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骨”针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思路探讨*

2022-11-15 08:13钱朝良邹德辉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21期
关键词:进针远端针法

钱朝良,邹德辉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 730000;2.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Third Lumbar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TLTPS)是一种常见病,常以腰痛,甚则牵连臀部及大腿后侧,弯腰受限或俯仰即痛为临床症状,以第三腰椎(L3)横突处压痛明显,可触及条索状结节,X 线检查可见腰椎生理曲度变直,L3横突过长等为体征[1-2]。研究显示,由于工作环境及工作形式的改变,该病的病人数正逐年增加[1-2]。目前认为其发病是L3 横突处附着点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被反复过度牵拉,进而发生出血、渗出、增生、结缔组织纤维化和粘连等炎性病理变化所致[1-3]。中医把TLTPS 归属于腰痛范畴,认为其是长期的肌肉筋骨劳损所致,将其归为太阳经筋病、少阳经筋病和督脉病[4]。“至骨”针法是邹德辉医师在《黄帝内经》输刺和短刺的启发下,将传统针灸与现代解剖学相结合,创新的一种针法[5-6]。该针法把针至骨面或贴骨进针作为进针要点,把刺激骨膜及松解深筋膜作为治疗疾病的核心,尤其对深在性、顽固性和陈旧性的骨伤和软组织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5-6]。运用“至骨”针法治疗TLTPS疗效显著[5]。基于此,现从“至骨”针法治疗TLTPS 的诊断和经筋辩证方法、选穴思路和操作特色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1 诊断和经筋辩证方法

L3 位于腰椎生理曲度弯曲的顶部,是承载人体重力的核心部位,也是腰部进行转动的枢纽,因此该椎体上有大量肌肉筋膜等软组织附着[7]。就横突而言,除了其上下缘的横突间肌以及其后板的骶棘肌和多裂肌外,其前侧和外侧还有腰大肌和腰方肌,其中腰方肌止于L3横突末端,而部分腰大肌又直接附着于横突上,此外胸腰筋膜(腹横肌等)和腰背筋膜(背阔肌等)的深层也附着于L3横突的尖部[7-9]。因此确定附着于L3横突的肌肉有无损伤对“至骨”针法治疗TLTPS 的病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确定肌肉有无损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触诊。第一,对附着于L3 横突的肌肉进行逐一按压触摸,明确有无条索状“结节”的存在(包括有无软组织的增厚,硬度和弹性度的改变)[5,9]。第二,明确损伤部位有无“阳性”触发点的存在,这可以体现为当在轻微触摸皮肤时,有损伤的皮下肌肉可以出现瞬时的抽动,而正常的肌肉又不存在此现象,因此可以将此作为诊断肌肉有无损伤的参考之一[5,10]。

损伤肌肉的确定对于“至骨”针法治疗TLTPS而言有以下三个诊断价值。第一,明确患病肌肉。第二,辅助确定L3 横突骨膜的病变点。由于L3 横突骨膜是大量肌肉和筋膜的附着点,因此,如发现背阔肌和腹横肌损伤时可以确定骨膜病变的位置在L3 横突的尖部;腰大肌和腰方肌出现损伤时可以确定其骨膜病变的位置在L3 横突的前侧和外侧;横突间肌和多裂肌等损伤时可以确定骨膜病变的位置在L3 横突后部。第三,在中医常规辩证的前提下,从经脉循行的角度帮助确定病变经筋。如发现横突间肌、骶棘肌和多裂肌病变时,可以确定为督脉病;发现腰大肌和腰方肌病变时可以确定为足太阳经筋病;发现腹横肌和背阔肌病变时,可以确定为足少阳经筋病。

L3 横突受到多个方向力的牵拉,因此当软组织受到长期的劳损或外力损伤时会改变L3横突的受力状态,进而对L3 横突骨膜造成损伤[2-3]。这种损伤表现为附着于骨膜表面的类似于增生的(如骨质增生)“结节”。这种“结节”会刺激骨膜表面神经,形成在L3 横突骨膜表面的“深在性”压痛点[5]。“至骨”针法把这种“深在”性的压痛点作为骨膜的病变点。而确定骨膜病变点一方面需要医者结合肌肉触诊情况,对L3横突的尖部、后部和上下部进行仔细的触摸和按压,明确有无“结节”或其它异常存在;另一方面需要患者在医者触诊时明确告知有无疼痛感,帮助确定病变点位置。此外,由于L3横突在软组织的深部,有时难以触及或触摸时无法明确有无压痛,为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可以借助X 线和MRI等辅助检查手段明确病变点。在确定骨膜的病变点之后,可以将其或者其附近骨膜缘作为“至骨”针法的骨缘阿是穴。

2 选穴思路

2.1 骨缘阿是穴选穴

骨缘阿是选穴针对的是L3 横突、患肌以及局部阿是穴。就L3 横突而言,明确L3 横突骨膜病变点后,可以直接把骨膜病变点或其附近骨膜缘作为阿是穴使用。而患肌不只附着于L3 横突骨膜,也附着于其它骨膜,因此也可以把其它的骨膜附着点作为骨缘阿是穴使用。如腰大肌还附着于T12-L4椎体骨膜和股骨小转子内侧之上,可以结合病变位置把T12-L4 夹脊穴和股骨小转子内侧作为骨缘阿是穴使用;腰方肌又同时附着于髂嵴内侧半,可以将其作为骨缘阿是穴使用;骶棘肌、横突间肌和多裂肌均附着于腰椎椎体骨膜,也可以将其作为骨缘阿是穴使用[11]。此外,一些局部阿是穴也可以作为参考选穴,如腰俞、腰阳关、肾俞、命门、腰眼和十七椎等穴。

2.2 循经远端选穴

在确定所属经筋病的前提之下,从经脉所过和主治所及的角度进行远端取穴,所选穴位多为四肢远端靠近骨膜缘的穴位。如太阳经筋病时可选用申脉、金门、京骨和束骨等穴;督脉病时可选用后溪、身柱等穴,少阳经筋病时可选用京门、环跳、阳陵泉和中渚等穴。此外一些经外奇穴可以选用,如和外劳宫和腰痛点等穴。

3 操作特色

“至骨”针法治疗TLTPS 的操作方法分为骨缘阿是穴操作法和循经远端骨缘穴操作法,其特色体现在远端和局部操作的结合,强调触至病所、气至病所、意至病所、针至病所及动至病所。

3.1 远端骨缘穴操作特色

“至骨”针法治疗TLTPS 循经远端骨缘穴操作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缓慢进针,针至骨面或贴合骨面。第二,强调在行针时对骨膜表面有强烈的刺激,体现在行针之时要快速的转动或抖动针柄,对骨膜产生瞬间的酸痛样针感。这两点的原因在于“至骨”针法在治疗TLTPS 时强调气至病所和行针动至病所,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把具有“低刺激,高反应”特征的远端骨膜作为刺激点,同时对其采用强刺激手法,相较于常规针刺而言,能够更快更直接的激发经气,使气至病所,进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对有大量游离神经末梢的骨膜进行刺激,能够激发中枢神经系统对机体的调节机能,进而对筋骨肌肉损伤起到正向调节作用[12]。第三,为避免对骨膜造成损伤,在行针后不可长时间留针(或不留针),取中病即止之意[5]。第四,在进针后需配合患者腰部的运动,嘱患者进行运动受限方向的运动,进而起到动至病所之目的[5]。

此外,远端骨缘穴在进针和行针时配合医学气功的导引活动也是“至骨”针法治疗TLTPS 的特色之一[5]。《内经·灵枢》云:“真气者,所受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因此在治疗TLTPS 时需要配合导气活动,充分调动人体内外之正气。在医者意识导气的基础上,患者配合呼吸和冥想,调动和激发经气,引气至病所,使气血通畅,同时干预邪气,去邪生新,达到调神松筋治痛的目的。

3.2 骨缘阿是穴操作特色

“至骨”针法治疗TLTPS 的骨缘阿是穴操作方法也有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针时应当直达骨膜病变点(肌肉附着部)。第二,行针时更强调对骨膜病变处的结节以及附着肌肉的松解,多采用提插和雀啄等行针手法。第三,为了起到更好的松解作用,需要留针30 分钟左右。正如《灵枢·九针论》所言“八正之虚风,八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故为之治针,必长其身,锋其末,可以取深邪远痹”,TLTPS 的病变部位在深部的肌肉和筋骨间,“至骨”针法通过针至病所,不仅能解除TLTPS 深在的骨缘疼痛,还能通过松解的行针手法及适度的腰部运动缓解L3横突附着肌肉的粘连,起到“松则不痛”的治疗作用[5]。这和通过刺激骨膜的压痛点,将刺激信号传入到大脑的刺激感觉体,起到镇痛的作用的现代医学观点也相契合[13]。

总之,采用“至骨”针法治疗TLTPS 的操作特色体现在先对远端骨缘针刺,引气至病所,并强调在针刺过程意至病所,后对局部阿是穴针刺使针至病所,同时强调动至病所,即要求在行针时采用特色的手法和患者腰部的运动配合[13]。

4 案例分析

刘某,男,45岁,腰痛3月余。自诉长期伏案工作,CT 检查示L3 横突两侧不对称,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口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后未见明显缓解。查体:①弯腰和腰部旋转受限;②L3 附近压痛,右侧更甚;③按压L3附近可触及条索状结节;④触及右侧胸腰筋膜内侧缘时明显抽动;⑤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诊断: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操作:①标记穴位,常规消毒;②选用直径0.25mm×25mm 毫针针刺左侧束骨穴和后溪穴,贴骨进针并嘱患者腰部转动;③L3横突两侧选用直径0.40mm×75mm 毫针贴骨进针;④选用直径0.40mm×75mm 毫针直刺L3 棘突至骨;⑤骶骨上缘左右两侧(以腰椎为界限)和腰俞穴选用直径0.40mm×75mm 毫针贴骨进针。针刺3 次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局部按压无明显疼痛,腰部运动不受限。该患者所患疾病是典型的TLTPS,根据查体可以确定为督脉和足太阳经筋病,远部选穴束骨和后溪,行强刺激手法贴骨进针,激发经气,使气至病所。局部以L3 横突、L3 棘突和患肌为选穴参考,边捻边进针,缓解局部软组织的挛缩和牵拉。以“至骨”针法为核心,诸穴合用达到镇痛和缓解软组织粘连的作用。

5 小结

“至骨”针法治疗TLTPS 的诊疗思路是先触诊,再辨证选穴,后进行分类操作。触诊强调的是对L3 横突的精确触诊和L3 横突相关肌肉全面的大范围的触诊,选穴上要在触诊的基础上,以辨经选穴、辨筋选穴和辨证选穴为核心,强调局部骨缘穴和远端骨缘穴的搭配,而在操作特色上,要发挥骨膜的“小刺激,大反应”的传导效应特点,对局部的骨缘穴要把松解作为操作核心,而远端的骨缘穴要把刺激传导作为操作核心[6]。此外,触诊、辨证选穴和操作要有机配合,触诊在先,要全面;辨证选穴在后,要精准;而操作要根据选穴的不同施以相应的操作手法。

猜你喜欢
进针远端针法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固定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效果、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的影响研究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