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探究

2022-11-19 16:24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四史课程体系思政

刘 倩 侯 晨 冯 宁

(1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2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具有价值意蕴,不仅能有效引导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和学史力行,更是高校提升思政育人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学习“四史”,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锤炼政治品格,厚植家国情怀,用理想信仰之光照亮复兴伟业。

1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意义

“四史”是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涵盖现代中国的发展脉络,加强“四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四史”,不仅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分,是贯彻党的理论体系创新的基础。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四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变化,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青年学生进行“四史”教育,是从学生所处的时代特征和实际情况出发,是符合思想政治的教育规律,遵循学生成长特点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基石。在高校思政课中开展“四史”教育,不仅能够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也能更好的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武装学生的头脑,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而思政课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必修课,在思政课程教学体系中融入“四史”教育是当前教育的需要。高校开展“四史”教育一般会伴随着思政课堂、历史专业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党员教育学习等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为“四史”教育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在新时代,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是思政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的需要。“四史”教育丰富了思政课程的理论内涵,进一步完善了思政课程内容体系,通过“四史”教育学生可以做到以史为鉴、学史明理、以史立志,最终达到以史育人的目的,帮助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史”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在学习中要坚持政治性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将政治、理论、实践融会贯通,创新理论学习的形式,用严密的思想理论来说服学生,让学生能够用全面客观的方法来认识中国、认识世界。

2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2.1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的理论依据。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各高校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宣部、教育部在《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中,提出在开设“四史”教育选修课时,必须保证学生从“四史”中选修一门课程。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也把“四史”教育作为构建理论武装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体系,从国家层面已经有了顶层设计,根据政策的导向“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已成为必然。

2.2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师资保障。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思想意识水平又要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靠一大批有理想信念的“四有”好老师来支撑。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教师队伍;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涵盖了马原、社论、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门类,也包涵了“四史”教育的内容,为“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基础;教育部明确规定高校思政课师生比为1∶350,近年来各高校加大了思政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也加大了对思政工作的支持力度,不仅增加了教师数量,也使教师结构更加合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规模显著提升,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提供了有利的组织保障。

2.3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制度优势。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已经形成比较成熟和完善的课程体系,其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经过长期的教育探索,思政课程体系已经形成了科学的课程目标、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学校也配备了优质的思政课教师资源,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上思政课教学正常开展和改革创新的可能。“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将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以生动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学深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过程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从而坚定跟党走的决心,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不断增长才干,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把握历史规律,在历史积淀中发展,从而更好的开拓前进,走向未来。

3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实践途径

3.1 将“四史”教育开设为一门必修课融入思政课程体系。开好“四史”教育课程,不仅要把“四史”教育融入到思政课程体系中,也要把“四史”教育作为一门高校学生的必修课,按照规定的学时、学分和开课学期进行设置,确保全面覆盖学生。在编写教材时要结合“四史”教育内容和思政课程特点,使“四史”教育内容更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其实,“四史”教育中的很多内容与思政课程内容有高度的一致性,教师进行讲解时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将“四史”教育内容融入思政课的章节中,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高校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四史”教育活学活用,通过“重温经典、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五四精神”等主题研讨活动,学生经过讨论,写心得、写感悟、写反思;组织学生参观党史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学生看得见的鲜活教材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效果。

“四史”教育作为一门理论课程,如果教师单纯的讲理论,学生听起来就会索然无味,这样的课堂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教师在讲解时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课堂内将理论知识讲清讲透;课堂外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切实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帮助学生学深悟透弄通做实,这样“四史”教育才能提质增效。

3.2 充分发挥教师在“四史”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四史”教育本质是属于思想意识形态教育,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思想过硬,不仅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还要爱岗敬业,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对教育教学进行潜心研究,积极探索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的教学模式。为此,高校要完善对思政课程教师的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将“四史”教育纳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的能力。同时,高校之间可以就“四史”教育举办经验交流会、观摩会、研讨会等,不断探索“四史”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更好的推进“四史”教育奠定基础。

在“四史”教育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某一知识点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形成学生上台讲党史故事、说心得体会的氛围。例如,可以以毛主席最得意的一场战役———四渡赤水为例,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战役的历史背景、战争经过以及战役后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方面进行讨论,学生们形成学、看、听、论、讲五结合,仿佛自己就是战役的亲历者,从而获益颇丰,在思想上接受一次深刻的“四史”教育。

3.3 以教学研究来促进“四史”教育质量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广泛的开展教学研究,高校要建立“四史”教育研究机构,以学术研究来促进“四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思政教师要把握好关键,要结合教学实践,加强思政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研究,探索开展“四史”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以高水平的教学研究促进“四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做到:一是教学内容的规划设计上做研究。结合思政课程每门课程的特点研究如何将“四史”教育有机、合理融入思政课程,在保证课程体系完整基础上,确保整体规划设计,做到“四史”教育教学研究的真实性、系统性与科学性的辩证统一。二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实践教学。在挖掘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作用的同时,打造高校自己的实践教学特色,并把高校自身的文化内涵融入其中,使“四史”教育的教学更生动、具有针对性。三是在教学方法上做研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猜你喜欢
四史课程体系思政
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育人的理论与实践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思政课“需求侧”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