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玩色游戏的实践研究

2022-11-20 15:45福建省建宁县城关幼儿园应道珍
亚太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情境游戏幼儿

福建省建宁县城关幼儿园 应道珍

幼儿园属于启蒙教育阶段,在开发幼儿心智以及启迪幼儿思维等方面意义显著。所谓“教育应从娃娃抓起”,《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年龄尚小,对于周围世界中五彩斑斓的色彩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从幼儿的这一兴趣特点出发,对其开展丰富多彩的玩色游戏。这种游戏类型非常适合幼儿的年龄,具有典型的趣味性、自主性以及随意性等特点,将其引入幼儿园小班教学中,可以让幼儿深刻感受到色彩世界的魅力,提升幼儿对色彩知识的认知,增加幼儿对色彩文化的感悟与体验,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以及进步意义重大。但是,经过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幼儿玩色游戏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如选材随意、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以及体验感差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幼儿在玩色游戏中的学习效果。幼儿园教学工作者要想发挥出玩色游戏的实际效果,就必须正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改进与优化,实现幼儿学习效果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发展与突破。

一、当前我国幼儿园小班玩色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验有限,效果较差

玩色游戏强调的是幼儿的亲身体验,让幼儿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认知与感悟。玩色游戏是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常见活动形式,笔者对其进行相关统计后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教师在玩色材料的准备、操作以及清洗等过程中耗费的时间较长,整个过程显得比较烦琐。很多家长对这方面也存有很大顾虑,导致玩色游戏在日常教学中开展的频率受到一定的影响。幼儿在整个玩色游戏过程中的体验较差,很难体会到游戏的真正乐趣。

(二)形式固化,缺乏趣味

经过实际调查发现,很多幼儿教师在开展玩色游戏的时候会陷入某些固化的模式中。教师通常采取以提升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一味向幼儿传输技能,降低了游戏的趣味性,导致很多幼儿感到枯燥乏味。事实上,形式新颖且趣味性十足是玩色游戏的基本要求,像滚画、泡泡画以及纸版画等都应当经常出现在玩色游戏中,否则就会大大降低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兴趣。

(三)内容单一,缺乏创新

教师在开展玩色游戏指导的时候,应当提前对游戏内容进行设计与安排,让幼儿在参与过程中得到更多认知、思维以及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忽略对游戏内容的设计,例如,在开展“手掌印树”活动的时候,教师只是强调幼儿不要将颜料弄到衣服上,让一个幼儿印出三个掌印等,忽略了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幼儿很快就失去了对游戏的兴趣。

(四)材料随意,缺乏思考

很多教师对于玩色游戏材料的认识不够全面,仅仅认为给幼儿准备好笔、纸、泥塑以及颜料等就可以了。这种“常规式”的游戏材料投放,导致幼儿可发挥的空间较小,缺乏一定的创意,难以让幼儿获得良好的游戏感悟与体验。

二、提升小班幼儿玩色游戏质量的实践策略

(一)选取多样化材料,激发幼儿的游戏积极性

张载曾经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性的特征,幼儿游戏活动往往都是手、眼、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活动,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往往能够刺激幼儿的参与欲望,能够促使幼儿对游戏活动产生更大的动力。因此,教师在开展玩色游戏的时候,应当尽量保证游戏材料的多样化,避免幼儿因长时间面对同一种游戏材料而降低自身的参与积极性。

教师在选择玩色游戏材料的时候,应当从以下几项原则着手。首先,层次性原则。教师对幼儿进行材料投放的时候,应当注重考虑到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需要考虑到幼儿兴趣持续时间较短以及游戏经验不充足等一系列特点,对游戏材料进行层次化的选择与投放。例如,在开展“彩虹米”玩色游戏的时候,教师在游戏开始时可以提供给幼儿3 种颜色的米,降低游戏难度并提升幼儿的成功体验感。随着幼儿对游戏逐渐熟练之后,教师可以将大米的颜色增加到5 种、6 种、7 种,通过这种由少到多的层次性投放方式来激发幼儿的挑战欲望与参与兴趣。其次,开放性原则。活跃幼儿的思维并开发幼儿的能力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一大目标。教师在选择游戏材料时,应当将范围适当扩大,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尝试的机会。例如,在开展玩色游戏“美丽的大树”时,教师可以向幼儿提供树枝、树叶、果子、麦秆、棉花等不同类型的材料,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心中的想法进行游戏创作,进而不断提升自身在游戏中的感悟。最后,生活性原则。幼儿玩色游戏的选材应当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尽量选择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这样可以使玩色游戏显得更加“接地气”,提升游戏在幼儿心中的亲切感,进而激发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兴趣。

(二)创设趣味性情境,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地位

所谓情境创设,就是利用外在的环境与条件,将幼儿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激发幼儿在游戏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突显幼儿的主人公意识,激发其在游戏过程中有更好的表现。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需要立足于游戏内容,并深入结合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创设出合适的游戏情境。

1.多媒体情境。在开展“美丽的星空”玩色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幼儿播放凡·高的名作《星空》,将其通过放大、特写的方式展示在幼儿的眼前,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与兴趣,提升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动性。

2.故事情境法。在开展“走路”玩色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幼儿讲述:“春天来了,森林中小动物们聚集在一起庆祝,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森林里的动物真多呀!你能说说这些动物的名字,还能学它们走路的动作吗?”“草地上的毛笔宝宝也想学小动物走路,如果请你给毛笔宝宝穿上漂亮的袜子学小兔、小鸭、乌龟和长颈鹿走路,你会用什么颜色?”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进而非常自然地将幼儿引入玩色情境中。

3.实践情境法。在开展“放烟花”玩色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白纸,让幼儿将自己选择的颜料装入一个眼药水瓶中,再将瓶口对准白纸用力挤压,颜色喷到纸上,就如放烟花时形成的一朵朵礼花,美丽极了。然后对幼儿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礼花的形状像什么?”活跃幼儿的思维并提升幼儿在游戏中的感悟。再比如,开展“吹泡泡”玩色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混有颜料的洗洁精,然后让幼儿用细饮料管蘸着液体吹泡泡,把泡泡吹在较厚的纸上,并启发幼儿在泡泡下面画出娃娃头形或各种小动物头形,能力强的幼儿还把一个个小圆连起来成了一串串葡萄等。此过程强调幼儿的亲自动手参与,对于突显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地位有着重要的促进性意义。

(三)营造创作性环境,挖掘幼儿的内在潜力

《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玩色游戏的开展不能仅仅是让幼儿从中获得娱乐感,也不能简单地向幼儿传授一些美术相关知识,而是应当将重点放在挖掘幼儿内在潜力以及提升幼儿创作性能力等方面。因此,在开展玩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游戏环境的营造,为幼儿提供出积极、宽松、舒适的环境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潜力,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成长以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教师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与幼儿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以及平等的交流方式,与其相互之间建立和谐的朋友关系,为幼儿提供一个积极、宽松的环境氛围,消除幼儿在课堂中的顾虑,提升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欲望,鼓励幼儿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感受游戏过程,进而激发其心中的情感表达欲望。其次,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幼儿的学习以及成长道路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与启发作用。例如,在开展玩色游戏“车轮滚滚”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游戏目标设立为“引导幼儿尝试操作玩具汽车玩色,感知车轮滚动产生的不同线条与色彩痕迹的关系”“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同进行玩色游戏的乐趣,大胆宣泄或缓解焦虑情绪”两个方面。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活动室的桌子连接,拼摆成可沿桌子循环走动的样子,并准备好各种玩具小汽车以及不同颜色的颜料等。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耐心的引导,如在游戏开始之初,教师可以对幼儿说“我们要开着小汽车去旅行了,我们会走不同的路,小司机可要看好路线呀!”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询问幼儿:“刚才我们的小汽车走过了什么样的路?”“快看,我的小汽车开过去留下了什么?”“呀!咱们刚才开车去旅行,留下了这么多彩色的线,真漂亮!快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小车轮蘸上不同色彩的颜料,在报纸上滚一滚,留下不同线条美丽的痕迹,由此引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实现对幼儿思维以及能力的全面培养与提升。

(四)运用多元化评价,提升幼儿的玩色信心

教学评价是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的必要环节。其不仅可以为幼儿指出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为其指明改进的方向,改变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实现游戏质量的不断发展与提升。《指南》中提出:“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因此,对于幼儿玩色游戏而言,教师应当注重从评价入手,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提升幼儿在玩色游戏中的信心。一方面,从幼儿的角度考虑,其身体肌肉的发展以及自控能力较弱,在玩色游戏活动中的随意性较强,常常会做出一些偏离游戏活动主题的行为。另一方面,从美术教学的角度考虑,应当将重点放在激发幼儿兴趣以及提升幼儿的情感体验等方面,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让幼儿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更大的乐趣。

例如,在开展“放焰火”玩色游戏的时候,有的幼儿只创作出具有红黄蓝3 种颜色的焰火,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引导式或者鼓励式评价,将三原色原理灌输给他们,引发幼儿的深入思考与探索,促使他们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当幼儿表现良好并创作出五颜六色的作品时,教师应当不吝啬自己的认同与赞美之词,对幼儿进行表扬:“你的作品很有美感,色彩运用很丰富!”“你能够注意到不同颜色之间的变化,说明你非常用心!”“你的想法非常不错,与其他人比起来显得非常有个人特点,老师非常喜欢!”……杜绝对幼儿进行“你真棒”“做得不错”等宽泛式赞美。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幼儿之间互评的方式,让幼儿欣赏对方的作品,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实现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进而实现共同进步。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自评,让其站在一个更高以及更加全面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表现,帮助其不断积累游戏经验,为今后的游戏参与奠定坚实的基础。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找到游戏规律,坚定幼儿在参与玩色游戏活动中的信心,最终实现游戏效率的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玩色游戏是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常见活动形式,对于开发幼儿心智以及启迪幼儿思维有着很大的帮助。幼儿教学工作者应当正视当前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选取多样化材料,激发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创设趣味性情境,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地位”“营造创作性环境,挖掘幼儿的内在潜力”“运用多元化评价,提升幼儿的玩色信心”等几个方面着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情境游戏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疯狂的游戏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