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陵县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22-11-21 04:54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8期
关键词:发展

李 愫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根据《河南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相关要求,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积极参与“校地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行动,学校与商丘市宁陵县积极对接、协同配合,取得了良好的脱贫攻坚成果。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宁陵县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剖析,为“十四五”期间有可能出现的市场机会和威胁作出预判,为今后宁陵县的产业发展规划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宁陵县基本情况

宁陵县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西部,从地貌特征上看属于黄河下游豫东平原,面积798km2,下辖14个乡镇,常驻人口56.26万[1~2]。1986年我国第一次确定了331个国家级贫困县,宁陵县榜上有名,直至2019年才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本文通过采取文献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宁陵县贫困的成因进行了全面梳理,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黄河改道影响。一般来讲,与山地相比较,平原地区的土壤比较肥沃,具有良好的种植业发展条件,并且交通运输便利,经济发展较好。但是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黄河下游河道改道频繁,在今海河至淮河流域大幅摆动,大的改道有26次,决口达1,590次之多。黄河的反复改道,使洪水漫流地区,形成大量泥沙淤积沉淀,在黄淮海平原上制造了大量的沙化、盐碱化地区[3]。我国工业化进程时间短,农业时代的积累对现代工商业的发展影响深远,黄河故道上的贫困县比例远高于其他平原地区。

(二)工业发展条件欠缺。我国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山区,宁陵县所在的黄淮地区是河南的东南部大平原区,矿产资源稀缺。在“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的156个工业项目,河南省共有10个,但是都分布在郑州、焦作、洛阳、平顶山和三门峡,宁陵县缺少工业发展的基础支撑。根据宁陵县《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8.9∶36.2∶44.9[4],与此相比,2018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8.9∶45.9∶45.2,宁陵县第一产业比重远高于全省总体水平。考虑到第一产业相对产值较低,宁陵县产业结构比例从侧面反映了其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三)农业影响。2017年河南省以811.2万公顷的耕地面积排行全国第三,仅次于黑龙江和内蒙古。商丘市耕地面积57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5]。目前中国的农业技术和规模化水平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种粮成本高,收益率低。但是河南作为全国的重要产粮基地,必须要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其他高收益的经济作物生产也受到一定影响。除此之外,黑龙江和河南人口密度分别为79人/平方公里和577人/平方公里,宁陵县人口密度636人/平方公里,是河南全省平均人口密度的1.1倍,更是黑龙江人口密度的8倍,宁陵县人地紧张的关系十分突出。2018年商丘市城镇化率仅为43.3%,排名全省倒数第二,低于河南省51.7%的平均水平[6]。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宁陵地区在河南省也处于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位。

二、宁陵县产业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显示,我国旅游业主要依靠景点景区、宾馆饭店等基础旅游要素的发展模式,已经脱离了新时代的要求。新时期,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加快由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实现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宁陵县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2010年,宁陵县被授予中国葛天文化之乡,不仅是“窃符救赵”的信陵君的封地,还是淮海战役“小推车”精神的发祥地,其著名文化旅游景点有以下四个:一是丁堌堆龙山文化遗址。丁堌堆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宁陵县丁堌堆村的西北角,1978年被发现。研究表明丁堌堆遗址具有从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特征,因此被认定为是早期龙山文化,其对研究商丘先商文化的起源等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重要意义。二是葛城遗址。葛城遗址,位于宁陵县石桥乡葛伯屯村。葛城是夏朝时期的一座都城,葛城遗址不仅对于探索葛伯国的历史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还对探索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推进起着重要的作用。葛天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一种区域文化,华夏音乐、歌舞、诗歌、戏剧起源于以《葛天氏之乐》为核心内容的乐舞文化。百家姓中的“葛、葛伯、诸葛”三姓氏的发源地就是这里,每年都有许多的葛氏后裔组团来此拜祭先祖。三是淮海战役后方医院小吕集救治站纪念馆。淮海战役后方医院小吕集救治站纪念馆位于宁陵县张弓镇。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最后一战激战永城时,张弓镇建有后方医院中转站,小吕集村所有的青壮年组成了支前担架队、运输队,奔赴百公里之外的前线,抢救回多名伤病员,“小推车”精神名扬四海。四是柳河破击战纪念园。柳河破击战纪念园位于宁陵县柳河镇,整个纪念园共分宁陵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千里跃进大别山、柳河镇史馆、红廉小院四个功能区域。整个纪念园展现了从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步入新时代的历史画卷。

宁陵县不仅是全省林业生态县,还是全国无公害果蔬十强县,2018年获得“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奖”,具有良好的绿色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宁陵县盛产酥梨、白蜡条、花生。这里被誉为中国酥梨之乡,宁陵酥梨获得“全国年度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连续多年举办梨花节、酥梨节,打造生态旅游绿色文化品牌。

(二)劣势分析。

1.人口老龄化、高素质人才短缺。根据2020年商丘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宁陵县常驻人口56.26万人,其年龄60岁以上人口占比19.09%,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该地区进入老龄化。宁陵县人口学历构成中,大学及以上学历仅占11.3%,高素质人才的短缺导致政府、企业队伍中人才结构不完善,缺乏高精尖项目的领军人才。

2.产业结构化较弱,缺少信息化产业。宁陵县旅游文化产业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

(三)机会分析。根据宁陵县《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下,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87.9亿元,增速居商丘市第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47元,同比增长5.1%,居商丘市第3位;以上经济指标反映出宁陵县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般情况下,客商在投资时主要考虑交通条件、劳动力成本、生态环境是否良好、配套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否有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等。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81%的投资者认为商丘及周边地区的投资环境较以往有显著改善,并且投资成本低,回报率较高。

(四)威胁分析。

1.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宁陵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6.9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8平方公里。目前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家居用品制造确定为主导产业,此外,依托复合肥基地优势,着力打造复合肥产业链。但是产业集群处于初级阶段,产业规模较小,旗舰型项目,高精尖项目缺乏。同时,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

2.居民消费方式单一,消费层次较低。根据上述宁陵县人口教育程度和年龄构成,地区仍存在陈旧僵化的思想观念,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不足,文化消费市场活力不够。

三、新时期宁陵县产业发展建议

根据对宁陵县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新时期要想更好地发展地区经济,需要改变传统的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现状,增加第二三产业比重,顺应时代潮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和文化产业旅游,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抖音、快手等先进的信息共享平台宣传推广具有当地特色的品牌,扩大影响力。

(一)优化产业结构。宁陵县在以粮食生产为核心的前提下,应当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发展,利用豫东平原的地理优势,提高机械化农业生产水平。扩大特色果蔬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优质麦、酥梨、花生、白蜡杆等4个主导产业的业内领先地位。

(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虽然宁陵县文化旅游产业起步晚,但是有第一产业的扎实基础,文化产业链条可以在农副产品和农家乐的基础上,向第二三产业延伸,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工艺品,例如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葫芦烙画。

(三)推动电子商务信息发展。“十四五”期间要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快递物流中心,为多元化消费升级打下基础。加快电商人才培养,利用电子信息化平台,多渠道直播推广农产品,提高农产品供需服务效率,打破传统的线下交易模式,创新发展多渠道的线上交易模式,降低销售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及时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猜你喜欢
发展
张丽敏:传承路上求新求变求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印刷术的发展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