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对外贸易的下一步趋势

2022-11-13 20:35
中国对外贸易 2022年8期
关键词:货币贬值大国国际贸易

孟 秋

本刊特约评论员

全球许多贸易大国在2022 年上半年成为贸易逆差国,这是今年国际贸易的新动向。在另一方面,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4%,连续8 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这一成绩单与转向逆差的传统贸易大国的表现又形成了鲜明对比。

应该说,中国能够取得这一经济成就是相当不易的。2022 年全球面临多重政治、经济和公共事件的挑战。新冠病毒变种肆虐全球,乌克兰危机推动了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的飞速上涨,美联储的加息导致了各国货币贬值和资本流动发生改变。种种因素叠加引发了全球性通胀。中国更是需要面对中美贸易战所带来的关税压力。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发挥了健全的产业链体系和稳定的供应链体系所具有的优势,尽管欧元和日元等货币贬值幅度远大于人民币,给出口带来了压力,但中国依旧实现了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为国内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一切体现出了中国对外贸易体系和中国经济结构所具有的强大韧性。

从传统贸易大国的表现来看,导致它们出现逆差的原因是部分生产价格要素的急剧变化。其中,供应链扰动导致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涨,例如,德国无法在短时间内确保足够的廉价能源供应,使其产品产能受到影响。同时,因为疫情影响导致人力和运营成本上升,使传统贸易大国的产品竞争力出现下降。目前,来自需求端的问题也逐渐显现:由于全球通胀可能引发经济衰退,商品需求预期下行,近期一些大宗商品,甚至包括芯片价格下降。这一切都使2022 年的剩余时间充满了变数。

目前尚看不到西方国家解决当前国际供应链问题的意愿和能力。这将成为接下来全球贸易面临衰退的重要诱因。相反,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五月的公开发言中表示要提倡“友岸外包”,试图分割全球一体化市场。这是个危险的趋势,意味着全球市场会出现碎片化、区域化和内向化。以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为由,西方主要经济体有可能实现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转移和收缩,而此前通过全球配置实现分工的经济全球化模式将发生改变。尽管中国的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在这一趋势面前也将面临诸多不利。

充分发掘存量,开拓中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是对冲这种不利态势的有效方式。同时,应加快中国对外开放速度,通过国内大量自贸试验区的先行先试,实现中国在国际贸易新领域,如绿色国际贸易、数字国际贸易领域上与国际现有规则的对接,寻求在这些领域里合作制定相关规则,以此提升国际贸易的效率,并促进内生增量的出现。中国国际贸易的未来,必然应是开放的、包容的,并应能在动态变化中发挥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货币贬值大国国际贸易
指尖上的大国工艺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货币贬值对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的影响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金属货币贬值成因分析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