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空观念培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2022-11-20 15:45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高砂中学王进华
亚太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时间轴时空观念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高砂中学 王进华

初中阶段是学生历史学习的起始阶段,做好这一阶段历史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历史、了解历史而言意义非常。传统模式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侧重点大多是历史教材上的基础知识点,很少涉及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发展,无法满足新课改教学要求,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理解也不够深刻。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之一,在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这一素养,能促使学生学会站在时空观念来对历史事实进行思考、分析与认知,是优化教学、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如何在历史课堂落实这一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笔者展开了如下探讨。

一、时空观念相关概述

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重要核心素养之一,其指的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联系中对事件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历史事件大多是在特定、具体时空下而发生的,所以初中生要想对历史形成较为良好的了解,自然需要在特定时空框架结构中才能有所把握。为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来介绍,这能深化学生记忆及了解程度;而且还需要理解历史中时间与空间的集中分类方式,学会使用恰当的方式来描述史事。总而言之,我们在对时空观念进行理解的时候,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历史时序观念和地理观念,即历史时间观念以及空间观念。其中前者主要指的是纵向的历史发展走向,即从古至今历史发展顺序;而后者则主要指的是横向的地域观念,如史事发生的地点、社会环境以及区域等。

二、基于时空观念培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意义

(一)历史学科内在本质要求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历史”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二是指后人对于历史现象的分析以及描述。前者可谓史事,而后者则是历史学。历史学是一门对历史进行研究的学科,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故事或者是趣谈,其通常是由两个维度一同构成,即时间与空间。历史学特别关注事物在不同时空下的意义,而且还会进行对比。也正是因为历史课程有这一特点,才凸显出了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性。从这一点来分析,基于时空观念培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是这一学科的本质要求。

(二)历史学科能力培养基础

初中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主要遇到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历史知识信息量较大,记忆起来较为困难;另一个是缺少寻找历史内在联系的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关键还是在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这也是学生分析与解决历史问题不可少的能力。基于时空观念培养的初中历史教学,能有效发展学生历史理解能力,进一步夯实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基础,为其历史学习以及抽象知识理解提供良好保障。

(三)促进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通常情况下,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大多以通史为主,历史教学课堂上注重历史序列;而高中历史教学与初中历史教学不同,更加侧重学生专题研究,主张学生深度剖析历史事件,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及其造成的影响展开探索。两者的教学侧重点有所不同,可是相互之间的联系又十分紧密。研读新课程标准即可发现,其要求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将知识、价值观、能力培养构建在历史时间序列以及历史空间维度上。基于时空观念培养的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实现这一点,同时还能促进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这对于学生构建完善知识体系而言意义非常。

三、基于时空观念培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巧绘时间轴,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厘清历史时间脉络十分重要,所以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课堂上巧妙绘制时间轴,让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以及内在联系形成有效了解,这样才能有效优化教学,发展学生时空观念,真正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懂得以宏观且动态的眼光来分析及学习历史。例如,教师在教学“五四爱国运动及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为了让学生对五四爱国运动的前因后果形成正确认知,教师即可在教学课堂上带领学生一同绘制时间轴,通过这一方法来让学生对五四爱国运动发生的全过程形成有效了解,同时让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之后造成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1915 年新文化运动作为整个时间轴的“起点”,通过时间轴来强化学生对于这一时间段的记忆点,让其明白这一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民主思想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然后,教师可以将1919 年1 月到5 月作为时间轴上的第二个时间段,将1 月的巴黎和会、4 月的山东权益移交日本以及5 月的学生集会和抗议这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在时间轴上标记出来;之后再将1919 年6月出现的“大罢工事件”作为时间轴上的第三个时间段,这样学生就能了解这一运动的整个发展情况及其所造成的重要影响。在时间轴绘制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对五四爱国运动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及其造成的重要影响形成有效感知,真正实现时空观念培养的目的。

(二)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历史情境创设也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这一举措将学生带领到“历史现场”情境中,在情境体验中发展学生的时空观念。以“拜占庭帝国”为例,在教学期间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记忆出现混淆。为了改进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来引发学生思索:“同学们,假设我们现在生活在拜占庭,你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想一想自己在公元2、4、6、7 世纪的所见所闻吗?”这样学生就能在情境中产生历史学习及思索兴趣,让学生在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中对不同时间段的拜占庭帝国形成有效认知,这不仅能够避免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还能促进学生时空观念培养,从而真正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三)巧借地理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纵观整个历史发展进程我们即可发现,地理位置不仅对军事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而且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起着较为显著的作用。在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忽视了对地理因素的剖析,这导致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理解不够深刻,也不利于学生时空观念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时候,还可以巧借地理图来培养学生时空观念,这能让学生在地理图的有效应用中对历史事件的地理关系形成有效认知,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地理位置对于历史发展所造成的潜在影响,从而有效引导学生从空间视角来对历史进行观察与分析。例如,教师在教学“血腥的资本积累”时,教学重难点是“三角贸易”这一部分,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若只是简单使用语言来进行理论灌输,学生就很难对三角贸易过程形成有效认知,甚至还会产生较多的疑问。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巧妙应用地理图来教学,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了解为什么这一贸易往来被称为三角贸易,为什么要先到非洲再到美洲……另外,地理图呈现的过程还能发展学生时空观念,有效引导学生学会从空间角度来对历史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从而真正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感知。

(四)轴图结合,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历史事件的发生通常是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天时、地利、人和。为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为学生渲染人为力量对于历史进程所造成的影响,还可以在课程实践期间借助时间轴与地理图的有效结合,将历史事件时间顺序、空间关联有效结合起来,将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以及缘由直观展示给学生,学生则能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到历史长河中时空纵横的奇妙之处,在提升历史教学效果的同时有效发展学生时空观念。以“北伐战争”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的时候,考虑到这一场战争辐射地域较广、持续时间较长,为了能够深化学生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轴图结合的方式教学。在课堂上将这一战争的整个时间轴以及地理图展示出来,如可以先展示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然后在图上标记出各个战役的作战时间、对象、地点以及结果,这样学生就能对这一战争的整个空间、时间顺序形成综合把握,同时还能通过这一方式来在时空纵横中理解与记忆这一历史事件发展历程,有效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从而最大限度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五)时空相对照,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开展基于时空观念培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还可以采用时空相对照的方式来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发生在相近时间区间以及相邻地理区间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这些历史事件时空对照过程中学会以宏观的视角来更好地把握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避免学生的历史学习记忆出现混淆,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时空观念培养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意识到时空相对照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以对照的形式来强化学生记忆,发展学生时空观念。例如,教师在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即可带领学生跨越时间来对两次世界大战进行对照分析,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始时间、停止时间、标志事件、本质属性、根本原因、主要战场、对立集团、战争影响等多个要素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在对照分析过程中发现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之处以及不同之处,从而有效强化学生对于这两次世界大战的理解,并且还可以以此为契机来引导学生对历史发展内在规律进行探索,这也能真正实现时空观念培养目的。

(六)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开展基于时空观念培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历史知识,学生只有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才能真正厘清整个历史时代线索,并且基于此来构建出历史时空观念。传统模式下的历史教学活动在推进的时候,教师只关注学生对于历史教材内容的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对于历史学习丧失兴趣,也无法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借助分类符号、图像、颜色等多种记忆元素来将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有效联系在一起,强化学生历史知识记忆,对于学生时空观念培养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以“近代化探索”为例,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即可让学生参与到思维导图绘制中,联系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哪几次近代化探索吗?有没有什么规律?”借此引导学生整理,这样学生就能在思维导图绘制中对相关知识点形成有效认知,同时还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时空观念。

(七)加强中外关联,放大时空视角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期间加强中外关联,借此来进一步扩大时空视角,为学生时空观念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以更为宽广的时空视角来分析历史事件。例如,教师在教学“古希腊罗马文化”时,即可强化中外关联,提出如下问题:“这一时期的中国处在什么阶段?这一阶段的印度呢?它们虽然所处地域不同,可是有没有相似之处呢?”通过中外关联来引导学生集中思考与分析,这样学生的时空观念自然能够有效发展,从而真正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基于时空观念培养来优化历史教学,是新课改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发展的重要举措。历史教师一定要准确认识其价值,在课程实践中借助时间轴、地理图、时空相对照、轴图结合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以时间为线索、空间为导向来准确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才会在掌握与熟记历史知识的同时,学会站在宏观历史视角来分析微观历史问题。这不仅能够优化历史教学,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历史事件本质,学会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发展学生能力及素质。

猜你喜欢
时间轴时空观念
时间轴上二阶非线性非自治延迟动力系统的振动性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镜中的时空穿梭
时间轴里的“共和国记忆”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健康观念治疗
时间轴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