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引领品牌建设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11-13 15:23魏婉妮姚惠龙欧阳玉魁
中国纤检 2022年2期
关键词:电加热校服服装

文/魏婉妮 姚惠龙 欧阳玉魁

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标准是衡量好坏的准则,高标准助力高质量发展。

1 标准化引领品牌建设

2021年5月10日为中国第五个“中国品牌日”。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业能级,是顺应消费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满足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需求。我们要多多建设中国自己的品牌,要研发和生产中国自己的品牌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力争在国内国际市场中涌现更多驰名中国、驰名世界的品牌。上海市在品牌认证工作方面起步较早,自2015年就开始探索品牌认证工作,2016年试点开展“上海品质”第三方自愿性认证,2018年正式确定此项工作为“上海品牌”认证工作。“上海品牌”认证定位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致力于助力企业产品/服务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升级,打造中国品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让世界共享更好的中国产品与服务。

标准是品牌培育的主要技术手段。标准的先进性与否决定质量水平的高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标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保证产品和服务的高品质,能够满足消费者心中对高质量产品和企业形象的期待,从而进一步地塑造高品质的品牌形象,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三十九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标准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全方位的定义、要求、检测和评判,是质量的“硬约束”。标准的及时发布实施,能够对生产、监管、消费等环节进行政策指导和质量帮扶,有效满足企业提质增效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助力高质量发展。“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已成为行业共识,成为企业乃至国家在全球竞争中争夺经济话语权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我国国内的探索实践显示,要努力以标准创新为突破,持续扩大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和保障产品及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品牌建设奠定坚实的品质基础。

创新和消费升级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技术创新又是第一核心动力。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向各行业融合渗透,数据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日益凸显。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领域,科技进步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可穿戴设备等新业态层出不穷。未来,智能制造将带动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以上海市某检测机构电加热服装团体标准创新实践为例。电加热服装是跨界融合的智能可穿戴装备,该产品在通电后,内部的发热元件会产生热量为身体局部供热。电加热服装虽具有功能性,但是存在使用不当引发触电、烫伤等安全问题的隐患。国际和国内均没有相关标准对该类产品进行规范。上海市某纺织企业积极践行智能制造,在运用新型技术和工艺理念推出新型智能可穿戴纺织品后,尝试以标准引领质量提升,推动企业在电加热服装等智能纺织品领域的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以此带动价值链提升。针对电加热服装检测标准空白,企业向某检测机构提出技术支撑需求。该检测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积极整合企业、检测机构和高校科研院所资源,致力于以标准制定为突破,为电加热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驾护航,为企业生产电加热服装的质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团队的科研技术攻关,研制发布了团体标准T/CNTAC 24—2018《电加热服装》并于2018年12月9日起实施。该团体标准不仅规定了电加热服装需要满足的纺织产品相关标准要求,还从防触电保护、发热、耐热耐燃、电磁辐射等方面对产品的电器安全技术要求作了规定。该团体标准的实施有利于填补电加热服装质量监管空白,保障消费者的穿着安全,能为市场监管提供有效的检测依据和方法。在标准发布后不久,该检测机构随即组织了面向社会大众的大型标准宣贯会,对T/CNTAC 24—2018 《电加热服装》的编写背景、意义以及标准使用柔性电阻性电热元件进行加热的原理进行了深入讲解。T/CNTAC 24—2018《电加热服装》的出台、标准宣贯及技术帮扶等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充分理解和使用新标准,指导企业生产,为企业提高电加热服装的生产能级和质量管理能级提供了有效支撑。该企业作为标准共同起草单位,将此标准的制定作为优秀案例,申请获得了当年“上海品牌”称号。

2 标准化助力质量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标准化是质量提升的“牛鼻子”,只有有效发挥标准化对质量提升的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质量才能提得起来,升得上去。

以上海市校服质量提升案例为例。2013年初上海市某检测机构发现校服中某项指标不合格,引发舆论热议和大众关注。为规范校服市场,提升校服质量,史上最严校服标准GB/T 31888《中小学生校服》出台。该标准旨在创建更优质、更安全的校服供应市场,为青少年构筑更安全的防护网。上海市按照工商、质监、教委等六部门的文件要求,全面推动GB/T 31888《中小学生校服》标准在上海的应用。上海市某检测机构以新标准为抓手,通过对上海市上百家企业开展国家标准宣贯,帮助企业对校服产品依标进行关键技术指标控制,有针对性地提高产品性能,改善产品质量管理水平。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上海校服生产企业不再是小作坊式生产,企业管理相关人员熟悉了国家强制性标准及相关产品标准,严格依标生产,严把质量关,做到了以标准推动校服质量不断提升,使校服真正实现专业化和品牌化,推动校服产业逐步升级。上海地区校服质量得到迅速提升,校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3 标准化助推低碳绿色新发展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破坏和恶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共识和战略举措。《纺织行业“十四五”绿色发展指导意见》提出绿色发展成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构想。尤其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经济逆全球化,发达国家实施绿色技术壁垒,将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挑战。后疫情时代,绿色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将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十四五”重点突破的关键共性技术中就包含了5项绿色制造技术攻关任务,进一步推进行业“科技、时尚、绿色”的高质量发展。

2021年7月1日,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T 1304—2021《纺织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与评价导则》正式发布。标准表述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基础知识,规定了纺织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及持续改进,涵盖了与纺织产品相关的生产、物流、销售、售后和回收等全链条环节。标准的发布实施能够积极引导纺织服装企业科学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升绿色供应链管理能级,对促进纺织行业低碳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4 展望

“十四五”时期,标准在助推我国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将日益凸显。数字化时代将催生传统领域里的标准向数字化发展,我国目前还缺乏与纺织服装直接关联的电子商务国家标准。未来随着数字化在传统领域里的广泛应用,及时出台相关标准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我们提升数字化标准供给能级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与“互联网+”“大数据+”联动体系建设,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将“标准化+”融入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以“标准化+”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电加热校服服装
电加热型沥青自备罐车开发研究
让人心碎的服装
记忆深处的校服
校服·校腐
校服
电加热炒药机炒黄中药操作方法的研究
空心杆电加热井的现场管理
三菱PLC在电加热与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