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少年德育实践探索

2022-11-20 05:45文/高
名师在线 2022年12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青少年德育

文/高 振

引 言

德育对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担负着培养道德品质、纯净灵魂、平衡利益、优化个体、促进和谐等重要使命。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德育具有立德树人、思维指引的功能,体现了人的主体性生成和发展,是人的能量的释放。新时代,我们应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和教育目标,开展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政治和素质修养的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理想信念,这对引导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和进步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1]。

一、新时代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点理论根源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德育观,实现德育的基础方法是社会实践[2]。社会性实践活动是转变人类行为和实现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人类创新世界、改造社会的重要形式就是持续地实践德育,唯有社会实践行为才能最终达成有效的德育成果。在现实的德育实施过程中,我们要防止充满限制的照本宣科式和教学说教式的落后教学模式,将道德标准内化为青少年的基础德育活动观念,并让此种道德活动观念在现实中引领青少年的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重复的社会性实践过程中取得进步、与时俱进、共同成长。所以,实践行为是基础和关键。人类的全面发展理念源自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道德素质不高的人一定不会全面发展,因此,道德素质成为人类实现全面发展的必要因素之一。我们应构建文明现代的良好社会治安环境,关注青少年每个阶段的道德素质的提升,为他们的发展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时代青少年德育现状

(一)德育管理机制不规范

德育管理机制是德育的主要构成部分。在中小学的德育中,“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情况普遍存在。部分中小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广泛存在重视表面宣传的现象,对教育成果和贯彻落实情况不闻不问。学校对德育的教学环节欠缺成体系的管理体制,导致德育成效不佳,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另外,部分学校在德育教师匮乏的情况下,让其他学科的教师担负德育工作,导致德育效果不佳。青少年的品德素质大部分局限于自身的生活经历,偏离了德育的实质目标。

(二)德育手法过于单调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逐渐产生变化,因循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道德素质的要求。但是,当前仍有不少德育教师不重视创新教学方法,在德育过程中一味坚持“灌输式”教学方式,忽略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在根源上背离了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特点。强行开展灌输式教学,极有可能触发青少年学生的叛逆和抵触心理。

(三)大众媒介的不良影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青少年探索世界的渠道和方法逐渐拓宽,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传媒资源,接触互联网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是,网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具有误导性的负面信息,在青少年的“三观”尚未正确树立、缺乏分辨不健康信息能力的前提下,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另外,有些大众传播媒介得不到正确的运用,如有的学校耗费巨资改造了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却在日常的教学中鲜有应用,致使优质的学校设施设备发挥不了应有的价值。

(四)学校和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当前,由于学生家长和学校欠缺有效的沟通配合,做不到互相沟通、互相督促,这成为德育中非常突出的矛盾问题。重点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家庭环境中德育的流失较为严重,家长只关心表面的物质给予,过分娇惯和宠溺孩子,这让很多学生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坏毛病;另一方面是校方与学生家长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家长往往不能及时、准确地知道孩子在学校的各项表现,对学生回家后的表现也没有向校方及时反映,即便是召开家长会,大多也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成绩讨论,导致在青少年时期学生德育问题上,家庭和学校两者实现不了有效配合。

三、新时代青少年成长中经历的问题

(一)高消费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同时,青少年在生活中受到了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这把严严实实的“保护伞”让青少年成了“温室中的花朵”,贪图享乐的种子也因此萌芽。很多学生的手头都相对宽裕,为了显示自己的消费追求和品位,也会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很多青少年有购买零食的习惯,对一些新闻媒体的宣传广告情有独钟,同时在服装消费上也向名牌和大牌看起,崇尚“流行”和“潮流”的现象十分普遍。总的来说,青少年缺乏生活责任感,在很大程度上摒弃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并没有树立朴实且诚信的人生态度。

(二)上网热潮

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社会,网络就如同潘多拉的魔盒一样,涵盖着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思想,但也潜藏着阴暗和丑恶的一面,即便是成年人也会防不胜防。对于思想意识尚未定型的青少年来讲,网络对于他们而言更是一把“双刃剑”,青少年的好奇心强烈且求知欲旺盛,他们掩藏情感的能力并不突出,需要发泄自己内心的情绪,也需要与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需要获得外界的支持与认可。但由于他们处于叛逆期,也并不习惯于家长的引导和约束。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会把网络当作个人的寄托,直接在鼠标和键盘上随意点击,探索无穷无尽的网络世界,随时登录不同的平台,获取最新的资讯,或者与网上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频繁聊天,沉浸在不同类型的网络游戏中。但也正是在这种巨大的诱惑下,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们开始厌倦书本和考试,对课堂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当教师和家长限制他们上网时,他们的情绪波动就会变得更加明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青少年并没有认识到自己上网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只是把网络当作发泄的工具和平台。

(三)父母包办

青少年群体在行为上显现出了“易拉罐”现象,很多学生追求快销生活,吃垃圾食品,喝速溶饮料,使用塑料碗筷,用完之后就立刻丢掉,这就很容易养成急功近利、坐享其成的“易拉罐人格”。当下,青少年生活在温暖的港湾中,过度享用和索取,但极少付出真正的努力,无法理解简朴和感恩的内涵,所以他们的人格发展也缺乏足够的韧性。一些学生的日常起居全都由父母包办,他们很少主动帮父母干家务,甚至不会主动收拾自己的房间。久而久之,他们会变得懒惰和软弱,缺乏责任心,无法真正融入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四)意志力薄弱

近年来,文化环境发展变化尤为突出,文化产业的延伸让青少年的思想世界变得更加丰富,无论是音乐,电子视频还是网络,都让青少年拥有了更多精神寄托的港湾,但这些元素在充实青少年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青少年本身就会受到一些潮流的吸引,他们很难真正判断出这些潮流的利弊,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思潮的侵扰,随波逐流,盲目攀比,恶性追星。在行为选择上也会显露出逃避责任的问题。

(五)心理上的灰色地带

青少年的成长本身就是系统且复杂的工程,他们的心理和个性始终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现代生活的竞争是尤为激烈的,为人父母本身就承担了较大的压力,所以青少年的教养责任也会被分配到祖父母或其他亲友身上,父母与青少年之间的交谈是少之又少的。也正是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青少年对长辈的认知十分陌生,他们很容易排斥成年人的世界。而长辈给予他们百般顺从的呵护,也让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期”被大大延后,他们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发展因此受到了限制。久而久之,青少年的情绪与发展也不健全,很容易在心灵上存在灰色地带,在面对矛盾时会迷失自我,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状态。

四、提高新时代青少年德育实践质量的策略

德育是长远的、宏大的教育体系。针对当今时代德育工作中的众多问题,我们应不断拓宽视野,寻觅行之有效的手段,逐个突破,为新时代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越来越多的优质人才。

(一)构建科学的德育治理体系

德育治理体系是成套完整的实践方法,能有效确保德育目的顺利实现,对德育施行中的每个环节开展测试、完善和调控,从而使其一直处于良好状况。优化后的德育治理体系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展现德育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德育工作者检查和革新德育内容,积累德育教学手段和方式,优化德育教学环境,为达成德育目的而构建良好的环境。

(二)优化整体德育计划

学校应尤其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对德育的授课内容进行谋划,改变当前“轻德育”的状况。要想培养青少年“德育为先”的思想,教师就要深入调查当前中国青少年德育发展的困境,拟定每学期、每月的详细德育提纲,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青少年德育困境进行分类、细化、总结,不断突破创新,完善、优化当前的德育机制,同时发挥教育领导行政部门的决断协调功能,组织实践教学,发挥少先队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注重德育课程的管理

贯彻学校德育工作,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设立德育课程时,教师要保证德育课程在整体的学科课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不允许其他科目挤占德育课程的时间。在德育教师队伍的配备上,避免其他课程的教师兼任德育教师的现象,组建一支能力素质过硬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在推进各学科同德育的协调统一方面,各科教师应树立全课程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制订具体的德育目标及需求,并标注在当前所处学期的授课大纲中,确实贯彻到平日的阶段小测和教学查验中[3]。

(四)提高德育教师的素质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在接受教师的讲解过程中,会深受教师的感染。对此,教师要发挥好“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学校只有坚持不懈地开展继续教育、开展主题座谈会、组织专题研讨会,才能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的品德修养和教育素质,提升教师为人师表的品质修养,使其更好地总结德育工作经验,具备新时代发展所要求的德育素质和水平。

(五)注重学生行为养成教育

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开展德育工作来说是极为关键的。学校应结合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自身特点进行有价值的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避免其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不断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学校还需要给青少年树立一些好榜样,不断表扬良好行为,积极鼓励学生向榜样学习,提高青少年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

(六)提高家庭对德育的重视程度

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家长的一些言行举止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深深印刻在学生心中。所以,家长需要非常关注学生的家庭德育,明确青少年身上所肩负的重要责任,鼓励其积极学习一些德育知识,做一个有良好德育品行的学生。另外,家长还可以结合自家的实际情况创新一些科学的德育方法,更好地对青少年进行德育,帮助青少年快乐成长。

结 语

总之,教师应从论述德育理论根源着手,在研究新时代青少年德育现状的基础上,从构建正确的德育管控机制、构建丰富的德育形式、借助模范带头作用完成德育任务、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媒介优势、家庭与学校的联合德育几个方面,推动新时代青少年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青少年德育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中国德育》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