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中的发掘与探索*

2022-11-20 20:38段黎娟
云南化工 2022年9期
关键词:植物学药用植物药用

段黎娟,李 雅,王 丽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3)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包括药用植物的形态学、解剖学、分类学、种质资源、化学成分、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它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直观性强的学科门类,其理论教学内容庞杂,枯燥难懂,容易混淆[1],也是《药用植物学实验》《生药野外采集》的先行基础,是《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最直接、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以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为基础,以专业知识、实操训练相融合为支撑,以知识—能力—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为目标,以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以高等院校专业课的课程教学标准为依据,进行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整体把握课程体系,挖掘、提炼思政元素[2]。该门课程在教学上为《中药鉴定学》《生药学》等课程奠定基础,在生产上有助于保证中药材采收阶段品种的准确性,从源头上保证中药质量[3]。

课堂讲授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和植物分类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融入当下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如新冠疫情下中药方剂的临床使用以及青蒿素与诺贝尔奖)和科研中常遇到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了解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把握学科的发展动态,拓展学生视野。从多侧面挖掘探讨专业基础课程的思政要素,挖掘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础和重点项目,紧密结合药学专业特色,将思政教育与药用植物学专业知识交互融合,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1 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确立价值塑造。

1.1 专业知识与技能目标

课程主要以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应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主要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以后的发展方向。能正确理解、掌握药用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以此能进行准确的植物分类。掌握重点科的特征及重点药用植物的来源、形态特征等。熟悉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分布特征。

1.2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独立学习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对相关研究方向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研究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

1.3 素质目标

小植物,大道理,每一株简单的植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1)药用植物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课程系统的学习,理解中医药理念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道法自然”和“和合致中”的哲学智慧。通过自然界植物与人类的和谐关系,理解除现代西方科学的思维方式之外还有中医文化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探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典型案例具有科学的判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中领略科学研究的真谛,养成不断探索、求真务实、批判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具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植物的种植、加工等都需要实践操作,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品德。同时,在野外实践过程中可培养师—生互助,生—生互助,学会倾听,懂得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1.4 思政育人目标

以中医药文化为基本,紧密结合思政要素,创建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专业认同感教育、职业素养教育以及生态保护教育为主的《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2 课程研读要求

中医药历经千年,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记录着我国发明和发展医药学的智慧创造和卓越贡献。《药用植物学》是全国高等院校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对学生后续的课程学习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贯穿《药用植物学》课程与德育主线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与科研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药用植物学》内容冗杂,从植物细胞到植物个体或全株形态特征,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因此,教学过程应突出专业特色,按照价值引导、能力达成、知识授受的目标,理论与实践达到功能互补,应掌握药用植物从微观到宏观的结构特征、植物分类方法及各类、各科植物的特征及其重要药用植物,能正确鉴别其种类。

通过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促进中药认知体系的形成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培养德才兼备、传承创新的药学专业人才。

3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菌物药资源开发应成为国家战略,加快开发。例如:新冠肺炎中药治疗方剂“清肺排毒汤”中的茯苓、猪苓;“知了头上长蘑菇”的蝉花,汉代就已记载;誉为“仙草”的灵芝及其提取物灵芝多糖、灵芝三萜等;“森林黄金”抗癌药桑黄等,都是菌物药中的佼佼者。

我国植物资源种类繁多,且很多药用植物已实现人工栽培,需要精心培育几年乃至数十年之久,达到规定采收年限后,才能采收入药,如人参(园参约5~8年,林下参约10年以上)、肉桂(约5~40年)等。其次由于加工炮制的技术差异,如附子、半夏等新鲜药材通过多道加工流程,从而达到降低药材毒副作用、增强药效的目的。另外,个别药材需要贮存到一定年限才能体现其价值,譬如陈艾、陈皮等。通过严格遵守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储存等原则保证中药材品质的技术向学生展示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3]。

学习中国蕨类植物学奠基人秦仁昌对植物分类潜心研究;被国际药用植物界称为“药界大熊猫”的铁皮石斛;活血化瘀的“红色黄金”藏红花等,体现了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截止2019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发现约百个新物种,近六成或有潜在药用价值。

普及传统中药文化,例如新冠疫情期间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用植物金银花、黄芩、黄连等;传统中药蒲公英;以及抗疟药青蒿素的原植物黄花蒿的特征和功效等。被称为“黄连之圣”的徐锦堂坚持不懈的研究,改变传统的毁林栽培黄连的技术,既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又提高黄连栽培的经济效益。种种事例契合了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榜样,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的毁坏松林栽培茯苓的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又对木犀科中药女贞子多种加工方法针对不同需求进行市场行情的调研,并积极申报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4 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

4.1 爱国主义教育

紧密结合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情况以及我国丰富的天然植物资源,如利用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发现降血压植物资源萝芙木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国内代用药,节省大笔外汇资金,使学生对国家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介绍近代在我国肆意采挖植物标本、掠夺我国植物资源的外国“植物猎人”,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如药用植物各论部分讲解的银杏科-银杏(ginkgo biloba L.),属落叶大乔木,又称公孙树、白果树,特产我国,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有“活化石”之称,目前仅浙江天目山、重庆金佛山、广东南雄等少数地方有野生状态的树木[4]。遍布全球的银杏树种几乎都来源以浙江天目山为代表的中国东部种群。银杏延绵至今,造福于人类,可用于药用、食用、材用三种方式。

4.2 专业认同感教育

通过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屠呦呦从东晋时期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改进提取方法,从而获得青蒿素的知识讲解,又经历创新研究在青蒿素基础上发现了双氢青蒿素,让学生对于药学专业有新认识,愿意学习并钻研创新,从而产生强烈的专业认同感。

4.3 职业素养教育

复旦大学的钟扬教授援藏十六年,坚持考察青藏高原的植被状况,潜心研究并收集种质资源,在西藏大学教学工作之余奔赴野外收集4000万颗植物种子,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被誉为“将毕生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5];又将西藏大学的生态学学科建设成一流学科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职业素养,为今后的医药相关行业打下坚定的工作基础。

神农氏尝百草,发明了医术,是医药之祖。《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载:“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淮南子·修务训》载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6]。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流传久远,至今不衰。神农氏大公无私,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发明了医药业与耕种业,为子孙后代传承优秀的人文精神。

4.4 生态保护教育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冬虫夏草、人参、雪莲等药用植物时可以结合过度采挖利用的后果,对学生进行生态保护的教育;在生药野外采集实习时,教育引导学生采集植物标本适度、适量,杜绝滥采滥挖,破坏植物资源以及生态环境。

5 结语

植物资源是药品原料的一个巨大宝库,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渊远流长,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至今,中医药在我国的医药卫生体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其根本是中草药资源。现今,中草药资源仍然和西药并存,为人民的卫生健康作出贡献,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生机。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情况下,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有效防治新冠特效药,我国在防疫以及治疗新冠肺炎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医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连花清瘟胶囊、清肺排毒汤等。在此背景下,本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学好药用植物学相关知识,还能回归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之情,积极配合为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7]。

猜你喜欢
植物学药用植物药用
四川发现兰科植物新种
四种肥料对圆齿野鸦椿果实产量及药用品质的影响
药用植物入菜需谨慎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关于“植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初探与实践
药用植物当归早期抽薹研究进展
中国将拉开药用辅料行业的整合大幕
模块教学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互帮互助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