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英才教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临证经验

2022-11-19 20:54黄琪琛庞小林张玉珊韦英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8期
关键词:膜炎筋膜英才

黄琪琛 庞小林 张玉珊 韦英才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项背肌筋膜炎是一种项背部筋膜、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因长期慢性劳损形成的无菌性炎性反应,其主要以项背部的肌群受累及,如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等,从而导致项背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疲乏酸累等症状[1]。韦英才是广西著名壮医专家,现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壮医推拿科学术带头人,国家经筋学组组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壮医药分会会长,国际医学手法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其从事壮医临床应用与教学研究工作30余年,十分擅长应用壮医经筋疗法诊治各种常见筋病和痛症,经验丰富,现将韦英才教授运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经验介绍如下,仅供参考学习。

1 病因病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期低头伏案、加班加点的工作已成越来越多“办公族”的常态,致使项背肌筋膜炎每年的患病率呈逐步上升状态,患病者的年龄更是出现年轻化的趋势[2]。教师、办公族、司机等从业者在工作中长时间保持单一的姿势,或长时间面对电脑等,使项背肌肉处于一个紧张的收缩状态,则项背部的肌肉、筋膜等组织更容易受到损伤,因而该类职业人员成为筋痹的好发人群。由于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脊柱生理结构的改变[3]、体内维生素的缺乏[4]等多种因素影响,致使本病发生,但本病仍未有一个明确的、公认的发病机制。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激痛点致痛”学说及“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的观点,阐明了其发病机理。“激痛点”可以是点,也可以是一条线,甚至是形成一个面,本质是指肌肉纤维、筋膜等软组织长时间受累,引起肌肉挛缩,影响局部肌肉纤维的功能,使肌肉的局部出现硬块、结节、条索等,触诊时疼痛明显,因此激痛点又称为疼痛激发中心、扳机点。一般是由于急性、慢性的劳损后,以慢性劳损多见,又或是在人体感受外界环境刺激后致使骨骼肌出现了高度紧张的肌肉筋膜束,在此处发展为高敏感痛点[5]。激痛点致痛机制也因其探讨组织学和电生理的角度不同,分为长时间重复活动使肌肉纤维超负荷的“能量代谢危机学说”[6],异常兴奋的交感神经使肌纤维收缩的“肌梭异常电位学说”[7]及“整合性假说”[8],其中“整合性假说”认为肌肉运动终板区释放过多的乙酰胆碱在肌筋膜神经末梢受刺激时,会使肌筋膜持续性的收缩,从而使得肌肉筋膜形成一个长时间的缺血、缺氧状态,最终身体内代偿性的产生了炎性介质如5-HT、PG等,由此这一假说也被认为是肌筋膜产生激痛点的关键[8]。另一部分学者则认同其致病原因为“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他们认为其是因为局部肌肉、筋膜群损伤,会产生撕裂性的细小轻微损伤,导致小血管的出血,引起局部水肿,从而刺激神经疼痛。如果吸收不完全或者未能解决损伤因素,肌肉纤维长期反复出现痉挛,患部出现反复的“渗出-吸收”循环,最终的结果是肌肉纤维化、增生,发展为肌肉局部产生硬块、结节或条索状物,类似于肌筋膜激痛点,局部出现压痛或牵扯痛等表现,导致运动障碍、血流不畅[9]。此外,长期局部受寒等环境因素也与项背肌筋膜炎的发病有着密切联系。

由于项背部肌肉劳损,使肌筋膜局部紧张、挛缩以及软组织水肿粘连,尤其是在肌筋膜的起止点处,更容易形成可触的僵硬圆形或条索样结节,甚至整个背部的肌肉呈现为僵硬的板状,因此,韦英才教授认为项背肌筋膜炎隶属于“筋病”范畴。韦英才教授对项背肌筋膜炎的认识还结合了《黄帝内经》及壮医基础理论“三道两路”“毒虚致病论”的理解。《素问·痹论》曰:“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焠刺者,刺寒疾也……”结合筋膜炎患者恶风寒的表现,进一步提出对于筋病“寒邪是其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壮医认为三道两路、天地人三气若能维持平衡,正常运行,即可相互制约,协调同步,使人体生理功能正常,任何一路运行不畅,皆可使三气不同步而发病。一旦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影响三气的正常功能,龙火两路不能通畅运行,使体内运行血液的龙路不能为肌肉输送营养,虚邪贼风便有了可乘之机,乘虚而入。一般认为外邪流注肌肉、筋膜、关节,致使气血不能通畅运行,不通则痛。但经筋不与血管伴行,不像经脉可运行气血[10],因此不能笼统粗略的以“不通则痛”来概括其病机,古籍有云:“经皆有筋……筋皆有结……,以痛为腧。”韦英才教授把“因结致痛”作为经筋病致痛机理,认为筋结阻络,不能荣养经筋,经筋不荣则痛,丰富了经脉“不通则痛”的内涵[11]。筋结即横络,筋结是否致病,取决于其性质和大小,即只有“横络盛加(筋结卡压于经筋之上)”才导致产生疾病。因此,韦英才教授将项背部这些条索结节认为是筋结点、病灶点,并用“因结致痛”阐述项背肌筋膜炎的病因病机,其认为由于项背部肌筋长期劳损致患者毫毛腠理空虚,加之风寒湿毒的外界侵袭,损伤筋肉则引发疼痛,从而形成筋结,横络盛加,阻塞三道两路,导致三气不得同步而诱发疼痛[12]。

2 临床经验

2.1 壮医经筋疗法 壮医经筋疗法在黄帝内经的十二经筋理论基础上,结合了壮族民间的理筋术及现代解剖学,总结为两条治疗原则,即“摸结查灶”“解结治病”。经过临床的反复实践、论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壮医特色诊疗技术。韦英才教授根据“治以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的治疗原则,大胆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壮医经筋疗法,即壮医经筋推拿、壮医火针、拔罐三联疗法。他认为筋病的治疗当以经筋推拿手法摸结查灶松解局部肌肉,再用烧红的微火针快速地针刺病灶点以松筋解结,最后用拔火罐负压的形式将黄水(致痛物质)吸附出体外,以达宛陈除之的目的[13]。

2.2 治疗方法

2.2.1 摸结查灶 项背肌筋膜炎的摸结临床多贯彻“以痛为腧”为原则。依循手三阳经筋的走向进行循筋摸结、顺藤摸瓜,项背肌筋膜炎患者一般可在项背部受累区域,如肩胛提肌、菱形肌、斜方肌、背阔肌和竖脊肌附近诊查到痛性结节点,或在皮下可触及探查到变性的条索状筋结,叩击受累疼痛区域时,局部皮肤可发生苍白或充血,并伴有皮肤毛糙粗大或柚皮样变等体征。

2.2.2 松筋解结 “松筋解结”是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第一步。“松筋”即运用壮医经筋推拿松解项背,壮医经筋推拿以肘为功,常用肘部进行揉、推、滚、拨、点等手法,使力度更容易渗透至肌肉深处。施术者以肘滚或肘揉法在患者项背部健侧远端开始进行肌肉筋膜的松解,循序渐进、由浅到深,逐渐将手法重点放在病变区域,使紧张的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手法操作时长一般为5 min。再根据不同患者的受力情况的不同选择使用分筋理筋手法,如点、揉、按、抹、切、弹拨、拇指推或者肘推、拿揉等,重点松解患处的筋结点,以痛为腧,疼痛越明显的筋结点,越需要重点诊察。在手法的操作中,需要注意筋结分为三个层次,即点、线、面,应先浅后深、先点再面“解结”,从轻到重,根据局部肌肉、骨骼的分布,手法刚柔并济,达到“结解,筋松,筋荣,筋顺,筋动,筋通”的治疗效果,操作时间一般约为10 min。注意手法不宜过重,以免加剧组织水肿、黏连,使病情加重。最后施以放松类揉法、擦法等温热手法,注意项背部保暖,手法操作时间约3~5 min。“解结”即运用壮医火针疗法,采用“固结行针”的方法。其操作方法是:将查找到的筋结部位标记后,进行常规消毒,将粗为0.4 mm×45 mm的毫针针尖置于在酒精灯上烧红至发白后,迅速刺入标记部位,快进快出,不留针,针刺深度根据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及神经血管分布而定,注意避免穿透血管、神经、胸腔。拔火罐法:用闪火法在针刺部位拔火罐,留罐10~15 min,一般可拔出黄色液体或暗红色瘀血,病情越重,拔出的液体越多。

3 病案举隅

王某,女,37岁,2020年10月13日初诊。主诉:反复项背部疼痛2月,加重1周。患者诉2月前因长期伏案工作致使项背部肌肉僵硬、酸痛疲乏,活动受限,劳累及受寒后加重,发作时项背部酸痛、僵紧,右侧颈肩处自觉条索物移动感。平素畏风畏寒,长期自觉项背部大椎附近有凉意,大便溏烂,舌苔薄白,脉弦紧。有长期在空调房病史。查体:右侧C5-7,T1-2棘突外压痛,右侧斜方肌、两侧肩胛提肌、两侧菱形肌可见皮肤毛糙粗大或柚皮样变,并触及楔形条索状结节,压顶试验(-),双侧臂丛牵拉试验(-)。X片示:肩背肌筋膜增厚,颈椎生理曲度轻度变直。西医诊断:项背肌筋膜炎。中医诊断:痹证-寒痹。韦英才教授先对项背部行以摸结查灶手法,在右侧斜方肌、两侧肩胛提肌及菱形肌可触及楔形条索状结节,施以壮医推拿手法理筋分筋后松解局部肌肉,再以“以痛为腧”为原则行火针针刺,在大椎附近针对其自感寒凉处重点施针,患者因受寒邪过重,局部病灶僵硬未有针感,待第四针才稍有热痛感,火针消结后拔罐10 min,可拔出黄色液体。施术完毕患者自觉项背部发凉感较前明显缓解,酸痛感较前明显好转,尚有轻微活动受限。隔天予以第二次治疗,项背部僵硬处较前柔软,皮肤毛孔稍变小,行火针治疗时,第一针就可感热痛针感,拔罐黄色液体较前减少,治疗结束后,已无明显项背部酸痛。因工作原因未能按时行疗程治疗,2020年11月9日复诊,患者诉项背部已无僵硬酸痛,项背部发凉感明显改善,但尚有轻微凉意,要求继续巩固治疗。刻诊:项背部右侧斜方肌、两侧肩胛提肌及菱形肌楔形条索状结节已消失,局部粗糙毛孔已恢复弹性。再次施以壮医经筋疗法以巩固。并嘱其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锻炼。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本例患者长期伏案工作,致使颈项部长时间持续地处于紧张状态,使项背部毫毛腠理空虚,又因长夏时节天气炎热,贪凉,长期处于空调房内,导致寒邪凝滞于项背部,从而形成筋结,横络盛加,因而诱发了项背部筋膜炎。大椎穴附近为诸阳的交汇处,寒凝郁滞,阳气不能升发,则自感寒凉。通过壮医经筋推拿松解病灶部位,再以猛火力的火针针对病灶部位进行快速针刺,使热量迅速向周围扩散,调动患者正气,达到祛寒止痛、减压排毒的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 小结

韦英才教授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深入研究项背肌筋膜炎的病因病机,认为项背肌筋膜炎是由于肌肉长期劳损,适逢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风寒湿等邪气侵入人体,滞留于肌腠筋骨之间导致肌筋挛缩,横络盛加,阻滞气机,龙路、火路气机不畅,气血失衡,天地人三气不同步,发为本病。壮医经筋推拿沿着韦英才教授挖掘整理的手三阳经筋经筋走向,运用壮医经筋手法摸结诊病,配合壮族民间“捉筋”之法寻找筋结,重点诊察好发筋结的部位,再根据“点、线、面”的规律配合以“顺筋推拿,松解结合,松筋为主,解结为要”的手法原则及 “以软对硬,以硬对软,以尖对深,以浅对钝,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的手法特色[13],用“摸循、点揉、点按、弹拨、拑掐、捏揉”等手法施治顺着经筋走向松筋解结,并且针对筋结靶点,遵循“以痛为腧”,靶向针刺,直中筋结,加之经筋罐法,疏通皮部,驱邪外出,调畅“龙路”“火路”气机,使气血均衡,最终达到松筋解结、消结治病的目的。该法在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运用中取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借鉴,且患者接受度较高,可向基层进一步推广传播,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膜炎筋膜英才
颅底筋膜结构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永川:“逐浪奔永”汇聚八方英才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苏州:最高礼遇献给天下英才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跑步健身须坚持足底筋膜炎添乱要设防
老来爱运动要防足底筋膜炎
中药烫疗联合冲和软膏治疗腰背肌筋膜炎9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