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明1优臻占在清流县展示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2-11-20 14:08巫雪花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8期
关键词:晚稻生育期基肥

巫雪花

(清流县农业农村局,福建清流 365300)

1 概述

清流县隶属福建省三明市,位于福建西部,武夷山南侧,九龙溪上游是水稻粮食产能区,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县总面积1 806.33 km2,有耕地面积1.36万hm2,其中水田面积1.32万hm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2℃,雨量充沛,平均年降水量1 853.5 mm,土壤肥沃,平均pH值5.76,适宜水稻生长。

目前,水稻种植以单晚和烟后稻为主,近年来清流县积极响应做好全省农作高产、优质、绿色新品种展示示范推广工作,确保粮食持续增产,促进稻谷优质率的进一步提高,清流县与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积极开展合作,引进适宜本县种植的高档优稻新品种明1优明占、明1优臻占、山两优明占、华两优3716等4个水稻新品种,在全县6个乡(镇)百亩示范片区进行优质新品种展示与示范。

明1优臻占三明市科学研究院选育新品种,于2021年福建省审定通过,编号为闽审稻20210024。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强、产量表现稳定、米质优、米饭香气浓且适口性好等特性,深受展示与示范点农户喜爱,并在清流县2020年第二届地产优质米品鉴会上从参会的20个品种中脱颖而出,以78%得票率荣获金奖。

2 种植表现

2.1 产量表现

该品种参加清流县6个百亩展示与示范。其中,里田乡田洋庄村平均产量8.23 t/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5.86%;李家乡古坑村平均产量8.20 t/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5.43%;温郊乡梧地村平均产量8.18 t/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5.10%;长校镇荷坑村平均产量8.28 t/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6.32%;灵地镇尤坊甲村平均产量8.27 t/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6.02%;龙津镇俞坊村平均产量8.21 t/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5.51%,产量表现为高产、稳产和适应性广。

2.2 生育期

晚稻种植6个百亩展示与示范,平均生育期131.2天。其中,里田乡田洋庄村5月11日播种,6月6日插秧,9月20日成熟,生育期132天。李家乡古坑村5月18日播种,6月14日插秧,9月25日成熟,生育期130天。温郊乡梧地村5月18日播种,6月15日插秧,9月28日成熟,生育期132天。长校镇荷坑村5月16日播种,6月12日插秧,9月24日成熟,生育期131天。灵地镇尤坊甲村5月11日播种,6月8日插秧,9月19日成熟,生育期131天。龙津镇俞坊村5月18日播种,6月12日插秧,9月26日成熟,生育期131天。

2.3 农艺与经济性状

明1优臻占当晚稻种植各展示与示范点表现为植株株型适中、茎秆粗壮、长势整齐、分蘖力强、根系较发达、抗倒性较好、叶色浓绿、叶片挺直、后期青枝腊秆转色好。里田乡田洋庄村、温郊乡梧地村、李家乡古坑村、长校镇荷坑村、灵地镇尤坊甲村、龙津镇俞坊村等6个百亩展示与示范片测产的平均数据为:有效穗数255万/hm2,穗长25.8 cm,株高118.9 cm,总粒数159.55粒/穗,结实率80.38%,千粒重27.2 g。

2.4 抗病性、适应性

明1优臻占在清流县6个展示与示范点均未发生叶瘟和穗颈瘟,未发生倒伏,抗逆性较好,适应性较广。清流县中等以上肥力田块作晚稻大田栽培中,能充分发挥有效穗数多、谷粒饱满的优势,获得当地百姓欢迎并大面积推广。

2.5 稻米品质

明1优臻占米品质优,达部颁二等优质香稻米品种品质标准。明1优臻占整精米率达61.0%,长宽比3.8,外观漂亮,米粒细长,晶莹剔透,口感特佳,软硬适中、米香、饭香,有弹性和嚼劲。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1.7%,精米率52.9%,垩白度1.6%,透明度1级,碱消值6.8级,胶稠度78 mm,直链淀粉含量15.0%,碱消值6.8级,蛋白质7.7%。

3 主要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时播种,育多蘖壮秧

一是播种时适时早播,有利于分蘖和培育高产群体,提高产量。清流6个百亩展示与示范点,都在5月上旬至5月中下旬(5月25日前)完成播种,播种时用清水浸种时间10~12 h,换清水1/3h。二是播种量适量。大田播种量控制在150 kg/hm2,大田用种量11.25~15 kg/hm2。三是精准施肥。做到施足秧田基肥,在毛秧板时施复合肥300 kg/hm2作基施,在3叶1心撒施尿素75 kg/hm2作促蘖肥,在移栽前3~4天施尿素75 kg/hm2作送嫁肥,保证育多蘖壮秧肥料需要。

另外,及时做好秧田病虫害预防。做好秧田病虫害预防工作,移栽前3~4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 g加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 g兑水45 kg喷施作送嫁药。同时,移栽秧苗时谷带蘖2~4个/粒移栽,且带肥带药下田促进新根早发,插后做好水管促快返青。

3.2 适时移栽,创建大田高产高效植株群

明1优臻占有效穗多、产量高。该品种生育期与宜优673相当,晚稻栽培秧龄以25天为宜,最长不超过30天。作为中穗型组合,晚稻插密度24万丛/hm2左右,丛插2粒谷带蘖秧,保证基本苗120万~150万苗/hm2。采用行距23 cm、株距18 cm的宽行窄株种植,增加田间通透性、增控有效穗数,达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有效穗多、产量高的目标。

3.3 科学水肥管理,创建高产群体,培育优质稻米

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深受施肥水平、施肥方式影响,氮磷钾肥的施用技术对水稻产量和品质起关键性作用。明1优臻占植株相对高大,谷粒饱满、穗长粒多,施肥水平至关重要。总体施肥方针为重施基肥促稳长,早施追肥促早发;巧施穗粒肥促大穗,增施钾肥,控施氮,做到“前期攻得起、中期稳得住、后期不早衰”,满足各生育时期对养分的需求,促进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发展,增进稻谷品质提升。

中等田块施氮、磷、钾比例为1:0.5:1,即基肥碳酸氢铵中稻施420 kg/hm2、过磷酸钙600 kg/hm2、氯化钾180 kg/hm2。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各个生育期,合理分配各期的施肥量,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基肥、蘖肥、穗粒肥比例2:5:3。插后5~6天结合化学除草施分蘖肥,碳酸氢铵施128 kg/hm2、氯化钾72 kg/hm2。穗肥于幼穗分化初期即倒4叶末(约抽穗30天前)看苗施肥,如生长较旺,叶片过长,可少施或不施;水稻长相较健壮,叶片挺直,可施尿素、如氯化钾各60~75 kg/hm2,促进谷饱满穗大粒多。

3.4 综合防治病虫害

明1优臻占虽稻瘟病抗性好,但病虫害防治仍应遵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近年来,虫害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病害稻瘟病、水稻病毒病、稻曲病、纹枯病中等发生较多。防治病虫害主要措施:

1)稻瘟病:以预防为主,要在各时期有针对性地做好稻瘟病预防工作,发病初期可采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 g兑水45 kg,进行雾喷防治。

2)水稻病毒病:种子催芽后1 kg种子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 g后播种。

3)稻飞虱:选用吡蚜酮或醚菊酯防治。

4)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可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10 ml/667m2兑水45 kg喷施。

5)稻曲病、纹枯病:可选用5%井冈霉素水剂200 ml兑水雾喷。

3.5 适熟收割

当田间有93%以上的稻壳发黄、谷粒变硬、米粒呈透明状时收割,米质最佳。

猜你喜欢
晚稻生育期基肥
不同施肥配方对克瑞森葡萄园艺性状的影响
晚稻帖(外一首)
浅谈施用镁肥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广州乘车海南路上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
丰收的田野
2014年峄城区花生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辣椒不同生育期光合作用比较
生物炭处理有利于棉花生长及产量
油菜栽培怎样施好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