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甘薯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探析

2022-11-20 14:08高增法任庆烨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8期
关键词:甘薯豌豆秸秆

高增法,任庆烨

(1.费县探沂农业综合服务站,山东费县 273400;2.费县上冶农业综合服务站,山东费县 273400)

0 引言

豌豆/甘薯的连作种植,病虫害发生概率增加,单产降低,质量下降。豌豆的根部会分泌出大量的有机酸,增加土壤的酸度,在第二年会影响根瘤菌豌豆的整体生长发育。因此,豌豆/甘薯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可充分利用土壤肥力,增加复种指数,并改善土壤结构。根据实践经验,将500 kg鲜豌豆碎秸秆和12 kg硫酸铵、3.5 kg过磷酸钙、12.5 kg氯化钾一并施入土壤中,可以固氮。同时,可降低甘薯根系疾病的发生概率,对提高甘薯栽培质量有促进作用[1]。

1 技术要点分析

豌豆/甘薯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可改善土壤墒情,利用豌豆秸秆可促进甘薯的生长。豌豆的成熟较早,可在豌豆采收后进行甘薯种植,符合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特征。从2月下旬开始,进行豌豆种植,收割完成后,可在6月开始甘薯的栽培,提高土地的最大化利用。

其中,品种选择对豌豆/甘薯轻简高效栽培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选择收获日期为5月20日之前,单产为1 500 kg/667m2,且单荚超过6种谷物的早熟、高产、高质量的新品种。例如,青豌2号或者科豌6号。甘薯可选择红皮黄肉的济薯26号或烟薯25号,西瓜红等适合烤甘薯或加工甘薯干,产量可达2 500~3 000 kg/667m2。考虑到豌豆不宜连作,所以,结合豌豆/甘薯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可通过全过程栽培管理与防控,提高豌豆、甘薯的基本产量与质量[2]。

2 应用过程

2.1 茬口安排

豌豆、甘薯的茬口安排是根据豌豆与甘薯的种植特性而定,2~10月,完成豌豆与甘薯的种植栽培与采收。

2.2 品种选择

结合山东地区种植情况,选择青豌2号与烟薯25号为主要品种,原因是前者的生长周期比较短,可实现豌豆/甘薯的种植搭配。从产量上看,青豌2号的产量为1 500 kg/667m2,甘薯的产量在3 000 kg/667m2,这样的品种搭配效果不错。结合山东的天气环境,每年2月中旬种植与栽培豌豆,充分利用春季的土壤水分,保证豌豆的基本出苗率。在夏季,对豌豆进行分批采收,完成采收后,6月进行甘薯的种植,为保证甘薯有充足的生长周期,可在6月上旬进行种植,以此保证甘薯的产量与品质[3]。

2.3 规范整地

需要对土地进行翻耕,并对轮作方案进行调整,以此保证豌豆、甘薯的种植的基本水平。豌豆根系本身较弱,所以,需要在疏松的土壤环境中进行栽培,提高出苗率,促进幼苗的健壮性与抗逆性。山东地区适宜青豌2号的种植,在土层基本解冻后,可对土壤保墒进行处理,并在播种前进行浅耕耙耱,提高整地水平,保证豌豆的基本种植环境。完成豌豆采收后,可对地块进行保墒处理,并对土壤肥力进行检验,在确定土壤环境符合甘薯栽培需求后,对豌豆进行灭茬、除草处理,将豌豆秸秆翻入地中,翻耕的深度为25 cm,之后进行甘薯的栽培。

2.4 播种密度

山东地区甘薯种植是按照南北方向起垄,垄距为90 cm左右,垄高为30 cm。烟薯25号的种植密度为3 500~4 000株/667m2,以保证甘薯的产量[4]。

2.5 种苗处理

种苗处理、品种选择对豌豆、甘薯的产量与品质等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豌豆的种子选择确定后,对豌豆种子进行晾晒,剔除不良的种子,保证发芽率。在豌豆种子处理中,可对豌豆进行拌种处理,根据山东常见的豌豆病虫害,选择合适的农药药剂进行拌种,保证基本出苗率。播种时,按照15 kg/667m2种子用30 mL/667m2“高巧”进行地下害虫防治,利用40 ml“适时乐”防治土传病害,施用0.06 ml的吲哚乙酸,达到壮苗的目的[5]。

结合烟薯25号的生长特点,对烟薯种子进行筛选,栽培种植中可采用高剪苗方式。在种苗处理中,可利用70%蜱虫啉以及三唑磷胶囊剂进行蘸苗处理,降低甘薯生长中的病虫害发生概率。

2.6 科学施肥与田间管理

豌豆播种后,出苗前对土壤进行封闭除草处理,用量为340 mL/667m2。出苗后与封行之前,可结合豌豆的田间情况,采用人工拔除大草的方式进行处理。早春豌豆病虫害的影响比较轻,拌种可有效防治土传与根部病害等。后期的病虫害以浅叶蝇、棉铃虫、菜青虫为主,4月20日以后,密切关注潜叶蝇危害,并通过喷施阿维菌素的方式进行防治,花荚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灌水1~2次。

豌豆的病虫害包含根腐病、茎腐病、白粉病等。前期根腐病比较严重,需要多次灌根处理,结合第1次追肥,利用50%敌克松进行浇施。每隔10天,利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步津进行灌根处理。白粉病、霜霉病对豌豆产量、质量等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发病初期,可利用三唑酮乳油,按照7天喷施1次的方式进行防治。从虫害的角度分析,其中以蚜虫、潜叶蝇、豆荚螟等为主,可通过灭菌酯乳油2 500倍液进行防治,提高田间管理与防治的综合水平。

甘薯田间管理阶段,病虫害防治可根据病虫害特征,利用化学试剂对甘薯的病虫害进行防治。例如,甘薯黑斑病的处理,可对病苗进行拔除烧毁,或是在封垄期间,按照50 mg/kg的标准,利用多效唑进行病虫害防治,降低黑斑病对甘薯生长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助于提高甘薯的整体产量。甘薯的主要病害还有苦丝病、蔓割病、灰斑病等,可利用50%多菌灵、硼肥、益微增产菌、米醋等进行喷雾防治。虫害方面以斜纹夜蛾为主,可用80%敌敌畏进行喷雾防治。

甘薯一般在10月上中旬阶段开始进行采收,在霜降之前,完成采收工作。采收过程中,需要注意轻刨、轻装、轻运、轻卸等要点,避免影响质量。

3 应用建议

3.1 轻简施肥

肥料是豌豆/甘薯生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对产值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栽培中,可从肥料应用的角度进行拓展,对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式等进行灵活调整,提高肥料在豌豆/甘薯高效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结合实际需求,从新型高效肥料、高效施肥技术等角度进行革新。逐渐以流体肥料为主,有针对性地施入微量元素肥料、农药、菌剂等,满足豌豆/甘薯种植栽培的生长需求。肥料在使用中,用量需要符合行业标准,在保证正确施用的前提下,通过轻简施肥,以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现象。

施肥方法,可在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通过精准施肥,避免肥料流失率高、利用率降低等问题的出现。由于撒施肥料以土表为主,不利于豌豆/甘薯的根系吸收,导致肥料的利用率低。因此,在利用配方肥料的基础上,可根据种植田的土壤质地、PH、肥力、氮磷钾含量比例、作物肥料利用率及目标产量等进行精准施肥。例如,通过实验室分析土壤养分状况及豌豆/甘薯的植物组织、器官所含的矿物质营养成分,计算收获目标产量所需的施肥种类及施肥量,并通过在作物生产区进行定期的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提高肥料的应用效果。

3.2 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

豌豆/甘薯种植,采用豌豆秸秆覆盖还田的方式进行栽培,并通过秸秆利用,为甘薯的种植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在秸秆返田与杂草清除下,对农药施用量进行科学比例划分,以改建田间生态微环境,对甘薯病虫害进行防控,提高甘薯的种植水平。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需要将豌豆秸秆捣碎,为加快秸秆的分解速率,可通过秸秆返田、深耕松土的方式,对田块进行整合,提高甘薯的轻简高效栽培处理水平。

基础施肥进一步改善土壤环境,对甘薯种植过程进行科学化管理,实时观察农作物的病虫害问题,可进一步提高山东区域的甘薯种植收益。在实际应用中,可增加土壤腐殖质、有机质等,在改善土壤环境的同时,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及产量。化肥施用不足或过量,会降低豌豆/甘薯的质量。因此,在提高产量及质量的同时,将轻简、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与养分管理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持续化农业的发展。

种养结合,废物循环利用,可通过有机肥、绿肥、秸秆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防止土壤板结。与此同时,对保温透气、保水保肥等进行综合管理,提高微生物的生理活性,进一步提高土壤酶活性,提高豌豆/甘薯的产量与品质。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对下茬作物的施肥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提高基肥氮施用量的同时,降低钾肥施用量。秸秆还田过程中,可结合豌豆的实际情况,对甘薯种植方案进行调整,提高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

3.3 因地制宜,完善区域规划

豌豆/甘薯的集约化管理,需从气候、地理、土壤质地演变等角度进行分类,并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通过云端数据的整理分析,对土壤耕作区域进行规划,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根据植物营养学与分子生物学,对土壤功能及土壤生物系统等进行优化,提高豌豆/甘薯种植田地的修复、配肥等调控水平,实现集约化设施栽培和轻简栽培技术应用效果的提升。

由于不同地区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的差异较大,要根据土壤肥力制定适合豌豆/甘薯的栽培方案,改变用肥结构,减量施肥,并通过“区域大配方、实地小调整”的方式,实现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升。在豌豆/甘薯需肥特点下,以生产体系、种植制度为依据,建立养分资源统筹管理,在肥料、施肥技术管理的基础上,提高区域作物的生产水平。局部小调整是针对栽培细节进行技术管理,对配方及施肥方法等进行调整,实现精准养分管理。要加强土壤状况及农作物生长状况的监测,并对种植规划、控制总量等进行综合管理,提高豌豆/甘薯轻简高效栽培水平[6]。

3.4 制定相应的标准及技术规范

结合豌豆/甘薯的种植要求,对产量水平、农作物耕作制度的变化等进行分析,研究土壤养分供应水平变化,可提高豌豆/甘薯的栽培管理水平[7]。结合布局情况,开展田间肥效试验,结合长期定位试验,分析豌豆/甘薯对应土壤肥力变化及肥料效应的影响,优化养分补给配方及施肥技术。为了改善农田的土壤状况,保持农业生态平衡,提倡绿肥间套作、秸秆覆盖还田、精准施肥等,满足豌豆/甘薯对养分需求的同时,避免环境污染恶化,对提高栽培产量有积极作用。

结合农田环境,对农业机械、农用地膜、滴灌设备等相关设施进行管理,并建立有效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保证豌豆/甘薯种植的规范性。因地制宜,结合土壤、气候环境、产区规划、配药技术应用等进行集中控制,简化生产环节,进行资源节约化管理,建立大区域化肥施用总量控制技术指标体系,以提高田间管理水平。

4 结语

结合山东地区的农田环境及气候变化,对选种、耕地、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不同阶段进行技术管理,有助于提高豌豆/甘薯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的实际应用水平。品种选择对豌豆与甘薯的种植、田间管理等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对田间行距、播种深度、药剂使用、采收管理、杂草去除等进行综合管理,可实现豌豆/甘薯的产量及质量提升。

猜你喜欢
甘薯豌豆秸秆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甘薯黑斑病的危害及其防治
豌豆笑传
九台区秸秆利用取得新成效
豌豆笑传之拔罐
洪都拉斯Monty Farms公司被准许销售甘薯
SONG OF SMOG AND FIRE
万能秸秆
甜甘薯
甘薯的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