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策略

2022-11-20 15:45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金沙小学张德静
亚太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素养数学过程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金沙小学 张德静

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当形成一定的提问能力,这对于促进其自身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和增强有积极意义。在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笔者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现状展开分析,深入探究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意义,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现状和原因

通过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进行观察可以发现,部分教师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完成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只能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未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提问能力。并且,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教育的认知也不是十分准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落实此教育理念。

(一)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现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一些基础技能以外,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价值,在调整教学模式时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融入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以学生的思考为中心。这样既能让学生自主提问、保持疑问的态度完成学习活动,又能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主动寻求答案。但是,通过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进行观察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基本都围绕教材,仅是讲解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整个教学课堂呈现出重理论知识、轻思维模式的趋势。并且,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对理论知识或数学公式的掌握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讲解此部分内容,例如三角函数、方程等,但是却未曾注意过学生是否采用灵活的方式去学习、记忆知识,在死记硬背下学生可能可以掌握公式、理论知识,但是到实际应用时才发现,根本没能把握知识的应用方法,这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自然会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二)导致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现状的原因

出现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剖析。首先,从主观的角度来讲,大多数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都认为,学生只有掌握基础数学知识才能逐步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不需要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思维能力进行培育,这些都是学生步入初中阶段所要接触的问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格外注重传授基础知识。但是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来说起不到积极辅助作用。从客观原因的角度来说,部分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较低,对核心素养教育以及新课程也难以进行深入探究,无法把握核心素养教育和新课程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启发。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创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形成提问能力的基本需求。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意义

(一)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在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假如学生没有问题,也就意味着整个学习活动学生都不会思考,没有思考就更不会有创新。纵观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趋势,所需要的人才一定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可以说,如果没有创新,我国就不会成为今天的制造强国、科技强国。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格外重视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并辅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忽视了对知识的创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在今后的发展也会受到此问题的影响。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对教学进行新的调整,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提问便是促使学生学会创新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作为建设未来社会的新兴力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不仅对学生个人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实现探究性学习

在完成整个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假如学生只是遵循着教师的指导一步一步完成学习活动,那么学生永远不会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也不会拥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将原本单一、乏味的学习过程转换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在此过程中升华学习的价值。学生会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真正的魅力,从而对学习始终保持着一种热情,这也是学生获得良好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经常会感到困扰的一个问题是不知如何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逐步转化为主动学习,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有学必问的习惯,让学生能够对知识保持疑问、保持探究,并且学会自主提问、积极提问。这样学生的思维也会随之被调动起来,即使是遇到其他问题也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对事物始终保持质疑习惯,这样的质疑会逐渐转化为其他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和思考。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教学氛围,改变学生学习心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自身教育观念,认识到提问不仅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应当行使的权利,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权利。另外,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在日常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也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交互关系。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改变学生的学习心理。在观察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时发现,很多时候学生都不愿意主动提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学生年龄小,并未生成对问题进行质疑的意识,通常情况下,教师讲解什么知识点学生就学习什么知识点,不会去疑问这个知识点的来源和合理性。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所疑问,但是却羞于提问、不敢提问,怕自己的提问不是正确的,会引来其他同学的嘲笑,因此也就不愿提问,即使是遇到一些不是十分理解的知识点也不会主动提问、寻求教师的帮助。尤其是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数学知识前后章节本身就有着极强的联系,假如学生在前面的章节未能把握知识,在后面自然也不会轻松理解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提问互动的空间,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并不是严肃、乏味的事情。例如,在教学到“时分秒”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课件,讲述一个时、分和秒的故事:时、分、秒因为谁比谁走得快产生了争论。接下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分析时、分、秒谁走得更快一些,并且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在这样灵动趣味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心理角度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正确的认知,放下对数学课堂的消极抵触心理。自主学习也会让学生产生疑惑,从而辅助学生逐步学会提问。

(二)引导学生多做多想,促使学生勤于提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教育指导教师要着重注意发展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以学生为主,为其搭建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因此,教师一定要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特点,在设计教学方式、构建教学课堂时要把控好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手段,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其多做多想,以此来促使学生勤于提问。首先,教师要保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知识点或者是某一问题进行交流和互动,以此来引导学生多说,为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奠定基础。其次,要让学生多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课堂时,要给学生以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出疑问。例如,在教学“百分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实践的机会,为学生模拟场景:一家超市最近要进行促销,蔬菜区会打8 折,水果区会打6.5 折,日用品区会打9 折。那么,应该如何用百分数表示超市的折扣?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探讨如何将超市的折扣表现为百分数。这样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分析,并在动手模拟制作超市折扣展示牌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疑问,为后续主动提问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要让学生多想。仍以“百分数”教学知识点为例,当教师带领学生将8 折转化为80%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8 折就是80%,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在教学的多个环节进行引导,长此以往,学生自然能够形成提问意识和勤于提问的习惯。

(三)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欲望

在展开数学教学时,情境教学法一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情况设计出相应的情境,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加奇妙的学习体验,并且在体验的引导下,学生也能积极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在核心素养教育下展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更乐于运用此种教学方法辅助教学。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可以进一步升华数学教学课堂,因此,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以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提问欲望,让学生从被动提问逐步转化为主动提问。比如,在讲解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让学生在草稿本上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并且测量这个三角形当中每个角的度数。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画的三角形其中两个角的度数说出来,当学生说完,教师马上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在每一次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绘制的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时,学生会非常好奇,并且讨论为什么教师能够很快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这时,教师就可以继续引导:“同学们,大家是不是都非常好奇,为什么老师能够快速地算出你们绘制的三角形的第三个角的度数?”学生回答“是”,并且有的学生在经过思考后会提出问题:“是不是因为三角形三个角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代入接下来所要讲解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如上述教学过程,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提问欲望,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认知取向,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辅助学生掌握提问方法,让学生自主提问

在数学课堂上,假如教师一味地引导学生提问,那么学生始终不会产生提问意识,更无法发展相应的提问能力。因此,教师应当辅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提问,这样学生才会以问题的角度去看待生活、看待知识,从而在提问能力的辅助下达成更好的学习效果,并且这也更加符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目标。比如,在带领学生解答某道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提出问题:在审题的过程中,题目中有哪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对整道应用题来说起到了怎样的作用?题目中给出了什么条件?最后要求的是什么?还缺少哪些条件?在解答这道应用题时应该运用哪些知识点、使用哪种方法?如何更加有条理地写出证题过程?通过学着以这样的思路去提出问题,学生自然能够掌握提问的正确方法,久而久之,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学生也能学着去自主提问,并且在提问的同时积极分析问题,运用已知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习提问,将提问的主导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以提问的形式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提问能力将会起到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学生今后的发展也会因此而受益。

猜你喜欢
素养数学过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