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支持富硒产业发展的政策路径

2022-11-20 14:08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8期
关键词:农产品发展

陈 铭

(重庆市江津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重庆市 402260)

0 引言

富硒产业集中发展地区,一般是在土壤硒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我国最早发现的具有富硒农业地质环境的地区,主要是重庆江津区、陕西安康市、湖北恩施州、江西宜春市和安徽石台县。近年来,通过全国范围内调查发现,重庆、广西、广东、海南、湖北、陕西、安徽、贵州、湖南、浙江、福建、江苏、山东、河北、北京、河南、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江西、四川、黑龙江、云南等地区均发现天然的富硒土壤。根据国土资源部下属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5年)》,并结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2013)中重金属评价标准和调查区的土壤硒含量(富硒耕地:土壤硒含量0.4~3.0 µg/g),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发现我国有5 000余万亩绿色富硒耕地,主要分布区域在西南区、湘鄂皖赣区、西北区、闽粤琼区、苏浙沪区和晋豫区。而在我国有一条从东北地区向云贵地区的带状地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2%地区的一条低硒地带,省份主要涵盖吉林、黑龙江、辽宁、山东、北京、甘肃、内蒙古、云南、四川、西藏。综合分析来看,其中缺硒区占约43%,严重缺硒地区占约29%,我国有近2/3的群体普遍缺硒或处于缺硒边缘。富硒农业产业发展是涉及“产加销游”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不是单一的农业工作,既要有上层配套政策支持,又要多部门、镇街协同。地方政府应以富硒资源为依托,以下谈谈政府是如何发展富硒产业路径的。

1 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科学发展方案

科学编制具有专属性和前瞻性的规划,规划的重要性在于为具体实施者指明前方的路,是各地富硒产业可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富硒地区应当选择专业富硒研究团队或者学院科研专家组成规划小组,开展富硒产业专项规划,并对规划前期调研、撰写过程进行全流程的监管和把控。富硒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首先,应当注重本地特色文化,重视结合区域和本土化特色从而形成新的优势,只有在准确把握了本身的各项优势后,才能真正谋划出区别于其他对手的核心竞争强项,这样可以避免区域重复性发展路径。其次,应当强化区域性的联合和产业区间的联动,相关富硒产业资源要统筹发展,更好地统筹种养产业与乡村旅游、规模种植与农产品加工、农业与服务业等相关性资源,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引领地区富硒产业向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和效益化发展,形成富硒产业的有机整体。

2 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宗旨

重点鼓励发展富硒有机农业或者富硒绿色农业。具体在富硒“一产”发展中,要强调质量的把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投用。同时也要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要坚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对于各类土壤高硒含量的地区,要规划和设立富硒土壤建设区,严格控制开发为其他工业类等其他用途,鼓励开发富硒产业相关的配套服务和建设深加工企业。在富硒含量高的地区,要紧紧依据科学测量和绿色发展需求,征求地方老百姓或其他土地经营业主的相关方意见,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考虑恰当的范围、充分可操作性和政策性相关的保障能力,科学划定生态富硒土壤区域。要逐步完善生态富硒土壤环境保护的评价制度,强调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促进养殖废弃物就近资源化利用,全面建设绿色富硒产业发展示范区。

3 完善富硒产业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地区要筹建本地富硒产品检测、产品认证的完整体系,科学培养富硒产业生产经营者的主体,并完善富硒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管追溯系统,大力提高基层人员的富硒技术能力、富硒农产品生产服务能力和监管能力。常规化培训富硒农产品生产主体负责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实施富硒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和有机转化认证,全面提高富硒农产品基地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在现有的富硒地方标准的基础上更新和完善,制定更多有效的地方标准,比如花椒、鱼、稻米、特色菜、鸡蛋、柑橘等地方富硒农产品标准,用以规范和监管富硒农业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加强,首先要建立地区富硒产品检测检验中心,服务于区域内企业的富硒产品质量检测,同时支持区域内的龙头企业设立富硒农产品检测中心,主要富硒农产品市场配建有机检测机构。然后在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上不断探索更新,不断总结提升专业技能和水平,满足地区富硒农产品及产地质量环境的检验检测需求。

4 壮大富硒产业实体经济根基

谈到实体经济,常常关注的是制造业。实际上实体经济是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产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在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江津区如何巩固壮大富硒产业实体经济根基?一是要向富硒产业主体传达节约意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好做实自身业务,避免通过贷款盲目扩张,管理好企业日常开支。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从五千年的生产生活中获得的宝贵实践经验,也是应对目前国际国内复杂经济形势的有效策略。政府相关部门要主动通过多种方式,向富硒产业主体经营者重点宣传节约意识,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主流价值观。二是要协调金融机构稳定商业主体现金流,可以说现金流情况直接影响到富硒产业主体是否能够存活。节约的主观意识建立,并不代表企业家或营业者们就能守住实体经济的根基。纵观世界历次经济波动,现金为王是商业主体必然会选择的生存策略。在当今社会金融业务空前发达,金融机构对商业主体稳定的现金流往往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金融机构在不增加商业主体债务负担情况下,最大限度稳定商业主体现金流是当前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经济任务。三是要提升本地富硒产业实体店消费需求,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和鼓励居民本地消费。网络经济带给人们巨大的便利的同时,对本地实体店消费存在竞争性冲击,富硒产业实体店消费也同样面临如此困境,这一冲击主要体现在中西部经济发展较慢的城市中,当世界经济受阻时会显得尤为明显。当下强调居民本地商业实体店消费有助于促进当地居民就业,保障当地企业发展,稳定当地社会秩序。推动当地线下实地消费,是富硒产业实体店消费的良好路径。

5 完善富硒产业政策、技术等的支持

地方政府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实际,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高质量富硒产业扶持政策,建立地方性富硒产业政策支持体系,争取基金类金融产品投资富硒产业,实现富硒农业产业的合理开发。支持筹建富硒产业技术研究院、富硒研究重点实验室、富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设立涉硒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争取“国字号”科研平台和科研创新团队,从而形成“国家级首席专家+地方学科带头人+科研推广单位+现代经营主体”的创新机制。

强调整合政策资源能力,充分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对富硒产业的支持政策,形成统一合力。富硒地区可专门制定实施富硒产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调动社会资本和国有企业参与投资发展,此外,做好富硒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奖励与资金支持,研发阶段是重要支撑环节,所以要组建支持链。

6 结语

目前,富硒产业作为在功能农业行列中属于相当重要的部分,是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国家由此制定了全国性的战略框架和顶层政策体系。目前国内多地都在大力发展富硒产业,其中重庆江津、陕西安康、湖北恩施、江西宜春等地区最为典型。富硒产业的发展是人们“吃得健康”“吃的安全”的重要路径。富硒产业发展好的地方落地研发和深加工,能够大幅度延长富硒产业链和产品价值链,能够带来更大的富硒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和品牌价值,能够加快推动地区性的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富硒产业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相关的“三产”融合提供了全新路径,同时也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前进方向。

猜你喜欢
农产品发展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5月上旬重要农产品和农资价格
图说协调发展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