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探究

2022-11-18 03:01中宁县自然资源局张学丽
河北农机 2022年9期
关键词:尺蠖刺槐虫卵

中宁县自然资源局 张学丽

前言

刺槐又被叫作“洋槐”,豆科、刺槐属落叶乔木,其高度通常为10m~25m,喜温抗风性能差,在北纬23°~46°、东经86°~124°种植较为广泛。树种品类多样,按照用途可大致分为用材树种、园林绿化树种、饲料林树种、蜜源林树种等,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更为优良的刺槐树种被引进我国。要充分发挥刺槐造林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的真正作用和价值,为进一步提高刺槐林经济和生态效益提供强有力保障。

1 刺槐造林技术

刺槐最先被种植于北美洲,后被引入亚洲、欧洲等区域,备受当地居民和政府的青睐,故此,刺槐并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植物,其生长习性与中国槐树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但是由于刺槐自身具有较高的生长价值以及生态价值,进而被引入中国,与此同时开展规模化种植工作,使中国生态环境以及气候得到有效改善。尤其在美化环境和保持水土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广泛应用于北方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也可用于现代园林建设工作中,美化园林环境。除此之外,刺槐还具备极高的药用价值以及使用价值,其根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氯气、光化学烟雾等具有较强的抗性,并且还能吸收铅蒸汽。其根部根瘤有极大提升地力之效。其叶含有多样氨基酸,其叶蛋白贴近度为0.64~0.89,更适合婴幼儿以及青少年食用。其花富含多样的微量元素以及生理元素,在清热解毒、健胃通肠等方面具有一定功效。其子被广泛应用于增稠剂、凝胶剂等制作工艺中。如此,进一步推进了刺槐规模化种植工作进程。要想尽快完成刺槐规模化种植工作,并保证刺槐造林工作质量,应深入掌握刺槐生长习性,以此为依据进行刺槐造林种植工作,进一步促进刺槐植被与土壤、生态系统共同发展[1]。

1.1 因地制宜

刺槐造林的首要工作就是结合刺槐的生长需求以及生长习性开展种植林地选取工作。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山地能够充分满足刺槐成长所需的营养和水分,是最佳的林地,除此之外,细砂地和具有壤质间层的河漫滩也是较为优质的造林地。绝大多数情况下,在平原细沙地进行刺槐种植工作,在地表40~80cm以下应为粉砂地或者细砂地,以此保障刺槐根系正常延展生长。对于盐碱地其含盐量应低于0.3%,地下水位应维持在1m以上。对于风口地、含盐量高于0.3%的盐碱地、重黏土地等都不适合进行刺槐种植工作。

1.2 修整土壤

开展规模化刺槐造林工作前期,应结合所选刺槐种类特性对选取的造林地土壤进行针对性、科学性的整修工作。以此为刺槐茁壮健康成长提供更为有利的环境。对于不同的土壤性质其具体整修方案也存在一定差异:地势较为平坦的平原地区可以采用全面整地法、穴状整地法以及带状整地法开展土地整修工作;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可合理利用水平梯田、鱼鳞坑、窄幅梯田开展整修工作;含盐量较高的盐碱地可通过修筑条田或者开沟筑渠等方法开展土壤整修工作。

1.3 造林时节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季是进行刺槐造林工作的最佳时节。春季大地复苏,百鸟争鸣,温度开始逐日递升,积雪溶解以及冰川融化可以给予刺槐充足的水分,保证其茁壮成长,再加之温暖的气候以及充足的阳光照射,进而为刺槐健康生长打造极为有利的环境,同时为进一步开展刺槐造林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持。就我国现下南方绝大多数区域而言,温度适宜、空气湿润的春季是所有植被萌芽生长的重要阶段,在其环境下开展刺槐幼苗培育工作能够极大提升刺槐造林成活率。但是就我国北方少数区域来说,春天气温急剧回升、水分蒸发率提高、地表水分短缺,极易发生“春旱”问题,为刺槐幼苗带来极大影响,刺槐幼苗成长得不到有效保障,而秋季进行刺槐种植工作,刺槐枝干形态良好、生长迅速,其成活率也得到显著提升。

1.4 种植密度

刺槐树种对阳光、水分、温度以及养分等的要求较为苛刻,需求量较大,刺槐第一侧芽萌发枝条较弱,第二、三侧芽萌发枝条才开始形成旺枝,科学范围内大密度种植也不会影响其健康成长。故此,绝大部分林场为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实现刺槐林整体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的目标,积极采用高密度造林法开展刺槐幼苗种植培育工作。除此之外,刺槐自身枝条分叉较多、极易出现弯曲变形现象,科学、适宜地提高种植密度能够为刺槐向上生长以及枝干形态优美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关于刺槐种植密度的设定,应以刺槐苗种的生长状况、苗种特性、用途以及生长条件为依据,应考虑科学增加薪炭林和水土保持林的数量和种植密度,让其整体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1.5 造林方法

对于带干造林和混交造林,应结合实际需求以及造林模式进行造林方法的选择。刺槐芽孢刚刚绽放的阶段就是进行带干造林工作的最适宜时期,因为此阶段的刺槐苗种生命力最为旺盛,刺槐苗种与自然地理环境间的适应度以及契合度最高,能够根据周边环境的变化,及时、有效进行自我调整。进行截干造林工作过程中,截杆长度应控制在3cm以下,且栽种不要过于深,处于距刺槐苗木根茎3cm处,倘若选择的造林地为干旱沙地,则距离应为10cm~15cm,以此避免对切口造成灼伤。混交造林(如图1所示)是现下应用较为广泛的造林方法,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刺槐苗木抗病虫害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加快刺槐生长速度。对于地势较为平坦的平原地区可以采用刺槐、白榆树、杨树等混合种植的方法,而对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地、丘陵等地区,可以将刺槐与侧柏树、麻栎树等混合种植。

图1 技术路线图

图2 混交造林模式图

2 刺槐常见病虫害

2.1 刺槐尺蠖

在刺槐苗木成长过程中,尺蠖对其的影响力最大。一旦出现尺蠖病害问题,刺槐的叶片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急剧减少,而且尺蠖在进行幼虫孵化过程中,吐丝下垂现象明显,吐丝在风力作用下急剧扩散,影响范围迅速扩大,一旦成长,就会不断啃食刺槐,在极短时间内,刺槐叶片啃食殆尽,对刺槐造成极为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没有叶片加持的刺槐,不能有效进行光合作用,刺槐的生长速度就会放缓,严重时甚至会停止生长,刺槐自身的功能性以及观赏性也急剧降低。

2.2 种子小蜂

种子小蜂也是刺槐苗木成长过程中发生概率较高的病虫害,在刺槐种子成熟期较为常见,种子小蜂会将虫卵产于刺槐种子的子叶中,倘若将虫卵产在豆荚中,那么豆荚表面就会存有一个较为明显的黄色胶点。倘若成虫在豆荚内产下虫卵,豆荚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种子内部结构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进而致使种子失去活力[3]。然后虫卵孵化出幼虫,幼虫将刺槐种子子叶作为营养来源,不断吞食,进而致使种子失活,如此也会给刺槐的正常生长带来严重威胁。

2.3 紫纹羽病

紫纹羽病是刺槐生长过程中最易感染的疾病种类,贯穿刺槐生长的整个过程、各个阶段,不论是幼苗阶段还是成熟林木阶段,都存在感染紫纹羽病的可能性。一旦出现紫纹羽病发病症状,如若没能及时处理,就会以块状形式扩散,进而致使幼嫩细根发生感染,极大加剧蔓延速度和影响范围,倘若是在新季发生感染,还会造成刺槐幼嫩细根出现大面积腐烂现象,甚至会影响到主根的生长。然后,感染刺槐的叶片会出现逐渐变小、变黄等多种问题,发芽期延迟,叶芽质地较弱,树根腐烂严重,最终树木坏死。紫纹羽病是一种“慢性毒药”,没有时间、气候、节气的限制,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尤其在夏季多雨阶段发生概率最大,相关人员应对这种状况提升关注度。以便能及时、有效控制紫纹羽病对刺槐的影响,进而提升刺槐成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刺槐病虫害防治

3.1 刺槐尺蠖的防治

根据对尺蠖发病特征以及生活习性的分析可以得出,尺蠖具有极强的爆发特性,一旦发生且没有进行及时有效控制和解决,那么就会给刺槐成长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农业措施是现下较为常用的尺蠖防治方法,基于尺蠖自身具有极强的抗药性、耐药性,并且其食量巨大,因此化学措施、物理措施的防治效果和工作质量并不理想,而农业措施和生物措施效果较为显著。例如:渭源县林业服务中心在开展刺槐尺蠖防治工作过程中,就积极落实混交林构建工作,打破以往造林工作苗种单一模式,采用刺槐苗种与其他多样苗种共同种植的方式,极大降低了刺槐尺蠖灾害的发生概率。除此之外,有关农业防治还有其他方法可行,例如:在越冬阶段,对土地表层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地工作,将潜伏在土壤中的越冬虫卵进行及时、有效的清理,与此同时可以根据科学摇晃树苗或者合理震荡树干,对尺蠖幼虫进行集中处理。还可以通过培养寄生蜂、麻雀、土蜂等生物手段,一方面保护生态环境,丰富生态物种,为生态系统平衡运行提供强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极大控制住尺蠖数量,进而为刺槐茁壮健康成长提供极为有利的环境。

3.2 种子小蜂的防治

就渭源县林业服务中心实施的种子小蜂防治方案进行探讨,该中心在开展刺槐造林工作过程中对刺槐种子进行了较为严格、仔细的检疫工作,让种子质量得到一定保障,极大降低了种子中潜藏虫卵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还制定了定期的巡查工作,及时将已发生虫害的刺槐进行处理,以此为刺槐茁壮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保障。结合对种子小蜂特性分析可知,种子小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刺槐成长,对此,相关林园人员应进一步提升对其的关注力度,除了上述方法之外,在实际防治工作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大范围喷施相关化学药剂,达到杀虫抑虫的目的,进而极大地减少种子小蜂成虫数量,也可以对刺槐种子进行药物处理,在不破坏种子活力的基础上,及时杀死潜伏在种子中的幼虫或者虫卵,以此让刺槐生长的安全性、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4]。较为常用的杀虫剂配制如下:80%敌敌畏乳油3000倍液以及50%杀螟松乳油2000倍液,进行充分融合,毒杀种子小蜂成虫。热水浸泡是较为广泛使用的种子处理方法,绝大多数情况下,将刺槐种子置于80℃~100℃的热水中进行虫卵处理工作,或者采用10%~20%的食盐水对刺槐种子开展漂洗工作,如此也可以实现消灭虫卵的目的。但在进行防治工作中,需要格外关注的是,使用热水进行虫卵消灭工作过程中,应严格把控刺槐种子浸泡时间,浸泡时间最高不要超过3分钟,以此保证虫卵杀死的同时,种子活性依旧良好。

3.3 紫纹羽病的防治

紫纹羽病对刺槐生长也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在相关防治工作中,应进一步增强对紫纹羽病的关注力度。通过科学、合理对刺槐林进行修枝,可以极大降低紫纹羽病出现概率,还能同时提升刺槐自身抗性和适应能力,并为刺槐健康、快速成长提供更为有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除此之外,还要对刺槐幼苗生长状况进行定期、严格、仔细检查记录工作,及时发现病害,做好处理工作,以此规避大规模感染现象发生,减少经济损失。在进行刺槐苗木种植工作前,需要对刺槐苗木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在开展实际防治工作过程中,可以借鉴渭源县林业服务中心的处理方案和经验,该中心使用2%石灰水以及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并将待种植的刺槐苗木放置其中浸泡,浸泡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之间。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将待种植的刺槐苗木浸泡在0.1%硫酸铜溶液中进行消毒处理,浸泡时间最少3个小时。在实际操作中,对已发生病害的苗木、腐木要及时做好清理工作,连根拔除,可以有效控制病害传播范围,提高刺槐生长的稳定性、安全性,与此同时,还要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和农药进行土壤消毒。其过程中需要格外关注的是,刺槐由于自身抗风性较差,不能将刺槐作为林园的防风林带,否则会致使林园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受到严重影响。

3.4 金龟子虫的防治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之外,在实际刺槐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金龟子虫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对金龟子虫生长周期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可以极大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进行金龟子虫防治工作过程中,应针对成虫时期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案,可以充分利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案[5]。就渭源县林业服务中心处理方案进行讨论,该中心以化学防治为核心开展金龟子虫防治工作,主要针对金龟子成虫最为严重的阶段,配置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在成虫暴发最严重的时期进行连续喷施,每两到三天喷施一次。

除此之外,普遍使用的化学农药还包括:50%辛硫磷800~1000倍液或者50%甲胺磷800~1000倍液。除了化学防治技术外,物理防治技术成效也十分显著,例如:充分利用金龟子虫自身趋光性以及假死性,通过在刺槐林中科学、合理放置黑光灯,进而达到引诱、杀死金龟子虫的目的,除此之外,也可以采取在夜间合理晃动树枝完成捕杀工作。还可以积极使用农业措施,在冬季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土工作,以此及时将越冬虫卵消灭,为来年刺槐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

4 结语

总而言之,刺槐造林工作在我国现下造林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越发突出稳固,刺槐林种植工作的大力宣传和落实,让当下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美化,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与此同时为我国绝大多数造林企业带来了更为理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并让相关企业自身市场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强化。所以,在进行刺槐规模化种植工作过程中,应进一步增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注力度,以此为刺槐茁壮健康生长打造极为有利的环境。

猜你喜欢
尺蠖刺槐虫卵
捻转血矛线虫虫卵体外培养观察
刺槐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探究
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
刺槐树
刺槐造林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为尺蠖寻求庇护
刺槐无性系生态适应性差异研究
几乎 100% 的大米中都有虫卵
一三○团春尺蠖的发生与应对措施
茶尺蠖性召唤行为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