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喀什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2022-11-14 08:33赵庆华
时代经贸 2022年3期
关键词:喀什地区物流销售

赵庆华

(喀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喀什 844000)

引言

2014年以来,国务院及国家部委围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农业电商、电商扶贫等进行一系列制度安排,促使农村电子商务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农村电子商务运用互联网平台销售农产品,改变了农产品的运营销售模式,这种新型网络交易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整合不同地区的优势资源,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2020年喀什地区粮食播种面积659.7万亩,粮食总产量多年来位居新疆前三位。如何把喀什地区的农产品销售出去,显得至关重要。喀什地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拉近了城市与农村的距离,农村地区的消费者借助于移动设备可以实现商品的购买,也可以借助平台来销售自己种植生产的农产品,促进了当地农产品产业的发展,也为经济发展拓展了新渠道。

喀什地区农产品生产销售现状

(一)农产品种植生产情况

喀什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下辖1个县级市,11个县,地域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2010年喀什成为国家第六个经济特区。根据喀什政府信息网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末,喀什地区户籍人口总户数为120.51万户,总人口数为462.4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为354.9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76.8%。喀什地区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2020年全年粮食产量237.8万吨,其中小麦玉米产量为128.1万吨,蔬菜产量319.4万吨,瓜果类产量172.3万吨。全年林果业总产量200.4万吨,苹果16万吨,葡萄12.5万吨,桃子14.8万吨,红枣68.32万吨,核桃29.3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13.49万吨,奶产量13.88万吨。喀什地区的粮食产量从2007年的198.7万吨提高到2020年的237.8万吨,增长率保持在5.33%。尽管喀什地区农产品的产量很高,但是农产品的深加工程度较低,出售的多是初级加工的产品,产品的附加值低。

(二)农产品经营销售情况

喀什地区主要通过企业收购加工、行业协会、自由买卖、电商平台等渠道销售各类农产品。2020年喀什地区全年的果蔬总产量约为480万吨。在农产品销售上,喀什地区依托当地农业农村合作社、冷链保鲜物流设备以及电商扶贫机制构建疆内营销网络,构建“村设收购点、乡设分拣中心、县市设置配送中心”的三级营销体系;外网依托山东“大仓东移”、上海“双线九进”等平台,促使产品入驻对口援疆省市1000余家门店。但是一方面目前喀什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很少有品牌,在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未能建立并执行一套严格而完整的标准,故市场效益未能充分体现。另一方面,运输问题也是阻碍农产品走出去的一大障碍,部分生鲜农产品在常温状态下运输损耗严重,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阻碍了农产品走出去的步伐。

喀什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喀什地区在2010年正式成为了我国第6个经济特区,也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当年喀什地区就引入了电商平台,同时设立了电商平台的示范基地。引入了电商平台以后,当地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助力,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成绩,提升了当地资源的有效使用率。我国西部电商总部基地2015年在喀什成立,西部电商基地旨在向东部地区销售新疆的特色产品,用电商平台架起一座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虚拟桥梁,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喀什地区因地理位置等原因,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有一定的滞后性。喀什地区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坚持“一中心多体系”建设思路,着力打造喀什电商“6+1”模式,通过培育品牌、线上线下促销、营销宣传、培训等激发农户内生动力,通过技术扶持带动农产品上行,促使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一是打造“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依托喀什市天南河畔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喀什大米”品牌推介,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同步销售。二是打造“电商平台+物流企业”模式,拓展农产品销售。依托“喀什购”微信线上平台业务,增加上线的商品种类,满足市民日常生活和消费诉求,推进企业间深度合作,夯实完善销售网络市场主体基础。三是打造“网络直播+线下体验”的模式,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在田间地头开展直播,展示喀什地区特色农产品,宣传和推广农村优质农特产品,促进消费扶贫;举办樱桃、草莓、鲜杏采摘节,增加客户体验。通过“互联网+农副产品”的直播形式带货,借助互联网的热潮助力消费扶贫。

(一)政府大力支持

喀什地区建立各级电商服务站点,织密购销服务网络。截至2020年10月,喀什地区共有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71家,共建成电子商务服务站1322个,其中乡镇站点158个、村级站点1164个,村级服务点覆盖贫困人口近6万人,电子商务企业多达655家,吸引从业人数近3000人。喀什地区组建19家县市配送中心、259个乡镇服务站、1437个村级收购点,完善了购销服务网络。村镇的电商服务点可以为农民开展网上代购、快递收发、话费充值、水电费代缴等各类基本服务项目。电商服务站的建立促进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县(市、区)、乡(镇)、村之间的流动,打通了当地农村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公里”。此外,喀什地区疏勒县山钢产业园建设10万吨农副产品加工储备及冷链物流基地,为南疆农产品走出去提供物流保障。冷链物流基地、冷链物流运输设备的完善,解决了喀什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物流成本高的问题。

(二)市场积极探索

本土销售采用“村收购、乡中转、县配送”的体系,开设直销店,保障本土农产品销售顺畅、供应充足。同时,借助援疆省市的力量,助力特色农产品打入疆外市场。淘宝网上,以“新疆农产品”作为关键字段,所在地新疆喀什进行检索,店铺数量为4个。一系列电子商务企业结合产品特色,积极探寻新的电商模式,产生了一系列的典型的品牌:如巴楚留香瓜、香妃鸡、疏勒之恋等;形成了一些特色做法,其中疏附县“淘宝直播+短视频”打造电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农民增收。主播每天走进直播间向消费者直播疏附县的农副产品,这些产品都来自各乡镇农民自家种植,主播带领消费者走进田间地头,让消费者了解到疏附县地理风情和回归到产品的本质,让农民足不出户便能将自己的好产品卖出去。喀什亿农供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2019年“6.18”年中促销活动中,销售的特色产品“喀什列巴”面包成为网红产品,当天销售2万份,销售额达到80多万元。近年在喀什地区落户的新疆昆仑伍创电字商务有限公司,利用抖音、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和网红直播合作,开展了多次直播销售活动,通过推销和现场销售方式销售特色产品,销售额突破了280万元。电子商务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推广销售方式,为喀什地区的特色产品打开了市场,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同时赢得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喀什地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优势与困境

(一)发展优势

首先,喀什地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2019年喀什地区农业总产值达318.33亿元,农业总产值在全疆各地州中位居第一位,其中粮食产量304.7万吨,占全疆的13.1%;棉花产量72.5万吨,约占全疆的18.6%,同时喀什地区也是全国最大的地区级商品棉基地。农林牧渔服务业的产值达到100860万元,居全疆首位。喀什地区在资源上具有突出优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喀什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在对口援疆的支持下,举办购物节、农产品展销等线上线下活动,通过互联网将喀什地区农特产品销售到各地,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以电子商务线上交易实现农民增收,达到减贫脱贫效果。喀什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6119元增长到2019年的9385元。

对比传统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农产品的销售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减少了从生产到消费的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农民的收益。

(二)发展困境

第一,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低。喀什地区销售的农作物主要以粮食、林果和畜牧产品等未加工或初级加工的产品为主,但农产品的深加工及加工转化率较低,远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线上销售的主要是初级产品,红枣、核桃、巴旦木、甜瓜等,初级产品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不高。

第二,电商基础设施不完善。喀什地区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总面积16.2万平方千米,空间跨度大,居民居住较为分散,产品运输成本较高;农产品繁琐的流通环节加剧了其损耗率。其中,采购环节、验收环节、搬运环节、储存环节、加工环节、陈列环节、销售环节都存在较高的损耗流问题。这些环节提高了农产品电商的运营成本,严重缩小了经营的利润,不利于农村地区电商平台的推广。

第三,农村电商人才短缺。目前喀什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主要依靠抖音平台、阿里巴巴、微信和电视推广电商协会来建立,政府对公共服务这块投入不足,虽然出台了电商扶持政策,但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在人才的培养上,对于企业来说想要长期稳定的发展,需要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还需要引入更多的销售手段,例如商品包装、网店美工等,在发展期间需要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实时跟踪和分析。除此以外,还需要分析企业所处的大环境,立足于实际情况,设计出相应的策划内容,而这些工作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完成,当地这些人才的储备量不足,企业的发展与人才的匮乏呈现出冲突现象。通过走访喀什附近一些农村和几家电子商务公司,了解到其相关负责人都不是专业的电商人才,都只参加过相关培训。

促进喀什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电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积极推广冷链物流全面化,加强国家标准化、专业化的推广,积极建设具有新疆特色的地方绿色物流系统。抓好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物流业具有复杂性、综合性,涉及仓储、装卸搬运、运输、配送等诸多环节,如果没有一个标准将这些环节统一起来,会造成效率低下。实现物流标准化是物流系统设计的前提,能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和效率,加快物流管理发展进程,提高冷链物流运作管理水平。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运作要求,建立品质监督体系,提高冷链物流的全程监控水平。

(二)加强电商人才培养

首先,在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同时,还需制定系统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加大投入经费,制定补贴与优惠等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电商主体的重要力量。其次,加强高校电商人才培养,高校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让学生亲自体验企业的实际运营,以积累实际操作经验,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实用型电商专业人才。最后,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并普及互联网营销技术,传播现代销售技术,让农民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从内心真正认可电子商务。

(三)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首先,立足本地特色农产品优势,深入挖掘农产品资源潜力,积极培育特色品牌。其次,加大产品深加工力度,拓宽农产品产业链,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最后,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建设电商直播基地、体验与展示中心,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品牌建设和推广中的作用。鼓励特色农产品生产者与电商企业的对接,携手建立线上线下品牌农产品的营销推广体系,让好东西卖出好价钱,通过品牌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不断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一方面已经成为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对于加快南疆地区区域经济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商改变农业运营模式,对于喀什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完善电商发展基础设施、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加强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等,不断提升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保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发展基础。

(四)完善监督机制,保障扶持政策落实

为促使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喀什地区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从资金和资源两个方面对电子商务项目进行支持,一些电子商务企业可以申请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这些方式培育了一批农村电子商务主体,也培养了一批以农产品销售为主的电子商务人才,促进了喀什地区农产品的交易。此外,通过鼓励一些比较成功的电子商务企业进一步申请省市及国家项目,获得了更多的资金与政策支持,使农村的电子商务网络更加完善,发挥了电子商务在乡村振兴工作当中的作用。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企业和村民的双向监督机制,保证政策的落实,为当地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论

对于农村地区来说,信息交流的平台十分重要,国内宽带以及无线网络的覆盖面持续扩张,各类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这项工作需要当地政府的引导,也需要企业与群众的参与和配合,现如今我国农村地区的信息交流平台逐渐完善,这些信息交流平台具有当地特色,并且覆盖面较广,如今这些平台也成为了农产品销售的平台。对于高质量的电商平台来说,当地政府为他们提供了助力,这些平台能够清晰地展现当地特色产品,再立足于大数据等技术的知识,对客户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有目的性的为客户提供商品,按照客户的需求程度确定农产品的种植规模。

对于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平台来说,能够有效连接各方面的当地资源,拓展当地业务的覆盖面积,这个平台也能成为当地的信息交流平台。引入了电商平台以后,农村地区居民的人均收入持续提高,它能有效地服务于三农行业。

引入了电商平台以后,当地居民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为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有助于当地民生的发展与成长,还提高了快递机构的业务量。网上农贸市场,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农林渔牧行业的信息进行传递,提高了商品信息的流动速度,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的覆盖面,让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还有助于当地特色旅游行业的发展,立足于各个平台,能够有效宣传当地的旅游资源,提高这些资源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制定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吸引更多人到当地旅游,提高当地旅游收入。

猜你喜欢
喀什地区物流销售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给人带来快乐的袜子,一年销售1亿美金
销售数字
品牌销售排行
品牌销售排行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