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开展经典诵读的教学探究

2022-11-19 18:42史迎春
名师在线 2022年19期
关键词:经典作品语文教师

文/史迎春

引言

经典诵读作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崇高的道德精神,需要学生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学习、领悟及传承,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初期,将经典诵读引入小学语文教学,既能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又能够保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对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发展意义重大。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开展仍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经典诵读教育作用的发挥。由此可见,开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研究意义重大。

一、小学语文开展经典诵读的意义分析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语文教育的初期,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知识,还需要让学生构建合理的语文知识结构[1]。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内的文本教学,还要向学生补充大量的课外知识,其中经典诵读作品就是非常优秀的课外知识,将之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保证每一位小学生都获得身心健康发展。比如,学生通过对《游子吟》古诗文的学习,能从中感受到诗文中母亲的伟大,并联想到自己母亲平时所做的事情,更好地感悟母爱,这对学生有极高的教育价值。由此可见,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开展,能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量,提高学生的内在品质。

(二)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经典作品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优秀的经典作品,不但数量众多,而且承载着前辈圣贤的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对其诵读,不仅能感受其语言的精美,还能够对其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层次理解,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并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2]。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虽然非常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培养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将经典诵读引入小学语文教学,能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诵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及道德品质,这对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小学语文开展经典诵读的问题分析

小学语文开展经典诵读,对学生学习及发展的意义重大。但纵观当前的经典诵读开展,其中仍暴露出较多问题,影响了最终的效果。下面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为经典诵读策略的引出提供有力依据。

(一)教师对经典诵读的认识不够全面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部分小学基本都意识到了经典诵读教学的重要性,并重视学生的经典诵读,也预留了一些诵读的时间。但部分教师仍未意识到其重要性,对经典诵读的开展过于形式化,没有对学生的经典诵读进行指导,导致学生的经典诵读缺乏实效性[3]。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将经典诵读教学看作古诗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诵读的经典作品进行深层次的讲解,导致学生缺乏对其整体性的鉴赏解析,难以对经典作品进行整体性把握。

(二)经典诵读形式过于单一

经典诵读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教师要注重诵读形式的多样化,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持续保持诵读兴趣,提高诵读的效果。但目前大部分教师在经典诵读教学中,都采取单一的朗读加简单讲解的教学形式,导致学生难以从中感受到乐趣,这影响了学生经典诵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单一的教学形式长期得不到改变,学生还会产生排斥心理,影响最终的诵读效果。

(三)缺乏经典诵读评价机制

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经典诵读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有重视这一点,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阻碍了经典诵读的有效推进。

三、小学语文开展经典诵读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

要想有效开展经典诵读,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首先,教师要全面认识经典诵读教学,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经典诵读的主体性,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真正对经典诵读产生兴趣,并主动参与经典诵读活动[4]。其次,在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从中获得精神享受,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教师不仅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在合作中提高诵读的质量。

(二)注重经典诵读的层次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要明确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方面存在的差异,要善于根据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设计层次性的经典诵读活动,为不同年龄段和认知水平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任务。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经典诵读需求,让其在诵读活动中收获更多。例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处于认字和表达的学习阶段,因此,教师可以为其推荐《千字文》《三字经》等节奏感较强、内容较为简单的作品,让学生在有效的诵读中轻松认字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其正处于读写能力、道德品质、文学素养培养的关键期,因此,教师可以让其阅读《夏日绝句》《石灰吟》《唐诗三百首》等经典诵读作品,对其中蕴含的深层次内涵进行体会,使其获得综合性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对经典诵读内容深思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教师要明确开展的目的,让学生从中有所收获。在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对诵读内容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5]。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学习方法,又可以让学生在诵读学习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例如,在引导学生诵读《夏日绝句》古诗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诵读后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如让学生在诵读中思考“故事描述了什么事件?诗人想通过此事件传达怎样的情感?”。学生在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其思维能够得到发散和拓展,不仅能掌握相关知识,还能提升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问题和总结概括能力等综合能力。学生通过对经典诵读作品的深层次阅读,能够获得综合性的成长,将经典诵读教学的价值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四)丰富经典诵读的形式

根据上文提到的当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形式单一的问题,教师需要及时做好创新工作。在对经典诵读形式创新和丰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的特点[6]。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创新诵读形式的可行性,促使经典诵读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师生共读”“经典文化小课堂”“经典诵读主题比赛”等诵读形式,让学生深层次感受经典诵读的价值与魅力,使学生在经典诵读中的收获更全面。

(五)注重经典诵读教学的延伸拓展

经典诵读如果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那么诵读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经典诵读教学的延伸拓展工作,只有将课上课下完美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经典诵读习惯,将经典诵读的教学成效充分发挥出来[7]。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为例,在学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经典诵读的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课下对陆游的古诗文作品进行搜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文在诵读活动中展示,分享自己喜欢这首古诗词的原因。学生在相互分享诵读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能达到对经典诵读拓展延伸的目的,还能够养成课下主动诵读经典作品的习惯。这有助于学生对经典作品文学魅力的深层次感知,让学生真正喜欢上经典诵读,不仅能为学生今后语文课程的深层次学习做好铺垫,更能让学生在不断汲取经典诵读营养的同时,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及发展奠定基础。

(六)注重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

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只有实现家校之间的合力,才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经典诵读的魅力,所以,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十分重要。首先,针对家长对孩子经典诵读不太重视的问题,教师要向家长提供多种优秀教学案例,让家长真正重视孩子的经典诵读,使其主动承担一定的教育责任。其次,根据学校经典诵读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家长根据诵读的主题利用网络、课外读物等搜集家庭经典诵读资源,和学生一起参与到对经典作品的共同诵读中,强化亲子间的诵读效果。相信通过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经典诵读的引导,能取得更加理想的经典诵读效果。根据家庭中亲子间的诵读效果,教师要及时进行分析和指导,以这样的方式保障亲子经典诵读的成效,并促使其处于不断发展状态[8]。最后,学校要多举办一些经典诵读的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和学生积极参加。例如,为了营造浓厚的书香家庭文化氛围,引导广大家庭和学生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学校可以开展经典诵读“书香浸润家庭·红色伴我成长”亲子诵读视频征集活动;也可以开展亲子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等视频大赛活动。

(七)构建合理的经典诵读教学评价体系

在经典诵读教学开展过程中,合理的评价体系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可以保障经典诵读的效果。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教师可以将一些诵读内容融入日常作业,由家长和教师两方面对学生的经典诵读实际情况进行记录,在定期总结后给予肯定、鼓励性的评价,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保持经典诵读的积极性,并让学生明确诵读的方向,保障其诵读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在班级中开展一些诵读、配音等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让学生根据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再由教师给予综合性的评价,让学生在科学评价的引导下,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结语

在小学语文中开展经典诵读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综合能力及文学素养的提升,还能够让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因此,教师必须要全面认识经典诵读教学,并更新教学观念,针对教与学的实情,科学设计经典诵读教学活动,提高经典诵读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经典作品语文教师
读经典作品的体会
試述梵高经典作品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为什么读经典
美育教师
圆我教师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