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2022-11-20 15:45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戴晓双
亚太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美的高中语文核心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 戴晓双

语文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的重要学科,它有着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提高核心素养水平的作用。特别是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案策划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活动和丰富教学内容,以拓展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

一、核心素养和审美教育的定义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定义,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知识技能、人生价值、情感态度方面的表现能力,是学生走向成功、适应社会变化、开发个人发展潜力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生应该具备并不断优化的理念。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体现在学生的夯实文化基础、素养理念认知、构建审美意识、开拓创新思维、自主持续学习等方面,最为重要的内容是高中语文教学环节中的审美教育。

从广义上来讲,审美教育是通过大自然、社会人生、物质物品、精神世界中所有美的呈现,给人们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教育,以此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升人们道德和智慧的目的。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审美教育更为重要,它关系到学生对美的认识、理解、欣赏、感知、开拓。教师应该通过拓展自身的审美意识,认真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紧扣课本教学任务,结合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审美能力、创新思维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境界,真正达到真善美的教学目标。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意义

(一)强化素养积累,激发审美意识

高中生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是精神体验的丰富。学生文化素养的积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章写作技巧的解析时,特殊写作手法的使用会提升文章的韵味美感,同时还会突出本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理解到文章的中心内容,并体悟到写作手法的技巧表达,会使学生在进行文章创作时不断积累和深入体会美。教师在进行短文赏析的讲解时,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好词好句,并体悟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助于学生感知语言的底蕴文化,提升对语言的审美能力认知。在不断积极引导下,使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得到充分提升,进一步加速审美教育的开展,是符合核心素养理念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审美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全面素质培养,感知语言魅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是新教学任务的重点内容,它体现在高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文化知识,提升语言理解能力,拓展语言应用知识面,体会语言魅力,全面促进素质道德品质的养成。与此同时,践行审美教育有利于语文教学任务的实现,在加强学生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努力加强学生的道德观念认知,为学生提供提升核心素养的便利条件,使其发展为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高中生。审美教育的践行,可以将社会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事迹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聆听事迹的过程中,感知优秀品质的思想文化,产生自身理解的认知观念,不断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理念。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应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优秀观念品质应用于学校学习和家庭生活中,在核心素养理念的熏陶下,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

(三)拓展创新能力,发掘学习潜力

开展审美教育离不开高中语文教师对教学任务的创新,创新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挖掘学生文学上的学习潜力,启发学生将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为大语文时代下的语文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创新思维的开拓,加强创新思维的拓展关系着学生自身素质能力和学习效率。教师在创新教学内容的推进下渗透审美教育,可以起到启发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积极作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可以丰富自身的文学体验、发掘文学潜能、提升表达能力,以此提升学习效率,提高语文文化成绩。

(四)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精神所需

当今时代,人类对物质和美感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升物品综合价值是社会的必然趋势。当今社会不仅需要博眼球的浅表设计,更需要提升产品质量以及艺术性的精美设计。人们对美的认可不仅是对品质的认同,还是对美的艺术设计的激发,以最大可能创作出不可预知、不可想象,抑或是不可确定的多变物质,进而满足人们的精神所需。通过艺术类的审美设计,达到人们精神需要下的审美选择,也是经济时代下迫切需要的审美教育。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多元化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内心之美

教学内容多元化情境创设有助于审美教育教学的渗透。引导高中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方法之一就是情境再现模拟和创设,在这个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会生动具体地感受到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对文中人物形象认知和情感表达更透彻。教学方式的多元化、重视语言文字输入、情境内容再现模式会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到教学中,激发学生个性发展。

例如,在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本《窦娥冤》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情境,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实际情境再现的表演中。具体方法如下:课程讲解前,教师搜索《窦娥冤》的戏剧资料,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提前准备的相关戏剧内容,让学生感受元杂剧的特点。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体会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领悟本文的主题。学生观看戏剧表演之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新为真实表演,分组讨论剧中主要角色的形象、性格特点,并且由学生进行情境再现角色的编排。学生在演绎的过程中体验戏剧的人物、环境、人物上下场、对话姿态、动作、表情等。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掌握该剧的情节内容,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学生在进行愉快的情境表演后,可以在课堂上输出自己对人物的重新认知,形式不限于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小组探讨等。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丰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学生对语文的理解感受,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师通过多元化情境创设的方式创新教学课堂形式,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记忆,也彰显出文章的主旨内容、人物特点、重点词句、中心思想。学生在情境演绎的过程中相互协作,体会情境之美,强化核心素养的道德品质。

(二)品析文化意境,渗透语言精髓

学习语文知识需要感知文章意境,掌握重点词句并应用到写作中,这个过程正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教师通过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在文章深处领悟词句的魅力,将对文章意境的体会渗透在文本内容的品析感知中,以此达到领悟中华文化古典之美和价值之美的效果。

例如,在《念奴娇》一词中,教师重点带领学生品析词句语言,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念奴娇》一词开篇从滚滚长江着笔,之后将滔滔的大江与德高望重的历史人物相连接,营造出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的氛围,在品析词句的过程中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看到了风流人物的英雄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词的最后,情感激流忽作一跌宕,犹如在高原阔野中奔涌的江水,偶遇坎谷,略作回旋,随即继续流向旷远的前方。这是历史与现状、理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品析这种感情跌宕,让学生感到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从学习中体会词句,并应用于写作中,有利于提升其对词句和文化精髓的鉴赏能力。

(三)窥探文化价值,传递民族情怀

教师通过审美教育引领学生窥探文化价值,学生在其中感受文化力量,传递民族文化道德,发展核心道德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故都的秋》一文时,可以向学生渗透蕴含深沉的故都之恋、故国之爱,以此传递民族文化精髓。郁达夫的这篇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将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情是故乡情,也是爱国情;这落寞之秋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写照,是对国运衰微的喟叹。文章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教师在讲解文章主旨时,要注意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时代性,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阴影,以致对故都清秋的“品味”夹杂着一些苦涩。学习完该文章后,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江南秋的景色,更唤起了大家对美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进而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可。

民族文化是学习语文知识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源泉。学生通过对语文中民族文化的学习,感知中华民族价值,传承民族爱国情怀,进而唤醒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做到真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四)鼓励大胆创作,开拓想象空间

语文文化学习的最终落脚点离不开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它是系统提高语文能力的重点内容。审美教育的开展以阅读创作的相辅相成为载体,启发学生对美的理解,顺利引导学生在大量阅读中逐步进行质的输出,从而提升核心素养能力,达到审美教育的目标。

例如,在讲解《再别康桥》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掘诗人徐志摩的留恋之情、惜别之情、理想破灭的感伤之情,引导学生用大胆创作的方式,通过想象自行创作,实现审美教育和挖掘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教师在这首诗歌中,首先指引学生进行“徐志摩为什么对康桥如此依恋?”的发问,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风光之美,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和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其次,让学生在体会诗中意象美的情感后,进行大胆的写作创作。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和感悟创作充分感受诗歌的优柔境界,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写作水平。

精读和创作的相辅相成,充盈着学生对美的感悟和认知,也展现了学生自我价值的认可。通过读写联结,可以逐步让学生从审美受教过渡到审美创新。

(五)引导问题探究,创造美的实践

审美教育的关键落脚点是美的创造实践。美的创造是审美教育的重点,也是审美教育的最佳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会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理解问题,带领学生不局限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知识,引导学生有组织性地将学到的知识实践于社会中,从而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运用美。教师可以向学校提出多元化活动建议,如在学生学习了《沁园春·雪》一文后,以朗诵比赛的形式组织学生在其中运用文章之美体现朗诵之美。带领学生走出校园,组织学生参加郊游、探望敬老院老人、参观名胜古迹等校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表达,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开阔学生的审美眼界。又如,在学习《红楼梦》这篇文章后,引导学生绘画出心目中红楼梦各个角色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进而提升其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教师要深入探究核心素养和审美教育的必然联系,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强化积累文化知识、情境多元化创设、品析文章意境、窥探民族文化、读写相辅相成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在教学上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存在、想象美的缥缈、欣赏美的境界、创新美的极限,进一步提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效率,为培养全面综合型人才做出卓越的贡献。

猜你喜欢
美的高中语文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