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红色文化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2022-11-20 12:48李雪陈全银
教书育人 2022年25期
关键词:红色目标精神

李雪 陈全银

(1.内江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过程中所形成、积累和沉淀的优秀文化。中华民族是红色文化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是红色文化的引领者,马克思主义是红色文化的灵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红色文化的基础。

文化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生产方式的发展。因此,红色文化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主题、内容、形式都有所不同。在革命年代,红色文化主要表现为伟大的建党精神和各种革命文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文化主要表现为抗美援朝文化、“两弹一星”文化、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两路”精神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红色文化主要表现为改革开放文化、创新文化、特区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红色文化主要表现为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等。这些红色文化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红色文化谱系。

二、小学红色文化教育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当前小学红色文化教育遇到了一些困境,影响了小学红色文化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回应新时代教育诉求乏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是目前我们谋划所有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这两个大局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重要推动力量。科技创新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科学精神是红色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红色基因在科技领域的具体表现。因此,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既是小学红色文化教育赓续红色基因应有的题中之义,又是新时代对小学红色校园提出的明确要求。但是,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往往没有把科学精神主题放在突出位置,缺乏明确的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目标和内容。这与我国红色文化教育主要聚焦于革命精神主题的传统有关。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对新时代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诉求回应明显不够。

(二)小学生对红色文化领悟欠深刻

小学生对红色文化的领悟总体而言还不够深刻。他们大多数人对红色文化的描述还停留在重复教师语言的水平,不能使用自己的语言阐释红色文化的现代价值或意义。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至少有三个方面:首先,小学红色文化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没有建立。教育质量评价是教育活动的指挥棒。没有评价体系导致部分教师在红色文化教育中无教育思想可依,无评价指标可用。红色文化教育质量完全取决于教师本人对红色文化教育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因此,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严重参差不齐。其次,教师的引导缺失。由于红色文化教育主要是以学科教学为主体,以学科渗透的形式开展。部分教师依然囿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偏重学科教学,在学生理解红色文化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引导,导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往往难以深入。再次,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内容零散不成体系。因此,向学生展示完整的红色文化谱系对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红色文化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建构的过程中,部分小学没有注重这一点,没有向学生展示完整的红色文化谱系。这不利于学生理解红色文化。

(三)小学红色文化教育缺乏系统性

小学红色文化教育没有独立成体系的系列主题活动,它的实施主要是依托相互独立的松散的思想教育活动和各种学科课程。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对其他教育活动的依附性过强,显得其自身较为零散,红色文化教育的各种活动之间无法形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镶嵌、相得益彰的整体效果。

小学红色文化教育缺乏系统性的主要原因是小学对红色文化教育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缺乏顶层设计导致小学红色文化教育目标缺乏统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功能,最终形成这些教育活动各自为战的状态。缺乏顶层设计也导致了小学红色文化教育无法实现统筹安排,不同形态、不同年级、不同内容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无法通盘筹划和有条理地部署落实。

(四)小学红色文化教育重知轻行

思想教育不仅要重视认识水平,还要重视知行合一行为能力的提升。但是,当前小学红色文化教育主要聚焦在提高小学生红色文化认知水平上。例如阅读红色文化故事、观看红色文化影视、开展红色文化演讲等。教师很少为学生践履红色文化提供场景和平台,对学生如何在生活学习中践履红色文化的引导、对学生通过践履红色文化拓展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深度、提高认知水平的帮助更是鲜见。

践履红色文化既是红色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又是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提高红色文化教育实效的重要策略。因此,小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水平提高虽然重要,但是,只“知”不“行”的红色文化教育是不完整的和低效的。

三、提高小学红色文化教育质量的对策

小学红色文化教育要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小学教育目标,依据教育规律来组织和实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质量。

(一)制定明确的红色文化教育目标体系

“人是依照自觉抱定目的进行活动的”,目的越明确、越具体,工作思路就越清晰、效果就越明显。因此,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应该围绕红色文化教育目的来组织、计划和实施,并且以有效实现红色文化教育目的为最高价值追求。

红色文化教育的目标来自教育总目标,是教育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总目标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的具体要求。因此,确定红色文化教育目标的基本思路是把教育总目标进行分解,梳理、总结教育总目标在红色文化教育领域的要求。

红色文化教育目标确定后,教师还需要对这个目标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建构。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基于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特点、生活实际,建构层次化的学段教育目标。这样,红色文化教育目标就可以形成与教育总目标一致、且各个学段教育目标相对独立的目标体系。

(二)组织高质量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的质量是教育实效的基础。教育者组织高质量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时,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1.精选红色文化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文化精华传递给学生。因此,丰富的红色文化不可能全部成为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学校应该在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紧紧围绕红色文化教育目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校的特定情况,对红色文化进行精心挑选。

在精选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时,应重点注意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所呈现必要的、完整的文化谱系。因为文化谱系是真正的文化系统整体,它不仅呈现了红色文化主要发展线索,还呈现了红色文化当前的庞大且完整体系。这将能有效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整体认知以及对红色文化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和体悟。

2.精心编排红色文化教育内容

精心编排红色文化教育内容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方面,实现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序列化。红色教育内容应该依据层次化的红色教育目标体系和不同学段学生身心规律分层次分阶段、连续有序地排列,使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呈螺旋式上升趋势。无序的教育内容必定不利于其在教育过程中的运用,更不利于其发挥教育作用。

另一方面,实现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整体化。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是指向红色文化教育目标的。在红色文化教育目标统摄下,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应该是结构严谨的、紧紧围绕红色文化教育目标的整体。这样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有助于红色文化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对红色教育目标指向的精准程度越高,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中每一个元素越能构成整体,越能有助于教育目标实现。反之,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越是结构松散无序,越是无法聚焦和有效实现红色文化教育目标。

(三)突出红色文化中的科学精神主题

小学红色文化教育突出科学精神主题是对新时代教育诉求的直接回应。

现代社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科学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在中国,科学精神是红色文化在科学领域的具体表现,是红色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红色文化中,我们可以发现,新时代科学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底色,以求真创造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伦理为规范的红色文化。

新时代的红色文化教育需要转变思路、突破传统,突出科学精神主题,才能强有力地回应新时代的教育诉求。

(四)提高小学生红色文化践履能力

提高小学生红色文化践履能力,教师不仅要为小学生提供践履的机会和平台,还要及时开展引导。

小学生红色文化践履能力提高可以采取“三个融合”的策略:

1.小学红色文化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融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红色文化内容丰富,涵括了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的社会实践主题和场景。可以说,它蕴含了丰富的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养料。因此,两者融合具有天然的契合性。

两者融合,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将获得更丰富的进入课程的途径,以及更多的实践载体和平台,更容易融入学生的真实生活和紧扣学生发展需要。因此,通过红色文化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将会对红色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更能真切地感受和体会红色文化的新时代内涵和价值。

要实现两者融合,首先要设置红色文化主题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实践方式,理解和践履红色文化。其次要在其他主题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突出红色文化,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践履和养成红色文化。

2.小学红色文化教育与小学生学习行为融合

学习是小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实践活动,因此,学习也是小学生践履红色文化的重要行为。

教师应该把红色文化教育与学生学习行为融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行为践履、体悟和理解红色文化,并在此过程中把红色文化转化为学习动力。

3.小学红色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

校园文化是学生校园生活的环境和必不可少的条件。小学红色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能充分地把红色文化教育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实践结合。

两者融合,首先要在校园文化建设时,充分考虑红色文化教育的需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成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其次要在设计和统筹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时,充分考虑校园文化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中的红色文化元素,把这些元素纳入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中,并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

(五)制定科学的红色文化教育评价机制

红色文化教育评价事关红色文化教育发展方向,它不仅是教育管理的需要,还是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科学的红色文化教育评价既能确保红色文化教育的方向,又能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

科学的红色文化教育评价机制至少应符合以下三个要求:

1.评价内容全面化

红色文化教育是综合性的思想教育,学生在红色文化及其精神的知、情、意、行都应该纳入评价内容,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评价内容对任何方面的忽略都无法培养完整的红色文化传承者。

红色文化教育是复杂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计划、实施方案、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等,都需要加强评价引导。红色文化教育评价应全面覆盖这些方面。

2.评价主体多元化

参与红色文化教育的主体很多,每位参与者对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及教育活动管理等都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评价主体单一化必然导致评价失于片面和主观。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地对红色文化教育进行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必然要求。

3.评价方法多样化

由于红色文化教育过程、红色文化精神践履过程、评价内容、评价信息源非常丰富,以单一的方法和途径收集评价信息,必然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使用单一的方法处理和运用评价信息,显然也是不合适的。因此,红色文化教育评价应该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信息的不同来源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猜你喜欢
红色目标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