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一致的问题及对策

2022-11-20 15:45福建省南安市丰富小学黄爱新
亚太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评英语评价

福建省南安市丰富小学 黄爱新

一直以来,因学生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以及语言环境的不足,英语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学生学习兴趣也相对较为低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构建互动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义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参与感要远远大于学生的参与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教师对学生的熟悉度越来越低,出现了教学不平衡的状态,影响了师生关系。教师突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增加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机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主体意识,让学生逐渐走进英语课堂中。学生在实践参与中,会直观地了解英语的特点,知道使用英语的实际意义,产生进一步的探索兴趣,使学生不再被动学习,而是能够用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为英语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二、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下,部分教师“唯分数论”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很难进行改变,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将自己置于主宰地位,对英语课堂进行指挥,在备课时往往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没有提前做好规划,直接对教材进行分析,制定具体目标引领学生学习。教师在课堂中授课时也不会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会导致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使得英语教学效果不够明显。同时,教师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也较为单一,往往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终结性评价,很少会从多个方面考虑问题,单一的评价使学生无法深刻反思自己,最终使教学效率低下。

三、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一致的提升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树立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教师首先要明确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想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信心。在课堂教学中,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作为引导者,辅助学生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小学生克服害羞、害怕的情绪,鼓励他们发言和举手提问。

(二)挖掘学生的实践潜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应用英语知识的机会,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知识实践活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会更加客观、全面地分析英语知识,运用英语知识,丰富英语技能。由此,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懂得挖掘学生的实践潜力,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应用的活力。

在学习“How do you go to school?”时,为了使学生熟练使用英语表达自己乘坐的交通工具,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设计对话,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设计对话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找出学生设计中出现的拼写错误、词组使用不当等问题,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应用效率。学生经过实践探索,掌握了英语的学习特点,拥有了应用英语知识的信心。只有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才能对学生学习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优势为学生创设上学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为学生呈现不同方式的上学情境,设置对话内容,让学生在观看时感受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三)组合执行方式,保障呈现结果

教师要有意识地组合执行方式,尤其是组合对子(固定)—对子(非固定)、个人—小组(A)—小组(B)、个人—小组(专家)—小组(基础)这些交际性强的方式,有效增加学生交际的广度,提高任务完成的效度,保障执行任务后所呈现的结果。对子合作要适当采用不固定的两两搭配,打破固定对子导致的课堂固化。小组合作也要进一步通过小组间传阅作品实现组间交流,或者通过小组(基础)—小组(专家),以及四人小组中一人留、三人走的小组合作形式实现多组交流,让生生之间有更多的碰撞,让课堂流动起来。

对子(固定)的交际范围是2 人,对子(不固定)的交际范围一般多于2 人,具体取决于学生个体完成任务的效率和教师给定的时间。4 人小组的交际范围是4 人,小组(A)—小组(B)的交际范围则是8 人。拼图阅读充分体现出组合执行方式的价值,以4 人小组开展的拼图阅读为例,执行组合是个人—小组(专家)—小组(基础),交际范围达到4×4,即16 人。当然,并不是说采用组合的方式就更好,个人、对子、全班的执行方式完成效率高、时间短,交际范围更广,任务执行更充分。选取什么执行方式取决于任务本身,随着评价任务由低阶到高阶发展,越到课堂的后面,越需要组合执行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四)完善优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完善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关注班级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个性化的评价。评价方式兼顾差异性才能更公正公平,因为有的学生天生对语言学科敏感,有的则对数学学科更擅长,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的既有基础学情评价他们的进步,从阅读、写作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在实施评价时关注多样的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将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通过互相评价促进共同进步发展。

1.评价主体。制订切实有效的课堂评价体系,如设置四个学生为一组单位的课堂评价主体,教师之间通过相互探讨,制订课堂评价表,给学生做出明确的方向指导,更加科学地实现自我评价。

2.评价项目。根据小学英语课的特点,设置课前准备阶段的语音对话、听录音表演、唱歌等评价项目。在课中讲课阶段,设置课堂活动、英语对话、语言运用、合作等评价项目。

3.关注过程性评价。小学英语教师可以设置人性化的评价标准,对那些经过自己不断努力获得进步或者表现优秀的学生,允许其对自己不满意的评价进行复评,直到学生满意,更加公平地协调学习过程与评价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使用坚定性的语言评价,还要结合微笑、手势、眼神、动作等,给学生赞扬或者激励,不断给予学生自信。

(五)培养学生语言方面的运用能力

当前英语教学中,有些学生因为害羞、害怕等,不敢张口说英语,形成了哑巴英语,这给学生学好英语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为克服这一障碍,英语教师必须加大学生的英语训练力度,精心组织语言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在英语教学课堂上,采用英语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多对学生使用鼓励、激励的话语,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当学生出现发音不准确等问题时,教师应该耐心帮助学生练习英语,给他们加油打气。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语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还应精心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场景,组织情境对话,帮助学生消除语言障碍。听、说、读、写是英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整合各种网络平台上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英语视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学生英语听力的训练。利用英语听力增强学生的语感,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英语日记。一年级小学生会的英语单词不多,写不出来,教师可以先让他们每天“说”英语日记。学生家长则每天将学生“说”的英语日记发到微信朋友圈,在英语教师进行监督,家长配合的模式下,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当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词汇后,就可以由“说”转为写,运用写英语日记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的知识点。

(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每天的早自习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所学的单词和课文,锻炼学生的英语发音和英语思维;当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前后语句进行猜词,然后再查词典,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当学生学习到学科一类单词时,教师可以先描述所讲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结合相关内容猜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猜词的基本方法。

(七)设计英语游戏活动

英语游戏活动可以有效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Road safety”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本节课的单词设计游戏活动。如在“过河”的游戏中,可利用某App 展开教学:每轮需要一人参加,画面中会出现一只青蛙,河流的表面漂浮着许多荷叶,每个荷叶上写有一个英文词汇,只有在全部输入正确的情况下,青蛙才会自动跳到荷叶上;若能再输入一个正确单词,青蛙又会跳到下一片荷叶上,直到跳到对岸为止;若未在规定时间内跳到对岸,则更换其他学生继续游戏。教学“What do they do?”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整个单元的短语设计游戏活动,如在“填补短语”的游戏中,提供一些不完整的短语,如“ English(教英语)”,每名学生仅能填补一个短语,通过举手争抢机会,若答对一次,会获得新的填补机会,反之由其他学生填补。

(八)利用差异化方法教学

在英语课程中实施差异化教学,能够针对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策略,运用不同的评价激励学生,使其更有积极性。例如,教学“Drawing in the park”的过程中,导入阶段提出的问题较为简单,因此可以多向后进生提问:“What can you see?”令其说出自己看到的内容,随后可以用“Good!”等英语词汇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在阅读课文故事时,可以提出难度较高的问题:“Can he draw them well?”“What can he draw well?”“What can’t he draw well?”鼓励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答案,最后进行评价。另外,在评价学生时,不能一味地鼓励,应当配合纠错评价语言,令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在改错中提升自己。

(九)融入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出现,给师生带来了便利,为学生展示了丰富的学习材料,增加了课堂的色彩。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是为了利用信息技术传播英语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英语知识点。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要结合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下,可以了解英语世界更多的精彩,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由此,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懂得融入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探索的活力。

在学习“My favourite season”时,为了使学生学会使用英语描述自己喜爱的季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意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5 分钟的微课,在微课视频中向学生展示一年四季,明确四季的特点。然后,提问学生:“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y?”鼓励学生回想四季,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季节以及喜爱的原因。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看到了一年四季的独特美景,获得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可以尝试使用英语表达自己对四季的喜爱和喜爱的原因,掌握课堂所学知识。

总而言之,“教—学—评”一致是课程思维的本质要求,也是评价领域范式转型的必然。素养课堂离“教—学—评”一致仍存在一定差距,要立足于课程思维设定精准、可评估的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目标设计对应的评价任务,适当组合执行任务方式,保障呈现的结果,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基于呈现出的结果适切地反馈与调整,通过评价促进学习,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猜你喜欢
教—学—评英语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读英语
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酷酷英语林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