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2022-11-20 14:08石振霞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8期
关键词:优化生产农业

石振霞

(彰武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阜新 123200)

0 引言

目前,伴随着农业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传统农业管理模式也在创新与升级,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也在全面优化。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彰武县政府管理部门也相继推出了良好的农业发展政策,推动着农业现代化发展。但是,农业体系在建设期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完善,农业经济管理难度明显提升。对此,农业经济管理需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实现管理创新,采取科学合理的优化策略来探索农业经济发展新模式,进而促进当地农业经济能够稳定发展。

1 彰武县农业发展现状

在近些年发展进程中,彰武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始终围绕“三农”问题展开工作,强化了各方面建设与发展,推动着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同时,在新农村建设带动下,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得到了全面升级,农业生产总产值与人均收入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不仅总产值在不断上升,而且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增加。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地总人口为41.5万人,农业人口拥有33.2万人,占总人口的80%。由此可见,彰武县的农业人口占据比例较大,农业生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彰武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持。

彰武县是农业生产大县的代表,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辽宁省21个产粮大县之一,农作物资源丰富,是辽宁省重要的油料、杂粮及蔬菜生产基地,也是沈阳的“后花园”和“大厨房”。全县农作物主要以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和蔬菜为主。全县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8万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万hm2左右,油料作物种植面积4万hm2以上,蔬菜面积1万hm2左右。全县常年粮食总产量在100万t以上,2021年粮食产量实现11.4亿kg。目前,彰武县正在利用国家和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有利契机,积极推进黑豆、甘薯等深加工项目,促进黑豆、甘薯、枝豇等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 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很多农村地区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都还是采用小农经济管理模式,而且经济管理体系也出现了发展科学性不强的问题。同时,大部分劳动力都是老人与妇女,缺少专业化的农业生产人员和青年劳动力[1]。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地大部分青年劳动力都转入到城市当中,导致农业生产期间的机械化生产活动很难顺利执行。近些年,当地也在大力宣传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基层政府部门没有全面了解国家颁布的农业政策,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各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协调性较差。当地还有一些农业基层企业很难通过拓展自身发展规模来提高效益,对农民的农业生产效益也造成了严重影响。从具体角度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在当地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过程中,管理制度不完善是最为突出的一项问题,这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同时,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对农业经济管理也提出了诸多要求,如果缺少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那么农业经济模式创新发展也会受到一定阻碍。当地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确实存在缺失问题,管理人员也没有充分了解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成就不够明显,缺乏足够的创新发展力度,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虽然部分区域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实际上也存在很多漏洞问题,与当地农业发展情况不相符,抽象化和理想化问题较为严重,从而无法发挥出预期的效果。

2.2 金融体系和产销联结机制建设效能较低

一方面,当地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农业金融产业系统化制度方面缺少妥善的安排,限制着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目前,当地农业产业也由以往的人力资源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农产品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导致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当地部分农村金融体系并不完善,致使金融机构无法发挥出惠农政策的实际功效,造成了农村金融资源流失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的金融资源支持。

另一方面,当地农业经营管理人员没有建立起符合本地农业生产特点的产销联合机制[2]。现如今,约束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障碍就是农业经营管理人员缺少长远规划观念,农业产业技术进步很难通过有效的产品产销联合机制来提高农民经济收益。从具体层面来看,就是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流通机构之间存在组织化水平较低的影响因素,农产业结构优化效率无法提升,从而限制着农业生产者无法结合终端市场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来调整农产品结构。

2.3 缺少完善的金融体系

通常情况下,农业生产和经济都是相辅相成的,在农业生产正式开启之前,必须有一定的经济作为基础。然而,在当地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村金融体系并没有得到全面完善,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要想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就必须先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优化,但缺少金融体系也会使农业产业机构优化变得十分困难。另外,农业经营需要一个长远规划,如果缺少合理规划,那么就会使农业生产力提升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价值

3.1 推动农业创新发展

现如今,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农业生产也步入了全新的时代,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而现代化农业发展必然会呈现出自动化、规模化以及绿色可持续化的发展特点。现如今,当地正在逐渐提高农村地区的帮扶力度,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模式的改革,提高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速度。而且,通过优化农业经济管理,还可以将市场需求作为根本导向,科学配置各项农业资源,提升农业生产力,突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瓶颈。在此基础上,促进当地农业创新发展。另外,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发展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而是在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

3.2 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从目前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必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作为支持,当地政府和有关农业农村部门要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向当地农户宣传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以此来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同时,优化农业经济管理,还可以提高农业种植的科学性,从而提高农作物整体产量,促使农业经济朝现代化的方向转变。确保当地农民可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保持足够的热情,从而提高农业种植质量和整体效率,通过最短的时间,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通过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政策,还可以让当地农户自主谋取福利待遇,通过个人的不断努力来创造更大的生产价值,从而提高整体收益。只有农民个体富足的前提下,才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3.3 有利于消除限制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目前,当地农业发展形势较为良好,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成就,但其中依然存在很多限制因素。只有消除这些限制因素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清除农业经济发展障碍,才能够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同时,当地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现代化、机械化应用水平不足的问题,部分区域仍在依靠农民人力劳动来进行生产,基础设施发展较为落后,这些问题都在限制着当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彰武县地形也较为复杂,很多区域并不适合农业生产,在一些满足生产条件的区域也存在土地分配不合理的问题,相关部门没有落实具体工作,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农业土地面积逐渐缩减,对农民经济利益和生存发展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另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通常都是利用统筹安排的方式,科学分配农民使用土地,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缩减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发展和环境发展之间的平衡程度,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和政策保障,用科技来替代人力,促使农业生产朝着科技化和科学化的方向转变,进而实现节约化和集成化。

4 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4.1 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地农村劳动人口较少,很多土地被闲置,农业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当地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土地流转制度进行改善,根据当地农村地区的具体特点来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将土地资源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具体就是要立足于当地广大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基本事实,以落实土地承包责任制度为前提,构建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做好土地确权、登记与管理工作,建立起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土地流转模式和体系。同时,基层部门还要对土地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农村土地和城镇土地的转换机制进行合理协调,对农村土地实施信息化管理,从根本上保证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此外,地区政府还要探索能够实现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化的运行方法,将农村土地相关法律作为基本依据,在满足农民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完成土地流转,从而充分调动农民土地利用的积极态度。

4.2 深度融合农业和科技

首先,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建设并优化农业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本质来看,导致当地农产品生产效率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农业基础设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水利和灌溉方面,设施不够齐全,利用效率较低。对于以上这些问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要建立起良好的基础设施优化方案,在道路、供水供电以及产业区建设等方面来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其次,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还要重视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与使用,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最后,还需要大力引入了解先进农业科技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当地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应该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和国家发展大局观,与相关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从而引进更多综合技术型人才,推动科学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4.3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现如今,对于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而言,必须进行全面优化和调整。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也受到传统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很多管理人员只对各种粮食作物生产水平关注度较高。农业生产结构比较单一,影响着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因此,要想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则必须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对区域范围内的农业发展优势进行有效整合,将多项资源结合在一起,在拓展农产品生产渠道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要保证农产品始终处于最佳生产状态,这样才可以有效判定农业生产期间的各项要求,从思想方面加强干预,更好地拟定出全新的发展战略和思想,加大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视力度。此外,还要鼓励当地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生产结构优化活动中去,更加重视农副产品的加工,即在原有工艺基础上来实现深加工,从而对加工业务存储空间和包装技术等方面进行应用,对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管理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掌控,以此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产业链。

4.4 构建完善的融资渠道

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其他行业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现代化农业需要稳定的资金投入才能够维持正常生产运行,而农业经济管理就是对农业资金进行科学规划的一种管理方式。目前,当地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存在资金不足的缺口现象,农业发展无法单独依靠政府产业扶持。对此,当地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要在政府政策支持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来融资、扩资,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资源,从多个角度来促使农村资源和社会资本相结合,从而实现双方共赢,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

4.5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合理分配劳动资源

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劳动人员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行业发展的质量。只有当地农民文化素质得到提升,才能够促使农业生产行业的素养得到提高。同时,农业经济发展也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引进大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与优秀人才,减少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等外在因素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还要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创造出一条绿色、环保且健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在当地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打造出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5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根本,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改进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而言十分重要,甚至对我国农业整体发展规律也会带来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加大农业技术研发,培养优秀的农业人才,对产业结构进行持续优化,最终为当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优化生产农业
国内农业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重卡车门关闭力优化及验证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阿宽的生产小组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