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2022-11-18 21:25□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9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建设

□李 爽 鞠 巍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实现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总要求中也提到了要实现“乡风文明”,而文化振兴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因此,要想实现文化振兴,首先要做的就是坚持和完善农村文化建设。文化相当于一个人的灵魂,唯有灵魂丰满,才能让生活更加充实。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文化建设的突出意义

(一)农村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现实要求。农民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满足其在文化上的需求是很有必要也是必须要坚持的。随着社会进步,物质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农村体现得却更尤为严重,农民精神生活的单一越发凸显,对外面世界的了解渠道越来越局限于手机、网络,而网络上越来越同质化的娱乐项目又进一步限制了农民的思想,正是如此复杂的现实情况才体现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且紧迫。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实现农民全面发展的重头戏,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二)农村文化建设是提升农村整体实力的重要基础。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绝不仅仅只是实现物质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实现物质和精神共同现代化。如果在农村仅是大力发展农业而忽视文化的作用,那就像是一朵无根之萍,长期以往“德不匹位”的现象就会日益凸显,较低的文化素质不足以支撑个人财富也会引起更多的社会矛盾,同时,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又会刺激一些人离开农村,盲目追求物质,这就与全面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双向度建设,可以不断提升农村的向心力、增强农村产业发展的底蕴,更能够让“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1]这一目标早日实现,让农村真正实现现代化。

(三)农村文化建设是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党和国家一直把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涵与载体之一[2]。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土地对于人民有着特殊的意义,而在土地上孕育出的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今,随着工业的蓬勃发展,对传统农业的冲击和影响也随之增长,农村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被动转型,传统农村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不断缩小,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被新型事物所替代,加之社会当中的不良风气又进一步蚕食了朴实、纯良的传统农村文化,最终让许多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失传断代。因此,完善农村文化基础建设并结合独有的农村文化基因,大力发展自身的文化特色,不仅可以扩充农村文化土壤,让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得以延续,让许多优秀文化重焕新机,还可以借着改革创新的东风,让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新与补充,既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又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可以说,农村文化建设是当今提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力践行。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

(一)农民主体意识不强,人才匮乏。一方面,随着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基础教育在农村全面普及,使得农村文化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扩充,但农村封建思想仍旧存在,婚丧嫁娶仍是农民绕不开、躲不掉的难题。同时收入较低、视野较窄也使得大部分农民只能通过手机来获得一定的精神满足,而现如今互联网上充斥的短视频大多内涵不足,无法做到真正启发民智,最终种种因素使得农民自身发展欲望不强,加之农村人口外流严重,使得农村文化建设从主体层面就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管理、服务队伍自身底蕴不足。在农村,受历史和条件因素影响,村干部队伍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但大多数村民都是比较信任威望较高、能力较强的人当选村干部,这类人在村集体经费使用上往往会倾向于经济发展而忽视文化发展,因此其主观见解会直接影响文化政策的落实和推广,而且新的文化思想要在农村有所发展势必会冲击原有壁垒,这就使得农村文化建设受到了更大的制约。同时,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匮乏也会导致在开展服务工作时备受质疑和误解,当农民的实际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再好的初衷也会因怀疑而大打折扣,而被动的局面又会影响工作者们的积极性,恶性循环的现状使得农村文化建设的困难重重。

(二)资金投入不足,文化设施使用率低。在农村文化建设的硬件上,第一个困难便是资金来源不足。经济发达的地区暂且不谈,在全国更多农村的经济还是较为落后的,农业发展模式单一、农产品销路不畅通等问题使得内部潜力不足。并且,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来说,投资价值远不如城市及其周边,上级注意力的缺失就会带来上级财政支持的减少,而资本也很少会光顾到不会增长自身重量的偏僻角落,最终外部欠缺加上内部软弱使得农村文化建设的第一步就受到了冲击。

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国家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日益重视,既有的农村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例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图书室、体育室、文化广场、篮球场、健身器材等,但在对其的管理和使用中,出现了使用率低的问题。在部分农村,文化书屋成为了摆设,文化广场成为了停车场的现象频发,由农民组成的文化小队也成为了领导视察时的机动队,健身器材的修缮更多的是不及时、不充分,成为了文化宣传时的证据。农村文化建设场地的低利用率使得农民认可程度进一步降低,文化载体没有走进农民的心中,农村文化建设就不可能落到实处。

(三)农村文化建设制度不健全,责任意识不强。在农村文化建设制度方面,缺乏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在农村,许多职能部门需要开展业务工作,村班子成员大多都是身兼数职,党建、环保、产业发展、扶贫项目、土地种植、农业保险等诸多事务牵扯着精力,与这些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属于后起之秀,在村干部眼中是可以先“放一放”“等一等”的,加之乡镇领导事务更加繁杂,就使得现行的农村文化建设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落实开展。此外,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多部门配合开展工作,但部分乡镇既未出台明确规定又未列入常态化管理,使得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最终导致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多数集中在考察、考核时期。同时,服务制度不健全也是影响文化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文化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服务形式单一[3],创新力不足,特色文化服务开展不完备,配套机制、手续不健全,导致日常工作陷入老、旧的僵局,更多时候都是在微信群中做一些宣传推广,村民响应度不高。

三、农村文化建设的优化路径

作为我国振兴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依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同时[4],应着力从以下方面优化农村文化建设。

(一)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重视人才作用。要想让农村文化建设真正走入农民的心中,首先就要转变目前牵引式的工作方式。要结合当地农村实际,积极探索引导式的工作方法,要充分发扬地方特色文化,可以通过举办民族活动、短视频比赛等新旧结合的方式,让老百姓在心理上逐渐认识到这些工作是真正为他们着想而不是为了完成考核,化被动为主动,让农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才能更好地开展后续的工作。其次,要充分完善村民意见反馈机制。无论是意见的收集整理,还是意见的吸收落实,都要让工作公开透明,要大范围的普及渠道,让老百姓认识到他们的有效意见是被真正地听取了并加以落实了,进而增强他们的信任感,通过弹性修改制度,让农村文化服务不再是过去的照本宣科,通过动态监管机制充分发挥意见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可以分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需求偏好等诸多层面健全反馈框架,让有效意见更有针对性,可以定期公开意见采纳、落实情况,让老百姓更直观地感受到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魅力,从而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建设工作中来。

公共文化服务和特色文化产业也需要人才来建设发展,唯有广开源路,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来人才,才能让队伍变得更专业。可以建设专职服务队伍,面向社会公开择优选聘工作人员,公开福利待遇和培训机制,让有意向、符合条件的志愿者投身到农村文化建设队伍中来;可以采取兼职制度,让在法律服务、医疗健康、文学艺术、教育教学等各行各业的专家人才在保留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定向兼职服务,充分利用好专业本领,让农民享受更多科学服务;发挥平台优势,不仅要开展城市文化人员入乡服务,更要搭建专业指导的平台和桥梁,通过培养更多的乡村文化人员来巩固和充实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后备力量。

(二)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文化设施的使用率。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显得愈加突出,文化类的消费在人们的总消费中占据了更多的比例[5]。要想真正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空喊口号不给粮食”是不行的,唯有在政府重视的基础上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将农村文化建设所占比例适当提升,才能让原有紧绷的源头得以解放,才能让建设更加有持续性,并且,要更加细致地完善基层专用资金使用制度,坚决落实专款专用,财政局、审计局要履行好监管职责,监察部门要将农村文化建设列入日常工作中,通过多方合力,让财政资金用到实处。

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也可适当引入社会资本,成立相应基金会,集合各行各业社会力量筹集补充资金,明确出资企业准入门槛和相应优惠政策。通过培育、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来激发出更多的文化活力,既能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享受文化发展的红利,又能让他们在工作中更深入地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同时,提高农村文化设施使用率,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是从根本上解决的有效途径,因地制宜,了解农民想用什么,以此对农村文化设施进行完善;在文化设施场所配备专业驻场人员,负责日常的开放管理、接待、讲解;以活动为载体,加大日常宣传力度,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文化需求,提供相匹配的文化资源供给,深入农民内心,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文化场所的知晓率,提高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

(三)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相关制度,强化责任意识。一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的作用,坚持党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通过明确职能分工和一把手负责制,提高区域一把手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让党委宣传部门与科技、教育、国土等职能部门形成合力,进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推进力度。二是要持续坚持“回头看”制度,充分发挥纪委的监察职能及上级宣传部门的管理职能,将政策长效化落实进行到底,最终将农村文化建设真正并入正轨、摆在前位。三是要强化基层干部领导农村文化建设责任。要想培养出一批能攻坚克难、埋头苦干的基层干部队伍,首先就应要求基层主要领导身先士卒、作出表率,用实际行动和强硬态度,转变目前的被动局面。四是要完善基层干部包保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乡镇机关干部上,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的落实、反馈并入到村委会的日常工作当中,并提高文化建设工作实绩的考核比重,通过以每月检查反馈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进而打破村干部固有思想,让其意识到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形成从上到下的整体局面,让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四、结语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会不断满足农民文化需求、提升农村整体实力、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不断推进的进程中,应当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重视人才,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文化设施的使用率,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相关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带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耕牛和农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农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