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蒙城县秸秆综合利用情况报告
——以蒙城县小涧镇为例

2022-11-20 14:08李朝国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8期
关键词:秸秆面积小麦

李朝国

(蒙城县农业农村局小涧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蒙城 233527)

0 引言

秸秆还田在农业领域的发展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与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以及土壤环境的改善等有着紧密联系,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小涧镇通过实施秸秆“五化”的综合利用技术,基本上制止了露天焚烧;秸秆直接还田利用水平和秸秆离田利用水平大幅提升;耕地土壤质量明显提升;秸秆能源化利用得到加强,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1 区域概况

蒙城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就农业大县,也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全县耕地面积14.67万hm2,种植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3.00万hm2,玉米种植面积12万hm2,大豆种植1万hm2,秸秆综合利用主要以打捆离田、秸秆发电、饲料化利用为主。2021年,午季机收小麦13万hm2,平均产量为596.5 kg/667m2,秸秆产生量138.5万t,可收集量111.7万t。秸秆离田面积12.24万hm2,离田率达95.7%,有一定规模的秸秆收储企业143家,共收储小麦秸秆59.7万t。秸秆还田面积0.76万hm2,还田率4.3%。秋季一共种植玉米面积12.07万hm2,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占40%左右,燃料化利用率占50%左右,原料化利用率占10%左右。2021年,小涧镇种植小麦0.77万hm2,种植玉米0.67万hm2,种植大豆1 000 hm2,小麦秸秆打捆离田0.73万hm2,还田333.33 hm2,午季秸秆离田收储3.6万t,饲料化0.02万t,秋季秸秆离田收储3.74万t,饲料化2.5万t。

2 秸秆还田利用情况

小涧镇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2021年午季小麦还田作业面积333.33 hm2。秸秆还田主要形式:一是在收割机上加装粉碎抛撒还田装置,每天作业3.33 hm2左右,占比40%;二是采用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进行,每天作业面积达13.33 hm2左右,占比60%,作业费在30元/667m2左右。

3 秸秆离田利用情况

小涧镇秸秆离田的主要方式是机械打捆,2021年,午季小麦离田作业面积是0.73万hm2,秸秆离田主要采用打拖拉机带动大型打捆机,以打大圆捆、大方捆为主,打大圆捆的作业面积在33.33 hm2/天左右,打大方捆的作业面积在66.67 hm2/天左右。2021年,午季小麦秸秆离田收储面积占种植面积比例为95.6%,秸秆离田后利用途径主要是供电厂发电,约占收储量的43%,饲料加工(利用)约占收储量40%。秸秆原料化、基料化利用率占收储量17%左右。

打捆作业成本:

1)打大圆捆:种植户自己采用机械打捆(重量在200~210 kg/捆)成本为28元/捆,约1.5~2捆/667m2,从田地装车费用为4元/捆,从田间运输到堆放点的费用为8元/捆(一般在5 km范围内),卸车费为3元/捆,按平均5捆/t计算,运送到场地费用在215元/t左右。

2)打大方捆:租用机械打捆(重量在350~400 kg/捆)成本为60元/捆,约1~1.2捆/667m2,从田间装车费用为4元/捆,从田间运输到堆放点的费用为8元/捆(一般在5 km范围内),卸车费为3元/捆,按平均3捆/t计算,运送到场地费用在225元/t左右。

上述费用加上场地租赁费、雨布遮盖、人员看护等需15元/t左右,村里收取服务费为5~10元/667m2,从机械打捆到场地堆放,总计成本在235~250元/667m2左右。

目前,秸秆有两种销售渠道:一是售给发电厂,从秸秆堆放场地到发电厂的路程一般在40 km左右,运费在50元/t左右,电厂收购价为310元/t,去除杂质和水分实际售价很难达到300元/t,盈利很少。如果存放时间较长,或被雨水淋,秸秆质量下降,一定会亏本。二是通过采购饲草加工设备加工饲草,饲草价格在600元/t左右,去掉原秸秆成本330元/t、加工费150元/t,利润在100元/t左右。

4 下茬作物种植及打捆离田情况

2021年,小涧镇夏种农作物主要有:玉米0.67万hm2,蔬菜及其他1733.33 hm2。秸秆打捆综合利用6333.33 hm2,秸秆还田333.33 hm2。

5 秸秆还田的得与失

5.1 秸秆还田后的益处

5.1.1 提高土壤营养。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小麦新鲜秸秆内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钙、镁等多种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对于土壤肥力来说,是很好的补充,小麦秸秆连续还田五年,土壤有机质可增加0.29%。

5.1.2 调节地温。对于套种玉米和直接播种的玉米来说,小麦秸秆还田之后,会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这一层秸秆对于夏季高温环境下的玉米生长有一定的作用,地温过高的时候会对玉米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七月份的时候,过高的温度不仅会造成土壤干旱,同时也不利于玉米的发芽。地表覆盖秸秆之后,能够很好地减少水分的蒸发,同时能有效地降低地温。

5.1.3 防止杂草生长。秸秆在地表覆盖后,能减弱土壤表层直接接触阳光,这样对杂草的光合作用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环境下,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杂草生长的数量。

5.1.4 改善土壤的结构。因为在地表覆盖之后,减少了阳光对土壤的直射,同时也减少了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秸秆还田后,经过微生物作用形成的腐植酸与土壤中钙、镁相互作用,形成腐植酸钙和腐植酸镁,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还田后土壤容量降低,总孔隙度增加。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使土壤的通透性增强,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和养分的分解和利用,有利于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促进根系发达。

5.1.5 秸秆还田增产、增益、保护生态环境。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含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涵养土壤水分,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同时,秸秆还田有效地解决了秸秆乱堆乱放,杜绝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5.2 秸秆还田不当,会造成下茬作物减产

5.2.1 病虫害增加。因为小麦收获之后,秸秆中会残留一些虫卵和病菌,在粉碎过程中很难消除这些病虫害的根源,在秸秆还田之后,就会继续生存下来,危害下茬作物。

5.2.2 玉米秸秆还田之后,秸秆的分解需要微生物的活动,但是微生物的活动需要消耗土壤中的营养,特别是氮元素,如果玉米底肥中氮元素不足,就会造成分解秸秆微生物与玉米苗争抢营养,会造成秧苗长势不良。

5.2.3 玉米秸秆还田后,会导致土壤变得疏松,或者是出现空隙,如果镇压不实,或者秸秆量过多,这样将会影响到下茬作物的生长,有的可能导致作物种子不能正常发芽,会出现缺棵少苗现象,有的还会出现“吊苗”、死苗现象。

5.3 解决措施

5.3.1 秸秆还田之后,尽量保持土壤有较好的墒情。如果土壤过于干旱,就会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繁殖,这样会减缓秸秆的分解速度。

5.3.2 在秸秆还田之后,最好撒施10~15 kg/667m2的尿素,这样可以避免土壤中氮元素消耗过多,也避免出现玉米苗黄、弱苗现象。

5.3.3 能深翻土地的,尽量在秸秆还田之后深翻一次,深翻的深度在25 cm以上,这样可以把秸秆全部翻入土壤中,深翻的时间越早越好,有利于秸秆腐化。

5.3.4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在玉米播种前,对玉米种子进行二次拌种,可以使用半衰期比较长的内吸性的杀虫剂和杀菌剂拌种,以预防苗期病虫害的发生,玉米出苗后,尽早进行病虫害药物防治工作。

6 存在的问题

1)秸秆收储加工用地难。蒙城县土地目前规划空间可用于秸秆收储加工地较少,远远不能满足秸秆产业发展需求。

2)地方政府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顾虑多、设门槛多。如按亩收取服务费、押金、限时销售、不准许粗加工等。

3)秸秆堆放、储存、加工等,缺乏统一规范标准,秸秆综合利用操作难、管理难,部门责任职责划分难。

猜你喜欢
秸秆面积小麦
冬春小麦科学防治死苗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面积最少的国家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九台区秸秆利用取得新成效
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
一次函数和三角形面积
SONG OF SMOG AND 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