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小学落实“五育并举”研究

2022-11-16 03:47贾朝霞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镇中心小学
教书育人 2022年28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五育寄宿制

贾朝霞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镇中心小学)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理念下对于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新的诉求,指出了个体发展的多维需求,倡导通过教育工作的落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工作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契合新时代的需求,推动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农村寄宿小学更需要做出有效的优化和调节。而想要明确农村寄宿小学落实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实现全面树人的路径和方案,首先则需要明确在农村寄宿小学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农村寄宿小学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有效的优化和调整。

一、落实五育并举的必要性

所谓的五育并举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落实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德育注重对于学生思想观念的塑造和行为习惯的引导,为五育之首,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都指出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引起关注和重视的一点理念就是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遵循立德先树人,成才先成人的原则展开教育。其次为智育,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成绩的不断提升。再次为美育,落实对于学生审美的培育,让学生具备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活跃学生思维扩充学生视野的同时促进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完成对于学生情绪、情感、情操的培育,美化学生的内心与行为,观念与态度。第四为体育,体育在近几年来备受关注,因为从相应的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现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相对较低,肥胖和近视人群比重越来越高,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刻不容缓。最后为劳育,劳育同样是现阶段教育的当务之急,因为大多数学生属于家中的独生子女,不愿意劳动的情况比比皆是,同时很多学生对于劳动的观点和看法存在偏差,绞尽脑汁想要逃避劳动,而劳育的落实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传输基本的劳动技巧,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德、智、体、美、劳教育较为全面地关注了学生综合发展的需求,具备着较高的落实必要性。而从寄宿制小学的角度来看,首先,寄宿制小学所处的教育阶段较为特殊,在小学阶段受教育主体的思想观念、态度意识、行为习惯都处于待发展阶段,且一旦形成再想更改就变得难上加难。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可以从综合整体的角度让学生的观念、意识、行为、能力都得到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助益。其次,寄宿制小学从教育运行模式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大多数时间是与朋友、同学在一起,并没有父母的庇护,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必须有较高的自理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而德、智、体、美、劳教育则可以有效解决,让学生更好地生活和发展,因此,落实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构成五位一体的新型教育既是着眼现在,也是面向未来,需要有效落实与实践。但是就现阶段来看,农村寄宿小学在五育并举的落实上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欠缺,需要优化和调整。

二、农村寄宿小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长期寄宿缺乏家庭教育与父母的关爱

寄宿制学校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在于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成了完全的主导,学校教育也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地,家庭教育的影响则显得微乎其微。寄宿制学校对于学生而言是利弊参半的,一方面,寄宿制学校在实践过程当中可以全天化地开展对于学生的教育和规制,学校中也有较为专业的人才队伍,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行为习惯会受到约束,学生的学习时间能得到保障,因此学生的成长可以得到基本性的保障。另一方面,寄宿制学校在落实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学生与父母之前的沟通和交流变少了,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因此很多学生都会产生孤独、自卑、寂寞的情绪,这些情绪的出现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从学校方面来看,现阶段并没有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来提高学生对于学校的归属感,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二)教师应试理念根深蒂固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相较于传统教育理念的一个核心突破就在于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下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给予了较高的重视和关注。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理念决定了现阶段教师本身对于智育给予的关注和重视相对较高,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提升,一方面导致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对于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不断降低,反而适得其反,学生学习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另一方面导致学生的孤独感进一步加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除此之外,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导致学生的压力增加,对于其他领域的成长关注越来越低,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三)教学管理机制严苛死板、校园缺乏活力

教学管理机制的建设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校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也会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五育并举能否有效落实到实践当中。但是就现阶段农村寄宿学校的教育管理机制建设来看,仍旧过于关注学生的智育发展和成绩提升,因此在教学机制建设过程当中范式化相对较强,进而导致教学管理工作在实践落实过程当中枯燥严苛。量化性管理,严苛的制度,让学生对于学校的抵触心理越来越强,同时也没有落实好对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和引导,并没有发挥规章制度的规束、引导和大环境建设的效果,需要做出调整和优化。

(四)教师间缺乏合作、教学资源并不统一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下学科壁垒打破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与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合作和交流,汲取更多的专业化建议,进而以本学科为核心和跳板,将学科教学进行延伸和拓宽。一方面可以通过相互印证的方式强化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另一方面打开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多维成长。但是就现阶段来看,教师在教学分析的过程当中仍旧各自为政,并没有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整合力度相对较弱,导致了德、智、体、美、劳完全割裂开来,效果相对较低。

三、农村寄宿制小学如何落实五育并举实现全面树人

(一)调节教学内容、打破学科壁垒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另外一个名称叫做五位一体。顾名思义,需要将德、智、体、美、劳有效融合,形成有机整体,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尤其是小学生本身的知识链接能力就相对较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融合,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一体化教育,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为此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智育为主做出优化和调节,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改良和调整,以此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且相较于智育、美育、体育、劳育,德育本身的可塑性相对较强,因此才有了课程思政的理念,在学科教学分析的过程中以德育为主要方向,让五育并举以德育为重要的凝结点,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学科内容做出科学的选择和判断,发挥学科优势整合教育资源,以此为中心落实五位一体的新型教育,推动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落地。

(二)注重氛围营造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

氛围建设会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对学生产生影响,进而作用于学生的观念、思维、能力和态度上。小学生本身受环境的影响就较为明显,而寄宿制小学生则更为明显,长期在对应的环境下可以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为此农村寄宿小学就需要加强氛围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展开:

第一,农村寄宿小学应当发挥广播站、板报、课间广播等资源,将德、智、体、美、劳等相应的教育内容有效地渗透其中,既可以较多地丰富对应宣传方式的内容,同时也可以较好地推动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落实。

第二,农村寄宿小学需要定期为教师开展讲座,让教师对五育并举、五育融合这一理念认识得更加清晰,明确其实践落实的重点和核心,以此为中心推动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理念落地,让教师转变教学方法、内容和理念。

第三,农村寄宿小学需要对教育管理机制做出有效的优化和调节,尤其是教学评价机制,转变评价重点,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关注和重视,进而更好地推动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理念的落地和实施。

(三)给予人文关怀提升教育温度

小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该阶段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思维和习惯的培养,更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尤其是寄宿制小学生,在本就缺乏家庭关爱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情感和指引弥补空缺。农村寄宿小学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提高教育温度,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也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归属感,进而让各项活动和教育内容切实落实,让学生更加配合:

首先,农村寄宿小学可以引入更多的教育活动,例如以德育为中心的观点辩论赛、以智育为中心的知识竞赛、以美育为中心的绘画比赛、以体育为中心的体育竞赛、以劳育为中心的团体活动或者是集体大扫除等。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在校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防止学生感到孤单、寂寞;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学习生涯变得多姿多彩,让学生享受自己的在校时间和在校经历。

其次,农村寄宿小学需要建立师生意见表,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和学生的需求,定期做好调查,针对性地做出调节和优化,以此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归属感,这样学校的各项活动学生也更愿意参与,促进学生多维成长。

(四)形成合作机制整合教育资源

五育并举下教育工作在实践开展过程当中涉及的领域是多元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想要保障在各个领域都具备较高专业性相对而言较为困难。例如在语文教育展开的过程当中教师想要渗透德育就需要与历史教师和政治教师共同合作,分析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和延伸方向;如果想要与美育协同发展就需要与美术教师合作,引入更多的艺术作品,通过作品赏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顺畅平滑地引入教学内容。为此,农村寄宿小学就需要引入相应的教学合作机制,让教师共同协力,对教学工作做出有效的优化和调节,以此为中心,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形成五位一体的教育新局面。

农村寄宿小学可以定期展开教师研讨会,共同商讨教育方向和融合方向,也可以建立线上联系渠道,通过这种方式群策群力,共同讨论如何实现学科壁垒消弭,促进学生的多维成长。除此之外,农村寄宿学校还可以通过示范课展示的方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范例,让教师有更多的参考,或者是通过互听教学的方式走入其他学科教师的课堂当中,了解不同学科的教育重点和教育模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不仅仅是内容的融合,更是能力的融合,很多学科在融合的过程中尽管内容上不同,但是也可以通过形式的调节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教师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五)发挥核心学科和核心团体作用

五育并举下赋予了教育更多元的需求,但是不变的是需要以学科为本位进行有效地延伸和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同学科的延展能力和落实程度也是有所不同的,例如英语教学、语文教育、体育教育、美术教育、政治教育,这些学科的延展性相较于理科类的学科而言相对较强,可以作为核心学科发挥其延展性和可塑性。通过这些学科优势的发挥,促进学生更好地提升,实现全方位发展。

除了需要关注核心学科的作用以外还需要关注核心群体的作用,在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下,班主任、学生干部、校园管理者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关注点,学生干部的示范模范作用、校园管理者的决策制定都会影响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落实质量和落实效率。需要重视这些核心群体的作用,在实践教育工作落实的过程当中发挥这些群体的积极引导作用。同时,也需要加强对这些群体的教育和引导,以此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成长推进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全面树人理念的有效落实,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农村寄宿小学需要从核心学科和核心团体出发,集中发力,以此为中心为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理念的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和保障,让各项工程顺利落实于实践当中。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提升,落实全面树人的教育理念,面向当下着眼未来,做好教育优化和转型。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是现阶段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教育优化的主要方向,同时也较为符合小学生的学龄需求和人格发展需求。尤其是寄宿制小学,本身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理念必须有效落实于实践当中,因此农村寄宿小学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从调节教学内容打破学科壁垒、注重氛围营造,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给予人文关怀提升教育温度、形成合作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发挥核心学科和核心团体作用等多个角度着手做出有效的优化和调节,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五育寄宿制
青岛市城阳区礼德小学 “五育并举”,让校园充满活力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浅谈城镇寄宿制初中宿舍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
建优质寄宿学校是撤点并校的前提
全寄宿制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
“五育并举”,学校交出智慧答卷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