代采棉机,组建专门运输车队,实现棉花机采后不落地,避免二次污染,杜绝了“三丝”和杂质异物,机采籽棉质量明显提升。连续4年来,聚力社企联盟旗下的新疆天鹰鑫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单品、单种、单收、单储、单轧的皮棉经公检“三丝”含量为0.01%,含杂率普遍控制在2.0%左右,达到“无三丝”标准。

4.4 促进企业技术改造

按照加工优质皮棉要求,监测试点企业的设备进行了系统技改,轧花生产增加免烘干、四道清花、加湿等环节设备,并严格按照单品、单种、单采、单堆放、单加工、单运输、单销售的要求进行生产,棉花一致性加强,生产的皮棉马克隆值、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和纺织均匀性指数等5项棉花可纺性指标明显提高。

4.5 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初步形成

凡是按照监测试点种植合同约定,定品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采收的棉花交售价高于市场价0.2元/公斤,以质定价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初步显现,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和影响。

猜你喜欢
塔城地区机采棉花
棉花是花吗?
棉花
塔城地区皮棉公检量突破30万t
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顺利完成2016年度棉花仪器化公检工作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
心中的“棉花糖”
第三讲 棉花肥害诊断及其防治
机采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机采棉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