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历史培育时空观念素养的历史教学探析

2022-11-20 15:45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十九中学黄雄姿
亚太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原始人时空时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十九中学 黄雄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教学越来越追求全面性、深刻性与综合性。通过对学生进行时空观念的培育,能够让学生将各方面的历史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对历史发展的过程进行认识,对历史规律进行深刻总结,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历史理解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料和多种教学手段,通过课堂导入、总结归纳、自主探究、交流评述、历史表演、生活实践等方式促进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全面提升。但是教师根据观察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无法正视自己的学习地位,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总是产生机械化学习的现象。同时,学生虽然能够了解在历史学习中要增强自身的学习和时空观念,但是却不知从何下手,对教师的教学造成了难度。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出现形式化学习的现象,认为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己的文化成绩,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动力,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必要的。

一、营造时空情境进行课堂导入,广泛了解历史特点

不同时期的历史环境和历史人物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时空情境进行导入,再现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让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在这些时空因素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理解特定时空的历史特点。

例如,在学习“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时,教师可以创设时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原始森林、山洞及一些原始人生活的图片,然后与学生交流:“大家知道这些原始人生活在哪些时期吗?这些原始人是怎样生活的呢?”学生能够发现图片中的情景与现代生活场景有着很大的区别,并且能够通过原始的森林与山洞感受到自然环境的优美,激发了解原始人的求知欲。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入达尔文进化论的有关知识,让学生思考:“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哪些原始人?这些原始人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学生能够自发地对不同时期原始人的长相特点、生活方式等进行想象,从而激发对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原始人有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现代考古学家探究原始人生活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历史研究的丰富趣味,进一步提高了解原始人的浓厚兴趣。学生了解这些故事之后,能够认识到历史知识不仅存在于书本,更多的是需要进行文物的挖掘,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索精神。之后,学生可以在好奇心的推动下投入性地进行本课知识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能够以时空因素进行导入,让学生对课堂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会历史学习的魅力。

二、引导学生从时空出发进行自主探究,深刻理解历史变化

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风貌。学生只有具体了解历史细节,才能够获得对不同时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具体认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课外资料,对特定时空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制度进行认识,能够理解历史的变化,提升学生的历史修养。

例如,在学习“动荡的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时空为视角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知识,能够总体了解春秋战国时期不同的思想流派。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有怎样的区别呢?”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以及《左传》《史记》等资料进行探究,从而能够认识到春秋时期的社会制度依然是奴隶制,而战国时期很多国家的社会制度开始转向封建制。又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战争方式有怎样的区别呢?”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中讲述的春秋时期的城濮之战,战国时期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等,发现春秋时期的战争十分讲究礼节,战争方式比较规范,战争目的主要是争霸,而战国时期的战争以夺取胜利为最终目的,更加残酷与激烈。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别观察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战争图片,让学生对这种差异性获得具体感受。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百家争鸣”一课,对春秋战国时期各个流派的思想家的社会活动产生认识。学生可以广泛了解与孔子、孟子、庄子等人物有关的历史知识,从而了解到孔子曾经在鲁国为官,孟子曾经对梁惠王进行过劝诫,而庄子对于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普遍持批判态度。由此,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得到更加具体的认识。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以时空为视角,对相关历史知识展开深入探究,理解历史的变化,能够将史实与时空相联系,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

三、对不同时期历史进行交流评述,深入总结历史规律

不同时期的历史现象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时空的历史知识进行联系,对这些相似性与差异性产生的原因进行交流总结,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深刻的历史理解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例如,在学习“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百家争鸣”“盛唐气象”等课的知识,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进行评述。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这些时期文化内容的差异。学生能够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不同的思想家,这些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创立了自己的流派,对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在唐代和清代时中国的文化主流演变成了儒学,思想家和文学家所创造的文化都是以儒学为主导的。由此,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国古代的思想流派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多样性逐渐向单一性转变。又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具体阅读盛唐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清代的文学作品,比较这些作品的差异。学生能够发现盛唐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满了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意识,而清代的文学作品充满了道德的说教。由此,学生能够从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角度体会到这些制度对于文化发展的阻碍,从而深刻认识到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同时,学生还能够发现盛唐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清代的文学作品都有追求宁静淡泊的思想表达,从而体会到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时空的文化政治都有各自的特点,能够结合当时的情况比较历史现象之间的异同,深刻总结历史规律,提升学生的历史时空素养。

四、再现特定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大大提高学习趣味

在现代社会,随着各种历史剧的热播,学生对于历史故事的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对特定时空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展现,让学生在具体表演的过程中,对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历史事件的特点进行学习,深入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化。

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表演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时空认知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进行表演。学生分别选择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事件和袁绍、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物进行表演。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三国时期人们的衣着行为方式有着怎样的特点呢?”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资料,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服装特点,从而穿着与三国时期历史风貌相符合的服装进行人物的表演,进一步增强表演的时代气息。又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怎样才能真实还原这些历史事件呢?”学生可以进一步搜集与这些历史事件有关的资料,认识到官渡之战发生在河南中牟东北地区,而赤壁之战发生在长江流域,从而在表演时能够针对这些特点进行环境的营造,进一步增强故事发生的真实性。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特定时空的历史风貌有具体了解,准备具有真实性的表演道具,营造具有真实性的表演环境,生动还原历史事件,提升历史素养。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塑造学生精神品质

在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思政性。教师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让学生进入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历史名胜古迹中,观赏历史文物,想象与考察历史场景,深刻体会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物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弘扬优秀历史精神的意识,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学生的理想追求。

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广泛体验革命文化,引导学生弘扬革命精神。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入历史博物馆中,观赏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文物。学生能具体观看革命先辈使用的各种生活用具,体会革命先辈在艰苦的环境中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优秀品质。又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红色革命遗址,对红色文化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参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西柏坡革命根据地、延安革命根据地,具体了解革命先辈的居住条件、生产生活方式和相关的革命故事,从而深刻体会革命先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强化自身的爱国情怀。又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瞻仰烈士陵园,让学生根据烈士陵园中的题词和相关资料对革命先辈的革命历程进行回想,在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产生深刻的情感,进一步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以时空为视角进行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更为具体的了解,深刻传承优秀的精神,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六、构建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科学评析历史事件

初中历史教材从时间与空间变换的角度,对中国历史从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容易对历史知识产生遗忘与混淆。通过以时空为视角,对不同时期的历史状况进行认识,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进行认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时空为视角,对各个方面的中国历史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例如,在学习“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时空为视角,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化过程进行明确认识。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哪些重要的阶段?在各个阶段中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怎样的呢?”对此,学生首先可以联系夏商周奴隶社会阶段,对周朝分封制有关的政治制度进行总结。其次,可以将思维集中在秦朝到清朝的封建社会,以朝代为标题制作思维导图,梳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除丞相的六部制、清朝设立军机处,从而对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过程获得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封建社会这些政治制度的异同。学生能够以皇帝与丞相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视角,再次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进行梳理,进一步增强对古代政治制度的理解。另外,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总结归纳过程,了解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所存在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我。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以时空为视角,对历史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将复杂的历史知识简单化,构建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深入了解历史的统一与多样,同时能够对史事进行合理评析。

综上所述,历史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进行历史时空观念的培育,能够进一步拓宽历史教学的理念,丰富历史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从历史知识的背诵转移到历史的体验、历史归类的总结、历史精神的传承上,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获得全面成长。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历史观念的培育,还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多种思维能力,运用多种方法对历史进行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推动初中历史教学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原始人时空时期
疯狂原始人2
镜中的时空穿梭
疯狂原始人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清代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