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穗平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经验*

2022-11-15 04:37杨鑫龙叶振昊何桂花黄穗平
中医药导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咽喉部行气胃气

杨鑫龙,叶振昊,何桂花,黄穗平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或体征的总称[1],临床常见咽喉部异物感或梗阻感、咽喉灼痛感、慢性咳嗽、持续清嗓等症状[2-3]。本病属于中医学中“喉痹”“吞酸”等范畴[4]。目前耳鼻喉科、呼吸科、消化科、儿科等科室均对其有一定的研究,但由于LPRD的临床表现繁杂,各科室对其的认识程度不一,在临床上仍存在认识不足、治疗不规范等情况。

现代医学认为LPRD的发病机制主要为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或短暂性松弛,食管的蠕动清除能力下降,以及食管上括约肌收缩反射的神经敏感性改变,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引起咽喉黏膜损伤[5-6]。现代医学治疗方式主要为改变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7]、抑酸、促胃动力[8]等,但质子泵抑制剂(PPI)对酸反流较重、弱酸反流或非酸反流的LPRD疗效欠佳[9],且停药后容易复发,长期服用会增加PPI副作用发生的风险[10-11]。而中医学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采用中医药治疗LPRD疗效确切[3],不良反应较少,可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

黄穗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脾胃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全国名老中医梁乃津学术继承人,全国名老中医余绍源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岭南梁氏流派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黄穗平教授从医38年,在利用中医药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见解独到,临床疗效满意。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收获良多,现将黄穗平教授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黄穗平教授认为,岭南地区地势较低,夏季炎热多雨,常年气候以湿热为主,加之夏天偏长,人们喜居空调房,疏于锻炼,摄入凉茶冷饮、煎炸油腻之品也较多,且不少男性还有吸烟或饮酒习惯。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较易饮食不定时,熬夜频率增加,或伴有情志不疏。以上因素均易损伤脾胃,或影响肝胆气机之舒畅,导致脾胃虚弱、肝气郁结、湿热内蕴等。黄穗平教授诊治的LPRD患者主要辨证为脾胃虚弱、脾虚湿热、痰气互结和肝郁脾虚。

基于上述情况,黄穗平教授认为湿热内侵、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皆可损伤脾胃,而情志失调能致肝气郁结,肝胆失于疏泄,又横逆克犯脾胃。脾胃失于健运,气机升降异常,则胃气不降,挟胃内容物上犯咽喉,发为本病。LPRD的病位在咽喉与胃,与脾、肝、胆关系密切。病性多属虚实夹杂,虚者多责之于脾虚,实者多为气滞、痰凝、湿阻、热郁。

1.1 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为LPRD发病之本。黄穗平教授认为,咽喉的功能与脾胃的功能密切关联,正如《灵枢·经脉》记载脾经“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12],胃经“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12],故脾经、胃经均与咽喉相联系。结构上,咽喉通过食管向下与胃相连,如《目经大成·内景图说》所言,“咽系柔空,接胃本,为饮食之路”[13]。水谷进入脾胃须经过咽喉,脾胃的正常运化有赖于咽喉功能的正常发挥。

《四圣心源·咽喉》曰:“咽通六腑而胃为之主。”[14]《重订严氏济生方·咽喉论治》云:“夫咽者,言可以咽物也,又谓之嗌,气之流通厄要之处,胃所系,地气之所主也。”咽为脾胃所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胃健运,则水谷精微化生不竭,咽喉得以滋养,能更好地发挥其生理功能。

脾胃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升清,胃气下降,共同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运转。《医学求是·血证求原论》云:“五行之升降,以气不以质也。而升降之权,又在中气……故中气旺,则脾升而胃降,四象得以轮旋;中气败,则脾郁而胃逆,四象失其运行矣。”若脾胃虚弱,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则易致胃中浊气上逆,侵犯咽喉,发为本病。而胃气上逆日久,又可影响饮食的正常摄入和情志的畅达,进一步加重脾胃虚弱。

《诸病源候论·咽喉肿痛候》曰:“咽喉者,脾胃之候也。”咽喉生理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脾胃上输精气的濡养及对气机正常升降的调控。若脾胃功能失调,则咽喉表现为咽喉部异物感、咽喉灼痛、慢性咳嗽、持续清嗓等。

1.2 气滞、痰凝、湿阻、热郁 气滞、痰凝、湿阻、热郁为标。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舒畅。胆与肝互为表里,排泄胆汁,其气以下降为顺,肝胆之气舒畅,能协调脾胃之升降,帮助脾胃运化和向全身输布精气。《类经·脾瘅胆瘅》云:“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若紧张焦虑、忧思繁多、压力过大等,致情志抑郁,肝气郁结,疏泄失职,也能导致咽喉部的病变。肝失疏泄,一方面可直接影响脾胃之气的正常运行,致胃气上逆,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使胆气不降,引起胃失和降,均可导致本病发生。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言:“湿凝胃逆,则咽中有物不下,有如脔肉”[15],气机郁滞,津液运行受阻,可聚而成痰湿。脾胃虚弱,无力运化水液,亦会酿生痰饮水湿。胃气上逆,痰随气升,相互搏结,阻于咽喉,咽喉部异物感或梗阻感,以及持续清嗓等也随之产生。

若嗜食烟酒,灼伤脾胃,日久酿生湿热,或过度进食肥甘厚腻之品,阻碍脾胃运化,积滞于中焦而化热;此外,肝气郁结日久者能化火,痰湿蕴久者亦会化热。若火热之邪随胃气循经上逆,熏蒸咽喉,也可出现咽干、咽喉灼痛、咳嗽等不适。

2 辨证论治

综合以上病因病机,黄穗平教授秉承《黄帝内经》《脾胃论》中的补土思想,标本兼治,主要采用健脾益胃、行气降逆,配合疏肝、化痰、祛湿、清热之法。胃气上逆明显者,应先着重于行气降逆,待其症状缓解后,再调补脾胃以固其本;若皆为脾胃虚弱之象,而上逆之征不显著,则专注于健脾益胃,佐以行气降逆。

2.1 培补中州,治其根本 《医方考·脾胃门》言:“脾胃者,土也。土为万物之母,诸藏腑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能强”[16],强调了脾胃的重要作用。《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记载:“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17],指出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的特点。黄穗平教授认为,脾胃不虚,脏腑形窍皆得濡养,则邪气难以伤人。脾胃虚弱,人体气血生化乏源,气机升降不畅,疾病由此而生。黄穗平教授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对于LPRD中脾胃气虚为主者,常用党参、白术、炙甘草、黄芪、太子参等益气健脾;脾虚湿蕴者,常用茯苓、麸炒白术、炒白扁豆、麸炒薏苡仁等健脾祛湿;脾胃阴虚者,多予沙参、麦冬、玄参、生地黄、石斛等增液滋阴;脾胃阳虚,则投之以干姜、肉桂、附子、煨肉豆蔻等温补中阳。

2.2 重视行气降逆 黄穗平教授认为不论何种证型,LPRD总不离胃气上逆这一关键环节,故治疗上应重视行气降逆。黄穗平教授常用半夏厚朴汤化裁,以辛开苦降之法,达行气化痰散结、燥湿降逆之功,合用陈皮、木香、砂仁、乌药、枳壳或枳实等加强行气,以助胃气和降,再加桔梗、木蝴蝶等清利咽喉。黄穗平教授亦推崇练习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这个动作能协助调理脾胃之气的升降,且中药内服与健身功法相结合,疗效更佳。此外,胃气上逆常常携胃中酸水,上犯咽喉,因此对有咽喉灼热感、反酸者,黄穗平教授多加用乌贝散以制酸和胃。

2.3 配合疏肝、化痰、祛湿、清热 针对肝郁脾虚者,黄穗平教授往往在调补中土的基础上,加白芍以柔肝,柴胡、佛手、郁金、香附、薄荷等疏肝理气;痰气互结者,黄穗平教授喜用半夏、厚朴等化痰散结;脾虚湿阻者,多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健脾祛湿;肝胃郁热、脾虚湿阻化热者,黄穗平教授则予柴胡、黄芩、黄连、蒲公英等清解郁热。柴胡、黄芩、法半夏寓小柴胡汤调和肝脾、清热和胃之意。

2.4 注意饮食,调畅情志 LPRD的发生与饮食、情志等关系密切[18]。肥甘厚腻、寒凉生冷、辛辣酸涩之物会刺激胃黏膜,易引起嗳气、反酸等,故LPRD患者应少食,控制食量,定时规律进食,并避免睡前进食。《养性延命录·杂戒忌禳害祈善篇第三》说:“忧恚悲哀伤人,喜乐过差伤人,忿怒不解伤人”[19],情志因素在多种疾病的发生中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焦虑、忧郁、压力大等患者,黄穗平教授会认真耐心地聆听,并予言语劝解安慰,鼓励其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以转移注意力,也可令其找信任之人倾诉,以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畅达情志。

3 验案举隅

3.1 病案1 患者,男,44岁,2021年2月2日初诊。主诉:咽喉部异物感5个月余。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咽喉部异物感,无咽痒咽痛,无咳嗽咳痰,既往Hp阳性,已行对症治疗。2020年9月27日于外院查胃镜提示:(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以胃窦为主;(2)反流性食管炎;(3)胃多发息肉。病理示:胃底腺息肉(多发性)。曾于外院行PPI治疗8周,症状稍有缓解,但仍反复发作。现症见:咽喉异物感时作,进食后容易嗳气,胃纳可,大便调,睡眠易醒,偶有胸闷胸痛,手凉,舌淡红,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弱。西医诊断:反流性咽喉炎;反流性食管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中医诊断:喉痹,辨证:脾胃虚证。治法:健脾和胃降逆,佐以理气化痰。拟方香砂六君子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处方:党参20 g,茯神15 g,白术15 g,炙甘草10 g,陈皮10 g,法半夏15 g,木香10 g(后下),砂仁5 g(后下),厚朴15 g,海螵蛸20 g,桔梗10 g,合欢皮20 g。14剂,1剂/d,水煎温服。

2诊:2021年3月2日,患者服药后咽喉异物感明显减轻,进食后嗳气减少,睡眠仍易醒,胸闷胸痛好转,舌淡红,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弱。前方加首乌藤15 g。7剂,1剂/d,水煎温服。

1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诉服完药后咽喉异物感消失,未再复发。

按语:患者以“咽喉部异物感5个月余”为主诉就诊,胃镜提示反流性食管炎,曾行PPI试验性治疗有效,反流性咽喉炎诊断成立。结合其他症状及舌脉象,辨证为脾胃虚证。脾胃虚弱,脾运化失司,胃气失降,循经上逆,浊气侵犯咽喉,故见咽喉部异物感、进食后嗳气;胃气上逆,胸部气机运行受阻不通,则发为胸闷胸痛;胃气失和,阳气浮越于外,不得入阴,故夜眠欠佳。处方予香砂六君子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以益气健脾和胃、降逆化痰。方中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重在培土固本;法半夏降逆,陈皮、木香、砂仁、厚朴行气,五药共同协助胃气通降;此外,砂仁、厚朴兼可化湿,法半夏兼燥湿化痰,三者又能顺应脾喜燥恶湿之性,助脾升清;桔梗宣肺祛痰,清利咽喉;海螵蛸制酸;茯神、合欢皮安神助眠。2诊时咽喉异物感、进食后嗳气减轻,胸闷痛好转。此时患者胃气已较前通降,睡眠仍欠佳,遂于前方基础上加首乌藤以加强安神助眠之功。诸药合用,标本兼顾,既可培补中州,令气血生化有源,又能促进中轴灵活运转,使脾胃运化、升降如常,如此则病自可除。

3.2 病案2 患者,女,35岁,2020年11月18日初诊。主诉:咽喉部气顶感10年余。患者诉10年前因工作繁忙、压力大开始出现咽喉部气顶感,时有嗳气,咳少量白痰,10年来反复发作,情绪不佳时尤为明显。2017年8月11日于外院查胃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窦炎;腹部彩超提示: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曾先后至多家医院就诊,未见明显改善。现症见:咽喉部时有气顶感,严重时可牵及后背部,情绪不佳时症状明显,服用PPI后可缓解,反复发作,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咳痰量多色白,嗳气频繁,偶有腹胀痛,腹部嘈杂不适,胃纳可,肠鸣,大便时成形时稍烂,一日一行,睡眠差,梦多,平素思虑较多,自觉全身疼痛,怕冷,舌淡红,苔薄白,脉弱。西医诊断:反流性咽喉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窦炎。中医诊断:喉痹;辨证:肝郁脾虚证。治法:疏肝健脾和胃,行气化痰降逆。拟方小柴胡汤、香砂六君子汤合半夏厚朴汤化裁。处方:柴胡10 g,黄芩15 g,法半夏15 g,党参15 g,茯苓15 g,炙甘草10 g,陈皮10 g,厚朴15 g,麸炒枳壳15 g,木香10 g(后下),海螵蛸20 g,延胡索15 g,桂枝10 g。14剂,1剂/d,水煎温服。

2诊:2020年12月2日,患者自觉咽喉部气顶感有所减轻,严重时仍牵及后背部,嗳气减少,大便较前不成形,一日一行,较前易疲倦,思虑稍有减少,余症大致同前,舌淡红,苔薄白,脉弱。辨证为脾胃虚弱证。予前方去柴胡、黄芩,加白术15 g,黄芪20 g,三七粉3 g(冲服)。21剂,1剂/d,水煎温服。

3诊:2020年12月16日,患者诉咽喉部气顶感进一步减轻,偶尔牵及后背部,嗳气、咳痰减少,背部疼痛、怕风寒,腹部无明显嘈杂,大便成形质软,一日一行,睡眠仍差,梦多,舌淡红,苔薄白,脉较前稍有力。辨证同前,予2诊处方去海螵蛸,加合欢皮20 g,独活10 g,防风10 g。14剂,1剂/d,水煎温服。

1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咽喉部气顶感明显减轻,偶有嗳气、咳痰,大便成形,睡眠、精神改善,背部疼痛及怕风怕冷好转,服药14剂后遂自行再续服14剂。2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诉咽喉部无明显不适,余症皆消,未再发作。

按语:该患者主诉为“咽喉部气顶感10年余”,虽然既往胃镜未见反流征象,但服用PPI可缓解,仍属于反流性咽喉炎的范围。黄穗平教授认为,初诊患者咽喉部气顶感时作,甚则牵及后背部,情绪不佳时明显,平素思虑也多,加之就诊时语速较快,重复表达,且面带愁容,以上均提示为肝郁之象,结合他症,辨为肝郁脾虚证,且肝郁重于脾虚。肝气郁结,肝疏泄之职失司,引起咽喉部气机不畅,肝气郁之日久,又可横逆克犯脾胃,致脾胃之气升降失宜,胃气上逆,侵犯咽喉,故时有咽喉部气顶感,甚则牵及后背部、嗳气频繁。偶有腹胀痛,腹部嘈杂不适,肠鸣,大便时成形时稍烂,睡眠差,梦多,平时思虑较多,则均为肝郁脾虚之征。治当疏肝健脾和胃,理气化痰降逆。方予小柴胡汤、香砂六君子汤合半夏厚朴汤化裁。方中柴胡、黄芩、法半夏即小柴胡汤之用,可疏肝理气,且法半夏与厚朴同用,能行气化痰降逆。党参、炙甘草益气健脾,茯苓健脾渗湿,枳壳、陈皮、木香行气,海螵蛸制酸和胃,延胡索止痛,桂枝温经散寒。2诊时患者咽喉部气顶感、情绪都有所改善,肝气较前舒畅,然而大便偏烂,也更易疲倦,提示脾虚稍有加重,辨证为脾胃虚弱证,此时不适宜继续用小柴胡汤。治以健脾和胃、化痰降逆为法,遂于前方去柴胡、黄芩,加白术加强益气健脾,黄芪补气。其病程较长,基于“久病多瘀”的理论认识,再加三七粉以活血化瘀。3诊时患者自觉咽喉部气顶感明显减轻,睡眠仍差,背部疼痛、怕风寒,余症好转,说明用药恰当,于上方去海螵蛸,加合欢皮以安神助眠,独活、防风祛风散寒。综上,察明患者病情之细微变化,辨清标本之轻重,谨守行气降逆之核心,始终顾护中土,佐以疏肝行气化痰,据此用药,令肝气疏泄正常,脾胃升降相宜,则气无所郁、逆,痰无可生,病可已也。

猜你喜欢
咽喉部行气胃气
从“肝脾肺”视角论燥湿行气法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
中药穴位贴敷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咽喉部舒适度的应用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胃气足,活百岁
全麻手术经口气管插管中达克罗宁胶浆的应用效果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香砂消胀汤治疗胃胀
自拟葛根鳖甲汤治疗急慢性咽炎咽喉疼痛76例临床观察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
战国时期房中学著作《行气铭玉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