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田园式旅游创新路径分析

2022-11-20 14:08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8期
关键词:田园融合旅游

王 硕

(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0 引言

将五个振兴作为田园式旅游创新的五个路径,能够真正地实现农村旅游跨行业发展,让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领域彼此交织,形成全面缜密的资源融合体系。换而言之,想要发展田园式旅游项目,必须认真挖掘当地各类资源。

1 乡村振兴战略对田园式旅游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于2017年的十九大会议上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抓住根本矛盾解决“三农”问题,打造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法制健全、生活富足的新农村。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生态环境是所有产业的根本基础,生态若是不再平衡,任何产业都不会获得可持续发展。故而乡村振兴战略中着重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而对于基层农村而言,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和生态环境发展具有和谐发展的优势。

之前的乡村旅游急功近利,不仅行业内的项目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且资源利用粗放,环境污染严重,造成了乡村旅游同质性加大,竞争日趋严重。为了规避这样的风险,党中央给出了“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品”的发展方向,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村落都在自身资源禀赋基础上形成最为健康的田园式旅游发展模式。

首先,乡村振兴战略给田园式旅游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017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就已经将“田园综合体”写入了政策之内,同月财政部也积极印发了有关文件,于全国18个省市开展了试点工作,要实现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合一的综合发展模式。让农业和旅游充分融合,甚至于实现三产融合[1]。

其次,资源供给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为了进一步发展田园式旅游,中央及地方政府纷纷推出PPP模式项目,积极地将社会资本引入进来,整合所有资源来形成“国家农业PPP示范区”,努力打造生态绿色现代农业体系。其中对于该类项目给予土地资源倾斜,对试点给予财政补贴,力求以点带面最终形成系统的现代农业、田园社区、休闲旅游整合为一体的完整体验。

2 田园式旅游项目创新的现状及问题

田园式旅游是以田园式综合体为基础的现代农村旅游项目。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乡村农家乐为代表的粗放型旅游项目,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情况,和我国提倡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相左。鉴于时代发展需要,我国必须形成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乡村旅游模式。2017年田园综合体概念提出,从中央到地方也开始积极落实有关政策,田园式旅游项目得到了明显发展。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将乡村作为养老地,愿意在稻花香中安度晚年。同时,传统农业寻求突破,在不破坏生态基础上实现农民多元创业、增产增收已经成为大量农民第一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田园式旅游能将休闲、养老、康养、文化等融入进来实现跨行业发展,实现不同领域多种资源的融合,赋予了农民更多创业、增产、增收的机会及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会展、金融、物流、文化创意等领域资源融入进来,届时会形成“文化+旅游”的创新发展模式。目前来看,我国田园式旅游项目还处在最初阶段,存在以下问题。

2.1 产业融合不够精细

循环农牧业是农村产业融合当中最基础的工作,只有实现本地区农牧业有效对接,减少能源消耗实现自给自足才能不断扩大循环型产业影响力,将一个个生产要素吸引进来,保证地方产业融合具有系统性,为田园式旅游打下坚实基础。然而,目前来看大部分地区的田园式旅游产业融合并不精细,很多农村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养殖业粪污污染、秸秆浪费情况。而该种现象的背后则是科技成果不能有效融入基层,无法为产业融合提供驱动力。作为掌握技术的农机站、农技站以及相应的科研机构还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农机技术、种植及养殖技术和发达地区、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不仅如此,大部分农村的田、林、水、路规划不系统,地块零散,缺乏规模化生产,不能看到麦浪阵阵的田园风光[2]。

2.2 缺乏综合规划人才

田园式旅游需要基于镇域、县域视角综合布局,要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能力、政策敏感度、指挥才能以及综合规划能力。目前来看,镇域、县域的第一领导人虽然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但在经济管理、生态治理、土地规划等方面却存在很明显的短板。人民网在2013年做过统计表明,江苏省乡镇领导年读书量平均不足5本。经济相对发达的江苏省尚且如此,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这种情况只能更为严重。学习能力不足是地方领导干部缺乏能力的根本原因之一。另外,基层缺乏综合规划人才也是镇域人才流失所致。一般来说,大部分人才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在大城市发展。据2021年统计数据证明,返乡创业大学生目前不足15%[3]。这足以说明农村人才流失非常严重。不仅如此,如今随着交通不断发达,农村劳动力也在不断流失,其给农村田园式旅游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基础建设推进缓慢,维护队伍缺乏人力资源。

2.3 地方文化开发不足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讲好中国故事”这一要求,其目的便是输出中国文化,通过中国文化来传达中国精神。可以说,文化是所有行业发展的内驱力,田园式旅游作为基层未来经济发展方向自然不能缺乏文化内驱力。然而截至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的非遗文化、传统文化、群众文化发展还存在不足。一些非遗文化缺乏传承、传统文化遇冷、群众文化水平较低,文化尚不能为田园式旅游提供更大的内驱力[4]。这主要是由于镇域、乡域文化在群众文化辅导、非遗文化保护等方面尚存在不足。这种不足体现在信息化管理不足、经典传统文化开发能力不足等方面。

2.4 生态保护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农村生态保护工作因为各类生产企业不断下沉、传统农业种植存在的农药化肥污染而变得压力巨大。加上乡村牧业发展缺乏规划,存在严重的粪污污染,导致生态总体比较薄弱。2020年我国农村虽然绿化面积超过了30%,但是这样的绿化率还不够,因为日美等国农村绿化率达到了50%以上。最主要的是,目前传统农业种植仍然占据主体模式,其并不符合田园综合体提出的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三合一的发展模式。这种以透支生态环境来实现收入的模式,违背可持续发展理念,待到环境被透支到极限之后,将会使农村所有产业失去基础支撑。

2.5 组织缺乏经管经验

这里的组织指的是村党支部、乡镇党组织,这些部门具有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然而却普遍缺乏经济管理经验。而田园式旅游需要这两级组织具有经济管理能力,能够做到内行管内行,否则很容易制定出不合时宜的政策,反而会牵制田园式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我国基层当中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村干部占比超过了50%,24%~36%为高中文化水平,拥有大学学历的农村干部不足25%。而地方党校在培训当中,普遍偏向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层面,缺乏经济管理层面的专业培训。这也是导致农村田园式旅游缺乏规划人才、管理人才的关键原因之一。

3 田园式旅游的五个创新路径分析

3.1 实现产业融合精细化

田园式旅游包含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三种内容,同时也涉及了农村医疗、农村康养、农村文化、农村教育等领域。因为涉及面广,故而必须以精细化产业融合为根本抓手,要通过科学技术这一杠杆来确保产业精细化融合得以实现。

首先,立足于现代农业,积极调动农业科技科研部门来推进农业机械、农业现代化种植、养殖技术融入基层。要确保农业、牧业形成循环产业。能够在科学规划基础上,划出牧业、农业板块,实现规模化经营,避免农户传统分散式经营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尽可能实现村内循环和村间循环。村内循环指的是本村内农牧业循环,保证秸秆得到利用,避免粪污污染,既要保证鸡犬相闻,还要保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村间循环指的是农业种植村落和牧业村落形成配合,实现资源互补。农牧循环成为田园式旅游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去融入新的生产要素、新的资源,让更多产业融入进来。其中需要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推进林下经济,要让林下经济成为田园式旅游产业的一环。如此游客既能看到现代农场风光,也可以感受到乡下青山绿水,还能够亲身体验采摘等,让旅游项目与众不同[5]。

其次,做好整体规划,让田园式旅游拥有硬件基础。乡镇政府作为田园式旅游的主导者,需要发挥出整体规划作用,能够对本地区土地展开认真规划,形成田园式旅游项目经典线路。同时积极地完善基础建设,要保证交通、餐饮、民宿、医疗等齐备,并且积极地将民族文化、民间工艺等融入进来,要让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品成为现实。其中,林、田、水、路规划至关重要,其不仅关乎整体景观建设,也涉及了现代农业发展,必须保证分布合理,要有绿水绕村、林木环田、阡陌交织,如此才能保证各个产业融合具备基础支持。

3.2 培养综合规划型人才

首先,乡镇党组织必须要加强各村党支部书记素质建设,除了传统的党建活动之外,需要积极地引入经济学专家开展经济学管理教育。通过这种方式让村党支部书记不断地丰富学识,能够面对本村各类资源形成规划意识,避免了传统旅游项目建设存在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行为。

其次,乡镇政府要积极吸引城乡规划、旅游设计等专业的大学生归乡创业。以优厚的条件吸引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归来,保证他们拥有的专业知识可以转化为产能。其中包括提供田园式旅游项目创业扶持基金等,要让大学生成为田园式旅游项目的领导人、管理者、策划者[6]。

再次,需要积极鼓励当地群众投入基础建设当中去。主要是政府带领群众不断提升交通系统建设,要让当地群众就地就业,避免劳动力流失。这样的方式既留住了劳动力资源,又完善了田园式旅游的基础建设。需要乡镇政府在基础建设维护方面投入人力、物力,延长交通等服务软硬件的使用年限,降低田园式旅游项目建设成本。

3.3 积极挖掘地方文化

田园式旅游不仅是让游客视觉上拥有美好体验,而且也让游客深入了解农村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传统文化,乃至非遗文化。所以,乡镇政府必须重视文化产业发展,驱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让文化产业能够为田园式旅游项目的规划、设计、包装、宣传等作出积极贡献。例如结合本地神话传说来设计旅游纪念品,制作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宣传片等。为了保证非遗文化、传统文化、群众文化得到深度挖掘,要鼓励文化站、文化企业去建立丰富的档案系统,或者结合目前收集的档案深度挖掘,整理出和本地田园式旅游有关的各类核心内容,通过加工后形成包含手工、民俗、民族体育在内的各类文化产品,并使其融入田园式旅游项目中,丰富旅游内容,让游客不虚此行。文化馆、文化站要积极发挥出文化培训作用。

3.4 提高生态建设水平

提高农村生态建设水平是确保田园式旅游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提高农村生态建设水平,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第一,积极深入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实现规模化种植。这是保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在现代种植技术之下,一般都会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保证农业种植和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第二,引入社会资本,丰富生态建设主体。单独依靠政府还不能有效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必须让社会组织、社会企业乃至于基层群众参与进来,才能保证生态建设具有高效化特点[7]。第三,有效实现农牧循环。该点前文有述,在此不再赘述。第四,对基层生产企业要强化排放监管,避免对水、空气、土壤等形成污染。

3.5 培养高水平组织机构

地方党校、乡镇党组织需要积极培养具有经济管理能力的村党支部、村党支部书记,必须要做到内行管理内行,要切实保证党支部具有把方向、控大局、促落实的能力。地方党校在培训期间,能够围绕田园式旅游项目管理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促使乡镇党组织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具有相应的管理能力。乡镇党组织也会对村党支部书记建立考核指标,将田园式旅游项目运营作为考核重点,以这样的考核压力传导方式提升党支部书记对田园式旅游项目的关注度。

4 结语

乡村田园式旅游项目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田园综合体”不断推进,取决于五个振兴的执行力度。只有实现了产业融合、人才培养、文化挖掘、生态建设、组织完善才能确保田园式旅游得到深入发展,使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将各类生产要素吸引过来,实现多领域发展和农村经济多元化。

猜你喜欢
田园融合旅游
《融合》
破次元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旅游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田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