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记

2022-11-16 03:46宋起凤
月读 2022年11期

〔清〕宋起凤

季弟获桃坠一枚①,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②。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③,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④,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七级⑤,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⑥,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处当寺阴⑦,高阜钟阁踞焉⑧。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余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⑨,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语云:“纳须弥于芥子。”⑩殆谓是欤!

注释:

① 季弟:最小的弟弟。

② 雉(zhì):城墙垛子。

③ 桴(fú):鼓槌。

④ 小陀:小和尚。

⑤ 浮屠:佛塔。

⑥ 假寐:闭目养神。

⑦ 舣(yǐ)舟:把船停靠在岸边。

⑧ 高阜:高高的土山。

⑨ 招提:寺院。

⑩ 须弥:佛家对山的泛称。极言其大。 芥子:芥菜的种子。极言其小。

译文:

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核桃做的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在山的低洼处矗立着一座城,城墙垛子清晰可数,城上有高楼,楼门大开。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靠近山脚有一座寺院,隐蔽着三棵古老的松树。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门内有一个和尚,侧耳倾听外面的声音,户门如果半掩着,好像是在等人来;如果两扇大开,就是迎请的样子,以上两种情况反复度量,没有不合适的。松树东面来了一个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刚参加完佛事晚归。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仿佛听到了脚步声,急匆匆上前。桃核旁边露出七级佛塔,距离河滩有半颗黍米远。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几案闭目养神,样子好像快要觉醒。船尾有一个小童,对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土山上有敲钟的阁楼盘踞那里。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稀疏的几点星星。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唐朝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

计算整个桃坠,人总共有七个:分别是四个和尚、一个船客、一个小童、一个钟鼓小吏。宫殿房屋器物用具共有九个:分别是:一座城、一座楼、一座寺院、一个宝塔、一条小舟、一个阁楼、一个炉灶,钟和鼓各一个。景致共有七处,分别是:山、水、林木、滩石是四处,星星、月亮、灯火是三处。而人的活动如传递更次、报知天亮、候门等人、夜晚归来、倚靠几案、烧制茶水,总共有六样,各自神态都不同,同时具有愁眉苦脸、畏惧严寒、凝聚神思多种情态,都一一刻画得很像。

佛语说:“容纳高山于芥菜子。”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吧!

【讲解】

本文堪称明清小品文之翘楚,作者宋起凤,字来仪,号紫庭,晚年号觉庵,河北沧州人。

宋起凤生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卒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幼时聪颖明敏,勤学好问。弱冠时,补河间府博士弟子员。宋起凤在明末乡试中副榜,入国子监读书;于清初乡试又中副车。对此,宋起凤因“抱异才而乃历两朝不见售”,颇为“怏怏”,大有怀才不遇之愤懑。因家贫,加之父母逐渐年迈,家口又日渐增多,急需谋生就业,他只得于顺治十一年(1654)就官山西大同府灵邱县,康熙元年(1662)又离开灵邱县至广东罗定州任知州。宋起凤居官公良清正,善政甚多,解冤案、除恶匪、开灌渠、修堤坝、推教化、纂史志,种种惠民盛举不一而足,离任多年后百姓仍念之。

关于文学,宋起凤博学能文,学问深醇,富有文声,有天下第一流之誉,且好吟诵,时人以柳宗元譬之。中年后诗作尤多,但因家庭变故,为文多穷愁而发,读之“字字伤心”。诗词之外,散文小品亦煌煌可观。阅之,则文笔清雅洗练,富有张力,无论志史、纪人还是状物、达情,都能娓娓道来,生动隽永,情趣盎然,神韵通达,颇能以小见大、赋琐碎而论深美,让人不忍释卷。

他一生虽有才华,但能识者甚少,多大材小用,不能尽其抱负。虽从宦途,但薄俸不能解决家中饥寒困境。尽管他曾为支撑家业,用多年所积攒的俸禄余资于沧州程家林(今属孟村境)置田二十余顷,孰料赶上荒年,旱涝频发,连年歉收,适又逢上家人接连病亡之难,所费不赀,于是为纾困,只好将田产转手他人以救急,以后生活则全靠“笔耕为糊口策”。但以文谋生更是不易,橐笔游食于达官贵人之门,居无定所,不能长期安处一地,所得时多时少,无有恒额进账,只能长期客游四方以遣岁月,甚至七十四岁时“尚随入幕中”,兢兢业业,不敢懈怠率意。不难看出,宋起凤以老迈之躯,仍受他人所驱,实受家境穷苦之窘所迫,尽管时有无力之感,但亦别无他法。

纵观宋起凤一生,从少时至壮岁,虽科名不显,但终为官主政一方,理想抱负尚有所托;辞官归家后则家事不顺,又向无恒产,生计无所着落,只能随波逐流,常年奔波游离于外,备尝艰辛之苦。虽至终老亦未能摆脱经济困境的羁绊,但苦难的生活亦磨砺了他的心志,在沧桑坎坷中造就了坚忍不拔的性格。“饥饿之余,好弄笔墨”,也许正是因了这些看似平淡却又穷愁的人生淬炼与蜕变,他的文笔才会圆融玲珑,清绝净透,在人性的真淳中成就经典名篇《核工记》。

2017年夏,“芥子纳须弥 核雕藏大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核雕技艺精品展”在北京恭王府举行。图为展出核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